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单元测试题
一、积累百花园(20分)
1.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字,完成(1)~(3)题。(6分)
【甲】那真是坐美丽的山城,汽车开去,一路坡上坡下满是一片yān( )红。倘若在中国,这里一定会有枫城之称。过了几个山ào( ),她朝枫树丛中一座三层小楼指了指说:“喏( ),到了。”汽车拐进草坪,离车库还有三四米,车库门就像认识主人似的自动掀( )启。
【乙】1950年9月9日,钱学森突然被联邦调查局非法逮( )捕,送到特米那岛上的一个拘( )留所关押了15天。15天的折摩,使他的体重下降了30bànɡ( )。
加州理工学院的许多师生和当时远在欧洲的冯·卡门教授闻讯后,立即向美国移民局提出强烈抗议,又mù( )集了1.5万美元保释金,才将钱学森从特米那岛的拘留所营救出来。
(1)给加点字注音。(2分)
(2)根据拼音写出汉字。(2分)
(3)【甲】【乙】两段文字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改正在下面的横线上。(2分)
改为
;
改为
2.依次填入下面句中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2分)
(1)我赶快从手提包里掏出那几颗枣核。她
在掌心,像比珍珠玛瑙还贵重。
(2)这套衣帽,他只在督学来视察或者发奖的日子才穿戴。而且整个教室有一种不平常的
的气氛。
(3)1943年,美国军方经过 的选择,委托钱学森同马林纳合作,研究用火箭发动机推进导弹这一重大军事课题。
A.放
庄严
认真
B.放
严肃
认真
C.托
庄严
慎重
D.托
严肃
慎重
3.下面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季自坚老师教学有方,常常在课堂上故弄玄虚,以启发学生,收到了深入浅出的良好效果。
B.三名年迈的菲律宾受害者尽管已风烛残年,但仍坚持赶到现场参加抗议,向日本讨取公道。
C.实际上,作为世界上幅员辽阔,地域特征丰富多变的大国,中国拥有许多无与伦比的美丽景观。
D.方山县始终坚持安全稳定从零开始、从零做起,坚定不移地落实各项工作措施,为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安居乐业提供有力保障。
4.下面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我们两人不约而同地站了起来,沿着卵石铺成的小径,穿过草坪,直到“北海”跟前。
B.我从前没好好学习,旷了课去找鸟窝,到萨尔河上去溜冰……想起这些,我多么懊悔!
C.他看见我从广场上跑过,就向我喊:“用不着那么快呀,孩子,反正你到学校总是挺早的”!
D.就在那年的中秋节,钱学森夫妇心中萌发起一个强烈的念头:回到祖国去,为新生的祖国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随着时代的变迁以及人们生活思想理念的转变,使清明祭祀这一传统习俗的形式也在发生着改变。
B.刘长青建议,应加强对现有散落各处的家谱进行抢救性整理和搜集,使目前现有的家谱不再受到损失。
C.国际儿童读物联盟把4月2日定为“国际儿童图书日”,是希望唤起人们对读书的热爱和对儿童图书的关注。
D.连日来,北海市社会各界纷纷开展形式多样、主题鲜明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掀起了忆英烈、学英烈。
6.填空。(6分)
(1)商女不知亡国恨,
。(杜牧《泊秦淮》)
(2)
,身世浮沉雨打萍。(文天祥《过零丁洋》)
(3)别号,指中国古代人于名字之外的自称。请写出下列作者的别号:①陆游:
;②杜牧:
。
(4)陆游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
