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五元 单元检测题

文档属性

名称 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五元 单元检测题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0.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03-22 09:03: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五单元
单元检测题
一、积累运用(20分)
1.根据拼音写汉字。(2分)
(1)bèi(
)论
(2)丘hè(

(3)qī(
)息
(4)liàn滟(

2.下列句中有四个错别字,请用横线标出,并在下面田字格中依次写出正确的汉字。(4分)
  (1)在北京,在暄闹繁忙的三环路旁边,居然有野生的小松鼠,简直是奇迹。
  (2)我不敢再看那一段悬在空中的古藤枯干,它真像吊死鬼一般,让我毛骨耸然。
  (3)它让自己的枝条攀附在邻近的几棵大树的干和枝上,盘屈而上,大有直上青云之概。
(4)那两只大呆鸟大白天都蹲在城里无所事事,而且也不敢肆无忌殚,老鸹不老呱了,怪可怜的。
订正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没有结合语境解释的一项是(
)(2分)
A.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各地园林或多或少都受到苏州园林的影响。(这里指在同一类事物中可以作为代表的范例)
B.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使游览者感到无限的繁华和欢悦,可是没法说出来。(各种鲜花色彩的华美)
C.全桥结构匀称,和四周景色配合得十分和谐。(配合得没有冲突与矛盾、相处得好)
D.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单调、冷清)
4.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设计者别具匠心,使苏州园林里假山与池沼的配合,达到了一种艺术美的效果。
B.当地政府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C.由于生存环境的不断恶化,动物们难以与人亲近,只有退避三舍以避其祸。
D.大自然的美景令人司空见惯,常常用心贴近自然,去倾听自然的呼声。
5.下列句子有病句的一项是(
)(2分)
A.移动互联网的崛起倒逼着银行业转型,手机银行等新业态快速成长。
B.只有正确反思历史,就能掀开新的一页,人类就有美好的明天。
C.在互联网产品的丛林中,真正幸存下来成功的,都是那些有内容、有技术、有特色、有诚意的产品。
D.8月12日23时30分许,天津港瑞海公司危险品仓库发生火灾爆炸事故。
6.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10年前,我们搬进这座高层建筑时,还依稀可辨往日的荒芜;如今,鳞次栉比的高楼和变幻莫测的霓虹灯已经把萋萋的荒草、幽幽的土路永远留给了昨天的记忆。
B.每一个声音——鸟雀的动弹声,簌簌的落叶声——听来都是巨响。
C.那带血的翅膀是在倾吐着自己的不幸呢,还是在表达对人类的不满?
D.“受伤的鸽子,你快飞走吧,”他着急地说:“要不你就会被他们抓住了。”
7.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叶圣陶原名叶绍钧,我国现代著名的作家、教育家、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
B.《都市精灵》的作者是著名作家鲁迅的儿子舒乙。
C.《幽径悲剧》的作者季羡林是北京大学教授、著名学者和作家。
D.《明天不封阳台》选自《人民日报》,作者是杜卫东。
8.仿照下面的句子,用关键词再写一句话。(4分)
示例:你倘若问一个燕园中人,决不会有任何人注意到这一棵古藤的存在的,决不会有任何人关心它的死亡的,决不会有任何人为之伤心的。
二、综合性学习。(4分)
9.学校决定在9月3日上午在会议室播放“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的阅兵”实况,要求全体学生前往观看。
(1)请你把这则消息转告全班同学,你该怎么说?
