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单元测试题
一、积累运用。(20分)
1.下面各组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逶(wēi)迤
呜咽(yè)
远征难(nán)
四渡(dù)赤水
B.泥丸(wán)
蔫(niān)巴
云崖暖(nuǎn)
雪皑皑(ǎi)
C.磅(páng)礴
解(jiě)渴
压黔(qín)境
千锤(chuí)百炼
D.岷(Míng)山
重(zhòng)兵
扎(zhā)营盘
酣(hān)然入梦
2.下列各组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2分)
A.充饥
端祥
踉踉跄跄
围追堵截
B.道歉
嘱咐
花天酒地
调虎离山
C.绝璧
蓦地
万籁俱寂
无论如何
D.咀嚼
绚丽
苛绢杂税
万水千山
3.下面加点的文字用括号内的词语替换后,不符合原意的一项是(
)(2分)
A.“请到里边坐。”她带着些惊惶的神情说。(惊恐)
B.累得走不动的时候,索性在地上躺一会儿。(干脆)
C.夕阳西下,如血的晚霞染红了无边无际的草地。(一望无际)
D.那些翩翩起舞的男女红军都躺在草地上睡着了。(手舞足蹈)
4.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我们决定要爬一座30里高的瑶山,地图上叫《越城岭》,土名叫《老山界》。
B.围在篝火旁边的,有董必武、徐特立、谢觉哉、成仿吾、冯雪峰、邓颖超、贺子珍、李伯钊等数十名男女红军。
C.红军指战员三三、两两艰难地向北走着,有的掉队了,有的倒在草地上永远起不来了。
D.循着歌声,只见蔡畅面对夜空纵情歌唱“马赛曲”。
5.结合本单元的学习内容,请你仿照前后句,进行续写。(2分)
我们疾驰在高大的乌蒙山中,激情豪迈;
,
;我们跋涉在苍茫的草地上,意志坚定。
6.下面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粥吃起来十分香甜,所以确是饿了。
B.她拿出一点仅有的米,放在房中间木头架成的一个灶上煮粥。
C.危拱之取出口琴,吹响了欢快的苏联舞。
D.全体红军指战员欢呼着、拥抱着,流下了行行激动的泪水……
7.课文默写。(5分)
(1)五岭逶迤腾细浪,
。
(2)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
,
,
,
。
8.常识填空。(3分)
(1)《七律
长征》的作者是
,“江山如此多娇”出自我们在七年级曾经学过的他的一首词
。
(2)《草》的作者是
,这是一篇短篇小说。
二、综合实践。(6分)
9.八年级(1)班正在举行“重走长征路”语文专题活动,这次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如果你是这次活动的主持人,请你完成下面的任务。
(1)请你为这次活动设计一段开场白。(2分)
(2)王梅同学的诗朗诵《长征》结束后,下面要邀请参加过革命的王大爷给同学们讲红军的故事,请你设计一段过渡语。(2分)
(3)活动中,你打算就“青少年需要长征精神”的话题发表演讲,请你在下面的横线上写出演讲提纲。(2分)
三、综合阅读。(44分)
(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0~12题。(7分)
诗人
领袖
任先青
你用平平仄仄的枪声
写诗
二万五千里是最长一行
常于马背上构思
便具有了战略家的目光
战地黄花
如血残阳
成了最美的意象
有时潇洒地抽烟
抬头望断南飞雁
宽阔的脑际却有大江流淌
雪天更善畅想
神思飞扬起来
飘成梅花漫天的北国风光
相信你是最严肃的诗人
屈指数算
一首气势磅礴的诗
调动了半个世纪的酝酿
轻易不朗诵
天安门城楼上只那一句
便成了世界的诗眼
嘹亮了东方!
