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语文人教版第1单元第1节《沁园春·雪》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九年级上语文人教版第1单元第1节《沁园春·雪》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2.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03-22 20:47: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
第1节沁园春·雪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习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对偶。
2.体会词作语言运用的准确性,描写的形象性,蕴含的深刻性。
3.培养学生阅读、欣赏诗词的能力,体会词作展现的意境、作者表达的感情,从中接受美的熏陶。
4.培养学生比较阅读的能力。
5.理解作者通过对北方雪景的描绘所迸发出的对祖国壮丽河山的热爱之情,以及当今英雄空前的伟大抱负和无比坚定的信心。www.21-cn-jy.com
重点难点:
1.领会作者博大的胸襟和坚定的信心。
2.懂得诗人形象思维的特点,能联系词中的文化背景说出自己对诗人情感的体会。
3.指导学生通过写景、议论去正确而充分地理解课文所包含的深刻内容和强烈感情,体会生动、形象、凝练的诗歌语言,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导入新课:
北方冬天的雪,纷纷扬扬地飘落,它覆盖着原野、山脉、村庄、道路。漫天皆白,玉龙飞舞,引得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诗兴大发。毛泽东同志既是一位伟大的革命家,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诗人,他的词作《沁园春·雪》就是咏雪的名篇。(板书课题)2·1·c·n·j·y
探究新知:
1.放录音,引导学生想象本词所描绘的景象,初步体会词作所表达的感情。
2.指导学生朗读课文:
①读出激越豪壮的语调
②读出重音、停顿、速度、节奏。
明确重点字词的读音和意义、重读的字词以及应该停顿的地方。
如:分(  )外妖娆(  )  成吉思汗(  )  数(  )风流人物今朝(  )  惟余莽莽  风流人物  折腰  风骚  红装素裹
齐读,进一步体会本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要求读的时候尽量处理好音量、语速和语气的变化。
学习上阕。指名学生朗读,提问:上阕分几层意思?理出写景顺序解题思路分三层:前三句概写,极目万里,动静结合;中间七句具体写,气势磅礴,生机盎然;后三句写想象中的景色,红白交映,艳丽多姿21教育网
逐层分析上阕结构:
①问题:前三句从哪个角度写雪景?所写景物有何特点?
解题思路:总写北国雪景,“千里”“万里”是互文,千万里冰封,千万里雪飘,写出视野的辽阔。“封”写地面,凝然安静;“飘”写天空,雪姿轻盈。一静一动,动静结合,相映成趣。21·cn·jy·com
②问题:“望”字统领到哪一句?“山舞银蛇,原驰蜡象”,山脉怎么会像银蛇在舞动,高原怎么像白象在奔跑?【来源:21·世纪·教育·网】
解题思路:“望”字统领到“欲与天公试比高”。“望”字以下是雄伟的景观。“长城”“黄河”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最能反映北国风貌,而且与“千里”“万里”相照应,更续写了地域的辽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运用比喻、拟人手法,把“山”“原”人格化。雪花飘飞是动态,说山原在“舞”、在“驰”更是形象地写出了万里雪飘的景象,变静为动,画面生动活泼,景色壮观无比
③问题:“须晴日……分外妖娆”三句中,哪个字表明是虚写?试用散文化的语言描述这三句诗的意境。解题思路:“须”表明雪后初晴之景出自作者的想象。你看,红日冉冉升起,放射出万道霞光,染红了天边的白云,映红了高原上的皑皑白雪。云海茫茫,雪山巍巍,苍松翠柏,郁郁青青。红日白雪交相辉映,祖国就像一位红装素裹的少女,格外娇艳多姿!21·世纪*教育网
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检查背诵,指几名学生背诵全文
精读细品,深入赏析
学习下阕,指名学生朗读,提问:下阕可分几层?解题思路:分三层。前两句为第一层,过渡;中间七句为第二层,评古;后三句为第三层,论今。
逐层理解下阕。
①为什么说前两句是过渡句?它的作用是什么?解题思路:“江山如此多娇”总结上阕写景,“娇”字表现女性美,与上文“红装素裹,分外妖娆”相照应,“引”字引出下面评古的内容,祖国河山如此壮丽美好,使得古往今来无数英雄人物为之倾倒www-2-1-cnjy-com