(2)请你为会场拟写一则标语。(不超过16个字)
三、阅读(46分)
(一)钱塘湖春行(5分)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0.全诗以“行”为线索,从“
”起,到“
”终。以“
”为着眼点写出了自然界的美景。最后两句中的“
”两字充分表达了诗人对西湖美景的迷恋。(2分)
11.下列对《钱塘湖春行》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这首诗处处紧扣环境和季节的特征,用准确而极富表现力的词句,恰到好处地描绘了西湖春日美景,抒发了诗人喜悦的心情。
B.莺是春的歌手,燕是春的使者,它们成为春天的象征。诗人善于选取典型景物,在莺歌燕舞的动态中展示春的活力。
C.诗人很讲究炼字,在颈联中巧用“乱”“迷”“没”等字,客观真实地再现了姹紫嫣红、草长莺飞的西湖暮春的盛景。
D.全诗感情充沛,表达了作者亲近自然,热爱自然的美好感情。
(二)阅读【甲】【乙】两文,完成12~15题。(11分)
【甲】治水之法,既不可执一,泥于掌故,亦不可妄意轻信人言。盖地有高低,流有缓急,潴有浅深,势有曲直,非相度不得其情,非咨询不穷其致,是以必得躬历山川,亲劳胼胝。
  昔海忠介治河,布袍缓带,冒雨冲风,往来于荒村野水之间,亲给钱粮,不扣一厘,而随官人役亦未尝横索一钱。必如是而后事可举也。如好逸而恶劳,计利而忘义,远嫌而避怨,则事不举而水利不兴矣。
【乙】当尧之时,天下犹未平。洪水横流,泛滥于天下。草木畅茂,禽兽繁殖,五谷不登,禽兽逼人。兽蹄鸟迹之道,交于中国。尧独忧之,举舜而敷治焉。舜使益掌火,益烈山泽而焚之,禽兽逃匿。禹疏九河,瀹济漯,而注诸海;决汝汉,排淮泗,而注之江;然后中国可得而食也。当是时也,禹八年于外,三过其门而不入……
注释:瀹(yuè):疏导。
(选自《孟子传》)
1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2分)
(1)是以必得躬历山川(

(2)而随官人役亦未尝横索一钱(

(3)五谷不登(

(4)兽蹄鸟迹之道,交于中国(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非相度不得其情,非咨询不穷其致。
(2)决汝汉,排淮泗,而注之江。
14.【甲】文第二段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目的是什么?(3分)
15.【乙】文中禹治理水患的办法是什么?(2分)
(三)阅读课文《明天不封阳台》选段,完成16~18题。(7分)
人,本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但人们仿佛走进了一个怪圈,一个悖论:一方面,人用自己的双手创造了辉煌的物质文明,同时,因为物质文明的高度发达,又日渐与自然界相分离,于是,人们在精神上便有了一种失落感。那一年,我去内蒙古草原参加一个笔会,当汽车进入茫茫草原的深处时,但见草原无际与长天相连,天地相接处,依稀传来牧羊人的歌声,一群群绵羊在蓝天下移动,分不清哪是白云,哪是羊群。远离了车流、高楼和霓虹灯的我们,竟情不自禁地趴在地上,大声喊着:“我回来了!”仿佛我们不是第一次来到这个陌生的所在,而是游子终于回到了久别的故乡,那份情感真是说不清,道不明。随后便把耳朵贴近地面,仿佛在倾听着大地母亲的心音。
诚然,我们不可能重新回到农业社会自给自足的生活方式中去,但是,我们能不能用心去贴近自然呢?爱护所有的自然造化,爱护一切有益的生命。酒楼门口,不再有被囚于笼中的珍禽;集市摊头,不再有被高声叫卖的青蛙;鸽子飞过秋日的天空,我们不再射出铅弹;蜻蜓掠过夏天的裙边,我们不再张开捕网。人,只能与自然和谐相处,而不能总以自然的征服者自居,因为在剥夺自然资源的同时,人类也在毁灭着自己。
16.第一段中作者趴在地上大喊,仿佛有一种游子久别回乡的感觉,其原因是什么?又为什么说“那份情感真是说不清,道不明”?这些语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17.“农业社会自给自足的生活方式”是一种怎样的生活方式?辩证地分析这种生活方式,你认为其优点是什么,缺点是什么?(2分)
18.读了本文后,你认为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保护自然?(试举两例)(2分)
(四)阅读下文,完成19~23题。(11分)
霍山的水
周大新
有朋友说,你到了一个地方,不看别的,你只需看水,就可以知道这个地方的经济发展潜力,就可以猜到这个地方人们的身体健康状况,就可以明白此地人的文化素养水平。
  今年夏天来到地处大别山腹地的霍山县,我首先注意的,是这儿的水。
这儿是皖西,离长江还有挺远的距离,应该还属于北方。中国北方的大部分地方都缺水,在我此前的想象里,霍山应该也缺水,可到了一看,嗬,满眼都是水。流经县域的宽阔的淠河里,水满满当当地流动着;上世纪五十年代修建的佛子岭水库中,烟波浩渺,几亿立方米的水一望无际;所见的山间谷底和平地沟渠里,都有活水在流动。
  在皖西这个县里能够有如此丰富的水资源,令我惊奇!
