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
第1节智取生辰纲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分析作品的叙事线索和杨志的思想性格。
2.鉴赏本文在矛盾冲突中刻画人物性格的方法。
3.理解本文精巧的构思。
重点难点:
了解作品的叙事线索和杨志的思想性格及其失败的原因。
鉴赏小说故事情节,分析课文是如何体现智取的,体会叙事的奇特魅力。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导入新课:
我们周围许多同学都比较喜欢收集印有《水浒》中梁山一百单八好汉图像的精美画片,收集较全者往往引以为豪。我想,大家欣赏的不仅是画片,更主要的是佩服这些好汉的英雄豪气。梁山好汉们殊途同归,但他们各自的出身、地位、命运、投奔梁山的动机却不尽相同。他们当中不乏武艺高强、具有一定教养的军官,青面兽杨志是其中的一个代表。今天我们就来阅读、学习杨志命运转折的关键一节2·1·c·n·j·y
探究新知:
分角色朗读,指名复述课文。
列出结构提纲。
讨论后明确:
第一部分(开头至“今日天下怎地不太平”):故事发生杨志押送生辰纲。
第二部分(“杨志却待要回言”至“自去一边树下坐了歇凉”):故事发展七雄贩枣蒙杨志。
第三部分(“没半碗饭时”至“也这般罗唣”):故事进一步发展白胜设计诱官军。
第四部分(“那对过众军汉见了”至“自下冈子去了”):高潮杨志无奈买白酒。
第五部分(“那七个贩枣子的”至“挣不动,说不得”):结局杨志误失生辰纲。
第六部分(最后一段):尾声吴用智取生辰纲。
1.思考:晁盖、吴用等人劫取生辰纲用“智”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讨论后明确:晁盖、吴用等人劫取生辰纲毋庸置疑是用了“智”,他们使用的“智”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智用天时。杨志押送生辰纲正赶上酷热的季节,“此时正是五月半天气”,过了十四五日后(六月初四)“天气未及晌午,一轮红日当天,没半点云彩,其实十分大热”“众 军人看那天时,四下里无半点云彩,其实那热不可当”。在短短几行文字中便出现两次“热”,天气的特征已得到极其鲜明的表现。所以军汉们一见到迎面的土冈子,便“都去松林树下睡倒了”。暑热加上一路疲惫使杨志的随从几乎没有还击之力。而晁盖、吴用等人却早已等候在此,以逸待劳,可以说已掌握了智取的首要有利因素。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智用地利。晁盖等人选择了山冈和树林作为劫取生辰纲的最佳地点,自然有其中原因。黄泥冈可以作为掩护,松林既可引诱急欲避暑歇息的杨志一行人进入,又可模糊敌人的视线,使他们看不清松林内的真切情况。小说中“只见对面松林里影着一个人”一句中的“影着”足以说明问题。这前两“智”充分说明晁盖、吴用等人做到了知己知彼,且深入调查研究了杨志一行人的行进时间、速度和路线。他们断定在近正午时分,杨志一行人将抵达黄泥冈,而且军汉们将急于进入松林避暑歇息。晁盖、吴用等人为杨志一行人画好了他们情愿也好,不情愿也好都将进入的“伏击圈”。21cnjy.com
智用矛盾。同样通过仔细的观察和分析,晁盖等人发现了杨志一行人内部的矛盾并且利用了这一矛盾。杨志担心生辰纲出事,推迟每天动身时间,让军汉们担着百余斤的担子在烈日下行走,还时常用藤条鞭打他们,唯恐在休息时发生意外,军汉们早已怒忿在胸。虞候、老都管同样对杨志有强烈不满,杨志一行内部矛盾已达激化。这就注定在松林中休息,无人再去理会杨志的打骂。矛盾致使内部分裂,给了晁盖等人可乘之机。此智更能说明晁盖等人运用一、二两智的高明、得当,此智亦与前两智密切相关。www-2-1-cnjy-com
智用计谋。前面所有“智”的最终实现靠的就是“半瓢酒”。在双方众目睽睽之下,晁盖等人喝的是美酒,而杨志、众人喝的却是药酒,刘唐与白胜的表演天衣无缝,不能不说是吴用的计谋用到了家。杨志等人在“倒也”声中眼睁睁地看着生辰纲被劫持而去就是动弹不得。2-1-c-n-j-y
思考:杨志最终失陷生辰纲从而“贻误”终身,是否在他身上确实无“智”可言呢?
讨论后明确:杨志并非无“智”。从以下几方面可以看出杨志是个十分精细、警觉且有智谋的“押解官”。
杨志在“人家渐少”之后,推迟每天动身时间且提前休息(由原来的“五更起身,日中歇息”改为“辰牌起身,申时便歇”)。他宁可逼迫军汉冒酷热前行而落得怨声载道,也要保全生辰纲,无非是怕有人在晨光或暮色中偷袭。六月正午,恐怕歹人也不愿活动。21·cn·jy·com
即使在光天化日下,杨志也尽量减少中途休息,唯恐军汉们心生懒怠,一旦有突发情况难以应敌。
杨志“催促”一行人在山中僻路行走,表明他选择了连强盗也不愿行走的艰难路径,以此来保护生辰纲。
(4)杨志在黄泥冈提醒军汉们此地险要,发现刘唐顿生疑心,唯恐白胜酒中有蒙汗药……以上诸多方面表现杨志用心、用智良苦,实非常人可比。
3.思考:如杨志并非无智,那么试分析他失败的关键症结在哪里?讨论后明确: 杨志既不乏智,那么他的“智”最终输给晁盖等人的“智”的原因何在呢?这一关键症结就在于杨志内部分化,而晁盖内部团结一心。老都管斥责杨志的一番话,顺应了军汉、虞候的心愿,而使杨志最终妥协,同意军汉们买酒、喝酒,自己也身受其害由此可见,杨志的“智”败于晁盖、吴用的“智”下,有诸多的外在因素。【来源:21·世纪·教育·网】
效果检测:
课堂小结:《智取生辰纲》故事情节波澜迭起扣人心弦,人物刻画细腻入微、形象生动,环境描写逼真简练、恰到好处。它是以晁盖、吴用为核心的好汉群体第一次向贪官“出手”,与“官家”冲突,是大规模农民起义的前奏。
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智取生辰纲
施耐庵
明线——杨志押运生辰纲;上路——中计——失纲
暗线——晁吴智取生辰纲;定计——施计——劫纲智用天时
众好汉之“智”: 智用地利 智用矛盾 智用计谋
教学后记:
在导入新课环节中,我巧用《水浒》中人物进行自我介绍,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对本课的学习兴趣,而且较为自然的从吴用的善用计谋过渡到《智取生辰纲》的感知教学环节。www.21-cn-jy.com
针对文本篇幅长、切入点难定,文白间杂、相互转化困难的特点,采用师生互动交流的方式,和学生一起理清杨志失陷生辰纲前面的情节,进而把教学的重点直指吴用等人如何“智取”上。这样既能整体感知故事情节,又给学生提供了积极参与、主动探索的空间。21·世纪*教育网
在分析吴用等人如何施计智取生辰纲时,能紧扣“智用天时”、“智用地利”、“智用人和”,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共同探究“智取”的故事情节,指导学生理清“下药”的整个过程,感受吴用等人的智慧和谋略,通过杨志语言、心理、动作描写的分析,让学生体会到传神的细节描写,品析杨志的性格特征。
整堂课上下来,总体感觉思路是清晰的,重点是突出的,最终达到了教学目标的落实。只要对课堂教学采用恰当的教学方式,进行师生交流活动,本文难点也是可以突破的。21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