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日出》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并掌握有关戏剧文学的知识。
(2)把握文章的主旨,了解旧中国社会的黑暗现实,以及剧中人物的矛盾冲突。
2.过程与方法
(1)有感情地朗读人物对话,体味人物语言的个性化特点。
(2)学习并体会戏剧在矛盾冲突中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
【教学重点】
学习通过矛盾冲突推动情节发展。
【教学难点】
学习戏剧通过人物个性化语言、动作、表情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学方法】
讨论学习法、归纳学习法、启发点拨法
【课前准备】
教师自制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播放《日出》话剧视频节选,导入新课。
二、文学常识介绍
1.戏剧的定义:戏剧是一种综合的舞台艺术,他借助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手段塑造舞台形象,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现实生活。21·cn·jy·com
2.戏剧种类:
A. 按艺术形式不同分成话剧,歌剧,舞剧等;
B.按剧情繁简和结构不同,可分为多幕剧,独幕剧;
C.按题材反映的时代不同,可分为历史剧,现代剧;
D.按照矛盾冲突的性质和表现手法不同,还可分为正剧、喜剧和悲剧等。
3.剧本的特点:(它是演出的依据和基础。)
(1)剧本必须适应舞台演出,篇幅不能太长,人物不能过多,场景不能过多地变换。
(2)剧本必须有集中、尖锐的矛盾冲突,戏剧冲突发展变化;过程构成剧本的情节结构,情节结构一般分为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个部分。www.21-cn-jy.com
(3)人物的语言和动作必须符合各自的身份和性格特点。
4.戏剧剧本的内容:包括台词和舞台说明
舞台说明: 写在每一幕的开头、结尾和对话中间的说明性文字,内容包括人物表,时间,地点,服装,道具,布景以及人物的表情,动作,上下场等。【来源:21·世纪·教育·网】
三、作者简介
曹禺(1910-1996),原名万家宝、字小石。原籍湖北潜江,生于天津。剧作家、戏剧教育家,出身于封建官僚家庭,幼年时的所见所闻对他反帝爱国思想的形成和他一生的创作起了巨大的作用。曹禺剧作在中国话剧史上具有重要地位,《雷雨》和《日出》的发表,是中国话剧创作艺术成熟的标志。从诞生于30年代的《雷雨》起,曹禺的一系列剧作,一个又一个地轰动了京津和上海,茅盾先生的一句“当年海上惊雷雨”,是对其剧作社会效应的最恰当的评价。www-2-1-cnjy-com
四、《日出》简介
《日出》是以 30年代初期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大都市生活为背景的四幕话剧。它暴露了半殖民地大都市黑暗糜烂面,控诉了“损不足以奉有余”的社会,一方面是剥削者、“有余者”贪得无厌,醉生梦死;另一方面是被损害者,“不足者”备受侮辱,“有余者”和“不足者”形成强烈对比。小职员黄省三走投无路毒死自己的孩子后自尽被救发了疯,剧本描写了他们的悲惨命运,也描写了他的善良、忠厚和倔强的性格。2·1·c·n·j·y
剧作选取了一个豪华大饭店和一个三等妓院作为强烈对比的场景,前者围绕一个交际花陈白露以及糜集在她周围的银行经理、富婆、面首、洋教授,展开了上层社会纸醉金迷的生活;而后者,则环绕着妓女翠喜以及一个被卖到宝和下处的女孩“小东西”的命运,揭示了人间地狱般的黑暗。曹禺通过这种对比鞭挞了那个“损不足以奉有余”的社会制度。【来源:21cnj*y.co*m】
课文《日出》第二幕的节选。写大丰银行的小职员黄省三哀求银行襄理李石清能让他再回来工作,被李石清冷潮热讽一番并被经理潘月事打昏在地。21cnjy.com
三、整体感知
1.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
