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技术的成就(一)》练习
选择题
1.右图是我国六十年代我国西北某试验场升起的“蘑菇云”你认为这是 ( )
A.我国第一颗原子弹试验成功
B.我国第一颗氢弹试验成功
C.我国第一枚导弹试验成功
D.我国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
2.他是“感动中国”的人物,是用“一粒种子改变了世界”的科学家,他是( )
A.邓稼先 B.焦裕禄 C.袁隆平 D.汪道涵
3.1970年4月,将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顺利送入太空轨道的是( )
A.“长征1号” B.“长征2号”
C.“长征3号” D.“长征4号”
4.下列各项成就属于20世纪60年代的有( )
①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②我国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③籼型杂交水稻培育成功
④我国有了可用于实战的导弹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④
5.20世纪60年代,大大提高我国国际地位的是( )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B.原子弹、导弹和氢弹研制成功
C.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
D.中国重返联合国
6.被杨振宁成为“中国的奥本海默”的是( )
A.华罗庚 B.钱学森 C.赵忠尧 D.邓稼先
7.我国对使用核武器作出的承诺是( )
A.在任何时候、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使用核武器
B.没有受到明显威胁时,不会对无核国家使用核武器
C.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会首先使用核武器,不会对无核国家使用核武器
D.无论何种情况,只要中国受到战争威胁,都会考虑使用核武器
8.2003年10月15日,实现我国载人飞船航天梦想的飞船是( )
A.神舟一号 B.神舟二号
C.神舟四号 D.神舟五号
9.在我国研制“两弹一星”过程中,最先取得成功的是( )
A.氢弹 B.人造地球卫星
C.导弹 D.原子弹
10.向全世界宣告中国人民依靠自己的力量胜利地掌握了核技术的事件是( )
A.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升空 21教育网
C.第一颗导弹飞行正常
D.第一次实现了导弹和原子弹的结合
二、简答题
11.列举出本课中三项重大科技成果?
12.阐释我国研制原子弹的原因?
材料分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农民说:“吃饭靠‘两平’,一是邓小平,二是袁隆平。”
材料二 安徽凤阳县粮食产量连续三年增产表:
材料三 籼型杂交水稻自1976年开始推广,至2000年底,已占全国水稻种植面积的50%,累计增产稻谷3 500亿千克。这项领先世界的科技成果,不仅给中国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而且惠及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引种了这种杂交水稻。 21cnjy.com
材料二中现象的出现与材料一中的哪一人物有关 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材料三中的“籼型杂交水稻”又被称为什么 它的发明与材料一中的哪一人物有关 这位人物被国际农学界誉为什么 21·世纪*教育网
(3)联系材料,你认为发展农业生产关键的条件是什么
材料分析
材料一:这次卫星发射成功,是我国发展空间技术的一个良好的开端,是毛主席无产阶级革命路线的伟大胜利,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又一次丰硕成果,中国人民这一伟大胜利,给正在坚持武装斗争的亚非各国人民和全世界革命人民以巨大的鼓舞,给反革命的美帝国主义和社会主义帝国以沉重的打击,粉碎了他们垄断空间技术的迷梦。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材料二: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中国女医药学家屠呦呦,几十年如一日潜心与中药和西药的结合研究,创制新型抗疟药--青蒿素,挽救了全球数百万人的生命,屠呦呦表示“青蒿素的发现,不是一个人的成绩,是团队共同努力的成果”,荣誉多了,责任更大,我还有很多事要做,李克强总理致信屠呦呦祝贺其获奖。【来源:21·世纪·教育·网】
材料三:屠呦呦既有中医学知识,也了解药理学和化学,她将东西方医学结合,达到了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在研制青蒿素的过程中我国中医古籍《肘后备急方》有关“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为了尽快上临床,在动物安全性评价的基础上,她和科研团队成员自身服用有效部位提取物,以确保临床病人的安全。在失败190次之后,成员克服重重困难,成功提取初青蒿素。”
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阐述中国空间技术发展的意义时,侧重点是那一方面?结合当时的中外历史背景分析,导致该现象出现的原因有哪些?www-2-1-cnjy-com
屠呦呦身上有哪些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李克强总理致信屠呦呦祝贺其获奖说明了什么?
