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
单元检测题
一、积累百花园(20分)
1.阅读下面的两段文字,完成(1)~(3)题。(6分)
【甲】值得庆幸的是,一批热心少年科学普及工作的专家和学者,放眼祖国的未来,从加强和发展科技教育事业需要出发,投注了许多精力和心血,为青少年朋友编撰(
)了这套《21世纪·中国少儿科技百科全书》。该书文字
(A简捷,B简洁),图文并茂,通俗易懂,便于查阅,全面介绍古今中外人类科研成果、科技精英及主要科技知识,小读者们阅读之后定会受益fěi(
)浅。
【乙】有时候跑步是一种纯cuì(
)的欢乐。我觉得自己在跳跃欢唱。尽管我在地球上从没有遇到过人们常说的跑步者的兴(
)奋点,但在太空中跑步时,我真的达到了
(A陶醉,B沉湎)的程度。在“和平”号的跑步机上,我发觉自己既感受到了跑步的沮丧,又体会到了跑步的兴奋。
(1)给上面语段中的加点字注音。(2分)
(2)根据拼音写出汉字。(2分)
(3)给语段中的横线处选填恰当的词语。(2分)
2.下列各组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拖拽
喧哗
萎缩
篷勃发展
B.翱游
铠甲
瞥见
永无止境
C.牙龈
渗透
华裔
通俗易懂
D.沮丧
抚恤
模仿
频临灭绝
3.下列各句中的标点符号使用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记得60年代初“科学家谈21世纪”出版后,一些人把书中的描绘当做科学幻想。
B.而且,现在的电脑网络全球通,绵羊、猕猴的无性繁殖等(即“克隆技术”),又反映了现代科技的新发展。
C.尽管不太舒适,锻炼仍给予了我一种休息——一种放松方式。
D.为了改良花卉的颜色、香味、形状……等多方面的性状,科学家进行了大量的试验。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刚初中毕业的小冯报名应征,经过严格挑选,最终如愿穿上了梦寐以求的军装,成为一名海南消防战士。
B.《上海航空》杂志为全彩页中英文双语月刊,图文并茂,装帧精美。
C.外向型经济的高歌猛进、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城市化的迅速推进赋予了苏南模式新的内涵。
D.因为一个小玩笑,张云和贾林发生了一场如火如荼的肉搏战。
5.对下列句子所运用的说明方法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2分)
(1)这种来自一个祖先的无性繁殖的后代群体也叫“无性繁殖系”,简称“无性系”。
(2)比如生物学家皮斯用发根农杆菌转化柠檬天竺葵,发现转化植株中芳香族物质有显著增加,花朵散发出迷人的香味,植株矮化,枝叶更加繁茂。
(3)新型的生物技术具有很多传统花卉育种所不具备的独特优势。
(4)我的躯体变得灵活了。我的脉搏从静态时的每分钟35至40下变成了150下。
A.(1)下定义(2)举例子(3)作比较(4)列数字
B.(1)下定义(2)分类别(3)打比方(4)摹状貌
C.(1)作诠释(2)举例子(3)作比较(4)摹状貌
D.(1)作诠释(2)分类别(2)打比方(4)举例子
6.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近日,美国宇航局的探测器有史以来第一次直接探测到的来自太阳系之外的粒子,这一发现首次让我们有机会一窥所谓的“恒星际介质”。
B.在“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影响下,未来5年,中国对外投资将超过5000亿美元以上,出境游客数量约5亿人次。
C.细心的人可能会发现,无人机多是由于飞机上没有驾驶员而得名,但仍旧需要有人来进行操控和监测。
