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话题作文考前提升

文档属性

名称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话题作文考前提升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340.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09-05-18 11:25: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58张PPT。信念与超越话题作文考前提升关于作文的信念:
  不求一定拿60
  一定不少于40关于作文的备考:
  评卷老师看什么
  我能为他做什么
关于话题作文
  我对话题作文的看法,话题作文应改革,话题作文应深刻反思。
  今年命题的时候,出了两套作文题,一套是直接命题,一套是话题作文。由于直接命题出得不好,就选择了话题作文。
  (华师文学院院长、语文科评卷组组长柯汉琳教授在2006年广东省高考评卷报告中的说法)作文话题的提出方式:
  1.给定统一话题
  2.半命题式话题
  3.自由组合话题
  4.自己推敲话题(新材料作文)
关于话题的把握
  对学生提出四个要求,根据要求评定。
  要求一,以“雕琢心中的天使”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少50字扣一分,少49字不扣分。
  要求二,自拟题目,要求松,很宽泛,但不要求它美不美,恰不恰当,只要有就不扣分,没有扣2分。
  要求三,文体自选。考生选用了哪一种文体,按照该种文体的基本要求去评判。自选文体,并不是不要求,四不像可视为散文,是低级的散文,什么都不是,可按散文去评。不能过高要求文体。
  要求四,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内。何谓“所写内容在话题范围内”呢?可以这么认定:话题太丰富了,在800字里面面俱到,不切实际。只要学生对话题准确理解,从某个角度去理解,完全是可以的。 (2006年广东省高考语文评卷组作文题长陈妙云教授点评) 评卷老师看什么
  在一分钟里,评卷老师一眼就能看到的有:
 1.字数;2.标题;3.文体;
 4.字体
  ﹡每一个错别字扣1分,重复的不计。(《2007年语文考试说明 广东卷》)
 5.文面
 6.审题
我能为作文做什么
  在有限的备考时间内,提升作文能力的要诀:
  有准备时求新,没准备时求稳 1.合理的作文程序
 2.结构与语言
 3.用例与描写合理的作文程序一、围绕话题或材料,审题,展开思考话 题whatwhyhow转换概念定义概念错过谁~
~谁什么是~ ~什么怎样~时间
环境
对象
过程如何
看待~如何对待~?不正确结果:正确从怅惘中升华出省悟
/不错过预定的到站酿出诗意与哲理(有深度,添光彩)创新记叙文有感而发散文议论文(善于细细咀嚼苦果)结果: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我曾经看见一个老人在寒风凛冽中趟过抚河。老人在河边把自己脱得一丝不挂,然后顶着衣服一步一步走下去。我喊住老人,我说上游有桥,老人说晓得;我说下游有渡,老人说晓得。但老人没有回来,他一步一步离我远去,在呼啸的寒风中走向对岸。在老人之前和老人之后,有无数年轻人也要过河,但在河边他们停下来了。他们问我附近有桥么,我说上游10公里有桥,下游10公里有渡。年轻人听了,立即离开河边,或上或下绕道而去。有一个人,或许嫌路太远,没走,它脱下鞋,一步一步走进水中,但当冰冷的河水没过膝盖时,那人停住了,继而又一步一步走上岸来,穿好鞋离开河边也绕道而去。