10.下面给诗句划分朗读节奏错误的一项是(
)
(2分)
A.常于/马背上/构思
B.抬头/望断南/飞雁
C.宽阔的/脑际/却有/大江流淌
D.相信/你是/最严肃的/诗人
11.诗歌第三节描写了“潇洒地抽烟”“雪天畅想”等细节,有什么表达作用?(2分)
12.这首诗的题目是《诗人
领袖》,试联系全诗简要分析诗人任先青是如何将“诗人”与“领袖”联结在一起的?(3分)
(二)阅读《老山界》节选,完成13~16题。(9分)
黎明的时候被人推醒,说是准备出发。山下有人送饭上来,不管三七二十一,抢了一碗就吃。
又传下命令来,要队伍今天无论如何爬过这座山。因为山路很难走,一路上需要督促前进。我们几个人又停下来,立刻写标语,分配人到山下山上各段去喊口号,演说,帮助病员和运输员。忙了一会儿,再向前进。
走了不多远,看见昨晚所说的峭壁上的路,也就是所谓雷公岩的,果然陡极了,几乎是90度的垂直的石梯,只有一尺多宽;旁边就是悬崖,虽然不很深,但也够怕人的。崖下已经聚集了很多马匹,都是昨晚不能过去,要等今天全纵队过完了再过去的。有几匹曾经从崖上跌下来,脚骨都断了。
很小心地过了这个石梯。上面的路虽然还是陡,但并不陡得那么厉害了。一路走,一路检查标语。我渐渐地掉了队,顺便做些鼓动工作。
这很陡的山爬完了。我以为30里的山就是那么一点;恰巧来了一个瑶民,同他谈谈,知道还差得远,还有20多里很陡的山。
昨天的晚饭,今天的早饭,都没吃饱。肚子很饿,气力不够,但是必须鼓着勇气前进。一路上,看见以前送上去的标语用完了,就一路写着标语贴。累得走不动的时候,索性在地上躺一会儿。
快要到山顶,我已经落得很远了。许多运输员都走到前头去了,剩下来的是医务人员和掩护部队。医务人员真是辛苦,因为山陡,伤员病员都下了担架走,旁边需要有人搀扶着。医务人员中的女同志英勇得很,她们还是处处在慰问和帮助伤员病员,一点也不知道疲倦。回头向来路望去,那些小山都成了“矮子”。机关枪声很密,大概是在我们昨天出发的地方,五、八军团正跟敌人开火。远远地还听见敌人飞机的叹息,大概是在叹息自己的命运:为什么不到抗日的战线上去显显身手呢?
13.通读选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2分)
14.选段中,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表现雷公岩陡峭的呢?(2分)
15.“远远地还听见敌人飞机的叹息,大概是在叹息自己的命运:为什么不到抗日的战线上去显显身手呢?”句子中的两个“叹息”有着怎样的作用呢?(2分)
16.从选段看,你认为红军战士具有怎样的精神品质。(3分)
(三)阅读下文,完成17~21题。(13分)
长征(节选)
王树增
金沙江,长江的上游,江水沿着川藏边界奔腾而下,在云南的石鼓突然北流,形成了一百一十度的急转弯,在高山峻岭中切出了三千多米深的大峡谷。
就在中央红军从昆明开始急速北返的时候,蒋介石急电龙云把沿江所有的渡船全部销毁,“竹木片亦应严密收集或烧毁”。龙云当即下达了封锁金沙江沿江渡口的命令。
干部团先遣连到达金沙江边的时候,皎平渡口已经处于封锁状态,但是确实有两只渡船靠在江的南岸。红军询问了船工之后才知道,这是北岸川军的船。控制了这两条渡船后,红军宣传员把在江边开小客栈的张姓兄弟说服了。在张氏兄弟的帮助下,先遣连又找到了三条船。
