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
单元检测题
一、积累与运用(共20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篁竹(huáng)
悄怆(chuàng)
祈祷(dǎo)
瑰宝(huái)
B.堪称(shèn)
器皿(mǐn)
谛听(dì)
山岚(lán)
C.连缀(duo)
静谧(mì)
红桧(guì)
傣族(dǎi)
D.清洌(liè)
决眦(zì)
莽莽(mǎng)
溢出(yì)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2分)
A.翠蔓
幽邃
峰回路转
鳞次栉比
B.藻荇
分辨
可见一般
水中戏嬉
C.藤状
竹篾
造形优美
色彩斑斓
D.湖畔
刑场
为防不测
心弛神往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这首歌在大陆曾风靡一时,至今仍在传唱。
B.这或许是台湾人搞旅游的一种独特方式,使人恍如隔世,以满足现代人所需要的古典文化感觉。
C.校长得意洋洋地说:“这次省统考,咱们学校的成绩排名第一。”
D.十四五世纪的哥特式建筑,文艺复兴时代的宫殿和贵族院落,鳞次栉比。
4.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下山的路上,不知谁哼起《高山青》。
B.我觉得,这不就是唐诗中所说的入云深处亦沾衣吗?
C.马可以为到了绝境,向天祈祷,似乎听到天使在召唤:“愿你平安,马可!你和威尼斯共存。”
D.不到神木,又何以能说到了阿里山?
5.下列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记承天寺夜游》的作者是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南宋文学家、书画家,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
B.《小石潭记》作者柳宗元,唐朝人,著名文学家。
C.《阿里山纪行》的作者是吴功正,当代作家,文艺评论家。
D.《美丽的西双版纳》的作者是李舵,著名的当代少数民族作家。
6.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要想将来有所成就,我们必须克服懒惰、粗心等不良习惯,努力学习。
B.网购之所以蔚然成风的重要原因,是因为网络营销可绕过中间商直接向生产者订货,买家能以更低的价格实现购买。
C.日照的春天,是个美丽的季节。
D.是否选择低碳生活方式,是衡量现代人具有良好文明素质的重要标准。
7.请仿照“这次,我终于飞到了西双版纳,在那醉人的暖风中,观热带雨林,涉澜沧碧水,登傣家竹楼,拍下了一张张珍贵的图片,留下了一串串彩色的记忆”中画横线和加点的部分,概括你游览过的一处名胜的经历。(3分)
8.古诗文默写。(5分)
(1)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2)
,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3)飞来山上千寻塔,
。(王安石《登飞来峰》)
(4)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中直接描写动物(莺燕报春)的两句诗:
,
。
二、综合实践(6分)
9.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2)题。
据某旅游网站联合中国旅游研究院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春节,中国内地游客出境游人数首次超过境内游人数,占比超过60%。外交部领事司司长黄屏日前提醒中国公民,出境游“不能有钱就任性,也不能无知就无畏”。国家旅游局表示,将从今年起制定并实施《游客旅游不文明记录管理办法》,被称为中国“史上最严”的游客管理措施。
