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上册(2016)第六单元 单元测试题

文档属性

名称 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上册(2016)第六单元 单元测试题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0.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语文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03-22 08:46: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六单元
单元测试题
(总分:120分
时间:90分钟)
一、基础百花园(17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读音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1分)
A.酌油(zhuó)
属引(zhǔ)
机杼(zhù)
踟蹰(chú)
B.忿然(fèn)
阙处(quē)
沿溯(sù)
素湍(tuān)
C.发矢(shǐ)
叠嶂(zhànɡ)
辔头(bèi)
鞍鞯(jiān)
D可汗(hán)
朔气(shuò)
自矜(jīn)
金柝(tuò)
2.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1分)
A.学而不思则罔
B.略无阙处
C.尊君在不
D.万里赴戎机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古今义相同的一项是(
)(1分)
A.但微颔之
B.愿为市鞍马
C.对镜贴花黄
D.此非常儿也
4.下列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1分)
A.汝亦知射乎
吾射不亦精乎
B.回清倒影
清荣峻茂
C.不闻爷娘唤女声
不能称前时之闻
D.久而不去
太丘舍去
5.下列加点词的用法和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1分)
A.以我酌油知之
以钱覆其口
B.或王命急宣
或以钱币乞之
C.自三峡七百里中
自钱孔入
D.有卖油翁释担而立
温故而知新
6.下列加点词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1分)
A.康肃笑而遣之
B.尔安敢轻吾射
C.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D.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7.下面各项中不属于倒装句的一项是(
)(1分)
A.尝射于家圃
B.愿为市鞍马
C.有时朝发白帝
D.何为不可
8.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1分)
A.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号六一居士,是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B.郦道元,字善长,北魏散文家、地理学家,所著的《水经注》不仅是一部具有重大科学价值的地理巨著,而且也是一部颇具特色的山水游记。
C.曹操,字孟德,东汉末年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D.王安石,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存世。
9.下列对名著《童年》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1分)
A.小说的基调整体上显得严肃、低沉,在这悲剧氛围中让人们无法看到战胜悲剧命运的曙光。
B.《童年》是作者以自身经历为原型创作的一部自传体小说,通过叙述“那些铅一般沉重的丑事”,生动地再现了十九世纪七八十年代俄罗斯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
C.“谢谢你,好孩子,咱们俩养活不了自己吗?咱们俩?有什么了不起的!”这是小说《童年》中外祖母的一番话,也是阿廖沙将自己捡废品得来的钱交给外祖母时,外祖母所讲的。
D.阿廖沙的外祖父是开染坊的,但随着家业的衰败,外祖父变得吝啬、贪婪、专横、残暴,两个舅舅也是粗野、自私的市侩。
10.根据课文和要求,写出下面空缺处的古诗文名句。(每空1分,共8分)
(1)日月之行,

,若出其里。
(2)
,问是谁家姝。
(3)十五府小吏,
,三十侍中郎,

(4)我寄愁心与明月,

(5)学习成就知识,知识产生力量,力量爆发激情。孔子“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顾炎武“有一日未死之身,则有一日未闻之道”、王安石“

”,(《登飞来峰》)岳飞“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等,无一不因学习而成就。
二、综合实践厅(10分)
11.为纪念孔子诞辰2565年,近日你所在的班级要举办以“学圣贤、明心志”为主题的古诗文朗诵比赛,请你积极参与。
(1)为了这次活动顺利开展,请你为班委提出与活动有关的两条建议。(2分)
如:搜集古诗文作品,共同研究,确定朗诵篇目,定出评比标准。
(2)作为此次活动的主持人,班主任老师希望你把这次活动办好,请你设计一条宣传标语,激发同学们的参与热情。(2分)
(3)活动中,你所在的小组参加的是回文诗(正读倒读都可以的诗)朗诵,请根据回文诗的特点,写出接力的诗歌。(3分)
浙江才女吴绛雪曾作过《四时山水诗》,让人回味无穷。这首诗是这样写的:
莺啼岸柳弄春晴夜月明,香莲碧水动风凉夏日长。秋江楚雁宿沙洲浅水流,红炉透炭炙寒风御寒冬。
这首诗中每句写了春、夏、秋、冬四季的美景。如果每句按顺序读,就成了四首脍炙人口的回文诗。这四首回文诗分别是:
春景诗
莺啼岸柳弄春晴,柳弄春晴夜月明。明月夜晴春弄柳,晴春弄柳岸啼莺。
请根据回文诗的特点,就《夏景诗》《秋景诗》《冬景诗》任选一首,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4)下面是班级采写的活动简报,准备交学校广播室,在复审的过程中,有不恰当的语句,请根据提示加以改正。(3分)
我国的古典诗文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①为增加学生阅读古典诗文的能力,丰富和积累文学知识,弘扬民族文化,打造书香校园,昨日,七年级二班举行了古诗文诵读比赛。
比赛以学生的朗诵为主,辅以音乐、背景图片等形式。②比赛中,选手们个个神态自若,沉着冷静,夸夸其谈地诵读古诗文,把浓浓思乡情、惜惜离别情的经典诗句以及赞叹祖国壮丽山河的优秀诗词作了精彩演绎。每一首诗词都隽永,每一个节目都精彩,每一个瞬间都灿烂。
③通过本次古诗文诵读比赛活动的开展,激发了同学们诵读古诗文的兴趣,陶冶了同学们的情操和审美情趣,让参赛学生得到了一次很好的锻炼机会。
A.第①句出现了搭配不当的毛病,应将“
”改为“
”。
B.第②句词语使用不当,应将“
”改为“
”。
C.第③句成分残缺,应这样改