D.努力了,奋斗了,不论其结果是喜是悲,可以慰藉的是,你总不枉在这世界上白活了一场。
7.仿照下面句子的形式,请以“春夏秋冬”为话题,再写一句话。(4分)
例句:百合花代表纯洁,康乃馨代表温情,非洲菊代表支持,红玫瑰代表浓浓爱意,我们常年互相赠送着这些花卉,以表达自己的一份心意和美好的祝愿。
答:
二、综合实践坊(6分)
8.仔细观察下面一幅漫画,完成(1)~(2)题。(6分)
(1)请用形象化的语言描述漫画的内容。(4分)
(2)请根据漫画提供的信息,拟写一句公益广告词。(2分)
三、阅读芳草地(44分)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9~10题。(4分)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9.请从修辞角度赏析“黑云压城城欲摧”这句诗。(2分)
10.这首诗蕴含了诗人怎样的情怀?(2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5题。(12分)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绍圣元年十月十二日,与幼子过游白水佛迹院。浴于汤池,热甚,其源殆可熟物。
循山而东,少北,有悬水百仞,山八九折,折处辄为潭,深者石五丈,不得其所止。雪溅雷怒,可喜可畏。水涯有巨人迹数十,所谓佛迹也。
暮归倒行,观山烧,火甚。俯仰度数谷。至江上,月出,击汰中流,掬弄珠璧。到家二鼓,复与过饮酒,食余甘煮菜。顾影颓然,不复甚寐。书以付过。东坡翁。
(苏轼《游白水书付过》)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念无与乐者
乐:游乐
B.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耳:罢了
C.循山而东
循:遵循
D.顾影颓然
顾:回头看
12.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欣然起行/顾影颓然
B.念无与乐者/相与步于中庭
C.相与步于中庭/浴于汤池
D.盖竹柏影也/所谓佛迹也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2)浴于汤池,热甚,其源殆可熟物。
14.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甲】文所蕴含的情感。(2分)
15.【甲】【乙】两文中的画线句在写法上有何相同之处?有何作用。(2分)
(三)阅读《在太空中理家》选段,完成16~19题。(8分)
①在太空中,我花了将近一个月的时间,才算完全适应了做一个太空人。对飞行与漂浮,从软管里吮吸经过脱水、净化的食品,我都变得习以为常。24小时的时间变得没有意义——一天之中太阳会升起15次。衣服变成一件可以牺牲的东西——我穿一段时间,然后扔掉。我头脚倒置睡在墙上,排泄在管道里。我觉得自己好像一直就生活在那里似的。
②尽管在太空中漂浮时,进行跑步运动也是可能的,但没有重力的拖拽,跑步不用费力气。漂浮时奔跑几个小时也不会觉得累,但不幸的是,对自己也没什么作用。无论怎样,要获得任何训练收益,都会有些阻力。因此,在登上跑步机之前,我得穿上铠甲。这铠甲紧得就像冲浪者穿的那种类型,且连接在跑步机两侧固定着的金属板上。铠甲会用70公斤的力将我猛拉到跑步机上——以此来模仿重力的拉力。
③在地球上,我是如此喜欢户外活动,什么都不能阻止我跑步、骑车、游泳——或所有三项——每天的练习。但踩在跑步机上,我觉得跑步时肩头像坐着什么人。我的脚底不能适应任何负重,每一次练习的前几分钟都像有针扎了进去。随着训练程度的提升,我的跑步鞋会因为底板摩擦而升温,有时候,甚至到了能闻到橡胶灼烧味道的程度。