在和当地船工讲好了价钱之后,先遣连的两个排在连长萧应棠的带领下上船了。渡江的时候没有发生危险情况。船顺利靠岸后,萧应棠立即燃起了一堆火,这是顺利登岸的信号。同时,两个排的红军官兵在船工的带领下扑向了川军保安队的一个据点。萧应棠报告控制渡口的第二堆火也点燃了。
先遣连奉命继续向北。大家的肚子实在是饿了,路边一个小铺子的主人已经跑了,红军官兵在里面放了十几块银元,找了大约三十斤点心,然后每人分了几块边吃边赶路。走了大约十几里,萧应棠连长决定休息。安排了警戒哨兵后,红军官兵倒在地上就睡着了。但是,刚睡一会儿,萧连长就被推醒了,副营长说前边的路边有座山,如果让川军占领了,可能对主力渡江有威胁。萧应棠立即把官兵们一一叫醒。天亮的时候,先遣连到达山顶,开辟了阻击阵地。
汪保卿是当地人,厘金局的头目。刘文辉命令必须把南岸所有的船只拉到北岸,可他偷偷留了两条船做起了生意:单客渡江每人收洋一元,挑担子的加收半元;空马一匹收一元,马背上驮货物的收两元。干部团先遣连最先控制的那两条船,就是汪保卿为了自己发财留在南岸的。
干部团先遣连攻击厘金局的时候,听见枪声的汪保卿从睡梦中惊醒,他带着几个心腹刚一跑到江边,就看见江面上的船正在运送红军。这是他第一次见到传说中的红军。当他听说据点里的人已经都被红军俘虏时,立刻顺着通往通安的山路向北逃去。逃着逃着,汪保卿实在害怕对渡口的丧失承担责任,于是又重新组织队伍开始反扑。
萧应棠的先遣连占领了路边的高地之后,遇到的川军就是江防大队长汪保卿的队伍。
红军仅打了个把小时的战斗,汪保卿的队伍就逃得没了踪影。
至此,金沙江皎平渡口的南北两岸,已完全在红军的控制之下。
刘伯承在江边查看了水情,发现这里根本不能架桥。这时,红军官兵报告又找到了两条船,刘伯承大喜过望。在江边的一个山洞里开辟了指挥所后,刘伯承给中革军委发去了电报:“皎平渡已在我手中。有船七只,一日夜可渡万人。军委纵队五日可渡完。”电报发完,极度疲惫的刘伯承不禁心生万般感慨,他对身边的人说:“干部团的同志一天走近两百里的路程,是黑夜,又是难走的山路,还有敌人。一个人怎么能一天走这么远的路?他们走到了,而且还打了胜仗。靠什么?靠觉悟,靠党。没有这些,根本做不到!”
(选自《长征》,人民文学出版,有删减)
17.通读全文,说说红军战士渡过金沙江时遇到了哪些困难。(2分)
18.与文中画线句相呼应的句子是哪一句?请写在下面的横线上。(2分)
19.体会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表达作用。(4分)
(1)红军官兵在里面放了十几块银元,找了大约三十斤点心,然后每人分了几块边吃边赶路。
(2)红军仅打了个把小时的战斗,汪保卿的队伍就逃得没了踪影。
20.短文结尾部分写刘伯承对身边人说的话,有什么作用?(3分)
21.从全文看,红军战士能够顺利渡过金沙江的主要原因有哪些?(答出两点即可)(2分)
(四)阅读下文,完成22~26题。(15分)
大
姐
阎连科
大姐是老师。
大姐已经人到中年。陪伴大姐走过岁月、进入中年的有两样东西:病和教书。病是大姐人生之路上最常见也最难逾越的深渊,教书则是大姐人生之路上最不可缺少的拐杖。教书在大姐,占了她生命中很大一块黄土薄地,已有二十三年;而病从她十三四岁就已开始,似乎在她的生命之河里,总有一股被疾病浸染过的浑流。
我童年最深刻的记忆之一,就是大姐在病床上疼痛时不绝于耳的哭声。腰疼、腿疼,以及各种疼痛一直缠绕着她。她所患何病,跑遍了乡间的医院,求遍了乡间的良医,也无从知晓。那时候,抬着病人去一百里外的洛阳治病,在乡村是很大一件事情,而在我家,却已是三番五次。