三、阅读芳草地(43分)
(一)阅读古诗,完成12、13题。(4分)
题破山寺后禅院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1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首联勾勒出清晨时分后禅房四周的环境,“入”字写出古寺美景的幽远,“照”字又将旭日东升时的勃勃生机写得出神入化,如此美景中透露出诗人淡淡的愁绪。
B.颔联点出题中的“后禅院”三字,描写出通向后禅院的小路曲折幽深和后禅院景色的幽静迷人。
C.“悦”和“空”两字是此联诗的诗眼,山光使鸟儿怡然自得,潭影使人们心中的杂念顿时消除。“悦”既有鸟儿的欢悦,也有诗人从山光潭影中感受到的欢愉之情;“空”既写出了后禅院景色之幽静,更表达出了诗人超脱尘俗的情感。
D.采用了以声衬静的表现手法。周围一片寂静,只有袅袅的钟磬音和诗人向往佛门清净的心情相吻合。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一个“割”字,表现出泰山像一把硕大无比的刀切断了阳光,使泰山明暗对比强烈,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
B.“小”在此处是“矮小”的意思。它不仅形象地写出泰山巍然高耸的气势,同时象征性地表达了诗人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C.这首诗的颈联由近看到远观,山中层云缭绕,故心胸为之激荡;细看太久,以致眼眶都有破裂的感觉,表现了诗人对大好河山的无限眷恋和热爱的感情。
D.全诗切着“望”字而写,热情赞美了泰山神奇秀丽的景色和高大雄伟的气势,也透露出诗人早年的远大抱负。
(二)阅读下面的古文,完成14~16题。(8分)
卖油翁
欧阳修
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勺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14.下列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久而不去
太丘舍去
B.康肃忿然曰
父利其然也
C.公亦以此自矜
宁可以急相弃邪
D.康肃笑而遣之
学而不思则罔
15.下列对句子的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他)曾在自家的菜园中射箭,一个卖油的老头儿放下担子,站在那儿。
B.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才拿来一个葫芦放在地上,用一枚铜钱盖在葫芦口上。
C.自钱孔入,而钱不湿。——(油)从钱孔进了葫芦里,而铜钱却没有湿。
D.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他)接着说:“我也没有什么别的,只是手法熟练罢了。”
16.下列对本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首句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陈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因而“自矜”。
B.卖油翁是课文的主要人物,课文以陈尧咨的自矜自傲,衬托出卖油翁的身怀绝技却谦虚沉着。
C.选文详略得当,对卖油翁的酌油写得简略,对陈尧咨射箭则叙述得比较详细,目的是为了突出“熟能生巧”的道理。
D.本文故事虽然短小,却蕴含了“熟能生巧”的道理,告诫人们即使有什么长处也不要骄傲自满。
(三)阅读下面的古文,完成17~19题。(8分)