  在当地人的介绍和与当地人的交谈中明白,这儿水多的原因有两个。一个是当地的百姓愿意为水的积蓄和保存做出努力和牺牲。当年为了修建佛子岭水库,很多家庭舍小家顾大局进行了搬迁,丢掉了原来的住屋和田地,从而腾出了盛水的地方;接着,又有几万人参与修建水库大坝,用最简陋的劳动工具建起了我们国家第一个大型拱形水坝。另一个是始终注意保护好山林和竹林,植被好了,才能引来老天爷在此地降雨。霍山的山林和竹海即使在上世纪大炼钢铁的风潮里也未受到严重的破坏,如今的霍山,满山遍野全是绿色,树高竹密,绿化率达到百分之七十四,活力木蓄积量达五百多万立方米,总立竹量有三千六百万株,还不说山坡沟畔上的深草,这样的植被,自然会引来缭绕的云雾和密集的水滴。
  我还注意到,霍山的水不仅多,而且好。
  所谓好,就是清澈、碧绿、可饮用。
  如今在中国北方的很多河里,你要想找到清澈碧绿的水,那可是难于上青天。一些河里的水只要不臭,就算不错了。但霍山的淠河和佛子岭水库里的水,却真的是清澈极了,岸上和山上的绿色倒映在水里,使水显得碧绿碧绿的,让人看了,忍不住直想伸出手,把水捧进手中,把脸浸在水里。
  这里水好的原因,是人们懂得保护水质。县里的工业企业,都会把防止水污染作为自己的头等大事,尤其是某著名酒业集团。他们清醒地知道,水质牵涉到自家企业的生命,因此每年都要花很多钱解决治污的问题,决不把做酒的污水排进河里,自愿把保护好水质作为企业的使命之一。霍山普通的百姓也都知道不把生活污水直接倒进河里,不经土地和树根、草根过滤的水不可排进河里库里,不在河边和库岸堆放可能污染水的东西。
  尽可能多地保存水和尽可能好地保护水的质量,是我们的先辈很早就从生活中弄懂的道理。遗憾的是,这些年随着人们迷失在GDP的增长上,这个浅显的道理也被很多人遗忘了。霍山人用他们的行动,给了我们一个提醒,也为我们树立了一个榜样。
  到霍山,水会给我们精神上来一个洗礼!
19.本文的标题为“霍山的水”,本文提到霍山的水有哪些特点?(2分)
20.说说霍山的水为什么多。(2分)
21.简要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3分)
22.下列说法与原文内容不符的一项是(
)(2分)
A.霍山县地处大别山腹地。
B.我们国家第一个大型拱形水坝是霍山县的佛子岭水库大坝。
C.霍山的山林和竹海在上世纪大炼钢铁的风潮里也受到了严重的破坏,但现在恢复得很好。
D.尽可能多地保存水和尽可能好地保护水的质量,是我们的先辈很早就从生活中弄懂的道理。
23.下列关于本文主题的论述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水会给我们精神上来一个洗礼。
B.霍山人用他们的行动,给了我们一个提醒,也为我们树立了一个榜样。
C.尽可能多地保存水和尽可能好地保护水的质量,不能为了地方经济发展而肆意破坏环境。
D.到了一个地方,只需看水,就可以知道这个地方的经济发展潜力,就可以猜到这个地方人们的身体健康状况,就可以明白此地人的文化素养水平。
(五)阅读下文,完成24~27题。(12分)
关于父亲的一个片段


父亲关好门,脱了鞋,上了炕。
一屋子的惶恐,在阳光打过的尘埃上亮出光芒,金灿灿的,有些刺眼。此刻,我不知道是那光亮在跳,还是我的心在跳,突突突的,抖个不停。
“苏小乐,这一段时间学习吃力吗?”父亲声音并不大,柔柔的。我缩在墙角,低着头,大气也不敢出。父亲脾气暴,我怕他第一句话出来,就能在空气中擦出火花来。但看起来,父亲暂时并没有要爆发的迹象。我这样想着,一低头,看见了父亲的鞋。父亲这双刚从工地穿回来的帆布鞋,鞋帮上开了口,像咧着的嘴,怪怪的,朝我笑。
“接到你们班主任的电话时,爸在脚手架上,吓了一跳。爸也不知道你怎么了,这不,一宿没睡,一大早就坐火车赶回来了。”父亲一脸的倦容,脸色黑黄黑黄的。他一边说,一边脱去外套。外套里边,是一件蓝秋衣,秋衣里子上,有一个布兜,是母亲专门为他缝制的。布兜鼓鼓的,他一点一点地开始拆线。
“你在学校到底怎么了?”父亲的话,依旧淡淡地。他一低头,咬断了一根线头,里边一沓钱露了出来,簇新簇新的,硌得我眼生疼。我突然哽咽了一下,想哭。