诸如此类的报道屡见不鲜,中国游客在埃及文物上留言“到此一游”、乘客斗殴致飞机返航、在帕劳潜水捞到“中华”烟盒等现象,都一度引起网民们的广泛热议。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稳步提高,旅游也逐渐由可望不可即的“奢侈品”变成了“飞入寻常百姓家”的“日用品”,越来越多的国人走出国门,想一览境外美景。
(1)针对一部分游客的不文明行为,请你为保护旅游景点设计一条警示标语。(2分)
(2)通过阅读上面的材料,你认为如何才能使自己成为一名文明游客?(写出两点即可)(4分)
三、阅读理解(44分)
(一)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10~11题(4分)
望
岳
杜
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0.“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一句写出了泰山的
和
。(2分)
11.“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2~15题。(10分)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怡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潭中鱼可百许头
明灭可见
B.心乐之
乃记之而去
C.皆若空游无所依
空无一人
D.卷石底以出
以其境过清
13.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2分)
(1)潭 中 鱼 可 百 许 头
(2)其 岸 势 犬 牙 差 互
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
(2)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15.作者通过写小石潭人迹罕至、凄清幽静的环境,意在表现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三)阅读《美丽的西双版纳》,完成16~19题。(10分)
西双版纳还有一个吸引人的地方,就是热带雨林中的野象谷。热带雨林的树就像热带的人一样瘦瘦的,雨林藤萝缠绕,著名的植物绞杀,一种无声无息的残酷,就出在这样的地方。野象谷的野象难得一见,谷中有树上旅馆,很传奇的样子,有时间的话可以住在树上等野象,当一回森林泰山。导游轻描淡写地告诉我们,遇到野象没什么,最多回头跑上50米,大象就不会再追了。一句淡淡的话让我们心都提了起来,而野象最终也没有见到。
没看到野象,也不防看一场免费的大象表演,那真的是很有趣的场面。大概是因为手中那块甜如蜜汁的热带菠萝的吸引,表演一结束,一头大象直接冲我就过来了。狼狈撤退之际,将手中的菠萝做了贿赂。眼看那大家伙得意洋洋地将菠萝卷入口中还不忘用鼻子将竹签拔出来扔掉,真叫人有点哭笑不得。我顺手给它一块钱,它点头一叫表示感谢,然后踱到水果摊前去买香蕉。
最喜欢看大象们排成一行走,后面一个用鼻子牵着前面一个的尾巴。那么大的动物做出那么乖的动作,实在让人无法不笑。
16.请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2分)
17.画横线的句子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2分)
18.本文运用对比的艺术手法,成功地描绘了西双版纳神奇美丽的自然风光和淳朴的民俗风情。请概括出本段中运用对比手法的内容。(3分)
19.你知道选文第二段作者是运用了什么手法将大象的表演写得如此生动有趣吗?试结合文中的词语简要分析。(3分)
(四)阅读下文,完成20~23题。(10分)
陈赓故居好风物
陈秀梅
①一个春光明媚的日子,我乘车去拜访陈赓故居。故居位于湖南省湘乡县龙洞镇泉湖村,毗邻韶山,始建于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修缮落成于2011年3月。故居整体建筑为坐北朝南,由东西两侧附属建筑和中间主体建筑构成。刚下车,我就隐隐约约看到这栋具有民间特色的湘中民宅。它依山傍水,景色宜人,青墙黛瓦,木柱石础,室内的天井,老青石铺满一地,浅浅的青苔附长在上面,仿佛在告诉我这里曾经发生的一切。