④就像《奥兹国的男巫师》里的锡皮人,我觉得所有的关节都需要加油。穿在身上的100多磅重的铠甲,只能部分地分散我身上的负重。在人为的负重之下,我的肩膀和臀部都会痛苦地反抗,不可避免地,肩膀、臀部的疼痛灼热与摩擦发热将不断加重。我发现自己不断地调整铠甲位置想分散这种定点的疼痛,但只是白费力气。我这习惯了太空生活的身体不欢迎锻炼。坚持一天两次一小时的训练,需要耗费我能够掌握的所有意志与自制——一旁还有萨沙的袖珍光盘播放机正在大声喧哗。
⑤我需要运动。人的身体,在不用花费力气的宇宙中闲置,就会急剧虚弱。骨质疏松,肌肉萎缩。如果五个月后,我不用再变成地球人,那么身体机能退化就没什么大不了的。但不久以后,我必须抱着我25磅重的儿子散步。此外,如果在着陆时有什么紧急情况发生,我得依靠自己的力量从航天器里出去。锻炼是克服失重造成的体能衰退的一种方法。
⑥我的躯体终于变得灵活了。我的脉搏从静态时的每分钟35至40下变成150下。尽管不太舒适,锻炼仍给予了我一种休息——一种放松方式。一旦处于舒适的跑步节奏,我会闭上眼睛,想像着慢跑在自己最喜欢的回家路线上——公园,孩子们玩耍的垒球场,摇摆的树林。这样做会使时间过得更快。
16.请概括第①自然段的主要内容。(2分)
17.第①自然段中的“将近……才”能否删掉?为什么?(2分)
18.锻炼让人难以忍受,但是作者为何还要在太空中运动?(2分)
19.作者用大量的笔墨具体描写锻炼中让人难以忍受的情形,意在说明什么?(2分)
(四)阅读下文,完成20~23题。(8分)
深秋时节也话“霜”
胡静
①魏朝开国皇帝曹丕的《燕歌行》吟:“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其意是深秋时节,风吹树木的声音萧瑟,天气已经变凉,那草零叶落,露水也冻结成霜了。这景色的凄凉,实际上也表现出了诗人的心情。对此我们无暇去评述,只粗略地说说“霜”。
②霜,是一种地面凝结现象。我国地面气象观测规范对它是这样定义的:“霜,水汽在地面和近地面物体上凝华而成的白色松脆的冰晶,或由露冻结而成的冰珠。易在晴朗风小的夜间生成。”可见,它是由水汽未成液态就直接凝华成冰晶;或已成液态后再冻结成冰珠。这里曹丕的诗句并不一定表明他不知晓水汽直接凝华成霜,亦并非是这才兼文武的君主,心胸狭隘所致。他在这里讲露为霜,只是用此种现象构思俏句发泄。
③凉!这恰表明曹丕善于对客观天气现象进行体察。
④说起霜的形成,在民间还流传有“雪打高山霜打洼”之说。我国南宋思想家、教育家朱熹对此也不乏高见:“高山无霜露,其理如何?曰:上面气渐清,风渐紧。”这当然也是有道理的,因为高山的风相较洼地大,在晴朗夜间空气的乱流作用,使得那陡峭地表辐射冷却受抑,水汽不仅易被吹散,而且较难形成,这样就难以成霜。而低洼的地方却最容易有霜,这是为什么呢?因洼地风小,辐射冷却作用明显;加之冷空气的密度大、比重大,易从四面高处向低洼地方下沉,使之成为冷空气聚集最多的地方,此处地面、地物温度下降得比平地多,易达露点温度和0℃以下,水汽就易直接凝华成冰晶,或者先成露后再冻结成冰珠。这在长江流域一带深秋甚至入冬后气象观测中是常见的现象。
⑤气象学家也是著名科普作家林之光先生,早在1978年第12期气象期刊发表的《地形对四川盆地冬季气温的影响》一文中写到:农谚说“雪打高山霜打洼”。这说的是地形对霜冻的影响,因为晴夜里山坡强烈辐射冷却,坡上密度较大的空气沿坡下沉,所以使地势最低的谷底气温也最低,例如奥地利龙兹附近一个小盆地中,1930年1月21日曾测得盆底的气温是零下28.8℃,可是相对高度仅80米的一侧山坡顶部气温却高达2.3℃!所以,当地上没有霜冻时,凹洼地形中就可能有霜冻,平地上已有霜冻时,洼地中霜冻就更严重了。
20.在第①段中,作者引用曹丕的诗句,有何作用?(2分)
21.第②自然段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2分)