2.为下列生字词注音(课件出示)
咳嗽(ké)(sou) 亲戚(qī) 薪水(xīn) 典当(dàng) 【出处:21教育名师】
乞求(qǐ) 狞笑(níng) 嗫嚅(niè)(rú)
3.解释下列词语
嗫嚅:口动,吞吞吐吐,欲言又止。
世故:处事经验。
凄楚:凄惨痛苦。
喃喃:象声词,连续不断的小声说话的声音。
狞笑:凶恶地笑。
萧条:经济衰微。
4.播放《日出》节选音频资料,学生思考:
(1)文中出现的三个人物各是什么身份
黄省三:大丰银行的小职员,专门从事抄写工作。此时已被辞退。
李石青:新提升的银行襄理(相当于经理助理)。
潘月亭:大丰银行的经理。
(2)本课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概述文章梗概。
写大丰银行的小职员黄省三哀求襄理李石清能让他再回来工作,被李石清冷嘲热讽一番,并被经理潘月亭打昏在地。21*cnjy*com
四、初步探究
1.剧本主要通过戏剧冲突推动情节发展,塑造人物。课文写了黄省三和李石清、潘月亭之间哪几次大的冲突?从这几次冲突可以看出黄省三怎样的性格特点?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三次大的冲突:
第一次:黄省三被银行开除,向李石清求情却遭到拒绝;
第二次:李石清让黄省三去拉洋车、上街要饭、去偷东西、最后竟让他去自杀;
第三次:潘月亭无情地拒绝黄省三的请求。
在这几次冲突中,黄省三一开始的懦弱不堪逐渐变得有反抗精神。
2.将课文按戏剧发展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划分结构。
开端:黄向李石求情遭拒。
发展:李为黄指明“出路”。
高潮:黄省三绝望因而控诉。
结局:黄被潘打昏拖走。
五、深入探究
1.赏析戏剧开端,分角色朗读并思考:
(1)文中人物台词前面括号中的文字,如“胆小地”“吃了一惊”“无力地”“冷冷地”等,有什么作用?能不能去掉?21*cnjy*com
不可以去掉。这些都是舞台说明,是剧本语言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舞台说明一般都寥寥数字,但对人物形象的塑造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这里的“胆小地”“无力地”就突出了黄省三十分懦弱的性格,而“冷冷地”一词则充分显露了李石清冷酷的本质。
(2)黄省三真觉得银行待他不错吗?他这样说表现了他的什么性格特点?
他并没有觉得银行对他不错,相反,他的心中有许多不平的怨气,这从后文可以看出。他这样说是为了讨好李石清,给自己留后路,体现了他唯唯诺诺、谨小慎微的性格特点。
(3)联系戏剧中当时的社会背影思考:黄省三被解雇的原因是什么?他被解雇后还可能活下去吗?你对当时的社会有怎样的认识?
原因:一是身后没人撑腰;二是他已经没有利用价值了;三是他只知道傻干,不会溜须拍马。
认识:在那样一个“吃”人的社会中,黄省三是没有别的生路可走的。当时的社会世风,人与人之间只是利用与被利用的关系,不同阶级或阶层之间的关系除了尔虞我诈就是巧取豪夺。
2.赏析戏剧发展,分角色朗读并思考:
(1)“可是,您叫我到哪去?您叫我到哪儿去”这两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反复。“您叫我到哪儿去”一句反复运用,突出了黄省三已无路可走悲苦命运,同时又起到了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
(2)面对黄省三的苦苦哀求,李石清给黄省三指出了三条出路,是哪三条路?适合黄省三吗?这说明了什么?
第一条:拉洋车。这条路对黄省三这样一个生命垂危的病人来说,无疑是绝路一条。
第二条:到街上要饭。对于读过书的黄省三来说,他拉不下脸。
第三条:偷。尚有良心的黄省三下不了手,也害怕。
这三条路对于一个疾病缠身、体弱不堪的小职员来说,哪里是什么“出路”?简直就是把黄省三推上绝路。这充分暴露出李石清的阴险、卑劣和冷酷。21教育网
(3)当黄省三表示自己干不了李石清所说的三件事时,李石清又给他指了一条什么样的路?表现了什么?
