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7张PPT)
北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
沙漠之舟
“舟”是什么意思?
(船)
船在哪里航行?
(江、河、湖、海)
沙漠里有船吗?
(没有)
沙漠之舟指的是什么?
(骆驼)
看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吗?
(为什么人们把骆驼称为沙漠之舟?……)
沙
漠
感知:
沙
漠
沙
漠
1.自由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2.采用联系上下文等多种方法解释文中生字新词。
3.
检查词语认读。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滚热的沙子
松软的沙子
陷进沙子里
宽广无边的沙漠
刮起卷着沙子的旋风
大风卷着沙粒飞滚
移来整座沙丘
说一说这组词语有什么特点?
(都是描写沙漠环境的。)
1.自读课文思考:“沙漠之舟”指什么?
2.谈谈你对骆驼的认识。
骆驼一般是生活在沙漠里
骆
驼
课文是从哪几方面写骆驼是“沙漠之舟”的?
三个方面:
(1)骆驼的外型特点。
(2)骆驼具有特殊生理构造,能适应沙漠生活。
(3)骆驼长途跋涉在沙漠中,担负着繁重的运输任务,成为交通工具,不愧为“沙漠之舟”。
(一)骆驼的外型特点
(1)在课文中画出描写骆驼外型特点的词句读一读。
(2)说一说这些外形表现其什么特点?
骆驼的颈
骆驼的颈很长,所以能看得很远,不致迷失方向。
骆驼的鼻孔及眼睛
骆驼的鼻孔可开可闭,眼睛有双重的睫毛,可以挡住风沙,使它不致窒息,也不会迷眼。
骆驼的脚掌
骆驼的脚掌有厚厚的肉垫,富弹性,能伸展,走路时不会陷进沙中。
背上有驼峰——储存养料。
身体很高、脖子长——望得远;
嗅觉灵敏——找水源;
避旋风,鼻孔会闭——挡风沙;
腿上有胼胝——不怕烫;
脚掌宽厚、脚趾分开——不会下陷;
背上有驼峰——储存养料。
(二)骆驼具有什么特殊的生理构造适合沙漠生活?
骆驼皮毛的功用
骆驼的外表并不好看,还可以说有些丑陋。它披着一层蓬松的黄褐色的皮毛,看来有点褴褛,但这层皮毛足以抵御寒风的侵袭,保持体温;抵挡烈日的曝晒,使它的体
温升至摄氏四十度以上才开始出汗,减少体内水分的流失。
骆驼的体内构造
骆驼的背上有一个或两个隆起的圆锥形的肉峰,使它看来像个驼子。可是别小看这肉峰,它是骆驼储藏脂肪和养料的地方。
它的胃里还有一个水囊,用来储水。凭着这肉峰和水囊,骆驼可以在缺少水草的沙漠里,六七天不进食,不喝水,照常生活。骆驼即使几个星期不水体重只会减去四分之一左右,不会有生命危险。
(三)为什么说骆驼是沙漠里重要的交通工具?
骆驼有耐力,刻苦耐劳,能背负重物走长途,
能做别的动物不能担当的工作,成为沙漠中
特有的交通工具,所以人们叫它“沙漠之舟”。
骆驼属于哺乳动物驼科。骆驼分单峰和双峰两种,单峰骆驼没有野生的,全部为饲养种,双峰驼有少数野生种。骆驼有很强的耐饥渴能力,能在沙漠中长途跋涉,故有“沙漠之舟”之称。它们的嗅觉也很灵敏,能嗅出一两千米外的水源。
骆驼的故乡在北美洲,有单峰驼、双峰驼和原驼等,我国的骆驼均属双峰驼。据联合国粮农组织1998年的统计,全世界有骆驼1908万峰,双峰驼不足150万峰,我国的双峰驼1981年为64万峰,目前全国的骆驼总数已经下降到不足25万峰。由于现代交通运输业的发达和现代养畜的普及,骆驼失去了它原有的价值,面临被淘汰的命运。
骆驼已经改行从事了旅游业,成为摄影家和旅游者的拍摄对象和旅行工具。
双峰骆驼生活在蒙古至中亚的干燥沙漠中。它的身体很适合沙漠生活,只要有树叶和杂草,不喝水也能活好几天,没有水和食物时,利用贮存在驼峰里的脂肪和体内水分维持生命。双峰骆驼比单峰骆驼更有力,可搭载250公斤重的东西,以4千米的时速,可日行40千米。平常个性温和,但发怒时,则会喷吐唾液及胃内的东西。
“无边瀚海人难度,端赖驼力代客船”
——古老的骆驼用宽大的脚掌踩出了一条东起长安、西至罗马的“丝绸之路”,悠扬的驼铃连接着一块又一块绿洲,也使不同的文明穿越大漠融汇碰撞。骆驼以其特异的功能,超强的耐受力和顽强的生命力,象一艘凌波劈涛的航船一样,接受人类的使命,驱使在生命绝迹的沙漠戈壁之中,所以人们亲切地称之为“沙漠之舟”。
1.将你查到有关骆驼的资料介绍给大家。
2.课后自己从网上查找有关骆驼的资料。
沙漠之舟《沙漠之舟》
北师大版
四年级语文
下册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了解骆驼适应沙漠生活的生理特点,明白人们为什么把骆驼称为“沙漠之舟”。
2、学习课文抓住特点、选择有关材料、具体化的描写方法。
3、能将课后资料进行修改,插入课文相关段落,完善和补充课文内容。