22.霜冻形成的因素有哪些?请概括说明。(2分)
2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作者从魏朝开国皇帝曹丕的“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写起,这样就与“深秋时节也话‘霜’”的标题相吻合。
B.这篇文章由《燕歌行》开篇,然后对“霜”的概念进行阐释,最后说明霜的形成原因,说明思路清晰,结构完整。
C.低洼的地方最容易有霜是长江流域一带深秋甚至入冬后天天出现的现象。
D.第⑤自然段作者运用举例子和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说明了地形对霜冻有着重要影响。
(五)阅读下文,完成24~28题。(12分)
青春的纸条
余显斌
①那时,我还在初三读书,正是情感懵懂的时候。同桌是个女生,一个很美的女孩,一笑,让人心中一片明亮,好像面对一片春草,一片山花,十分舒畅。
②班主任王老师,戴着一副眼镜,教我们语文,能说会道,古诗词基本功很好。能将随便一首诗词,分析得鸟语花香,春光灿烂。可是,他有一个缺点。他把班上的女生男生看得忒紧,不许有恋爱迹象,用他的话说:“豆子大的娃娃,好好读书。”
③谁知,那天上课时,就发生一件事。
④当时,他正在滔滔不绝地讲课,眼睛突然一斜,马上停下了,然后快步走到我面前,伸出手说:“拿出来!”我红了脸,左顾右盼,假装不知道他说的是什么意思,暗地里,把手中一张纸条揉成团,悄悄丢在地上。谁知,这个细小的动作仍被他看见了。他俯下身子,拾起那个纸团,严肃地对大家说:“这是吴晓蒙给周至的纸条。”吴晓蒙,是那个女生。周至,就是我。
⑤他说,自己最近经常听到有同学反映,说我们两人走得很近,总有些不信,不料,今天竟让自己抓了个现场。说完,他得意地转身问同学们:“我曾经说过,这样的纸条抓住该怎么办?”大家异口同声地回答:“读!”他打开来看看,眉毛一挑,瞪大了眼,咳嗽一声,字正腔圆地读起来:“周至同学你好,你的英语那么棒,能教一下我吗?我特想考上重点高中。”
⑥他读完,露出一脸的失望,笑着说:“不是我们想象的那么回事。”他叹了口气:“看来,是我想错了,把同学们的关系想得太复杂了。现在,我得向他们道歉。”
⑦他说完,真的向我们道歉了。接着,他向全班同学号召,向吴晓蒙和周至同学学习,一个桌子组成一个学习小组,互相帮助,共同进步。而且,他当场预言,吴晓蒙同学和周至同学有如此认真的学习态度,中考一定能考上重点中学。全班同学听了,都鼓起掌来。他笑着,把纸条随手装入衣兜,也跟着鼓起掌。我和吴晓蒙都红了脸,很不好意思地低着头。
⑧以后,我们班竟然没有早恋现象发生,即使有这样苗头的学生,也停止了。大家整日挤在一起,叽叽喳喳地讨论着学习,如一群鸟儿。我和吴晓蒙,竟然成了大家效仿的对象。我们当然不甘落后,不只是我们成了大家的榜样,更因为,王老师在课堂上为我们打了保票,说我们一定能考上重点高中的。那年,我们班考得出奇的好。我和吴晓蒙都如愿以偿,考上了重点高中。
⑨临走,王老师拿出那张纸条,悄悄还给了我。那张纸条上写:周至,我很喜欢你,你呢?纸条的背面,是一行龙飞凤舞的字,是王老师的:芽儿只有茁壮成长,将来,才会长成大树,才会在事业上开出红硕的花朵,否则,只能早早凋谢。我相信,我的学生一定会做出正确的选择。
⑩多少年过去了,很多事情都已经忘记,独有那件事,还有那个善意的谎言,以及那张纸条,我永远忘不了。因为,王老师用一个善良的谎言,挽救了我们的青春。
24.下列有关这篇小说的内容和表现手法的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选文第①段交代了“我”的基本情况,为下文“我”收纸条被王老师抓住做了铺垫。
B.吴晓蒙给“我”写了一张青春的纸条,被王老师抓了现场,并被老师当场读了起来。
