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
第21课错过
一、【教学目标】
1.
学习辩证分析人生体验的思维方法。
2.
品味含蓄隽永、富有哲理的语句
二、【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本文清晰的思路,严谨的结构,学会辩证地对待人生中的“错过”。
难点:学生有“错过”的经历,但缺乏对“错过”的深刻体验。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设备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人生的旅途中,我们时时都面临着各种各样的机会,可以游玩赏景,可以埋首苦读,可以享受亲情,可以勤奋工作……有的机会抓住了,有的机会就错过了。同学们,你们有过错过吗?有什么体会呢?让我们一起走进刘心武的《错过》,看看作家是如何看待错过的。(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作者介绍
刘心武(1942~),当代作家。笔名刘浏、赵壮汉等。四川成都人。出版有短篇小说集《班主任》、《母校留念》、《刘心武短篇小说选》,长篇小说《钟鼓楼》
、
《四牌楼》等。刘心武对生活感受敏锐,善于作理性的宏观把握,写出了不少具有社会思考的作品,作风严谨,意蕴深厚。
注音并解释词语:
yí
mān
hān
sǒu
jǐng
贻
误
颟
顸
渊
薮
憬
悟
sù
yù
zhì
情
愫
驾
驭
滞
涩
跳槽:比喻人离开原来的单位到别的单位或改变职业。
贻误(yí):错误遗留下去,使受到坏的影响。
情愫(sù):真实的情意。
驾驭(yù):使服从自己的意志而行动。
憬悟(j ng):醒悟
颟顸(mān
hān):糊涂,不明事理
渊薮(s u):比喻人或事物聚集的地方。渊:深水鱼所聚处;薮:水草旁边,兽所聚处。
文章的结构:(一)提出问题:大小“错过”真不少。
分析问题:人生为什么会有许多“错过”。
解决问题:
怎样正确对待“错过”。
总结全文:不能错过“预定的车站”,要把握住最关键、最美好的机会,含笑到达人生终点站。
第三部分可分几个层次?
一、(7到8节)意识到“错过”的意义。
二、(9到11节)具体阐述如何正确对待“错过”。
9节:如何正确对待还有机会相遇的“错过”。
10节:如何正确对待机不再来的“错过”。
11节:小结这部分。
三、(12到13)对错过要习惯它,品味它。
精细研读
品文中的句子。
句1:从在商场所看中的一件很适合于自己,并且价钱也不算昂贵的衣衫,竟因不必要的犹豫,放弃了购买,而再次去那商场,满眼都只是不如那件的样式,这类小小的错过,到明明有一个很好的跳槽机会,不仅去了那里可以收入更丰,更重要的是能与自己的兴趣更贴近,却只是因为决心下得迟点,因而痛失良机,那样大大的贻误……
“从小小的错过到大的贻误”——错过
句2:错过,一般来说,属于人生的常态,只要我们回顾来路,有所得,从在偶然路过的一家小小书店,意外地买到了久访不得的一本诗集,这类小小的收获,到自己积极参与的一项改革,果然取得了重大突破,那样的精神物质双丰收
……
“从小小的收获,到大收获”——所得
句3:没错过,抓住了;错过,溜走了。这正是人生的经纬线,见证着我们
斑斓多味的存活。
作者以“人生的经纬线”这个比喻意在说明“错过”与“没错过”屡见不鲜,又把“经纬线”拟人化,说它是我们存活的见证人。生动形象地说明“错过”与“没错过”是我们存活的见证人,正是有了它们,我们的生活才丰富多彩,有滋有味。
句4:没有意识到错过,或许能产生一种自足感,但那意味著灵魂堕入了颟顸的渊薮。
有了错过而浑然不知,还为现状而知足,则意味着灵魂堕入了不明事理的境地。
句5:能意识到自己错过了什么,在追悔中产生出一种真切而细微、深入而丰富的情愫,则意味着灵魂具备了升腾的能力。
在深切的追悔中,深入、细致地反省自己错过的原因,从而做到惩前毖后,转化为一种引以为戒的能力,即“升腾的能力”。
句4和句5是什么关系?
正反对比关系,强调突出了“意识到错过”的重要意义。
句6:人生如奔驰的列车,车窗外不断闪动着变幻不定的景色,错过观览窗外的美景、奇景并不是多么不得了的事,关键是我们不能错过预定的到站。
比喻(1)人生——奔驰的列车
(2)窗外的美景、奇景——小的错过
(3)预定的到站——人生最根本的追求
以形象的比喻告诉我们:人生有一些小的错过不要紧,但不能错过人生根本的追求。
问题探究
通读全文,讨论分析如何理解作者对错过的人生体验(态度):错过,即“有所失”,我们要习惯它。错过,也往往构成另一种得,我们要品味它。
思考:文中说:“错过,即‘有所失’,我们要习惯它”。“错过,也往往构成另一种得,我们要品味它。”联系上文,说说对待错过,我们为什么要“习惯”和‘‘品味’’?
人生充满了错过,没有“万无一失”的人生,所以必须“习惯”错过,错过自有意义,人“在追悔中产生一种真切而细微、深入而丰富的情愫”,“灵魂具备了升腾的能力”,产生“高度的应变能力与把握力”,所以必须“品味”错过。
探究品味
12、13段看似矛盾,应怎样去理解?
明确:不矛盾。错过,既然不能避免我们当然“习惯”它
。但你如果善于细细咀嚼这错过的苦果,挽狂澜于即倒,把错过转化为掌握,就能从惆怅中升华出憬悟,能酿出诗意与哲理……
五、【效果检测】
六、【课堂小结】
七、【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板书:引出
认识 对比说理
对待
比喻说理
警示
事实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