②“惜”字包含着作者什么感情?评论了哪几位历史人物?“略”“稍”有什么作用?“略输”“稍逊”和“只识”有什么区别?解题思路:一个“惜”字委婉准确,有贬有褒,肯定了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成吉思汗的赫赫战功,也指出了他们缺少文治、文学才华不足的弱点。“略”“稍”使词作对历史人物的评述客观、准确、不失分寸。“略输”“稍逊”与“只识”,前两个词与后者比,褒贬的程度有差别,“只识”否定程度大于前者。③讨论:谁是真正的英雄?解题思路:“俱往矣”一句,意在用历史上的英雄人物来突出今天的革命英雄,三个字评古,气势逼人。“风流人物”指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这里也有作者本人的身影。当时毛泽东确立了在党和红军中的领袖地位,正欲东渡黄河,大展宏图,因此“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正表现了毛泽东同志这种“天下大任,舍我其谁”的英雄豪情。“风流”不单指建功立业、打下江山,还指有文采、有欣赏水平。最后两句的意思应是:如果数点一下真正才华横溢、文采飞扬、又能够领略和欣赏江山秀美的人,还得看今天的革命英雄、革命领袖,当然也包括我喽!2-1-c-n-j-y
④作者在下阕为什么要议论评说古代帝王?解题思路:作者以“往昔”与“今朝”对比和“英雄”与“风流人物”对比,突出了今朝革命英雄主宰河山的历史作用21*cnjy*com
再读诗词,展开联想,畅谈感悟。
齐声朗读,想象词中景象。
请大家选择你印象最深的语句有感情地朗读,并说说你为什么喜欢这些语句。
拓展延伸。
找几句古诗词中表达作者抱负的诗句。
①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②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
③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④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
⑤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龟虽寿》)
⑥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李贺《南园》)
冰天雪地、风雪载途、程门立雪 、白雪皑皑 、雪中送炭、雪泥鸿爪、映雪读书 找几个含“雪”字的成语。
找几句写雪的古诗。
①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②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同上21cnjy.com
③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同上)
④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同上)
⑤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绝句四首(其三)》)
效果检测:
课堂小结:
总结这首词的层次与思路。(先引导学生思考,然后教师归纳)词作由写景开始,上阕先概括,再小结(总-分-总);下阕先过渡,由景入情,写历史人物,最后深化开掘。整首词始终洋溢着蓬勃向上、气贯长虹的豪情与力量。
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沁园春·雪
毛泽东
上片:总写:北国风光
分写:望长城 大河 山 原
雪后天晴 景色壮丽
下片:过渡:由景到人——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议论抒情 惜——秦皇 汉武 唐宗 宋祖 成吉思汗
(品评历史人物,指出他们武功有余,文治不足的特点)
总结历史——俱往矣;歌颂——当今英雄
教学后记:激情与诗意同显、美丽与智慧并存的课堂是我目前所追求的一种境界。《沁园春?雪》是一篇豪迈而昂扬的诗词,所以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想通过诵读入手让学生在吟诵之中自己领会诗词那种激昂、豪迈的情感并能通过多次朗诵用抑扬顿挫的语言表达到位本词所蕴含的感情。 于是在课堂的不同环节安排了五次诵读,分别是教学刚开始的跟录音磁带的跟读;了解了写作背景后带有感情的朗读;整体认识了上阕学做内容后,挑选自己喜欢的句子进行诵读,并说明为何这样读,老师进行点拨后,全班集体诵读上去阕;分析完下阕内容,学生理解下阕所抒发感情后集体诵读下阕;全诗思想感情分析完毕,指出同学们才是未来当之无愧的“风流人物”,让同学们带有这种后来者居上的豪情再诵读一遍文章。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