C.“露出一脸的失望”“他叹了口气”等神态描写,表现了王老师虽然教课很好,但是却有不尊重学生隐私的缺点。
D.受了老师的鼓励和同学们的效仿,“我”和吴晓蒙不甘落后,最终都如愿考上了重点高中。
25.请谈谈你对“芽儿只有茁壮成长,将来,才会长成大树,才会在事业上开出红硕的花朵,否则,只能早早凋谢”这句话的理解。(2分)
26.试概述这篇小说的主要内容。(3分)
27.作者以“青春的纸条”为标题,有何好处?(2分)
28.选文最后一个自然段能否删去?为什么?(3分)
三、写作绿树轩(50分)
29.请以“科技”为话题,写一篇作文,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
参考答案
1.(1)zhuàn
xīng
(2)匪
粹
(3)BB(简洁:说话、写文章等简明扼要,没有多余的内容。简捷:直截了当或简便快捷。陶醉:很满意地沉浸在某种境界或思想活动中。沉湎:沉溺,多指迷恋某项东西而无法自拔)
2.C(A项,篷—蓬;B项,翺—遨;D项,频—濒)
3.C(A项,“科学家谈21世纪”是书名,应该用书名号。B项,括号内容是对前文的注释与说明,应该紧紧跟在要解释、说明的对象的后面。故括号应该放在“无性繁殖”的后面。D项,省略号与“等”重复,删掉其一)
4.D(如火如荼:形容大规模的行动气势旺盛,气氛热烈,与语境不符)
5.A
6.C(A项,成分残缺,应将“直接探测到的”中的“的”改为“了”。B项,超过5000亿美元以上”不合逻辑。D项,否定失当,改为“你总不枉在这世界上活了一场”)
7.春天代表生命,夏天代表热烈,秋天代表成熟,冬天代表纯洁,我们常常用一年四季的更替,表达对人生的态度与思考。
8.(1)一个男子,右手持着一支电子烟,暗含尼古丁的烟雾如浓云一般,形成一个青面獠牙的魔鬼的头,想要吞噬那个人。(2)示例一:拒绝电子烟,就是呵护自己的生命。示例二:吸电子烟,就是与魔鬼同行。
9.诗人将“士兵”比喻成“黑云”,用“城欲摧”这一夸张修辞极言士兵围城的紧迫感,从而渲染了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情势。
10.这首诗通过歌颂守边将士浴血奋战、誓死报国的英雄气概,表达了诗人立志报国的决心。
11.C(顺着)
12.B(A项,两个“然”都是“……的样子”;B项,第一个“与”是“连词,和”,后一个“与”和“‘相’连用,一起的意思”;C项,两个“于”都是“介词,表处所”;D项,两个“也”都是“判断词,是”)
13.(1)张怀民也没有睡,我们便一同在庭院中散步。(2)在温泉中沐浴,水很热,它的源头估计能把东西煮熟。
14.【甲】文既表达了作者旷达的胸襟,也传达了作者被贬谪的悲凉。
15.【甲】文中将“月光下的庭院很明亮”说成“像积满了水一样清澈透明”,运用了比喻修辞,【乙】文中将“潭水溅起的水花”说成“像雪花般飞溅”,也是运用比喻修辞。二者都运用形象的比喻来描写当时的景物,使得景物形象生动,富有文采。
【参考译文】
绍圣元年十月十二日,我与儿子苏过游白水佛迹院。在温泉中沐浴,水很热,它的源头估计能把东西煮熟。
沿着山向东走,在稍稍偏北的地方,有一百丈瀑布,山上有八九个弯道,每个弯道处都是潭水。潭水深的地方,用绳子系石坠入五丈,还到不了底。潭水像雪花般飞溅,声音如雷鸣般轰响,令人既喜又惊。水边的悬崖上有几十处巨大的脚印,这就是人们所说的佛迹。
傍晚时我们顺来路返回,在夕阳映照下山仿佛在燃烧,十分壮观。或弯腰或抬头看过这些山谷。到了江边,此时月亮从山后面出来,我用船桨击打着江心,用双手捧着像碧玉般的水中倒映着的月亮。回到家已是二更时分,我与苏过再次饮酒,吃着橄榄菜。回头看自己的影子,有种衰老萧瑟的感觉,就再也睡不着了。写下这些文字交给过儿。东坡记。
16.第①自然段总说自己花了将近一个月时间才完全适应了太空生活,以及自己在太空中不同寻常的生活方式。
17.不能。“将近……才”表明适应太空生活很不容易,为下文分述太空生活的艰难做了铺垫。删掉后表明做这件事变得很容易,与事实不符。