4、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培养学生爱动物的情感,增强保护动物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1、学习课文抓住特点、选择有关材料、具体化的描写方法。
2、理解为什么把骆驼称为“沙漠之舟”。
教学准备:
1、学生查找有关描写骆驼身体特点和生活习性的相关资料。
2、电脑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提示课题。
(板书课题)提问:“舟”是什么意思?(船)船在哪里航行?(江、河、湖、海)
沙漠里有船吗?(没有)沙漠之舟指的是什么?(骆驼)
看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吗?(为什么人们把骆驼称为沙漠之舟?……)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2、采用联系上下文等多种方法解释文中生字新词。
3、教师出示词语,检查学生认读。
滚热的沙子 松软的沙子 陷进沙子里 宽广无边的沙漠
刮起卷着沙子的旋风 大风卷着沙粒飞滚 移来整座沙丘
说一说这组词语有什么特点?(都是描写沙漠的。)
请你根据自己对沙漠的了解,用上这些词语为大家描述一下沙漠的情景。
出示课件,感受沙漠,学生可以边看边说。
4、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再次朗读,读到自己满意为止。
三、指导学生书写本课的生字。
1、引导学生认真观察生字,比较“趾、脂、胝”的音形义,提醒学生注意“嗅”字的写法:不要丢了“大”上的点。
2、学生描红临写。
3、教师进行巡视,及时反馈学生书写情况,指出优缺点,进行强化练习。
四、达标检测
五、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二、深入学习,理解课文内容。
1、骆驼为什么能在沙漠里生活?
(1)学生自学。
①分组学习,在书中找出相关词句,画出来。
②边读边讨论:骆驼身体各部分有什么特点?这些特点跟骆驼在沙漠里的生活有什么关系?
③填表
特殊生理构造 适合沙漠生活 成为交通工具
身高、脖子长望到很远的地方
嗅觉灵敏 找水源、避旋风
鼻子能张能闭 沙尘难以侵入 沙漠里重要的交通工具。
腿上有胼胝 不会烫伤
脚掌宽厚、脚趾分开不会陷入沙子里
背上有驼峰 储存养料
(2)检查自学情况。
指名学生展示自己所填的表格。
用“由于……因此”、“因为……所以”、或“是因为”等词语将句子连起来。
例如:由于骆驼腿上有胼胝,因此不会被滚热的沙子烫伤。
(3)学生补充介绍查找到的有关骆驼的资料。
(4)指导学生朗读第一自然段。
(5)讨论:骆驼身上的这些特点是按什么顺序介绍的?(从上到下,从头到脚的顺序)
(6)小结:这一段除了第一句外,其他的句子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前半句介绍特点,后半句说明作用。
2、人们为什么把骆驼称为“沙漠之舟”?
(1)小组进行合作学习。先读读课文2、3、4自然段,然后讨论,找出答案。看哪个小组又快又对。交流前提示:将骆驼的特殊本领和骆驼的特点相结合进行交流。
(2)学生交流。
(骆驼身体高,脖子长,能望到很远的地方,能够为旅行的人带路;骆驼嗅觉灵敏,人们可以用它来预报气象;骆驼有宽厚的脚掌,腿上有胼胝,背上有驼峰,人们可以利用它做沙漠里的交通工具,所以人们把骆驼称为“沙漠之舟”。)
(3)思考:沙漠和大海有什么相似的地方?(大海和沙漠都是“宽广无边”茫茫一片;大海波涛起伏,沙漠里“到处是高高低低的沙丘”;海上的风浪很大,沙漠里的大风“很可怕”,经常“卷着沙粒飞滚”。)
骆驼和船相似的地方?(船是海上重要的交通工具,骆驼是沙漠里的重要交通工具。)
(4)指导朗读第二至四自然段。
三、扩展练习。
完成课后练习二:尝试把下面的资料做适当修改,插入课文。
1、指名学生朗读第一自然段。
(1)了解写作特点。
第一自然段是“总――分”结构,围绕总起句进行具体描述。
(2)了解内容之间的联系。
通过研究、讨论,知道骆驼独特的身体特点是适应沙漠生活的必备条件;沙漠独特的环境也为骆驼身体特点的形成提供了良好的“土壤”。
2、让学生根据课后练习二的提示,修改所给的资料,插入课文第一段。
3、在小组内进行交流,小组成员之间互相帮助。
4、指名学生汇报交流。(及时肯定优点,并根据学生情况进行点拨。)
四、总结全文。
这篇课文是一篇描写动物的说明文,以“沙漠之舟”为题,着重介绍了骆驼的生理特点和特殊的本领及被称为“沙漠之舟”的原因。作者抓住骆驼的特点,按顺序进行介绍,写得生动具体,有条有理。今后我们在写作时也可以尝试这种方法。
五、布置作业
六、板书设计:
沙漠之舟(骆驼)
外型特点:
高大有力并不笨拙
长长的睫毛
沙漠交通工具
厚厚的脚垫
生理特点:鼻子能张能合
适合沙漠生活
背上的小山峰
敏感的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