,
”表明作者即使已年老体衰,也一心想着上疆场为国出力。
二、综合实践坊(6分)
7.同格中学八年级(2)班准备开展一次爱国主义教育活动,请你参与完成下面的任务。
(1)请你为这次活动设计一个简要的活动方案。(2分)
(2)请根据下面提供的下联,围绕“爱国”这一话题,对出上联。(2分)
上联: ,
;
下联:立大志,愿使祖国更富强。
(3)【探究信息】阅读下列一则消息,从中探究出主要信息,不超过30个字。(2分)
5月19日,“我的中国梦”第22届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读书活动演讲比赛在宜阳县教育局举行。
据了解,此次活动由宣传部主办,教育局、新华书店协办,来自全县中小学的近百名选手参加了比赛。本次比赛主题为“祖国万岁”,旨在引导青少年明确历史使命和责任,更加热爱党、热爱祖国,努力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接班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赛场上,来自全县各中小学的选手们以生动的语言和感人的事例,表达了对活动主题的理解和参加读书活动的感受,诠释了自己对祖国的热爱,展现了新时期青少年热爱党、热爱祖国、奋发进取的精神风貌。他们精彩的演讲赢得了评委和观众的阵阵掌声。
三、阅读芳草地(44分)
(一)阅读下面的一首古诗,完成8~9题。(4分)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8.诗题为“春望”,请说说作者“望”到了哪些景物。(2分)
9.体会“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一联中“连三月”和“抵万金”的表达效果。(2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12分)
【甲】晏子将使楚。楚王闻之,谓左右曰:“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王曰,何坐?曰,坐盗。”
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乙】齐大旱逾时,景公召群臣问曰:“天不雨久矣,民且有饥色。吾使人卜①,云,祟在高山广水。寡人欲少赋敛②以祠③灵山,可乎?”群臣莫对。晏子进④曰:“不可!祠此无益也。夫灵山固以石为身,以草木为发,天久不雨,发将焦,身将热,彼独⑤不欲雨乎?祠之无益。”公曰:“不然,吾欲祠河伯,可乎?”晏子曰:“不可!河伯以水为国,以鱼鳖为民,天久不雨,泉将下百川竭,国将亡,民将灭矣,彼独不欲雨乎?祠之何益!”
【注释】①卜:占卜,一种迷信活动。②少赋敛:稍微收取一点赋税。③祠:祭祀。④进:上前致言。⑤独:难道。
10.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齐人也,坐盗(犯罪)
B.其实味不同(实际情况)
C.圣人非所与熙也(同“嬉”,开玩笑)
D.齐大旱逾时(超过)
11.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晏子将使楚
吾使人卜
B.齐人固善盗乎
夫灵山固以石为身
C.为其来也
河伯以水为国
D.晏婴,齐之习辞者也
吾欲辱之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
(2)天不雨久矣,民且有饥色。
13.【甲】文楚王想侮辱晏子的原因是什么?【乙】文齐大旱逾时,晏子劝阻景公不要祭祀灵山和河伯的原因又是什么?(2分)
14.根据【甲】【乙】两文的内容,概括晏子的性格特征。(2分)
(三)阅读《始终眷恋着祖国》选段,完成15~17题。(6分)
