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四年级上冀美版6大花鸡说课稿

文档属性

名称 美术四年级上冀美版6大花鸡说课稿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0.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冀美版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17-03-22 15:58: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大花鸡》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冀美版小学美术四年级上
( http: / / www.21cnjy.com )册第6课《大花鸡》一课,本课属于“观赏 表现”领域内容,下面我着重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分析、学法分析、教学流程这五个方面来谈谈我对本课的设计。
一、教材分析
大公鸡是生活中常见的动物,受到人们的喜爱,
( http: / / www.21cnjy.com )并且鸡同“吉”,有喜庆吉祥的意思,人们常常将其纳入文学作品和艺术作品中
。同时鸡和鸡蛋也是小朋友爱吃的食物,学生对鸡的兴趣浓厚。作为学生熟知的事物,其身体结构也相对简单,作为描绘对象,不仅学习上的难度适中,还易于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本课属于“观赏 表现”领域的内容,观察、分
( http: / / www.21cnjy.com )析、概括是美术造型的基本能力,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观察和描绘公鸡,初步了解装饰绘画的表现手法,感受图案的装饰美。基本脉络是观察鸡的图片,了解鸡的主要特征。通过比较了解真实形象和艺术作品的差异从中体会到概括、夸张、变形、装饰的基本方法。
本课的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能够初步了解民间美术作品的装饰性特点,学会用装饰的手法绘画大花鸡。
2、过程方法:通过观察、分析了解动物变形、装饰的一般表现方法和规律。
3、愿意欣赏中国民间美术,对中国民间美术感兴趣。
二、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经过一
( http: / / www.21cnjy.com )段时间的美术学习,大部分学生对美术学习有着浓厚的兴趣和丰富的想象力,并且具有比较不错的分析判断能力和造型表现能力,能进行完整的画面构思、表现。公鸡对于农村的小学生来说非常的熟悉。学生年龄适中,学生作品已具有基本的表现力,也具有持之以恒的学习精神,但这节课要让学生感受夸张、变形装饰艺术的重要手法,学习简单的装饰方法。所以在创作方面还是会有一定的困难。根据学生的年龄和思维特点,创设生动具体的情境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美术知识。
三、教法分析
本课的教学过程主要强调师生的互动,学生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作为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基于以上我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因此本节课的基本设计思路就是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自主探究知识能力的培养,让学生保持高度的探索欲、尝试欲,并通过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更多地体验一种成就感,进一步激发他们强烈的创造欲望。帮助他们在学习美术中去发现自己学习能力的学点“闪光点”,从而为他们在以后的学习中树立信心,获得不同程度的进步和发展做好铺垫。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结合四年级学生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生理特点及心理特点,结合他们有较强的好奇心、观察能力初具规模但是课堂教学中对艺术手法的概括不能很好的说明以及本课的课型特点,这节课主要采用:“图片直观教学法”、“讨论交流法”、“观察法与讲授法”和“多媒体辅助教学”等方法。引导学生在观察、比较中进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从而理解知识。
四、学法分析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师的‘教’要
( http: / / www.21cnjy.com )立足于学生的‘学’使每位学生坚信自己都具有学习美术的能力的‘学点’”。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让学生能主动积极地学习,选择方法是很重要的。因此我采用人性化的方法指导,在为学生创设尊重,情性,理解的人文环境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启发式教学,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交流讨论,引导学生自己去感受去发现去理解找到现实生活中的物品与艺术创作中的物品的联系与差别。
五、教学流程
1、用看图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好奇心是兴趣的先导,富有创新精神的人往往有着
( http: / / www.21cnjy.com )强烈的好奇心。根据这一心理特征,在本节课中老师通过课前准备的大公鸡图片吸引学生注意,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充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体验探究。
欣赏美丽的图画后出示本课课题,通过多媒体展示的形式再次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
在美术教学中所采用的范图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作用决不容忽视,优秀的范图使我们的教学事半功倍,并能延续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本课我利用多媒体播放公鸡实物图片让学生直观的发现公鸡的外形结构特征。
利用多媒体展示出实物鸡与
( http: / / www.21cnjy.com )民间艺人创作的装饰鸡,让学生自主发现两者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让学生不仅对鸡的形象特征有了深刻的认识,还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兴趣。通过让学生观察、比较,自己总结出装饰艺术的一般方法,教师通过总结学生的发现,用语言的描述、说明,向学生传授简单的装饰画表现手法,概括、变形、夸张。符合新课程的教学理念,也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3、学生创作。
通过多媒体欣赏优秀的美术作品引导学生创作,充分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
美术教学的独特是不可代替的,通过艺术形
( http: / / www.21cnjy.com )象使人感情丰富,心灵美好,使人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热爱美好事物。在欣赏作品后,我充分鼓励学生自主、自由地去发散思维、创造性地想象,让每一位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都产生愉悦的情绪,以此来启动学生内在的活力,丰富学生的想象力,提高他们的创造思维能力。
4、展评优秀作品,分享创作的快乐。
先让学生在小组内互评、自评你觉得哪幅作
( http: / / www.21cnjy.com )品最漂亮?引导学生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品评:色彩的搭配是否合适、形状的变化是否生动。然后师生互评,教师肯定学生的评价,优秀的作品及时给予表扬,不理想的作品加以鼓励,提醒在以后的作业中要注意克服这些缺点,扬长避短。一幅小小的作品,就是一个小小心灵对世界的探索,其想象之奇特,构思之大胆,手法之自由,尽情宣泄之色彩,不受任何约束,这正是儿童作品最动人、最精彩的价值。
5、拓展延伸。
在美术新课标中明确指出美术课程具有
( http: / / www.21cnjy.com )人文性,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在拓展环节中我将课堂知识和日常生活结合起来。教师谈话:“今天我们欣赏了这么多优秀的民间艺术作品,学会了用概括、夸张、变形、纹样装饰等表现方法,我们可以把这种方法运用到更多的美术作品中来装扮、美化我们的生活。”本环节,使学习活动得以延续巩固,使美术课堂与生活的联系更加密切,让学生找到美术在生活中的广泛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