“我——,”吞吞吐吐了半天,我还是没有勇气说出来。
“你肯定违反了学校的纪律,平白无故的,班主任怎么会把你撵回来……你已经大了,该懂事了。”父亲说完后,叹了一口气,然后“咚”一声跳下地,把钱藏在米柜里,又三步并作两步跳上炕。好半天,盯着我看,我低着头,不说一句话,他也不说一句话。
我心里忐忑着,酝酿的话都快到嘴边了,父亲突然开了口:
“这次回来,爸向包工头请假,包工头不准,说你要走就扣你的工资。我说,扣工资我也得走。爸知道挣钱很重要,但是,你的成长比挣钱还重要,就回来了。爸这一辈子,没明白多少事理,但爸知道,最紧要的事,耽误不得。”
我平生第一次觉得,坐在我对面的,不像是父亲,更像是朋友。因为他的话,平静,持重,像是和我商量,语气中透着一种无法言说的尊重。恍惚间,我好像突然长大成人了,一种神圣的感觉在心头激荡着。
“儿啊,至于你到底做了什么,你不愿说,爸也就不问了。下午,我得去趟你叔叔家,明天,我得赶回工地。你要记住,人生的每一个阶段,都不要误了最重要的事情。你大了,爸相信你,你会懂。”
说完这些后,父亲跳下地,跨上自行车,一转眼,院子里,没了他的踪影。屋内,只剩下无边的宁静,以及,呆坐在炕角的我。
一星期后,我回到学校,那张关于我的通报批评还在教学楼前面贴着。风,刮破了一角,像是为我的青春做了一个特殊的标记。我不敢去看。
我昂着头,自信地踏上教学楼宽大的台阶,一阶一阶向上走。然后,步入教室,坐在自己的座位上,一脸的安静。
快高考了,我知道,没有比学习更重要的事情了。
24.对文中的画线句作简要赏析。(3分)
25.“我昂着头,自信地踏上教学楼宽大的台阶,一阶一阶向上走”。这句话有什么深刻的含义。(3分)
26.文中的父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3分)
27.文章的标题为“关于父亲的一个片段”,本文讲述了一个什么样的片段?(3分)
四、作文。(50分)
28.在成长的过程中,父母给了我们真情的呵护,老师给了我们知识的引领,朋友给了我们友情的关爱,在生活中的某一时刻,即使是来自陌生人的人性的闪光也会让你暖彻心扉。总会有些人,有些事,在心中挥之不去,留下永远的烙印。打开记忆的闸门,谁最先浮现在你的眼前?
请以“他(她)深深地留在我的记忆中”为话题,自主立意,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要求在记叙中结合抒情和议论。
参考答案
1.(1)悖(2)壑(3)栖(4)潋
2.(1)暄—喧(2)耸—悚(3)屈—曲(4)殚—惮
3.C(“和谐”在这里的意思是搭配得当,与周围环境不冲突)
4.D(“司空见惯”的意思是看惯了的事情,并不觉得奇怪。根据语境这里应该用“赞叹不已”“流连忘返”)
5.B(“就”改为“才”,“只有……才”搭配是条件复句的关联词)
6.D(“说”字后面的冒号应改为逗号)
7.B(舒乙是著名作家老舍的儿子)
8.示例:你倘若不把那段遭遇讲出来,决不会有人知道你的不幸,决不会有人为你鸣不平,决不会有人帮你解决问题。
9.(1)示例:9月3日上午在会议室播放“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的阅兵”实况,让咱们全班学生到时都去观看。(2)示例:牢记历史,不忘国耻,扬我雄风,壮我国威。
10.孤山寺;白沙堤;春;最爱
11.C(这首诗描写的是钱塘湖初春的景象,而不是暮春)
12.(1)因此,所以(2)勒索(3)丰收(4)交错
13.(1)如果不经过观察和测量就不能了解它的真实情况,如果不经过访问、征求意见就不能彻底摸清情况。(2)掘通汝水、汉水,排除淮河、泗水的淤塞,让它们流入长江。
14.运用了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两种论证方法,其目的是要强调治水除了躬亲外,还必须清廉。
15.用疏导的办法
【参考译文】