1947年,经冯·卡门推荐,钱学森成了加州理工学院最年轻的终身教授。自1949年下半年开始,他肩负起该学院“古根海姆喷气推进研究中心”主任的职务,领导研究生的研究和教学工作。那时,年仅37岁的钱学森,已被世界公认为力学界和应用数学界的权威以及流体力学研究的开路人之一,是卓越的空气动力学家、现代航空科学与火箭技术的先驱、工程控制论的创始人。
从1935年到1955年,钱学森在美国整整呆了20年。这20年间,他在学术上取得了辉煌的成就,生活上拥有丰厚的待遇。然而,他始终眷恋着生他养他的祖国。他在写给父亲的信中,不止一次地发出“旅客生涯作到何时”的感叹。他告诉父亲,他不止一次梦见上海,梦见那所伴他度过童年时代的房子。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诞生了。钱学森兴奋极了。就在那年的中秋节(新中国诞生的第六天),钱学森夫妇心中萌发起一个强烈的念头:回到祖国去,为新生的祖国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15.选段画线句中作者用“卓越”一词评价钱学森说明了什么?(2分)
16.选文为什么提及钱学森在学术上取得了辉煌的成就,生活上拥有丰厚的待遇呢?(2分)
17.钱学森夫妇在中秋节萌发出强烈的回国念头的原因是什么?(2分)
(四)阅读下文,完成18~21题。(9分)
回 家
隆振彪
走过罗湖桥头,他低下头,深情地对父亲说:“爸爸,你看看吧,你看啊——”
记得四个月前,他第一次从台北飞往香港进入深圳,眼睛就不够用了,面前的一切都使他觉得新鲜,感到亲切;他明白父亲为什么一定要回到生他养他的故乡去了。
那年,父亲被抓壮丁入伍,不久就被裹挟去了台湾,乡思就成为剪不断的藤蔓,将湘西南那个山清水秀的小山村系在心头。魂牵梦萦,期待祖国统一,父亲将姓名龙怀伟改为龙待,苦苦等待了20年,头发都快等白了,他才与一位新竹姑娘结婚,生儿育女。按照祖传辈分,儿子本应叫龙宪逸,父亲却给他取名龙思源,饮水思源不能忘本哪!如今,咿呀学语的小思源已长成了俊气的大小伙子,为寻找父亲的生身地和亲人单身赴大陆。父亲的往事依稀,印迹犹存。几经周折,他终于找到了古稀之年的亲姑姑、亲堂姐。顿时,眼泪便化成了颗颗珍珠,串起了半个世纪的相思。
第二次回大陆是在两个月后。父亲回家是件大事啊!选一个好日子,择一处好宅子,告一声老辈子,入乡随俗,习俗是故乡迎接父亲回家的桥梁,走过这座桥梁,父亲就扎根在他的生身之地了。
父亲盼回家,盼了多少年。他出生时,父亲已身患绝症,临终前,给他留下了上千字的遗言,谆谆嘱咐道:“思源儿,不管时局环境如何变迁,都不能改变我们的姓,你是我们龙家唯一的接班人。爸爸说不定哪一天就会离别人间,我对你只有一个要求:不管将不将我火葬,将来有一天你若能回我们大陆老家,你一定要把我的骨灰带回去,因为我做梦都想回家!”
父亲的声音他是听不到了,那时他还未满半岁呀!18岁那年,他第一次读到遗言时,眼泪簌簌地往下落,夜不能寐。他暗自发誓:此生此世,一定要实现父亲的遗愿。
按台湾的地方法律,他应服兵役,服役期间不能赴大陆探亲的;为了缩短服役期,他放弃了当军官的机会。退役时,他已24岁,在一家汽车销售公司找到了工作。几年下来,他积攒了一笔钱,他不买房子,不找女友,年近而立仍孑然一身,付出了一个青年难以舍弃的一切,一心一意要早日了却父亲生前夙愿。
今天他是第三次赴大陆了。几天前,烧化纸钱简单祭祀后,他从棺椁里取出父亲遗骸进行了火化(按国际惯例,航班上不能携带骨骸);又过罗湖桥,他忍不住泪水盈眶,对抱在怀里的骨灰盒道:“爸,大陆到了——”
几天后,隆重的招魂仪式在父亲小时候住过的老屋里进行。他朝骨灰盒前的遗像三跪九叩道:“爸,你到家了,大家都来看你了——”
他是孝子,全身披白走在最前面,紧跟在他的后面的是几位头缠孝布的亲戚族人;一路纸钱、一路鞭炮、一路跪拜,哀乐声中,父亲的骨灰被迎葬在绿树簇拥的山坡上。入土为安,父亲的在天之灵一定会感到欣慰的,他想。
故乡是一个人灵魂的最后栖息地,游子像飘零的叶片一样,哪怕他浪迹天涯,飘零万里,最后总要落叶归根,回归到生命的本源。
父亲要在这里长眠,这里才是他的千年屋啊!他尊重父亲,理解父亲,同时心情感到沉重;他的根在大陆,他的父亲回了大陆,他也要常回家看看。可是,回家难啊!