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7.下面各项中停顿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自/三峡七百里中
B.至于/夏水襄陵
C.其间/千二百里
D.绝 多/生怪柏
18.下列对句子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重岩叠嶂,隐天蔽日——重叠的山岩和屏障似的山峰遮住了蓝天和太阳。
B.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虽然是骑着快马,驾着风,也没有如此快速。
C.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水清树荣山峻草茂,实在是有很多趣味。
D.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常常听到高处传来猿猴的叫声,凄厉异常,绵延不息。
19.下列对本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作者写山势,突出其“连”而“高”的特点,为下文写长江的水势和江水给两岸带来的四季景色做了铺垫。
B.夏季的江水水势很急。有正面描写,如“夏水襄陵,沿溯阻绝”写水之盛,“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写水之速;有侧面描写,如“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C.第4段中描写猿声使三峡笼罩着悲寂、凄凉的气氛,烘托出山高峡深,草木茂盛的景象。
D.文章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写三峡之水,突出了其不同季节的特点,流露出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四)阅读下面的古文,完成20~23题。(11分)
木兰诗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20.下列加点词与现代汉语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赏赐百千强
B.东市买骏马
C.旦辞爷娘去
D.万里赴戎机
2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2分)
(2)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2分)
22.文中的“旦辞”八句反复吟咏,起到了怎样的作用?(2分)
23.文中的木兰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3分)
(五)阅读下面的古文,完成24~28题。(12分)
【甲】蔡璘,字勉旃,吴县人。重诺责,敦风义。有友某以千金寄之,不立券。亡何,其人亡。蔡召其子至,归之,愕然不受,曰:“嘻!无此事也,安有寄千金而无券者?且父未尝语我也。”蔡笑曰:“券在心,不在纸。而翁知我,故不语郎君。”卒辇而致之。
【乙】卓茂①尝出门,有人认其马。茂问之曰:“子亡马几何时矣?”对曰:“月余日矣。”茂有马数年,心知非是,解以与之,而自挽车去。将去,顾而谓曰:“若非公②马,幸至丞相府归我。”他日,马主别得亡马,乃诣丞相府归马。
【注】①卓茂:人名。②公:对人的尊称。
24.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4分)
(1)敦风义(