李石清又给黄省三指出另一条“最稳当”的路——自杀。这充分暴露了李石清阴险卑劣的思想,他视人命如草芥,蛇蝎心肠暴露无遗。表现了在当时黑暗的社会中,人的心灵的心灵的扭曲。
3.赏析戏剧高潮,分角色朗读并思考:
(1)潘月亭的话多为短句,这样安排人物语言有什么作用?(分析人物语言特点)
短句体现了人物说话的干脆、果断。这里,连用短句突出了潘月亭的暴戾,毫无人性,不愿与下层员工多说一句话的高高在上的样子。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2)第三部分中黄省三的血泪控诉包含哪几层意思?试简要分析。
一是控诉经理克扣薪水的罪恶,二是诉说自己卖命工作的悲惨,三是说明自己贫病交加的境遇,四是揭露经理等封建资本家的吃人本质。2-1-c-n-j-y
4.赏析戏剧结局,分角色朗读并思考:
黄省三被打倒在地,最后被拖下去。这样的结局合理吗?结局表明了什么?
结局让我们看清了那个罪恶社会的本质:穷人任人宰割,有冤无处申诉;富人为所欲为,强权横行霸道。
5.通过戏剧的语言分析人物性格特点
剧本中人物语言不仅要表达人物的意图和思想感情;而且要符合人物的身份、性格和所处的特定环境。
(1)黄省三的性格的发展:他原本胆小、懦弱、万般无奈、畏畏缩缩、苦苦哀求。
可是他走投无路,哀号、下跪、拉住李石清的手,疯狂地发出悲声“我不能死”。
他求了李石清再求潘月亭,哀求不得时终于开口痛骂;潘月亭的当胸一拳打昏在地。
从这件事中可以看出黄省三,从逆来顺受到无力的抗争,绝望的抗争、从未看透李潘之流,存有希望之心,希望他们发善心,到认清“你们是贼。是强盗,是鬼啊!你们的心简直比禽兽还不如”,自发的反抗意识开始萌发,但他看不到出路而完全绝望,这是他以后走上自尽之路的原因。
(2)李石清:冷酷无情、阴险卑劣
他以他个人的所谓经验,无情嘲笑黄省三,“这时候你还讲良心!”
他“魔鬼般地狞笑着”告诉黄省三:“你一层一层地爬上去,到了顶高的一层,就可以迈过栏杆,站在边上。再向空向外多走一步!那时候你也许有点心跳,但是只要过一秒,就一秒,你就再也不可怜了,你再也不愁吃,不愁穿了。”这段话说起来是那样的轻松自在,那么的冷静理智,真是个毫无人性的冷血的动物。21·世纪*教育网
在剧本第四幕中,升为银行襄理的李石清也被老板无情地解雇了,成了又一个“黄省三”,这真是一个绝妙的讽。【版权所有:21教育】
(3)潘月亭:惟利是图、凶狠残忍。
六、课堂小结
本文以20世纪30年代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社会为背景,通过写小职员黄省三与襄理李石清、经理潘月亭的种种纠葛及错综复杂的矛盾冲突,反映了那个时期中国社会黑暗现实:底层社会劳动人民生活悲惨,痛苦挣扎;封建资本家凶狠残忍,冷酷无情。
七、当堂练习:
课后习题四、五。
八、课后作业
以小组为单位分角色排演课文内容。
【板书设计】
开端:黄向李石求情遭拒。
发展:李为黄指明“出路”。
高潮:黄省绝望面而控诉。
结局:黄被潘打昏拖走。
【教学反思】
教学过程中处处指导学生自己去学习戏剧作品,通过对戏剧作品的阅读,了解戏剧文学的一些特点,让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能更好的欣赏戏剧作品,进一步培养学生文学鉴赏能力。课堂上运用不同的学习方法,创设学习情境,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思考。如:让学生有感情的朗读人物语言对白,从朗读中感受人物性格;在小组合作中培养自已探究学习的能力等。
人物的悲惨命运
不公的社会现实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4 页 (共 6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共28张PPT)