他也会像父亲那样等待祖国统一,海峡虽有风浪,但,血浓于水,他不会像父亲那样等待一辈子了。
(选自《感动中学生的100个家》)
18.通读全文,用简洁的语言分别概括儿子三次回大陆为父亲所做的事情。(3分)
19.文章为什么详写隆重的招魂仪式呢?(2分)
20.文章画线句表达了“落叶归根”的思想,请从文中再找出这样的一处语句。(2分)
21.请说说你对文章结尾段的理解。(2分)
(五)阅读下文,完成22~26题。(13分)
集中营里的课堂
程刚
①纳粹德国攻占波兰后,牢牢控制着华沙。沙宁是刚来学校的新老师,这一天,她正给孩子们上课,几个纳粹兵骑着摩托来到学校。他们狞笑着看着沙宁,大声地对她说:“嗨,沙宁,跟我们走一趟吧,你还要藏到什么时候?”说完,他们便一拥而上,将沙宁摁到了车上。
②孩子们都被吓哭了,只有谢达快速跑回家,告诉爸爸赛夫,沙宁老师被抓走了。赛夫听到这个消息不禁一惊,焦急地在屋里来回走着……
③第二天早上,谢达悄悄来到集中营门口。他不知从哪里找到了一枚手雷,然后大叫着冲向纳粹看守,可弱小的他很快被制伏,投进了集中营。
④谢达很坚强,始终咬定手雷是捡来的,纳粹只好把他关了起来。在这个残酷的地方,纳粹看守每天鞭打他,让他干着与年龄不相符的重活,可他似乎能承受一切,他只想知道,沙宁老师是否还在这里,是否还活着。
⑤这天早上,谢达被惊醒,几个纳粹将一个全身血肉模糊的女人扔了进来。谢达一看,这不是沙宁老师吗?他突然一阵狂喜,和几位妇女一起把沙宁老师扶到板子上,沙宁伤得太重,一直在昏迷。
⑥纳粹没有从沙宁口中得到任何有价值的信息,还不想让她死,便给她医治。这一天,沙宁醒来,第一眼便看见了谢达。她有些激动,想问谢达是怎么进来的,可她极度虚弱,说不出话。聪明的谢达急忙小声地对沙宁说:“沙宁老师,我来上课。”
⑦沙宁成了集中营里的老师。纳粹没有阻止她,因为他们正在严密监视着她的动向,希望能从沙宁的讲课中找到破绽。另外,沙宁教的这十几个孩子让他们伤透了脑筋,光是每天不停地哭叫便让他们受不了。可沙宁上课的时候,孩子们却很安静。为了让他们安静些,纳粹还假装慈悲地给孩子们买了文具,有笔,有本子。沙宁对谢达非常好,除了给他上课,有时还教他画画……
⑧这一天,几名想逃跑的战俘又被纳粹抓回来折磨至死,然后再被吊起来,暴露在阳光下……一直以来,纳粹就是这样没有人性,凡是想逃跑的人,都会被处死并吊在营门外。每每看到这种场景,谢达心中充满了仇恨。
⑨这一天早上,天还没亮,谢达偷偷地走出房间,悄悄爬向纳粹的油库。可就在他准备点燃火柴时,被纳粹哨兵发现了,一颗罪恶的子弹穿透了他的胸膛。谢达当即倒下,然后被拖出门外吊起来示众。
⑩第二天中午,赛夫打通关系,把谢达抱回家。他要给谢达穿上新衣服再下葬,他发誓要为谢达报仇!
114天后,盟军报纸大幅报道了赛夫送出情报,盟军侦察部队按情报成功偷袭纳粹在波兰贮存毒气弹据点的消息。半个月后,赛夫又引领苏联红军攻克了集中营,沙宁被解救出来,她和赛夫都成了大英雄,一个催人泪下的故事也被披露出来。
12原来,沙宁掌握毒气弹据点的情报后,来到华沙想与赛夫接头,可是不知谁泄了密,她被提前抓走。焦急的赛夫本想自己进集中营和沙宁接头,可他是地下组织的负责人,不能离开,他便想出了让谢达攻击哨兵而进入集中营与沙宁接头的办法。沙宁的情报图一直记在脑海里,她便偷偷地教谢达画画,不久,谢达便能把地图完整地画出来。地图会画了,该怎样把情报送出去呢?半个月后,这批毒气弹将被运往前线。就在这时,谢达见到逃跑的人都会被处死吊在营门外,于是,他便想到了这个慷慨赴死的办法。实施前,他悄悄地把地图画在了衣服里面……他知道,爸爸赛夫肯定会想办法把他抱回家,肯定会给他换套新衣服再埋葬,肯定会发现画在衣服里面的地图……
13谢达消逝在天堂里,但他的惊天壮举却深深地感染了我们,那个集中营的课堂里,上的是这世界上最感人的一课。
(选自2015年第8期《微型小说选刊》)
22.通读全文,说说集中营里“最感人的一课”的具体内容是什么。(2分)
23.根据下文内容,你认为第②段末的省略号省略了什么内容。(2分)
24.体会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4分)
(1)孩子们都被吓哭了,只有谢达快速跑回家,告诉爸爸赛夫,沙宁老师被抓走了。
(2)可他似乎能承受一切,他只想知道,沙宁老师是否还在这里,是否还活着。
25.第⑤段写“他突然一阵狂喜”,联系全文,发挥想象,描写谢达“狂喜”时的心理活动。(2分)
26.从全文来看,第12段能否删去?为什么?(3分)
四、写作绿树轩(50分)
27.心田,是个体的精神王国。种下善,你将收获虔诚的感恩;种下爱,你将收获倾心的情;种下春花,你将收获累累秋实!