②故居的右侧是陈赓大将四间陈列室,四间小屋共分四个部分,记录着陈赓大将的生平,展示着他走向革命、为国立功以及在解放前、解放后历任大职的一些珍贵图片。宝贵的图片,文字的解说,让我以为大将还在,笑意盈盈地站在画中,描绘着祖国的军事蓝图。
③正中堂屋的左侧悬挂着一面三角形的“陈”旗,右侧悬挂着陈赓大将曾祖父曾经用过的一把80斤重的大刀,右侧有陈赓的卧室,其弟卧室、父母卧室和祖父母卧室。卧室内一些珍贵的文物,如大将的靠背椅、老式雕花床、印花被、枕头保存完好;陈家的日常生活用具,如风车、水车、蓑衣,还有石磨,也一一可见。走进大天井发现,前方摆着一排大刀等兵器——好一块练功场。这也是陈赓走向革命前注重习武从而铸成后来勇猛善战性格的最好证明。靠左侧的两间收留室,是当年陈家行善、收留穷人住的。屋虽小,但体现着陈赓大将家人为人善良的良好风范。
④故居的正前方矗立着一个美丽的亭台,走上去细细看,几根结实的木柱,配上木式结构的亭顶,很有古典风韵:亭前,一泓秀水,亭中,一块石碑;黄色的石碑上,刻着陈赓的图像以及家况简介。来到亭台左侧,忽见一棵硕大的绿色香樟树惬意地伸向亭台,亭台倒映于秀水,香樟轻搂着亭台,白色的围栏轻轻地合拢。环绕亭台故居走一遭,倍感秀美的亭台给故居增添了一份清幽和山水灵气,遥想若是陈赓大将还在,每日清晨,走向清丽的小亭台,凭栏远眺,观盛世太平之故土,心里该有多么高兴。
⑤春和景明,山后青翠,小路幽幽,拾步而上,陈赓大将的英灵就在这里。平旷的墓地上,前方立着3块深灰色的石碑,正中是陈赓大将,右侧是前夫人王根英,左侧是后夫人傅涯。汉白玉的墓茔,陈赓夫妇合葬于此,鲜花簇拥着他们。左侧一道长约8米、宽约2米的纪念墙上,文字和图像是最好的诠释。此时此刻,一阵山野芳菲弥漫过来,站在这里追忆陈赓大将的传奇故事,无限深情思大将,心中尽是怀念味。
⑥走出陈赓故居,眺望四野,远处群山环绕,前方小溪叮咚,一群白野鸭在水中翩翩起舞,水田阡陌,公路蜿蜒,金灿灿的油菜花宛如花帽一样,佩戴在远方山村的白瓷砖小楼上,乡间田野农事繁忙,家乡如此妖娆,想起为国为民献身的一代大将陈赓的传奇经历,内心充满敬仰之情。
(选自《人民日报海外版》2015年4月25日)
20.本文作者通过拜访陈赓故居,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21.“左侧一道长约8米、宽约2米的纪念墙上,文字和图像是最好的诠释。”句中“约”能否去掉?为什么?(2分)
22.选文第④段作者的立足点是什么?请从中找出你判断的依据。(3分)
23.任选角度赏析第⑥段画线句。(3分)
(五)阅读下文,完成24~27题。(10分)
贵州·青岩古镇
黄云扬
常出门游玩的人一定知道,在中国,热门景点中古镇占了一大半。中国历史悠久,文化沿袭不断,人们在旅行中为了追求一分安宁,避开城市生活的快节奏和无处不在的紧张氛围,总愿寻觅一个古镇走一走,感受一番古朴原始的人文气息。被推崇的古镇有很多,但想到古镇躲清净,那便要在“跫音不响,三月的春帷不揭”之时,找一个特别有个性的小镇,做一个马蹄嗒嗒的过客。在贵州有一座青岩古镇,就自有一番独特的气度,大可以让你的跫音在这里悠然回响,全然不被世俗叨扰。
贵阳是个奇妙的地方,所有的地名都非常好听:阳光大道、小河路、花溪区。青岩古镇就在贵阳市花溪区,顾名思义,古镇的路面皆由青石修筑,城门是古时建筑样式,插着旌旗随风招摇,隔开外面的尘世,仿佛在告诉你,进了这座门你便到了另一片天地。
与许多古镇一样,青岩古镇也有一条标志性的石板路逶迤向前,两侧摆满了一个个小摊。令我深觉其个性之处是,这里没有太多所谓的“特产商店”,大都是在别处见不到的奇异商品。贵州著名的玫瑰糖、辣椒干、粉红的酸萝卜在这里被随意堆放在箱中摆成一片,店主就坐在门口打扇子晒太阳,并鼓励你随便尝一尝。卖银饰店的老板摆出招牌:“别砍价,我头疼。”店主自己和几个朋友在隔壁卖民族乐器的店里玩鼓,全然不管三三两两的游人摆弄他的商品,反倒大大咧咧地跟人解释:“这不是纯银的,所以很便宜!”路边有体验竹弓竹箭的小店,有几个人愿意驻足挽弓一试,店主毫不在意谁多试了一次少试了一次,还主动教小孩子正确的动作技巧……整条弯弯绕绕的街巷中,毫无商业气息,满满地全充盈着“生活”。
