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巧手穿编
教材分析:
本节课属于“设计·应用”的学习领域,让学生在欣赏制作过程中了解各种不同材料的“穿编技巧”,并从造型、色彩上去把握“各种穿编物品”的质材美、色彩美、装饰美,同时让学生初步了解和掌握简单的“穿编方法”,并训练其立体造型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民间艺术的博大精深及传统工艺的精湛。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欣赏,让学生了解穿编工艺的材料、工具和特点,开阔学生的眼界,培养审美意识和审美习惯。
2、选用适合的材料,大胆地将自己设计的造型,用不同的穿编方法表现出来。
3、通过实践,让学生体验艺术活动的乐趣和审美意趣,养成主动探索与创造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让学生初步了解穿编物品的简单制作方法,体验家乡民间艺术的博大精深,增强学生对水乡民间艺术的热爱之情。用纸带(代替藤柳)穿编的方法制作简单的生活用品(小筐)及纸带穿编工艺的运用。
教学难点:
运用适合的材料及穿编法制作出具有一定创意的作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
教学关键:
观察讨论纸带穿编的规律,引导如何使小筐立起来及筐口处理;观察两种不同色彩交织成的纹理,并运用到装饰中。
教学准备:
课件、穿编材料,制作工具。
教学过程:
一、课前组织
检查学生学习用具的准备情况,稳定学生的情绪。
二、激趣导入
1、
欣赏竹编制品图片以及老人编竹篮的视频
师:看,几根简单的竹条在这些老人手中经过穿穿编编,一会儿就发生了神奇的变化,变成各种有趣的东西。今天我们也就一起来学习“巧手穿编”
。(板书揭题)
三、讲授新课
师:其实,人类最早的衣服和住所就和穿编有关。早在五千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发明了原始织布机,用经线和纬线编织布做衣。在今天,各种材料编织成的物品仍然随处可见,它们不仅是实用的物品,也洋溢着朴实的美感。
课件欣赏:用纸条或布条、麻绳等其它材料制作而成的编织物,有筐子、拎包、鞋子、灯笼、壁饰等。
师:你觉得哪一件编织作品最漂亮?你知道它是怎么做出来的吗?(学生发表各自看法)
1、学习穿编方法
师出示已折好的彩色纸条,让学生讨论纸条的制作方法。
师示范:在垂直的纸条上用两根纸条横着穿编。(学生观察穿编过程)
师:小组讨论一下,刚才老师是怎样穿编的?(学生讨论)
生:纸条是间隔着穿编的、第二根纸条和第一根纸条穿编的位置不同,正好相反……(教师归纳)
学生尝试用纸条进行穿编。
师:讲解小筐立起来的制作方法及筐口的处理方法。
2、欣赏拓展
展示纸条穿编的成品:小筐,加一拎手变成篮子。看看用这一方法还可以做什么?
学生自由谈自己的设计内容(笔筒、小包、收纳盒等)
3、探索创新
师:除了用纸进行穿编,还能用其它材料穿编吗?(学生回答)
课件出示用各种材料穿编的实物。
师:找一找,生活中还有哪些穿编物品?(生:毛衣、藤椅……)
师:你能做出更精美的作品吗?想一想,做什么呢?用什么材料做?你想与他人合作的话就挑选你的合作伙伴讨论一下。
学生挑选合作伙伴,跟大家说说自己的创作设想。
四、动手制作
学生挑选材料,制作穿编物品。教师提醒大家要细致耐心,并要注意安全使用制作工具,发现新颖独特的创意给予肯定,及时帮助遇到困难的学生。
五、展评作品
将学生作品拿到讲台前展示,组织学生投票选出自己认为最好的作品,并将五角星贴在选中的作品旁。老师为获的五角星较多的前五名颁发“巧手奖”
、“创意奖”。
六、拓展延伸
出示几个用草叶编织而成的昆虫、动物,鼓励学生课后在生活和大自然中寻找废旧材料穿编成精美的艺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