《日 出》
语文版八年级下册第8课
情境导入
戏剧常识
戏剧是一种综合的舞台艺术,他借助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手段塑造舞台形象,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现实生活。
A. 按艺术形式不同:话剧,歌剧,舞剧等;
B. 按剧情繁简和结构:多幕剧,独幕剧;
C. 按题材反映的时代:历史剧,现代剧;
D. 按照矛盾冲突的性质和表现手法:正剧、喜剧和悲剧等。
戏剧常识
剧本的特点:
(1)剧本必须适应舞台演出,篇幅不能太长,人物不能过多,场景不能过多地变换。
(2)剧本必须有集中、尖锐的矛盾冲突,戏剧冲突发展变化;过程构成剧本的情节结构,情节结构一般分为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个部分。
(3)人物的语言和动作必须符合各自的身份和性格特点。
戏剧常识
戏剧剧本的内容:包括台词和舞台说明
舞台说明: 写在每一幕的开头、结尾和对话中间的说明性文字,内容包括人物表,时间,地点,服装,道具,布景以及人物的表情,动作,上下场等。
作者简介
曹禺(1910-1996),原名万家宝、字小石。原籍湖北潜江,生于天津。剧作家、戏剧教育家,出身于封建官僚家庭,幼年时的所见所闻对他反帝爱国思想的形成和他一生的创作起了巨大的作用。曹禺剧作在中国话剧史上具有重要地位,《雷雨》和《日出》的发表,是中国话剧创作艺术成熟的标志。从诞生于30年代的《雷雨》起,曹禺的一系列剧作,一个又一个地轰动了京津和上海,茅盾先生的一句“当年海上惊雷雨”,是对其剧作社会效应的最恰当的评价。
《日出》简介
《日出》是以 30年代初期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大都市生活为背景的四幕话剧。它暴露了半殖民地大都市黑暗糜烂面,控诉了“损不足以奉有余”的社会,一方面是剥削者、“有余者”贪得无厌,醉生梦死;另一方面是被损害者,“不足者”备受侮辱,“有余者”和“不足者”形成强烈对比。小职员黄省三走投无路毒死自己的孩子后自尽被救发了疯,剧本描写了他们的悲惨命运,也描写了他的善良、忠厚和倔强的性格。
《日出》简介
剧作选取了一个豪华大饭店和一个三等妓院作为强烈对比的场景,前者围绕一个交际花陈白露以及糜集在她周围的银行经理、富婆、面首、洋教授,展开了上层社会纸醉金迷的生活;而后者,则环绕着妓女翠喜以及一个被卖到宝和下处的女孩“小东西”的命运,揭示了人间地狱般的黑暗。曹禺通过这种对比鞭挞了那个“损不足以奉有余”的社会制度。
课文《日出》第二幕的节选。写大丰银行的小职员黄省三哀求银行襄理李石清能让他再回来工作,被李石清冷潮热讽一番并被经理潘月事打昏在地。
整体感知
字词注音
咳嗽( )( ) 亲戚( )
薪水( ) 典当( ) 乞求( )
狞笑( ) 嗫嚅( )( )
ké
sou
xīn
dàng
qǐ
níng
niè
rú
qī
整体感知
词语解释
口动,吞吞吐吐,欲言又止。
处事经验。
凄惨痛苦。
象声词,连续不断的小声说话的声音。
凶恶地笑。
经济衰微。
嗫嚅:
世故:
凄楚:
喃喃:
狞笑:
萧条:
整体感知
日出
整体感知
文中出现的三个人物各是什么身份
黄省三:大丰银行的小职员,专门从事抄写工作。此时已被辞退。
李石青:新提升的银行襄理(相当于经理助理)。
潘月亭:大丰银行的经理。
整体感知
本课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概述文章梗概。
写大丰银行的小职员黄省三哀求襄理李石清能让他再回来工作,被李石清冷嘲热讽一番,并被经理潘月亭打昏在地。
初步探究
剧本主要通过戏剧冲突推动情节发展,塑造人物。课文写了黄省三和李石清、潘月亭之间哪几次大的冲突?从这几次冲突可以看出黄省三怎样的性格特点?