请以“种在心田里的 ”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在横线处填写一个恰当的词语,将题目补写完整;②叙事要做到有详有略;③不少于600字。
参考答案
1.(1)nuò xiān dài jū (2)嫣 坳 磅 募(3)坐—座 摩—磨
2.D
3.A(“故弄玄虚”的意思是:用欺骗手段来欺骗别人;故意用难以捉摸的言辞,使人感到高深莫测。从感彩来看,是贬义词。)
4.C(句末感叹号调到引号以内。)
5.C(A.删去“随着”或“使”;B.“整理”和“搜集”对调;D.句末加上“的热潮”。)
6.(1)隔江犹唱《后庭花》 (2)山河破碎风飘絮(3)放翁 樊川居士 (4)僵卧孤村不自哀 尚思为国戍轮台
7.(1)图片展览式:将搜集到的爱国主题的图片资料、实物资料,以主题分类,组织同学们展览,写观感留言。调查采访式:访问爱国人士或与爱国人士有关的人员,听取当地有关爱国人士的事迹或介绍。
(2)示例:树雄心
誓把青春献华夏
(3)示例:宜阳县举办第22届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读书活动演讲比赛。
8.示例:国都、山河、草木、鲜花、鸟儿。
9.示例:“连三月”言战乱持续时间之长;“抵万金”言战乱中家信难得。这两个词语准确地表达了战乱中诗人对离散亲人的思念和渴盼得到亲人消息的心情。
10.B(其实:它们的果实。)
11.B(A.动词,出使;动词,命令。B.副词,本来。C.介词,相当“于”;动词,作为。D.结构助词,的;代词,代“晏子”。)
12.(1)酒喝得正高兴的时候,两个小官吏绑着一个人走到楚王面前。(2)天已经很久没下雨了,老百姓都有了饥饿的样子。
13.【甲】文:示例:晏子是齐国善于辞令的人。示例:晏子认为灵山、河伯自身尚且难保,祭祀它们是没用的,而且祭祀的费用得向百姓征收,更会导致民不聊生。
14.示例:善于辞令、聪明机智、关心百姓疾苦、不相信鬼神,认为事在人为,维护国家尊严。
参考译文:齐国天旱已经超过很长时间,齐景公召集群臣并询问:“天已经很久没下雨了,老百姓都有了饥饿的样子。我命令人占卜干旱的原因,(是)作祟的鬼怪藏在高山和水里。我想稍微多征一点赋税,祭祀山神,可以吗?”众臣没有人回答。晏子站出来说:“我认为不可以。祭祀山神没有益处。山神本来把石头作为身体,把小草树木作为头发,天长时间不下雨,头发将要焦黄,身体也会暑热难当,他难道不想下雨吗?祭它没有什么好处。”景公说:“不能这样(的话),我将要祭祀河神,可以吗?”晏子回答:“不可以。河神把水作为国家,把鱼鳖作为子民,天长时间不下雨,泉水将断流,河川将要干涸,国家将消亡,子民将要死亡了,他难道不想要雨水吗?祭它有什么好处呢?”
