第六单元“燃烧与燃料”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用嘴吹灭燃着的生日蜡烛,利用的灭火原理主要是
(
)
A.隔绝空气
B.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C.清除可燃物
D.使可燃物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2.“低能耗”、“低废水”、“低废弃物”是低碳理念的重要内涵。下列做法不符合低碳理念的是( )
A.推广利用太阳能
B.家庭电器长期处于待机状态
C.循环使用水
D.回收有机垃圾用于生产沼气
3.人们在生活和生产中为了防止事故发生,常需要采取一些安全措施。下列做法不符合安全措施的是( )
A.煤矿的矿井中应保持通风
B.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前先做灯火实验
C.加油站附近严禁烟火
D.发现煤气管道泄漏用打火机检查泄漏点
4.下列有关物质用途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
A.氧气能供给呼吸
B.明矾可用作自来水生产中的消毒剂
C.稀有气体可用于制作电光源
D.二氧化碳灭火器可用于扑灭图书、档案等物的失火
5.
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二氧化碳能转化为一氧化碳
B.室内放一盆水能防止一氧化碳中毒
C.大气中二氧化碳消耗的主要途径是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
D.可用燃着的木条检验二氧化碳
6.
化石燃料不完全燃烧时会产生的气体是( )
A.二氧化碳
B.一氧化碳
C.碳
D.可吸入颗粒物
7.
(2015年广东广州)如图表示广州市家用燃料使用的发展历程(括号内表示主要成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煤中主要含有碳元素,还含有氢、硫等元素,煤是清洁燃料
B.液化石油气是石油化工的一种产品
C.家用燃料燃烧时均放出热量
D.煤、石油、天然气都是混合物
8.
燃烧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化学反应之一,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在化学反应中只有燃烧才能放出热量B.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都是燃烧
C.碳燃烧会放出大量的热,可作燃料
D.只要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可燃物就能燃烧
9.
下列对二氧化碳四个方面的认识中不正确的是( )
A.组成:二氧化碳由碳、氧两种元素组成
B.性质: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其水溶液呈酸性
C.制备:实验室常用石灰石和稀硫酸制备二氧化碳
D.用途:二氧化碳可用于光合作用、灭火和化工原料等
10.下列关于O2和CO2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都含有氧元素
B.都是氧化物
C.都含有氧分子
D.都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11.
农业科技人员向农民建议:利用温室大棚进行植物生产时,可向温室内通入适量的二氧化碳,这是因为(
)
A.施用后可防治病虫害
B.施用后可促进植物的呼吸作用
C.施用后可促进植物的光合作用
D.施用后可防止火灾
12.如图所示,下列实验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
A.图A能成功制取并收集二氧化碳
B.若图B中试剂为足量澄清石灰水,则可检验二氧化碳
C.图C用于干燥二氧化碳,则气体应从a端进,b端出
D.图D可用于证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且能灭火
13.两个软塑料瓶中分别充满CO和CO2两种无色气体,下列试剂不能将二者鉴别出来的是(
)
A.澄清石灰水
B.水
C.紫色石蕊溶液
D.氯化钠固体
14.
下列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中,只能得出燃烧需要氧气结论的是
(
)
15.“可燃冰”〔CH4
.(H2O)n〕是在海底的高压、低温条件下形成的,外观像冰。下面关于“可燃冰”叙述正确的是
(
)
A.CH4
.(H2O)n是氧化物
B.“可燃冰”是一种比较清洁的能源
C.“可燃冰”提供了水可能变成油的证据
D.“可燃冰”可直接拿回家作为燃料使用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4小题,共44分)
16.(6分)(2015年内蒙古呼和浩特)能源和环境已经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问题。
(1)
目前人们利用最多的能源是煤、
和天然气等化石燃料,其中煤燃烧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和一氧化碳等气体,这些气体中,溶于水会导致酸雨的主要是
。
(2)
氢气作为一种清洁燃料没有大规模使用的原因是
(填字母)。
a.氢气的储存和运输
b.获得氢气的成本
c.制备氢气的原料
d.氢气燃烧的热值不高
17.(8分)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
性质决定用途,用途体现性质。一氧化碳可作燃料,体现了一氧化碳的
性。
(2)
归纳与比较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之一。对比CO和CO2,它们的组成元素
(填“相同”或“不同”,下同),化学性质
。
(3)
汽车尾气处理装置能使某些有毒气体转化为无毒气体:2NO+2CO===
N2+2CO2,该反应涉及的物质中,能与血红蛋白结合导致人体中毒的是