第一次:黄省三向李石清求情却遭到拒绝;
第二次:李石清让黄省三去拉洋车、上街要饭、去偷东西、最后竟让他去自杀;
第三次:潘月亭无情地拒绝黄省三的请求。
懦弱不堪
反抗精神
初步探究
将课文按戏剧发展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划分结构。
开端:黄向李石求情遭拒。
发展:李为黄指明“出路”。
高潮:黄省三绝望因而控诉。
结局:黄被潘打昏拖走。
深入探究
文中人物台词前面括号中的文字,如“胆小地”“吃了一惊”“无力地”“冷冷地”等,有什么作用?能不能去掉?
舞台说明 剧本语言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不可以去掉
舞台说明一般都寥寥数字,但对人物形象的塑造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这里的“胆小地”“无力地”就突出了黄省三十分懦弱的性格,而“冷冷地”一词则充分显露了李石清冷酷的本质。
深入探究
黄省三真觉得银行待他不错吗?他这样说表现了他的什么性格特点?
他并没有觉得银行对他不错,相反,他的心中有许多不平的怨气,这从后文可以看出。
讨好李石清 给自己留后路
唯唯诺诺 谨小慎微
深入探究
联系戏剧中当时的社会背影思考:黄省三被解雇的原因是什么?他被解雇后还可能活下去吗?你对当时的社会有怎样的认识?
一是身后没人撑腰;
二是他已经没有利用价值了;
三是他只知道傻干,不会溜须拍马。
“吃”人的社会
弱肉强食
深入探究
“可是,您叫我到哪去?您叫我到哪儿去”这两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赏析发展
突出了黄省三已无路可走悲苦命运
推动情节发展
反复修辞手法
深入探究
面对黄省三的苦苦哀求,李石清给黄省三指出了三条出路,是哪三条路?适合黄省三吗?这说明了什么?
第一条:拉洋车。
第二条:到街上要饭。
第三条:偷。
绝路
李石清——阴险、卑劣和冷酷
深入探究
当黄省三表示自己干不了李石清所说的三件事时,李石清又给他指了一条什么样的路?表现了什么?
李石清阴险卑劣的思想,他视人命如草芥,蛇蝎心肠暴露无遗。
自杀
表现了在当时黑暗的社会中,人的心灵的心灵的扭曲。
深入探究
潘月亭的话多为短句,这样安排人物语言有什么作用?
赏析高潮
这里连用短句突出了潘月亭的暴戾,毫无人性,不愿与下层员工多说一句话的高高在上的样子。
短句体现了人物说话的干脆、果断。
深入探究
第三部分中黄省三的血泪控诉包含哪几层意思?试简要分析。
一是控诉经理克扣薪水的罪恶,
二是诉说自己卖命工作的悲惨,
三是说明自己贫病交加的境遇,
四是揭露经理等封建资本家的吃人本质。
深入探究
黄省三被打倒在地,最后被拖下去。这样的结局合理吗?结局表明了什么?
赏析结局
结局让我们看清了那个罪恶社会的本质:穷人任人宰割,有冤无处申诉;富人为所欲为,强权横行霸道。
深入探究
人物性格特点
胆小懦弱、畏畏缩缩
从逆来顺受到无力的抗争
冷酷无情
阴险卑劣
惟利是图 凶狠残忍。
课堂小结
本文以20世纪30年代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社会为背景,通过写小职员黄省三与襄理李石清、经理潘月亭的种种纠葛及错综复杂的矛盾冲突,反映了那个时期中国社会黑暗现实:底层社会劳动人民生活悲惨,痛苦挣扎;封建资本家凶狠残忍,冷酷无情。
课后作业
以小组为单位分角色排演课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