15.示例:说明了钱学森在更广泛的学术、科学研究领域所取得的辉煌成就,还从另一方面说明了中国知识分子在攀登科学高峰方面的勤奋、刻苦和卓尔不群。
16.反衬出钱学森对祖国故土的怀念和眷恋之情。
17.示例:因为中秋节是我国传统的团圆的日子,1949年的中秋节又是新中国刚刚诞生之后的第一个中秋节,对祖国有着深厚感情的钱学森萌发回国的念头是十分正常的。
18.示例:第一次寻找亲人,找到亲姑姑、亲堂姐。第二次为父亲“回家”择日、选宅、按照当地风俗迎接父亲“回家”。第三次隆重安葬父亲的骨灰。
19.示例:表现父亲终于“回家”,夙愿终于实现,让父亲的在天之灵得到安慰。
20.我对你只有一个要求:不管将不将我火葬,将来有一天你若能回我们大陆老家,你一定要把我的骨灰带回去,因为我做梦都想回家!
21.示例:说明海峡两岸还存在人为的距离,儿子要为统一、为“落叶归根”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情。
22.老师沙宁偷偷地教学生谢达画画来传递情报,谢达为送出情报慷慨赴死。
23.赛夫在思考怎样与集中营里的沙宁接头,并最终想出了让谢达攻击哨兵而进入集中营与沙宁接头的办法。
24.(1)“都”表示全部,“只有”强调唯一,这两个词把其他孩子和谢达的表现进行对比,突出了谢达临危不乱、反应迅速、沉着应对等优秀品质。(2)“可”“只想”表明谢达不在意每天遭到毒打、干重活,在意的是如何与沙宁老师接头,表现了他的坚强勇敢和坚定的革命意志。
25.示例:啊,谢天谢地,沙宁老师还在这里,“我”终于和沙宁老师接上头啦!这下好了,纳粹毒气弹据点的情报能传出去了!
26.不能。这一段是补叙,揭开了这个“催人泪下的故事”的众多谜团,使人物形象更丰满,主题更鲜明突出;若删去,则缺少必要的交代,使情节显得突兀,主题不够鲜明。
27.作文略。
【例文引路】
种在心田里的春花
冬日的寒风渐渐沁入骨缝,寒意慢慢地滤过脑际,我不自觉地缩了缩脖颈,从口中呼出的热气在镜片上架起一道透明的屏障,简单,易破。
天,蒙蒙亮着,路灯的光温柔地倾洒在身上,心田里,莫名地涌起一股孤单之意,再加上寒风的肆意吹拂,我的心更冷了。
想去一家熟悉的店,那是一家早餐店,白净的墙面,温馨的壁纸,想必那位女店主是个爱家的人,爱的味道弥漫在整个屋子里。一路想着,心中便仿佛有了几许暖意。
推开店门,热气扑面而来,瞬间,一股暖意沁入了心扉。“你好,小姑娘,一个人吗?”她微笑着问我,仿佛将春花种在我的心里。
“啊,是啊,妈妈去上班了。”我回应着,心中,不知不觉地漾起春意。
“喏,还是老样子么?”“是啊,其余的不爱吃。”由于来的次数多,她早已明白我的喜好。“小姑娘,不能挑食哦,来,阿姨再送你个肉包子好吗?”她的关怀让我“受宠若惊”,我不好意思地应道,“不好吧,那你一天就赚不了多少啦,不用了。”
“没事儿,只是让别人吃过早饭有精神罢了,没有太多的利润的。”她平平淡淡地说完这一句话,却激起了我内心的狂澜,毕竟,她是从外地过来讨生活的,没有太多的利润的话,何谈养家糊口呢?
她的脸上又漾起了那暖心的微笑,我感动于这抹笑容,只因为这笑容在寒冬中带给我春天般的暖意。
“你不冷吗?”她的问候将我拉回到了现实。
“啊,不冷。”其实这句话后还有下句,我将其生生地咽回去了。我想说的是,有了你暖心的笑、暖心的关怀、暖心的问候,我才会忘却寒冷。
我拿给店主钱时,无意中,她触碰到了我冰冷如霜的手,她接过钱,用自己温暖的手把我的手捂热,我的心更暖了,瞬间,心中的暖意倾泻而出。
一抹微笑,一个春天。因了她,我的心田,开满了暖心的花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