在唐尧的时候,天下还没有平定。大水乱流,到处泛滥。草木生长茂盛,禽兽大量繁殖,五谷都不成熟,野兽威胁人们。鸟兽践踏出来的道路,纵横交错,遍布在中原大地。唐尧为此担忧,选拔舜来治理。舜派益管火,益放大火焚烧山野沼泽地带的草木,野兽就逃避躲藏起来了。舜又派禹疏通九河,疏导济水、漯水,让它们流入海中;掘通汝水、汉水,排除淮河、泗水的淤塞,让它们流入长江。这样一来,中原地带的人民才能够正常耕种,赖以生活。当这个时候,禹在外奔波八年,多次经过家门都没有进去……
16.因为多年不见的大自然美丽如画的景象再次展现在长期生活在车流、高楼和霓虹灯里的“我们”面前,而这种情景又是梦中常常向往的。感情十分强烈复杂,一时难以说清。表达了作者对恬淡和谐、宁静美好的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17.依靠自己的生产,满足自己的需要的一种生活方式。优点:大自然不被破坏。缺点:封闭落后。
18.污水过滤后再排放;少开车,节约能源。
19.水多、水好。
20.(1)当地的百姓愿意为水的积蓄和保存做出努力和牺牲;(2)始终注意保护好山林和竹林。
21.首先用对比手法突出霍山的水很清澈,着实让人吃惊;接着用细致生动的描写刻画出水的清澈,“伸出”“捧”“浸”表现人们情不自禁想要亲近水,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22.C(原文是霍山的山林和竹海即使在上世纪大炼钢铁的风潮里也未受到严重的破坏)
23.C(本文的主题就是不能为了经济发展而破坏环境,要爱护水资源)
24.示例:运用比喻的修辞,将鞋帮上开了的口比作“咧着的嘴”,对父亲的鞋子做了细致的描写,突出父亲挣钱的艰难和“我”当时内心的羞愧。
25.这句话暗示出“我”内心的转变,“我”已经不再背负犯错的心理包袱,已经下决心要努力学习了。
26.朴实勤劳的农民工,虽然脾气暴躁但懂得尊重儿子,用行动感化儿子,起到很好的教育效果。
27.父亲请假处理“我”犯错的片段。
28.例文引路:
心灵深处的微笑
一考生
现在这个社会,大街上最多的是什么呢?是乞丐,我这样认为。随着乞丐的增多,很多人已不被他们的衣衫褴褛而打动了,因为我们都知道这背后大多隐藏着欺骗与阴谋。但我所讲的这位乞丐是在人心越来越难被感动的今天,依然能够触动人的心弦。(开头设置悬念,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那是某年过年时节,我与家人去逛街。走在街上,各种各样的美食令人口水直流,于是我赶紧找了一家小店坐下来品尝美食。一抬头,发现对面的街头,一位衣着破布衫,蓬着一头脏兮兮、乱糟糟的头发的乞丐,拄着断了的拐杖在街头直哆嗦,一股“清澈的泉水”从他的鼻中“飞流直下三千尺”,看了直让人想吐。来来往往的行人从他身旁走过,没有一个人停下来观望。(外貌描写逼真,让人心生反感。)
正当我饱食美味之际,一对衣着华丽的青年男女走过,他们看起来似乎是外地人,停在了乞丐的身边。那位男士掏出钱包,拿出一张十元钞票轻轻地放在乞丐的眼前,这景象望得我直发愣,哪有人还会这么傻给乞丐这么多的钱?那位男士把钱包随手往口袋里一放,一转身,钱包掉了下来,他却丝毫没有察觉,我心想这下那乞丐可赚了。只见乞丐凄清的眼神中露出了一丝焦急,他拄着拐杖,艰难地站起身,用那双颤抖的枯瘦的手捡起地上的钱包飞奔着去追那位青年。他的步伐十分艰难却又急促,风一吹,整个人仿佛要倒似的。终于追上了,他把钱包交到那个青年手中,青年吃惊地望着他,脸上写满了感激。那乞丐默默地走回到街头,大口大口地喘着气,脸上仿佛有着一丝微笑,这微笑,是如此地打动人心,似一缕明媚的冬日阳光照进了我的心田,这微笑是这个世界上最美丽的微笑!(叙事情节富于变化,波澜起伏。)
我的心仿佛被什么拨动了一下,弹奏出一曲心灵的微笑之曲,我不觉有几丝愧意。虽然现在的社会存在欺骗,但也不乏善意,不乏温暖,不乏那如天使般的心啊,我们看待一个人还是应该见其行动,而不要被表象掩盖;做人要坚持自己的原则,保持一颗纯净的善良的心……(由叙而议,自然贴切,画龙点睛。)
走在街上,那些身影很快消失在茫茫人海中,那个微笑却如印有天使容颜的三色堇花一般印在了我的心中。在这个冬季,它仿佛照亮了我的人生……(用抒情的笔调,以微笑作结,照应题目,深化主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