我们家的家教很严,但不知为什么没教育出我叫哥唤姐的习惯。有次我又去窗台上捡熬过的红枣吃,大姐便抓了几颗红枣给我,母亲见了,说:“让他唤声大姐再给他。”大姐便把那红枣擎在空中不动。我僵持半天,最终也没叫出那声大姐,大姐眼角便有了泪水,把红枣塞在我手里说:“我也不配做姐,人家的大姐至少能给弟做一双鞋穿,我却有病,拖瘦了家里的日子。”从那一刻起,我下决心再不唤大姐的名字,一定叫她大姐。可时光流逝了十余年,我却始终没唤她一声大姐。
大姐的病见好转,是在我十余岁以后。那天,我从学校回家,突然看见大姐端端地坐在阳光里,人虽瘦得如一把柴草,脸上却荡漾着甜润润的喜色。她拿一把小糖给我,母亲在一边说:“快叫大姐,你大姐的病好了。”
我仍然没能叫出那声大姐。在接那糖时,母亲过来厉声说:“日后你大姐要教书了,是老师了,你再唤她的名儿,我就不让你吃饭。”听说大姐要做老师,尽管是民办学校的,尽管是教小学低年级,仍使我充满惊愕和敬意,并对大姐心怀深深的内疚:没有料到,我还没有学会唤姐,她却成了老师。
学校在镇外的一个苹果园里,离我家有二里地左右。从此,我就朝朝暮暮地看着。刚丢下饭碗,学生都还在路上,她已经早早地到校,立在教室的门口,翻看她要讲的课文或讲义;放学时候,学生都已到家端起了饭碗,大姐才拿着课本或夹着学生的作业,拖着她虚弱的身子,蹒跚地走在镇外的小路上。大姐走路时,时常拿手扶着那做了四个小时手术的腰,就像扶着一截将要倒下的枯树。谁料到了年底,她竟回来说,期末考试,她班里的学生在全校平均分数最高。母亲说:“你别累犯了腰病。”她说:“也不能误了人家孩子的前程。”
然而,不幸的事被母亲言中了。几年后,她在次辅导学生升级考试时,昏倒在讲台上。抬至医院,才发现她的腰上、肩上、肘上、手腕上、膝盖上,几乎身上所有的骨关节处,都贴有膏药,花花一片,如雨前浓浓淡淡的云。望着那白云、黑云似的膏药,我立在病床前,心里翻动着滚烫的热意,如同一河缓缓流动着的夏天的水。这时候,大姐醒了,动了动嘴唇,吃力地睁开了眼,望着床边的水瓶。
我说:“大姐,你喝水吗?”
大姐忽然扭过头来,眼角噙着泪水,拉住我的手问:“你叫我姐了吗?”我盯着大姐瘦脸上泛出的浅红,朝她点了点头,大姐的嘴角便有了很淡很苍白的笑……
从那时算起,已经过去了二十年的光阴,现在的我和那时的我大不相同——离家当兵,入党提干,成家立业,学写小说也到了无论自己多么羞愧,依然被称为“作家”的田地,连叫大姐都已习惯到不叫反而很难启口。然而大姐除了年龄的变化,脸上布满了人生的艰辛,再没什么异样,依旧是终日拿着低年级的课本,或夹着学生的作业,在通往小学的路上拖着她虚弱的身子。再有变化的,就是大姐依旧扶着贴了膏药的腰身,走过的那条路的路边,杂草随着她蹒跚的脚步,二十余载地枯枯荣荣。
(选自《文苑·经典美文》2014年09期,有删减)
22.通读全文,思考文章主要围绕哪两方面对“大姐”进行刻画的。(2分)
23.选文中“我”在“叫大姐”的称呼上,经历过怎样的变化?请将变化补充完整。(3分)
童年时,“我”没有叫大姐的习惯;大姐病好后,
;大姐教书累倒后,
;现在已习惯叫大姐,
。
24.联系上下文,根据要求品味句子。(4分)
(1)从修辞的角度品味句子“大姐走路时,时常拿手扶着那做了四个小时手术的腰,就像扶着一截将要倒下的枯树”。
(2)从描写方法的角度品味句子“我盯着大姐瘦脸上泛出的浅红,朝她点了点头,大姐的嘴角便有了很淡很苍白的笑……”