(2)卒辇而致之(

(3)幸至丞相府归我(

(4)乃诣丞相府归马(

25.下列加点词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有友某以千金寄之
解以与之
B.而翁知我
顾而谓曰
C.卒辇而致之
茂问之曰
D.亡何
子亡马几何时矣
26.下面译文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亡何,其人亡。
译文:不久,那位朋友便去世了。
B.无此事也,安有寄千金而无券者?
译文:没有这样的事,哪有寄存一千两白银却没有票据的?
C.心知非是,解以与之。
译文:心里知道不是这人丢的马,但还是卸下马给了他。
D.他日,马主别得亡马,乃诣丞相府归马。
译文:过了几天,那个人找到了别的逃跑的马,于是到丞相府把马还给了卓茂。
27.【甲】文讲述的故事是
,赞扬了蔡勉旃
的品质。(2分)
28.【乙】文中分别表现了卓茂
的品质和“马主”
的品质。(2分)
四、写作训练营(50分)
29.常建登虞山游山林古寺描绘了曲径通幽的美景;王安石登飞来峰,畅抒自己博大的情怀;曹操登临碣石山,观浩瀚沧海,尽抒鸿鹄之志……同学们,走出狭小的个人世界,用心感悟“新”天地吧,请以“登临”为话题作文。
要求:①请选取合适的文体,写出你的真情实感;②内容充实,文章不要少于500字;③抄袭是一种不良行为,请不要照搬别人的文章。
参考答案
1.C(解析:“辔”应读为“pèi”。)
2.D(解析:A.“罔”同“惘”,B.“阙”同“缺”,C.“不”同“否”。)
3.C(解析:A.“但”,古义是“只”,今义是“但是”;B.“市”,古义是“买”,今义是“集中买卖货物的固定场所”;D.“非常”,古义是“不一般”,今义是“程度副词,十分”。)
4.D(解析:A.射箭/射箭的技艺,B.清波/清澈,C.听到/名声,D.离开。)
5.D(解析:A.凭/用,B.有时/有的人,C.在/从,D.表承接。)
6.A(解析:B.形容词作动词,轻视;C.名词作状语,每天;D.动词作名词,飞奔的马。)
7.B(解析:A.尝于家圃射;C.有时朝于白帝发;D.此以何知为孔子之言。)
8.A(解析:欧阳修生活在北宋而非南宋。)
9.A(解析:这部小说的基调整体上显得严肃、低沉,但这部小说是以一个小孩子的眼光来描述的,就给一幕幕悲剧的场景蒙上了一层天真烂漫的色彩。)
10.(1)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
(2)使君遣吏往(3)二十朝大夫
四十专城居
(4)随风直到夜郎西(5)不畏浮云遮望眼 自缘身在最高层
11.(1)示例:①聘请三到五名“评比委员”;②确定朗诵会的时间、地点,提前发出通知,因地制宜布置会场。(2)示例:诵中华诗文,传华夏美德;诵读经典诗文,营造书香班级(3)《夏景诗》
香莲碧水动风凉,水动风凉夏日长。长日夏凉风动水,凉风动水碧莲香。《秋景诗》秋江楚雁宿沙洲,雁宿沙洲浅水流。流水浅洲沙宿雁,洲沙宿雁楚江秋。《冬景诗》红炉透炭炙寒风,炭炙寒风御寒冬。冬寒御风寒炙炭,风寒炙炭透炉红。(4)A.增加
提高B.夸夸其谈
声情并茂C.删掉“通过”。
12.A(解析:透露出诗人愉悦的情绪。)
13.C(解析:颈联由远观到近看。)
14.A(解析:A.离开,B.……的样子/那样,C.凭/因为,D.表修饰/表转折。)
15.B(解析:于是就拿来一个葫芦放在地上,用一枚铜钱盖在葫芦口上。)
16.C(解析:对陈尧咨射箭写得简略,对卖油翁的酌油则叙述得比较详细。)
17.D(解析:绝 /多生怪柏。)
18.B(解析:即使是乘御快马疾风,也没有如此迅疾。)
19.D(解析:先写夏水,再写春冬之水。)
20.A(“强”是一个古今异义词,其古义:多,余。今义:强壮,强大。)
21.(1)从北方来的寒气中传来了打更的声音,清冷的月光照射在铠甲上。
(2)记功很多次,赏赐很多财物。
22.既写出了征途的遥远、行军的急速和军情的紧急,又突出了木兰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23.示例:文中的木兰是一个淳朴善良、深明大义、作战勇敢、不贪名图利的巾帼英雄。
24.(1)重视
(2)最终、终于
(3)送还
(4)到
25.D(解析:A.把/连词,用法相当于“而”;B.你,你的/表修饰;C.代词,友人之子/代词,“马主人”。)
26.D(解析:过了几天,那个人在别的地方找到了自己丢的马,于是到丞相府把马还给了卓茂。)
27.蔡勉旃坚还亡友财
重诺责,敦风义
28.善良,不与人争
诚实有信
【参考译文】
卓茂曾经有一次(坐马车)出门,有一个人说那马是他丢失的。于是卓茂问他:“你丢失马多久了?”回答说:“一个多月了。”卓茂这匹马已经养了好几年,心里知道不是这人丢的马,但还是卸下马给了他,自己拉了车要离开。将要离开时,回头对那人说:“如果这不是你的马,请牵来丞相府还给我。”过了几天,那个人在别的地方找到了自己丢的马,于是到丞相府把马还给了卓茂。
29.作文示例:
登山之乐
刘懋祺
总会想起那些阳光普照山间的日子,我们在林中穿梭,影子在树荫间隐现。我们踏着新落的枫叶,迎接着明媚的日光,怀揣对山顶的幻想,奔向高处。
你我常在老屋相聚,那里山环水绕,登峰探险成了我们最钟爱的活动。
我们在山脚下徘徊踱步,而后匆匆没入山边的茫茫林海,仿佛进入了无尽的黑暗之中,我的恐惧促使你在前面披荆斩棘。广阔的林海中,我们步履维艰,像枝叶上的毛毛虫一样,艰难蠕动着。
良久,我们终于走出了阴晦而难缠的荆棘林,迎向骄阳的浩然之光,脚下是郁郁葱葱的青草地。我们筋疲力尽,栽倒在一片绿色中。头一偏,竟瞥见一丛丛蘑菇林立在面前。好似发现了新大陆一样,我们四处找寻蘑菇。渐渐地,四周只留下了采摘后的空洞,成堆的蘑菇洋溢着我们对美味的向往。
虽然体力不支,但我们仍在陡峭的山路上前行。因为坡陡,我们好像身负重物一样,每迈出一步,脚下的沉重便增加了一分。而信念也随着步履的沉重,愈加坚定。
终于,眼前再无山的高度,唯有天的广阔。我们无力欢呼,只是惬意地感受着“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迈,和着峰下山水的幽静,痴痴地,醉了。
或许,快乐便源于这行程中吧。
巍巍千里华山,奇松异石黄山,险峻的八达岭长城,我都曾登攀过。山峰如那宇宙中包容万物的黑洞,吸走一切光芒,我们只能拖着被困境包围的身躯,一步步靠着潜意识的引领,艰难前行,登临巅峰。
那时我所得到的,并非只有快乐,还有深刻的冥想。一个人的一生不过是匆匆划过天际的一支箭,而当无数人的人生汇聚在一起时,便汇成了辉煌壮丽的奇景。
渴望下次与你相聚,你我亦能一如过往,感受登山之乐,并在学业上取得辉煌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