到贵州必吃的小吃不少,青岩古镇最吸引人的是冰粉、猪蹄和炸豆腐丸。餐厅也和别处不同,并没有待客的大厅,老板就在自家院落招待客人。沿着窄窄的老旧的石梯从低洼的街巷走上去,两旁不知堆了多久的花盆中,密密匝匝的吊兰和野草似要溢出来。还有家猫毫不怕人地横在路中央。走到院中,老板才摆出木桌和长凳供食客坐下开吃。桌旁有几架秋千,甚至还晾着店家的衣服。刚开始吃饭,店老板竟也自己搬条凳子,坐在一边吃起他的饭来。猪蹄软糯浓香,冰粉清爽怡人,豆腐丸酥脆可口,味道如此诱人,这小小的院落里竟从不会挤满陌生食客。与店家聊着天气,听他讲着他家狗的故事,我竟觉得我和这店家是一家人了。
黄昏时分,阳光透过繁密的树叶漏下点点光斑。在青岩古镇,不论是暂时歇脚在小吃店吃着热腾腾的小食,和店主闲话家常,还是漫步街头随意看看奇妙的小玩意儿,整个人都是无比放松的。回头想想,明明是去旅行的,倒有种回家的安宁感觉了。
(选自《人民日报海外版》2015年5月12日)
24.作者认为贵阳是个奇妙的地方。它奇妙在哪里?(2分)
25.在描绘青岩古镇时,文章重点介绍了什么内容?(2分)
26.结尾说“回头想想,明明是去旅行的,倒有种回家的安宁感觉了。”请说出文中哪些具体的事情让作者感到了回家的感觉?至少三件。(3分)
27.下列没有体现文中对青岩古镇淳朴民风特点的叙述的一项是(
)(3分)
A.与许多古镇一样,青岩古镇也有一条标志性的石板路逶迤向前,两侧摆满了一个个小摊。
B.店主自己和几个朋友在隔壁卖民族乐器的店里玩鼓,全然不管三三两两的游人摆弄他的商品,反倒大大咧咧地跟人解释:“这不是纯银的,所以很便宜!”
C.整条弯弯绕绕的街巷中,毫无商业气息,满满地全充盈着“生活”。
D.这小小的院落里竟从不会挤满陌生食客。与店家聊着天气,听他讲着他家狗的故事,我竟觉得我和这店家是一家人了。
四、作文(50分)
28.题目:好一个
要求:①选择你所参观过的一处名胜古迹或优美山川,将题目补充完整,写一篇作文;②参观顺序要明确、参观内容要作重点选择;③可适当加入一些议论或抒情,点明主题。
参考答案
1.D.(A项“瑰”应读“guī”;B项“堪”应读“kān”;C项“缀”应读“zhuì”)
2.A(B.“可见一般”应为“可见一斑”C.“造形优美”应为“造型优美”D.“心弛神往”应为“心驰神往”)
3.C(“得意洋洋”形容称心如意、沾沾自喜的样子。此处用来形容校长说话时的神情,含有贬义色彩)
4.B(“入云深处亦沾衣”这句是引用,应加引号)
5.A(苏轼是北宋文学家)
6.C(A项动宾搭配不当。不能说“克服……不良习惯”;B项句式杂糅。应删掉“的重要原因”;D项不合逻辑,应删掉“是否”)
7.示例:这次,我终于来到了东方威尼斯——苏州,在那和煦的春风里,游江南水乡,听寒山钟声,赏狮林奇石,摄下了一张张甜蜜的笑脸,留下了一串串爽朗的笑声。
8.(1)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2)乱花渐欲迷人眼(3)闻说鸡鸣见日升(4)几处早莺争暖树
谁家新燕啄春泥
9.(1)除了你的记忆,什么也别留下;除了你的脚印,什么也别带走。
(2)示例:我们要从言行上严格要求自己:①遵守社会公德,依次进入、退出游览区;遵守游览的拍照摄像规定,遵守地域和时间约定。
②爱护文物、热爱自然环境,不乱刻乱画,不随地大小便,矿泉水瓶等生活垃圾入箱或自己带回,敢于纠正其他游客的不文明行为。
③带头宣传文明出游的常识、风景区游览规定、旅游安全常识等。(答案言之成理即可)
10.神奇美丽
高大雄伟
11.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勇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12.B(A.副词,大约/助动词,可以;B.代词,它,指代小石潭的景物;C.名词作状语,在空中/形容词,里面没有东西或没有内容;D.连词,表顺承,来/因为)
13.(1)潭中鱼/可百许头(2)其岸势/犬牙差互