25.“望着那白云、黑云似的膏药,我立在病床前,心里翻动着滚烫的热意,如同一河缓缓流动着的夏天的水。”请你联系上下文,发挥想象,替“我”写一段心理描写,不少于50字。(3分)
26.你觉得文中的“大姐”是一个怎样的人?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3分)
四、写作表达(50分)
27.生活总是多姿多彩的,总是处在不断变化中。我们应该学会在变化中待人处世,在变化中不断成长。请以“变”为话题,写一篇记叙文,主题积极向上,题目自拟,不少于600字。
参考答案
1.A(B项中“皑”应读“ái”;C项中“黔”应读“qián”;D项中“岷”应读“Mín”)
2.B(A.端祥-端详;C.绝璧-绝壁;D.苛绢杂税-苛捐杂税)
3.D(“翩翩起舞”意思是“形容轻快地跳起舞来”;“手舞足蹈”形容高兴到了极点。也指手乱舞、脚乱跳的狂态)
4.B(A项中地名不需要用书名号;C项中“三三两两”中间不需要用顿号;D项中歌名应该用书名号)
5.示例:我们攀登在陡峭凶险的绝壁上
毫不畏惧
6.D(A项中“所以”使用错误,应该用“因为”;B项中语序错误,应该是“仅有的一点米”;C项中搭配不当,应该是“吹响了欢快的苏联舞曲”)
7.(1)乌蒙磅礴走泥丸
(2)像春蚕在咀嚼桑叶
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
像山泉在呜咽
像波涛在澎湃
8.(1)毛泽东
《沁园春
雪》
(2)王愿坚
9.(1)示例:长征就是播种机,长征就是前进的号角。二万五千里长征见证了红军的奇迹,中国革命的奇迹。让我们重走长征路,回忆那一段难以忘怀的岁月。(2)示例:长征给了我们力量,王敏同学的诗朗诵激情洋溢,令人振奋。长征路上故事多,犹如一串串珍珠闪烁着耀眼的光芒。下面我们有请老革命王大爷给我们讲红军故事,请大家热烈欢迎!(3)演讲提纲,主要写出自己先讲什么,再讲什么,最后讲什么,打算引入怎样的材料等。答案略。
10.B(应是“抬头/望断/南飞雁”)
11.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毛泽东神态自若、想象丰富、豁达豪放的诗人气质与领袖风范。
12.诗人任先青把领袖开国创业比做诗人酝酿创作,精当设喻,既包含诗歌创作的主要方面,又概括了毛泽东的形象与业绩,以全新的角度确切而巧妙地刻画了领袖形象,赞颂了毛泽东的丰功伟绩。
13.黎明后,“我们”到达山顶前的所见所闻以及所做的宣传工作。
14.一是直接描写,写雷公岩“几乎是90度的垂直的石梯”;二是侧面描写,写马匹从崖上跌落下来,脚骨都断了。
15.“叹息”,这里是指飞机发出的声音,是一种拟人的说法,既表现了敌人的飞机对红军战士的无奈,又表现了国民党士兵对打内战的极端不满。
16.不怕困难、坚强不屈、充满乐观的精神。
17.敌人封锁渡口;缺少船只;红军长途行军,十分疲惫。
18.干部团先遣连最先控制的那两条船,就是汪保卿为了自己发财留在南岸的。
19.(1)加点的“放”指红军战士放下的虽是区区十几块银元,却表现了红军战士与百姓的鱼水情,不拿老百姓的一针一线。(2)一个“仅”字表现了红军战斗力很强,消灭敌人用时很短;“逃得没了踪影”,形象地讽刺了敌人溃败逃跑时的狼狈相。
20.借助刘伯承的话,点明了红军取胜的原因,表现了红军战士的坚强意志,极强的战斗力,升华了文章主旨。