18.如果在宇宙中闲置,就会造成身体急剧虚弱,锻炼能克服失重造成的体能衰退。锻炼成为“我”的一种放松方式。
19.一方面表现了太空生活是非常艰难的,另一方面说明宇航员为了太空事业付出了艰辛的努力。
20.引出“霜”这一话题,使枯燥乏味的科技说明文形象生动,富有文学趣味。
21.下定义。通过给“霜”下定义,突出了“霜”的特点和形成原因。
22.有一定的未成液态或已成液态的水汽;晴朗风小的夜间;低洼之处。
23.C(“天天出现的现象”错,原文说的是“气象观测中是常见的现象”)
24.C(C项,“但是却有不尊重学生隐私的缺点”错)
25.王老师把学生比作芽儿,告诉他们,只有踏踏实实完成学业,将来才会有自己的事业;若现在沉迷于早恋,只能早早失败。
26.吴晓蒙给“我”写纸条,结果被王老师抓了现场并在课堂上读纸条内容。王老师机智地将情书改为求助学习的纸条,并诚恳地向“我们”道歉。老师的善意谎言使“我们”度过了青春期,并如愿考上了重点高中。
27.这篇小说紧紧围绕“纸条”展开,“纸条”是小说的行文线索,同时,“纸条”对“我”的青春岁月有着重要影响,作者以此为标题,揭示了小说的主题。
28.不能。最后一段是对全文的总结与升华,它一方面揭示了小说的主题,照应了文章的题目,一方面表达了作者对王老师的怀念与赞美。
29.例文引路:
神奇的智能手机
王冉
现在大家都在使用智能手机。那什么叫“智能手机”呢?“智能手机”是指像个人电脑一样,具有独立的操作系统,可以由用户自行安装软件、游戏等第三方服务商提供的程序,并可以通过移动通讯网络来实现无线网络接入的手机的总称。其实,我认为智能手机是由掌上电脑演变而来的,是传统手机与个人电脑科学的结合与升华,它与传统手机相比优势非常明显。
智能手机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不少便利。它可以和电脑一样上网购物。记得去年老师让我们买一本图书,爸爸跑遍了附近的几家书店都一无所获,最后赶了半小时的路程跑到城西新华书店才买到,来来回回足足花了一个下午的时间。而今年,妈妈的智能手机上安装了支付宝,上淘宝网轻轻点几下,许多图书就展现在我们面前,价格上还给我们打折呢!不用出家门,第二天就拿到了好几本崭新的图书,真是既方便又实惠!除了购物,手机还能给我们导航。今年夏天我在网上报名参加了包玉刚游泳馆的自由泳培训班,可我和妈妈不知道具体位置,只知道在天目山学院路口附近。我们坐公交车到学院路口下车后,不见游泳馆的踪影,沿学院路往前走了十多分钟也没找着。就在这时,妈妈想到了手机,便拿出手机查找地图,才知道我们走错方向了,越走越远了,其实游泳馆离下车的地方挺近的,真是多亏了这智能手机,否则我们真的“南辕北辙”了。
智能手机让我们的交流更加便捷了。它可以和电脑一样上网聊天,但是比电脑更便捷,因为用它可以随时随地和对方交流。在学校组织的“手拉手”活动中,我认识了淳安枫树岭小学的姜丁柔同学,平时我们只能通过书信进行交流,又慢又缺乏色彩,因为信上只有黑色的字迹。今年,我有了她的QQ号,能用妈妈的智能手机和她上网视频聊天了,这样更拉近了我们之间的距离。之后,我们经常在课余时间通过智能手机聊学习、谈自己班里的趣事,两个人互相影响、共同进步着。今年6月,远在老家的六岁表妹参加区少儿组的武术表演,还拿到了优秀奖。她拿到奖的那一刻,我和妈妈正在路上呢,妈妈的智能手机上就有了她传来的喜讯。我们马上就视频了,她还有板有眼地表演给我看。虽然我们相隔数百里,却在第一时间分享了她成功的喜悦。
智能手机还真是厉害噢!它是科技发展的产物,科技使我们的生活越来越美妙。科技发达了,我们的学习劲头更足了。我们作为祖国的未来,更要加倍努力、刻苦学习,为建设我们的美丽家园时刻准备着,用智慧引领生活,让美丽永驻我们的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