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 生命》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课程改革与主题构建的宗旨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因此,学生作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人,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重视情感态度与正确价值观的导向。尤其生命是一个沉重的话题,不同年龄层次的人对生命的认识和感悟也是不同的。不但要尊重学生的人格,更要充分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建立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探究式的学习方式,以学定教,顺学而导,真正让学生体会生命的内涵和意蕴,并能联系生活实际,获得对人生独有的情感体验和有益启示,展现教学预设和动态生成的和谐课堂。并以此调动学生对整体感知单元教材的兴趣,培养学生从总体上感知、把握单元学习内容的能力,激发学生对单元学习主题进行探究的欲望。 2·1·c·n·j·y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好词佳句。
2、充分阅读文本,抓住重点词语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蕴涵的意思,感受作者对生命的思考,强烈的生命意识,积极的人生态度。 21教育网
3、懂得珍爱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价值观。??? www-2-1-cnjy-com
【教学重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初步培养学生读懂含义深刻的句子的能力,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体会生命的短暂与可贵,懂得珍惜生命,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 【来源:21cnj*y.co*m】
【教学难点】
??? 学生能通过反复诵读,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并结合自身的生活体验感悟人生,关爱生命。
【教学过程】
一、师生对话,导入新课
1、同学们,上课前我们先来一次查字典比赛好不好?师说明规则。师板书:命
强调“生命”的含义。
2、那么在台湾女作家杏林子的眼里,生命又是什么呢?今天,我们来学习她以生命为主题的文章《生命? 生命》。?? 【出处:21教育名师】
??? 设计意图:本设计着眼对文本含蕴的充分挖掘,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积极思维。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认真读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不理解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解决。
3.思考:文章写了谁的生命?写了他们生命的什么事?(学生自由读课文。)
4.检查反馈:
??? ⑴检查词语的掌握情况。(交流,抽读,正音。)
? ??⑵出示:文章写了谁的生命?写了他们生命的什么事?
? ? 课堂小结,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本文通过(?? ).( ).( )等几件小事,展示了生命的意义:虽然生命( ),但是,我们却可以让( )体现出( )。
?设计意图:本环节给学生充分的读书时间,让学生切切实实过好“认读关”,扫清生字词障碍,读通、读顺全文;然后再经历“学生与文本初步的对话”,通过对全文事件的链接,达到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的目的。以“文中哪几件有关生命的事情”为切入点,根据交流情况进行板书,提纲挈领,凸现教学目标,使学生对课文内容建立“框架结构”的认识。
三.精读课文,感受生命
?? 1.这是三件及其细小、极为普通的事情,但作者却通过这三件小事向我们传递了她对生命的感悟。下面请同学们再次读读课文,选择自己感触最深的事例,说说你是从那些文字中感受到了生命的含义?把自己的感悟写在空白处。 21·cn·jy·com
? ?2.交流讨论、体味语言文字,教师于交流中指导学生朗读。
?? (1)从第一个事例你感受到了什么?从那些词语体味到的。
“但它挣扎着,极力鼓动双翅,我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跃动(跳动),那样强烈!那样鲜明!飞蛾那种求生的欲望令我震惊,我忍不住放了它!” www.21-cn-jy.com
你是从哪些词语体会到的?作者的感受是什么?
重点从“挣扎”、“极力鼓动”等词语感受飞蛾强烈的求生欲望。 指导朗读:重读红色的字,要读出飞蛾强烈的求生欲望。 【版权所有:21教育】
教师小结:当小飞蛾在生命面临严重威胁时,无论怎样危险,无论能否逃生,它都没有放弃自己的生命。
??? ⑵当小飞蛾因自己的努力获得新生时,那砖缝中生长的小瓜苗又给你怎样的启示呢?谁来说说自己的感受?你是从那些句子中体会到的?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 “竟使它可以冲破坚硬的外壳,在没有阳光,没有泥土的砖缝中,不屈向上,茁壮成长,即使它仅仅只活几天。” 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你是从哪些词语体会到的?
重点从“冲破”、“ 不屈向上,茁壮成长”等词语感受瓜子顽强的生命力。
指导朗读:重读红色的字,要读出瓜子顽强的生命力。
(3)飞蛾、香瓜子能给作者带来思考,为什么一次小小的心跳也能引起作者深深的思考呢?
“那一声声沉稳而有规律的跳动给我极大的震撼,这就是我的生命,单单属于我的。我可以好好地使用它,也可以白白糟蹋它。一切全由自己决定,我必须对自己负责。”
重点从“震撼”、“ 糟蹋”等词语感受生命。
“可以……也可以”强调了哪两种人生态度?作者是一种什么样的态度?
指导朗读:要读出积极的人生态度。
?
??? 设计意图:本环节以“读-品、读-思、读-悟”为基本学习活动程序,并拟定了一个在实际操作中可以随时调整的框架,让学生通过不同角度感悟和表达生命的意蕴,使学习程序螺旋式重现、上升,使他们比较深刻地理解课文内容,并促使其语文素养得到多方面的提升。 21cnjy.com
四.整体回味,升华情感
1、教师引导。
无论是奋力求生的飞蛾、顽强生长的瓜苗,还是自己沉稳而有规律的心跳,都让作者感到生命的伟大, 对生命的思考也由此展开。在文章的最后,作者从小现象悟出大道理,水到渠道地昭示了这样一个观点:“虽然生命短暂,但是,我们却可以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多媒体出示,学生齐读) 21·世纪*教育网
作者还在此明确表达了自己的生活态度:“于是,我下定决心,一定要珍惜生命,决不让它白白流失,使自己活得更加光彩有力。” 2-1-c-n-j-y
(多媒体出示,学生齐读)
2、师:同学们杏林子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出示杏林子的图片与介绍。
教师小结:杏林子就是一个懂得生命真谛的人,她的生命是美丽的。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要想使自己的生命光彩有力,就要珍爱生命,善待生命,无论构成生活背景的是快乐还是痛苦。 21*cnjy*com
设计意图:本环节在学生充分感悟文本的基础上,通过交流,点击“中心”,收到画龙点睛的功效。
五.拓展升华
1.学到这儿,我想大家一定对生命有了更多的认识。谁能来说说你学了课文后的感受?
2.你打算怎样对待自己的生命?
3. 小结:文章可以结束,课堂也可以结束,但生命的长河永无止境。对于我们来说,我们青春的生命不必像张海迪、海伦、杏林子那样有太重的负担。我想说的只是,每个人都要尊重生命,善待生命,让我们的生命之花永远绽放在灿烂的阳光下!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设计意图:按照“课程标准”所倡导的教学精神,根据学生与教师的自身特点,以及由此而设定的教学目标,努力将“一言堂”转变为“多言堂”,真正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
六.作业
课外搜集关于生命的名言。
设计意图:进一步感受生命的真谛,为学生人格的完善和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七.板书设计:?????????
生命? 生命
飞蛾求生 ???????????????强烈的求生欲望
瓜苗生长?????? ?????????顽强的生命力
静听心跳 ???????????????积极的人生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