请以“绕道”为话题写一篇文章。①文体不限;②题目自拟;③不少于800字。二、定观点,选材料,巧妙相遇话 题whatwhyhow转换概念定义概念合理的作文程序拟订结构提纲需包括以下内容
1.文章主题(非议论文)或观点(议论
 文):
2.拟用文体:
3.文章标题:
4.大致结构:包括全文内容分几部分
 写,先写什么,然后写什么,最后写
 什么。分几段,每个段落的要点是什
 么。(议论文则讲清写哪几个问题,
 分观点有哪些,每个观点使用什么材
 料及详略情况等。) 结构提纲
观点:没有错过是好,错过了也可能更精彩,错过与没有错过是相对的。
文体:议论性散文
文章标题:诗意的错过
结构:1、每个人生命中都有错过。(材料:《向左走向右走》,略写)
2、没有错过的是好的。(材料:司马迁写《史记》,略写)
3、错过了也可能更精彩。(材料:张继《枫桥夜泊》,详写)
4、错过与没有错过是相对的。考场作文片段:
“忘记和铭记”( 2005年全国卷 )
项羽
  看着站在乌江边上的你,雄姿英发,豪情万丈。相信人们忘记了的是你四面楚歌的窘迫,铭记下来的是你的豪情、你的大度与你的痴情。江边自尽,是你的宽怀所致,所以人们只会记得你的宽厚,“鬼雄”之称无愧。人们铭记着你,难怪李清照要说“至今思项羽”了。
司马迁
  看着你坐在案边奋笔疾书,写着那部旷世之作。人们只会钦佩你,钦佩你忘记了宫刑的痛苦与耻辱。仅凭着一股“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信念,写着别人的事迹,却忘记自身的荣辱。但是,你的事迹彪炳史册,名字流传千年。人们铭记着你,就如记得你曾说过“人固有一死,或轻于鸿毛,或重于泰山”一样。
改写迁移片段:
“脸” (2005年高考江西卷)
  “脸”,百姓的字典里,它释义为“面子”;英雄的视线中,它释义为“尊严”。
  项羽曾经雄姿英发,豪情万丈,而乌江边的霸王,经受了四面楚歌的困扰,就为这一张“脸”,痛别虞姬,江边自刎,遂成“鬼雄”。脸没了,身何益?对于真正的英雄,命不足惜脸足惜!
  司马迁曾经饱受宫刑的痛苦与耻辱,一张世俗的脸惨不忍睹。但它凭着一股“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信念,奋笔疾书,写着那部旷世之作。“人固有一死,或轻于鸿毛,或重于泰山”,司马迁的忍辱负重使自己屹立于天地之间,使自己的名字彪炳史册,流传千年。对于真正的英雄,世俗之脸不足惜而天地之脸足惜!
问题:注意论据使用的方向性
一则材料可以抽取多个观点,同时意味着可以证明多个观点。
以“勾践灭吴”这则材料为例:
公元前491年,越王勾践被吴王夫差赦免回国后,就确立了兴越灭吴的奋斗目标,并坚信这个目标可以实现,于是,他卧薪尝胆,励精图治,坚持不懈,矢志不渝,“十年生聚,十年教训”富国强兵,苦心人,天不负,终于在公元前473年一举灭掉吴国。依据材料可以提取以下观点:
1、只有树立明确的目标,才能走向成功,创造辉煌。
2、只有充满必胜的信念。
3、只有坚持不懈,才能成就事业。
4、仅有良好的愿望是不够的,还应该有实际的行动,二者结合,才能到达事业的颠峰。
5、自古雄才多磨难。
6、忧劳可以兴国。
7、苦难常常是人生的一笔财富。
如果运用这个材料分别证明以上七个观点,作为论据使用时必须适当调整重心,主要体现在描述的侧重点上。如:论述
1、只有树立明确的目标,才能走向成功,创造辉煌。
公元前491年,越王勾践被吴王夫差赦免回国后,暗暗立下志向-----兴越灭吴,目标廓清了他心头的迷雾,点燃了他心中的明灯,照亮了他前进的航线,卧薪尝胆虽苦其新志,劳其筋骨,困乏其身,但他始终不懈怠,终于在公元前473年一举灭掉吴国,成为长江流域的霸主。
论述 2、只有充满必胜的信念。公元前491年,越王勾践被吴王夫差赦免回国后,仅剩13000士兵,就确立了兴越灭吴的奋斗目标,并坚信这个目标可以实现。信念是火,点燃奋斗之灯;信念是灯,照亮奋斗之路;信念是路,引他走想辉煌。靠着不屈的斗志,坚强的自信,他义无返顾地投身越国的恢复生产建设,富国强兵终于灭掉吴国。