21.一是老百姓的支持;二是红军战士不怕牺牲,不怕艰难的革命精神。
22.病和教书
23.“我”仍然没唤她一声大姐
“我”站在病床边,叫了“大姐”
不叫反而很难启口
24.(1)运用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大姐走路时的虚弱和艰难,从而表现出大姐勤于教书的高贵品质。(2)运用动作描写、神态描写。一方面表现了“我”对大姐的怜惜之情,另一方面也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大姐在听到“我”叫她大姐时的高兴、喜悦。
25.示例:大姐啊,你这又是何苦呢?你本来身体就有病,不应该这样辛苦啊!为了你的学生,你不顾自己的身体。大姐,你是我心中最美的大姐。
26.示例:大姐虽然身体有病,但她坚强面对,有理想有追求,她工作认真负责,一心为了自己的学生,拖着病体,精心教学。
27.作文略。
【例文引路】
爱是一支婉转变换的曲子
丁
悦
在我的眼里,父亲是一沟浑浊的水,也许只有历经风霜的洗礼才会迎来碧波荡漾。
我出生于一个偏远的小村庄,我的到来给这个并不富裕的家庭带来了莫大的欣喜。听母亲说,父亲那时极宠溺我,常常抱着我逗我笑,柔声地呢喃着“宝贝”“公主”,常常采了山花插在我的辫子上……
也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父亲喜欢上了喝酒。在他的心里,酒逐渐抢占了我的位置。
那天,父亲又喝酒了,满身酒气地回到家,狠狠地打母亲。我惊呆了。听着母亲的哀号,我在幼小的心里开始密密地编织起对父亲的仇恨。
于是,我渐渐不满于他的一切行为。我学会了顶嘴,学会了伶牙俐齿地还击。而他,则只是怒视着我,拳头举起又无力地垂下。我相信,他不敢打我,因为我已无所畏惧。
很快,我上学了。每天早出晚归的我很少和他打照面,偶尔相遇也绝不会多说上一句话。
有那么一天,早晨很冷,天空的雪花大片地飞舞,万物都显得那么沉静。我刚想开门上学去,他喊住了我,手里握着个刚烤好的红薯。“外面天冷,拿着暖暖手吧。”我没有去接那红薯,转身便走。不过,转身的一刹那,我的心莫名地一颤,倒不是因为那红薯,而是因为他那灰色的面容和谦卑的眼神。
几个月前,我离开家开始了住校生活。我很少回家,而他却每两个星期就来看我一次。每次,看到他兴致勃勃地到来,快乐的神情和着一身的酒气,我依然没好气。
又是一个周末,知道他又要来,我故意回去得很迟。暮色将至时,我才慢吞吞地回到住处。“不对啊,他说他坐下午早班车,怎么还没到呢?”我突然感到有些不安,快速奔向车站。
到了车站,我还没来得及喘口气,就听人们议论说一辆出租车撞倒了一个乡下人。我拼命跑向出事地点,眼泪也不由自主地流下来。我第一次感到失去父亲的恐慌。原来,我是那么在乎父亲!
我哭着冲进人群,见出租车前正坐着一个乡下人,而他却不是我的父亲。一瞬间,我那刚才还满是泪水的脸,竟像山花绽放一般,有一种失而复得似的惊喜。
我正忙着擦眼泪,父亲却奇迹般地出现在我身边,手里拎着大大小小的袋子,着急地说:“怎么了?好好的,怎么哭了?”我不好意思地摇摇头,然后幸福地仰起脸,顺手接过那大大小小的袋子轻快地走在他身边。
那晚,我写了日记,结语是:爱是一支婉转的曲子,在不断变换的节奏中方显缤纷,方见真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