14.(1)阳光向下一直照射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石头上,呆呆地一动不动。(2)向石潭的西南方望过去,(溪身)像北斗星那样曲曲折折,(水流)像长蛇爬行那样弯曲,有的地方露出来,有的地方被淹没了,隐隐约约可以看得出。
15.意在表现孤寂悲凉的思想感情。
16.简单介绍了热带雨林中吸引人的野象谷和有趣的大象表演。
17.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18.导游轻描淡写的介绍与我们的心都提了起来的对比;“我”的狼狈、哭笑不得与大象的得意洋洋的对比;野象的恐怖与大象有趣的表演的对比。
19.作者采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大象的表演写得生动有趣。“冲”写出大象朝某一方向直闯的情态;“得意洋洋”写活了大象的神态,与观众的“哭笑不得”形成鲜明的对照;最后写大象拿钱去买香蕉,“踱”字赋予其人的动作,把大象进一步人格化。
20.表达了作者对陈赓的敬仰之情。
21.不能,因为作者没有准确地测量纪念墙,只是猜测而已,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
22.从亭前、亭中、亭台左侧等词语可以看出本段是按照空间顺序组织材料的,由此判断在第④段中,作者的立足点是亭台。
23.(1)照应题目“陈赓故居好风物”,起衬托作用。这优美的自然环境,与大将陈赓献身革命的崇高理想与拼搏精神相得益彰,为下文的抒情张本,达到情景交融的目的。(意思对即可)(2)用拟人和比喻修辞,将白野鸭人格化,翩翩起舞写出了其姿态的优美。将金灿灿的油菜花比作花帽,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其可爱的形态,表现了陈赓故居四周优美的风景。
24.所有的地名都非常好听:阳光大道、小河路、花溪区。
25.石板路两侧的小摊(奇异商品和店主),餐厅及小吃。
26.①店主鼓励游人随便尝玫瑰糖、辣椒干、酸萝卜等小吃;②卖银饰的老板任凭游人摆弄他的商品,并诚实地告诉游客银饰的纯度;③竹弓竹箭的店主让人随意体验,还主动教小孩子正确的动作技巧;④餐厅没有待客的大厅,老板就在自家院落招待客人;⑤院中游客在木桌上开吃,店老板也边吃着自己的饭,边和客人聊着天气,讲着自家狗的故事等等。(说出三件即可)
27.A(此项只是对青岩古镇的简单叙述)
28.【例文引路】
好一个九寨沟
卢凯莹(山东莒县招贤中心初级中学)
去年暑假,我有幸来到闻名遐迩的九寨沟。在那儿,我被大自然的神奇景观征服了。
我顺着林荫小径前行,不多久,眼前便一亮:一片藏身于郁郁葱葱的青山之中的斑斓湖泊呈现在眼前,这就是五彩池。看过去,湖面上荡漾着橘黄、莹绿、玫瑰红、葡萄紫……还有许多说不清道不明的色彩。各种颜色连接得那么自然,仿佛是一位画艺超绝的天仙精心调配的彩色颜料,恰到好处地融合在一起。尽管有那么多颜色,池水却并不浑浊,反而让人感到更加清澈而明净。
走出丛林,便来到孔雀海。这里之所以称为“净’,也许是取其“广阔”的意思吧。孔雀海是蓝色的世界,可它又蓝得不单一。在青山的环抱中,它的蓝因水的深浅和水质的不同而变化。瞧,天蓝、淡蓝、孔雀蓝、深得发黑的蓝、如宝石般明亮耀眼的蓝……似乎云集了天下所有的蓝色。这恬静、纯洁的蓝色之水,似乎把孔雀海分成了几部分,像一块块做工精美的蓝绸缎。
如果说五彩池、孔雀海体现的是静态美,那么珍珠滩具有的则是流动美。我顺着小桥来到这片罕见的滩流之中。啊,好壮丽!十多条瀑布从嶙峋的山石峭壁间飞涌而出,不知疲倦地奔流着,仿佛是无数晶莹剔透的珍珠飞滚而落。瞧,它们有的细如银蛇,那么纤柔轻盈,在山石间欢跳着;有的大如蛟龙,狂舞着,呼啸着,飞珠溅玉,滚滚而来,穿过小桥,又狂吼着向山下奔去。
几天的游玩,令我深深地体验到大自然赋予九寨沟的独一无二的美。在九寨沟,没有市井的喧嚣与俗气,人与自然浑然一体;只感觉到自己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尽情地游荡、撒欢、玩耍。
好一个美丽神奇的九寨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