论述 3、只有坚持不懈,才能成就事业。公元前491年,越王勾践被吴王夫差赦免回国后,就确立了兴越灭吴的奋斗目标,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可以,他卧薪尝胆, “十年生聚,十年教训”勾践亲自耕作,夫人亲自织布,鼓励生产,勤训甲兵,持之以恒,十年如一日,苦心人,天不负,终于在公元前473年一举灭掉吴国。
论述 4、仅有良好的愿望是不够的,还应该有实际的行动,二者结合,才能到达事业的颠峰。公元前491年,越王勾践被吴王夫差赦免回国后,就确立了兴越灭吴的奋斗目标,目标是美好的,但道路是艰辛的,他赈济贫穷的人,慰问死者的家属;屈尊下顾,礼贤下士;亲自耕作,与百姓同甘苦,一步一步地踏实地走着,奋力向目标迈进。终于在公元前473年一举灭掉吴国,正可谓目标与行动齐有,霸业与威名共传。
论述 5、自古雄才多磨难。公元前491年,越王勾践被吴王夫差围困在会嵇山上,靠着大夫文仲的游说,得以保全性命,,但不得不放下君王的架子,给吴王称臣,丧权辱国,丢尽尊严。但勾践不愧一世雄才,始终不忘雪耻,为了记住这段不堪回首的经历,他置苦胆于座位之上,每天舔尝,经历磨难,终于在公元前473年一举灭掉吴国。“经历一番寒彻骨,终得美名天下扬”,可见磨难对弱者是万丈深渊,对强者却是成功阶梯。论述 6、忧劳可以兴国。公元前491年,越王勾践被吴王夫差赦免回国后,激发了不可遏止的斗志,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他心急如焚,发展生产,修造兵器,招募士兵,亲近百姓;劳作不休,耕作田地,体察民情,赈济灾民,教化子民。 “十年生聚,十年教训”长期地为国为民忧劳,终于换来百姓的富足,民心的拥护,武备的强大,国力的兴盛。成就了霸业,可见,忧劳可以兴国。
论述 7、苦难常常是人生的一笔财富。公元前491年,越王勾践被吴王夫差围困在会嵇山上,靠着大夫文仲的游说,得以保全性命,但不得不放下君王的架子,给吴王称臣,丧权辱国,丢尽尊严。这件事使勾践的尊严受到莫大的污辱,同时也激起了他强烈的斗志,正是这一腔斗志,使得勾践卧薪尝胆,亲自耕作田地,夫人亲自织布, “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用十年时间富国强兵,苦心人,天不负,终于在公元前473年一举灭掉吴国。如果没有当初会嵇山的羞辱,那就一定没有勾践后来的霸业!可见,苦难对于人生未必是一件坏事,它可以成为人生发展的动力,人生进步不可遏的财富。三、布局谋篇,规范稳妥开头1.《六》开门见山出观点;2.《谏》类比导出观点;3.引用导出观点中间摆事实讲道理主体1主体2主体3:现实结尾点面结合引用名言,分析升华呼应开头,主张呼吁扣题扣题扣题扣题合理的作文程序“一事一议”第一式:
  概述事件(可从介进话题的材料中寻找)
     尽快扣题,入题
   联想同类事件
     显示其普遍性或特殊性,引起注意
  联系自身(目前、近处)发表意见
     找一例,显出对事件关注由来已久
  联系他人(集体、民族、国家、未来、远处)发表意见
     找两例,显出事件影响的深远长大
  总结(呼吁、表态)
     呼应开头,再次点明话题“一事一议”第二式:
  概述事件,提出观点
     尽快扣题,入题,讲清观点“是什么”
  从正面分析为什么应持这种观点
     找两例,显示观点的合理性(正价值)
  过渡
     显出思考的周密
  从反面分析不如此的恶劣影响
     找一例,显示观点的及时性(负价值)
  总结(呼吁、表态)
     呼应开头观点,再次点明话题记叙文:1-2个故事
    2-3个主要片断,注意运用不同