18.(15分)某同学为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查阅资料得知:白磷的着火点为40
℃
,红磷的着火点为240
℃
,它们在空气中燃烧都会生成刺激呼吸道的白烟——五氧化二磷,五氧化二磷易溶于水,并能与水反应。他按图A、图B所示装置进行对比实验:
图A
图B
图C
(1)
用图A所示装置进行实验,观察到的现象是铜片上的白磷燃烧,产生白烟;铜片上的红磷和水中的白磷不燃烧。再用图B所示装置进行实验,观察到不通氧气时,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通氧气时,热水中的白磷燃烧。根据上述实验得出,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
。
(2)
根据燃烧的条件选择填空:用扇子扇炉火,越扇越旺,原因是
(填序号,下同);用扇子扇蜡烛的烛火,一扇就立即熄灭,原因是
。
a.可快速地提供燃烧所需的氧气
b.空气流动虽带走热量,但温度未降到着火点以下
c.空气流动带走热量,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3)
图A与图B所示实验相比,符合环保要求的是
。
(4)
如图C,在一个铁制的坩埚里放入松节油,加热把它点燃,待燃烧正常以后,坩埚半浸入水槽的冰水里,不久,火焰慢慢熄灭。取出坩埚再加热,再点燃松节油让其燃烧,再把坩埚半浸入水槽的冰水里,火焰又熄灭。造成松节油熄灭的原因是:
。
19.(15分)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的循环过程如图所示:
(1)
吸收大气中CO2的环节是
。
(2)
由于人类消耗化石燃料的增加和森林的乱砍滥伐,使空气中CO2的含量上升,从而导致
,全球气候变暖。请写出一条因气候变暖给人类生存环境带来影响的情况:
。
(3)
科学家研究得知:海洋能吸收大量CO2。如果工业生产产生的CO2排放量继续以目前速度增加,海洋将成为“酸化的海洋”。请写出酸化原因的化学方程式:
。
(4)
科学家目前正在研究将空气中过量的CO2和H2在催化剂和适量条件下转化成液态甲醇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3H2=====甲醇+H2O。则甲醇的化学式是
。
三、实验探究题(本题包括1小题,共18分)
20.某学习小组的同学在下图所列出的实验装置的基础上,对二氧化碳的制取进行研究。
(1)
确定气体发生装置应考虑的因素是______和______。
(2)
甲同学用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要得到一瓶干燥的二氧化碳气体,所选装置的连接顺序是______(填字母),可选用浓硫酸作干燥剂。
(3)
加热固体碳酸氢钠或固体碳酸氢铵都能产生二氧化碳气体,化学方程式分别为
2NaHCO3Na2CO3+H2O+CO2↑;NH4HCO3NH3↑+H2O+CO2↑。
乙同学选择加热碳酸氢钠的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则发生装置应选用______(填字母),他不选择加热碳酸氢铵制取二氧化碳的理由是______。
四、计算题(本题包括1小题,共8分)
21.
石灰石样品中含有二氧化硅杂质(二氧化硅既不溶于水,也不与盐酸反应)。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想测定某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取一块石灰石样品,将其敲碎后,称出6
g放入烧杯内(烧杯质量为20
g)。然后加入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用玻璃棒搅拌至不再产生气泡为止。反应所需时间
(t)和烧杯及其所盛物质总量(m)的关系如下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
实验结束时,共放出二氧化碳______g。
(2)
该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多少?(计算结果精确到0.1%)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D
2.B
3.D
4.B
5.A
6.B
7.A
8.C
9.C
10.A
11.C
12.A
13.D
14.A
15.B
二、填空题
16.
(1)
石油
二氧化硫
(2)
a、b
17.(1)
可燃
(2)
相同
不同
(3)
CO
18.
(1)
与空气(或氧气)接触,且温度达到着火点(2)a、b
c
(3)
图B
(4)松节油的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
19.(1)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2)
温室效应
两极的冰川融化,海平面升高,淹没部分沿海城市(答案合理即可)
(3)
CO2+H2O=H2CO
(4)
CH3OH(或CH4O)
三、实验探究题
20.(1)反应物的状态
反应的条件
(2)
CaCO3+2HCl=CaCl2+H2O+CO2↑
B
D
C
(3)
A
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同时也生成氨气,使制得的气体不纯
四、计算题
21.(1)
2.2
(2)解:设6
g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为x。
CaCO3+2HCl=CaCl2+H2O+CO2↑
100
44
x
2.2
g
x=5
g
则该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100%=83.3%。
答:该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83.3%。
白磷
热水(80℃)
白磷
红磷
氧气
薄铜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