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第9课人的高贵在于灵魂
一、【教学目标】
1.
认真诵读,熟悉课文内容,把握文章严谨的结构。
2.
掌握文中以举例论证为主,结合引用论证的说理方法。
3.
深刻理解“灵魂”的内涵,保持纯正的精神追求,净化心灵,提高修养。
二、【重点难点】
1.掌握文中以举例论证为主,结合引用论证的说理方法。
2.
深刻理解“灵魂”的内涵,保持纯正的精神追求,净化心灵,提高修养。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设备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语
同学们,我们常喜欢说,人是“万物之灵长”,到底人的灵性何在?我们也注意到,同样为人,为什么有的人高雅纯正?为什么有的人卑下龌龊?作家周国平对此做出了特有的思考,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一篇谈人的精神追求的哲理性议论文《人的高贵在于灵魂》。(板书“高贵”二字)同学们,老师想问你们一个问题,你们认为什么样的人才叫高贵呢?
过渡:答案各不相同,到底什么样的人才叫真正的高贵?我们今天来看看周国平的文章给了我们怎样的答案。(《人的高贵在于灵魂》师板书全课题)
<一>基础知识
字词:
芦苇(lú) 平庸(yōng) 赫赫(hè) 携(xié)
嘈杂(cáo) 沐浴(mùyù) 缅怀(miǎn) 萎缩(wěi)
平庸:寻常而不突出;平凡
卑鄙:(语言,行为)恶劣;不道德。
赫赫:显著盛大的样子。
无足轻重:无关紧要。
显赫:(权势、名声等)盛大。
贤哲:贤明的人。
缅怀:追想(以往的事迹)。
<二>初读感知、明确论点、把握结构
1、认真阅读课文,找出文中揭示中心论点的语句。
指名回答。明确中心论点:人的高贵在于灵魂。
(学法指导:寻找文章的中心论点应关注文章的题目、开头和结尾)
2、 自读思考:作者是怎样来证明自己的观点的?
同桌交流,讨论明确:以举例论证(阿基米德、第欧根尼、王尔德、一个少女的事例)为主,结合运用引用论证(王尔德的名言)
3、 理清思路,把握结构:抓住关键语句进行概括:
第一部分(第1节):提出论点——人的高贵在于有灵魂。
第二部分(第2、3节):列举事例证明“一切贤哲”都十分珍惜内在的精神生活。
第三部分(第4、5节):以普通少女为例说明“平庸”的人也常常有着纯正的追求。
第四部分(第6节):表达期望——祝愿人们保持纯正的追求。
<三>深入探究
1、阿基米得与第欧根尼都是古希腊的,是否重复?
阿基米得:
这是请求,也是怒喝,是痛惜,也是蔑视,更是对科学疯狂的痴迷与令人惊异的执着,可参考他的另一句名言“给我一个支点,我能把地球翘起”
第欧根尼:
靠乞讨为生的穷哲学家,寄身在一只木桶里,被市民称作狗。
两个例子有相似的地方,他们都有自己执著的精神追求,“不要踩坏我的圆”“不要挡住我的阳光”,含义是“不要影响、干扰我的思想”。
在这些有着高贵灵魂的伟人眼中,肉身和身外的一切是那么的毫无价值。
两个例子有所侧重,一是在生命即将被人夺取的时候,一是在地位显赫的人需要提供帮助的时候,这样就更丰富地展示了贤哲们灵魂的内涵。
(板书:生命、权贵)
2、“读书少女”事例与“看画青年”事例可否调换顺序?
由点到面(一个少女,许多青年画家),这是写作的常用技法,也是论证中常用的一种逻辑顺序。
“点”应该写得详细、生动;“面”可以简要、概括。
“躲”“全神贯注”“不时”写专心,“闹哄哄”“嘈杂的人声”从侧面进行表现,“仿佛沐浴在一片光辉”是比喻。
(板书:环境的恶劣、经济的困厄)
3、“王尔德”事例可否去掉?
在他的墓碑上,王尔德被誉为“才子和戏剧家”。这位19世纪最伟大的英国文学家一生经历了大起大伏,时而如日中天,时而一落千丈。在临死的时候竟会一文不名,连房租都得由朋友代付。
结合“才华”(这里应理解为自己精神和灵魂所寄托的一切。献身文学艺术的人,总是把它们看做寄托自己灵魂的所在)一词的理解。
明确:前两个事例是说人要有精神、有灵魂,王尔德的事例是说,这种精神、灵魂要有所寄托。这一事例使灵魂一词具体化。而“读书少女”与“看画青年”的事例则论述了人应该如何才能达到高贵——要有纯正的追求。
五、【效果检测】
六、【课堂小结】
珍惜内在的精神财富甚于外在的物质财富,这是古往今来一切贤哲的共同特点。
七、【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