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第18课
大一统气派与中华民族的象征
教学目标
1、了解明清北京城,知道长城在历史上的作用和象征。2、感悟故宫和长城正是明清大一统的象征,是中华民族的精神体现,并体会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教学重点
要求学生知道故宫和长城,并通过学习,并体会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教学难点
如何理解故宫和长城展现了明清大一统的气派,是中华民族的象征。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师生活动
个人复备
知学
目标展示揭示目标
预学
预习检查1.北京城:
在元大都的基础上扩建而成。由外向里依次是
、皇城、
。位于北京城的中轴线上,旧称
,现称故宫。前方的左右两侧是用于祭祀祖先和国土、五谷的
和
。按照“
”的古制,象征权力中心的
、
、
三大殿,帝后居住的
、
、
后三宫,各成一体,遥相呼应。2.职能:
两朝的政治中枢,先后
位皇帝在此主宰全国。3.特点:建筑形式雄伟、庄严,布局严谨、和谐,沿
排列,左右
。4.地位:我国现存规模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体现了我国古代
和宫殿建筑的典型风格,是东方艺术的结晶。5.修筑目的:
起止地点:
、
修筑特点:
长城作用:
培养学生通过自学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学生思考回答问题,进入新课学习,整体感知,了解学习内容、知识结构。
互学
三、合作探究1.为什么故宫许多建筑的名称都有“仁、和、中、安”等字?2.为什么故宫建筑的色彩一律采用红墙黄瓦,它有什么象征意义 3.太和殿建筑规格之高、装饰之豪华体现了什么?故宫建筑中几乎所有的数字都与“9”有关,这又有何象征意义?4.中国封建社会只有少数几个帝王不主张修长城,唐太宗是其中的一位。他认为那种劳民伤财的消极防御的办法不可取,主张采取积极防御的办法,即打到侵略者的老巢去,加以消灭,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保障国土和人民的安全。清朝皇帝也不修长城,并且注意保护,“但以雄关存旧迹”“但留形胜壮河山”。(下面两个问题看谁答得有道理)(1)唐太宗不修长城是怎样保证边疆安全的?(2)有人说:“明修长城清修庙”,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说法?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并展示。教师总结:
导学
四、总结点拨总有一天你会去北京参观故宫、游览长城,为了省下请导游的钱,把本课的知识再回顾一遍吧。
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辩论,各抒己见
检学
五、当堂反馈一、选择题1.迁都北京,在元大都的基础上大规模扩建,营造新的北京城的皇帝是(
)A.明太祖
B.顺治帝
C.康熙帝
D.明成祖2.明清两朝的皇宫,也是当时的政治中枢,先后24位皇帝在这里发号施令,主宰全国。“这里”是(
)A.宫城
B.皇城
C.京城
D.外城3.紫禁城前方的左右两侧分布着气象庄严的两大建筑,分别用来祭祀祖先和国土、五谷。这两大建筑分别是
(
)A.太和殿
坤宁宫
B.保和殿
中和殿C.太庙
社稷坛
D.乾清宫
交泰殿4.按照“前朝后寝”的古制,紫禁城象征政权中心的三大殿是
(
)①太和殿
②含元殿
③中和殿
④交泰殿
⑤保和殿A.①②③
B.②③④C.③④⑤
D.①③⑤5.“金瓦金銮殿/皇上看不见/一朝出了武门口/一个名字两只手/今晚金銮殿/皇上不坐殿/一朝出了京门口/百姓的事儿牵着走/牵着走……”歌词中的“金銮殿”是指
(
)A.交泰殿
B.太和殿
C.中和殿
D.保和殿6.清朝的时候有一位外国使节来到中国,他先声明自己不会向中国的皇帝下跪的。但当他走到太和殿前时,这位使节再也支撑不住了,“扑通”跪在了地上。他说:“我跪的不是中国的皇帝,我跪的是中国伟大的建筑。”此处“伟大的建筑”指的是
(
)A.故宫
B.圆明园C.颐和园
D.天安门二、非选择题7.观察下列两图,根据图片及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图一中秦的统一是由谁完成的 哪次改革为秦的统一奠定了基础 (2)依据图片分别说明长城的起止点。(3)秦长城和明长城的修建都是为了抵御少数民族的进攻。有人由此认为中国古代民族关系的主流是战争与冲突。你认为中国古代民族关系的主流是什么 举一例并加以说明。
及时巩固所学知识,但不用简单的读书或背书的形式,通过当堂练习,内容更加清晰。学习比较拓展思维
课后作业
背诵知识要点,并预习第19课
伴你学第18课
板书设计
(一)1
.
故宫建筑的色彩一律用红墙黄瓦,有什么象征意义吗?2
.
故宫的许多建筑数字几乎都和九有关,如台阶的级数、门钉的数目等,这是为什么?3
.
为什么故宫许多建筑的名称都有“仁、和、中、安”等字?(二)明长城的积极作用:1.军事上:2.政治上:3.经济上:
教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