    描写方式(环境,动作,肖像,
    对话,场面,心理)例:一位老太太做寿,她的子孙请来唐伯虎为她题诗。全家大小及亲朋好友争着来看。唐伯虎挥笔写下:
  
  
  
  这个婆娘不是人(举座皆惊),九天仙女下凡尘(喝彩),儿孙个个都是贼(惊怒),偷得寿桃献至亲(拍手好)。细节描写和构思曲折  同样的情感,能放在历史中体会,则多一份凝重的厚度;
  同样的经历,能置于文化中品悟,则添一份风雅的意蕴;
  同样的追求,能寄于人生中观察,则增一份深邃的智慧。忌:①陈词滥调 ;②稚气十足;③紧盯阴
  暗面
宜:①选择永恒;②崇尚高大;③追求卓
  越用例与描写打造一把“飞刀”好文自经千遍改教师评改
学生自评
学生互评
师生互评
议论文的写作巧妙引入分析,明确提出论点论点论据结合,举例必有分析论证方法多样,名言事例齐上联想合理丰富,古今中外涵盖论述要有梯度,行文讲究文采勿忘联系现实,煞尾简洁精要简要交代起因,尽快切入正题大胆想象构思,内容健康丰富描写方法多样,形象生动丰满写出细微之处,凸现人物个性巧加议论抒情,主题水到渠成记叙文的写作安排多个场景,情节要有起伏考试中遇到这些情况怎么办?  一旦出现字数不足情况,首先不要慌,只要时间允许,还是有时间弥补的。
  如果是议论文,可追加如下内容:
  (1)重申自己观点,但在文字表述上要尽量与前文的说法有所区别。
  (2)再举一个例子,并作简要分析,最后用一两句话归纳一下。
  (3)提一个问题让人思考,但跟上文的衔接要自然。   如果是记叙文,可追加的内容有:
  (1)由所叙之事引出一小段议论,怎么议?或从个人到社会,或由个别到一般,把所写的人和事概括成两三句话的一种带普遍性的认识。
  (2)由所叙之事引出一小段抒情,或表达对文中人物的敬仰或憎恨,或抒发对生活或社会的热爱。
  (3)如果缺的字多,而时间还来的及,可以用“我还听说”“对了,还有件事得补充说一下”等过渡语句再补写一节故事。 供材料话题作文 立意示例
阅读下面一首小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在枫叶上
  露珠红红地闪烁,
  在荷花上
  露珠有着泪滴似苍白的透明。
  ……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要抄袭。第一种
  同样是露珠,在枫叶上红红地闪烁,在荷花上泪滴似苍白透明。
从露珠角度:
人在不同的环境(位置、岗位、角色、生活)表现出不同的结果(价值、际遇、成绩、风采)
看作对比:
立意1:要选择能让自己闪光的人生环境,而不要最后留下遗憾、伤感。
不看作对比:
立意2:不同的环境(位置、岗位、角色、生活)中表现出不同的人生结果(价值、际遇、成绩、风采),都能焕发光彩。从枫叶荷花角度
看作对比:
立意3:好的环境(位置、岗位、角色、生活)能让人有好的结果(价值、际遇、成绩、风采)。
不看作对比:
立意4:不同的环境(位置、岗位、角色、生活)造就不同的人(价值、际遇、成绩、风采)。
第二种
  同样是露珠,在枫叶上红红地闪烁 ,在荷花上泪滴似苍白的透明,都很美丽。
  借助了枫叶、荷花,露珠显现出不同的色彩;同时枫叶、荷花也更美丽更有风韵。
可以推出:
立意5:借助外物(他人),成就自己。
立意6:善借,成就自己,也成就他人。第三种
  露珠真实地呈现了枫叶、荷花的颜色;而枫叶、荷花也并未因露珠而变色。
可以推出:
立意7:坚持自己的个性,保持本色,不要受环境的影响
立意8:要真实地反映客观现实世界
立意9:只有自身心灵纯洁,才能真实地反映世界第四种
  露珠、枫叶、荷花一起构成非常美丽和谐的画面,是由于二者自然地融合,没有冲突反作用。
可以立意:
立意10:谈融入之美(和谐之美)。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