结合上述材料,谈谈对建设和发展我国社会主义文化有何启示?
《科学技术的成就(一)》答案
一、选择题
1.A
2.C
3.A
4.C 解析:籼型杂交水稻是1973年袁隆平在世界上首次育成的籼型杂交水稻。1976年6月17日,在我国西部地区成功爆炸了第一颗氢弹;1970年4月24日我国自行设计、制造的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由“长征一号”运载火箭一次发射成功;1966年10月装有核弹头的半进程地地导弹点火发射,核弹头在预定地点上空实现了核爆炸,我国有了用于实战的导弹。
5.B 解析:A是1953年底提出的。C是1955年提出的 D是1971年提出的。故答案是B
6.D
7.C
8.D
9.D
10.A 解析:1964年10月16日,在我国西部地区随着一声巨响,硕大的蘑菇云腾空升起,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他的成功加强了我国的国防力量,也打破了帝国主义的核垄断,对维护世界和平具有重要意义。1970年我国用于长征号运载火箭,成功地发射了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长征一号,这属于空间技术的成就。21·cn·jy·com
二、简答题
11.列举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史上的三件大事?
(1)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2)1971.10.第26届联大恢复中国的合法席位
(3)1972年中日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12阐释我国研制原子弹的原因?
保家卫国捍卫世界和平,它对于打破核垄断,战胜核讹诈,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争取世界和平,具有重要作用。www.21-cn-jy.com
三、材料分析
13.材料分析
(1)邓小平。在农村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东方魔稻”。袁隆平。“杂交水稻之父”。
(3)国家政策的支持,科学技术的发展。
材料分析
材料“这次卫星发射成功,是我国发展空间技术的一个良好的开始,给正在坚持武装斗争的亚非拉各国和人民和全世界革命人民以巨大的鼓舞。”侧重点是粉碎美苏空间技术的垄断,发展空间技术的原因有中苏关系恶化,美苏垄断空间技术,新中国在空间技术上落后,备受歧视,在取得党和政府的中重视和支持下,科学家们经过不懈努力,在空间领域实现了突破。
屠呦呦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项的中国本土科学家,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生理医学奖的华人科学技术,这是中国医学界迄今为止获得的最高奖项,也是中医药成果获得的最高奖项。屠呦呦身上体现的品质有自强不息、爱岗敬业、艰苦创业、乐于奉献的精神。2·1·c·n·j·y
李克强总理致信屠呦呦说明了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人才,重视科技,重视创新,党和国家积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党和国家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
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既是一次中西医完美结合的典范,不断创新,追求真理、崇尚科学,吸取了人类优秀的理想文化成果等。2-1-c-n-j-y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精品资料·第 1 页 (共 1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共53张PPT)
人教版 八年级 下册
第17课 科学技术的成就(一)
导入
想一想:什么是“两弹一星”?
新授
“两弹一星”现在是指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卫星。
最初的“两弹”指的是原子弹和氢弹。后来原子弹和氢弹合起来称为一弹,另一弹专指导弹。“一星”则指人造地球卫星。)
新授
美国最早制造了原子弹.原子弹具有巨大的杀伤力.1945年8月,美国在日本投掷了两颗原子弹,造成了几十万人的伤亡.
新授
1945年8月6日,美国为迫使日本迅速投降,在日本广岛投掷了人类历史上第一颗原子弹。8月9日,美国又在日本长崎投下第二颗原子弹。原子弹迅速结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同时面对核恐怖,人们陷入了深深的思考······
代号为“小男孩”
代号为“胖子”
新授
原子弹袭击后的广岛
原子弹袭击后的长崎
核辐射病变
新授
研制原子弹的国际背景
材料一:二战后美、苏在冷战中大规模加强军备。双方不断更新各种武器装备 ,核武器竞争尤为激烈 。
新授
材料二: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美国将侵略的战火烧至中国边境。麦克阿瑟曾经扬言要在中朝边境建立核辐射带。美国总统杜鲁门在对外讲话中宣称,一直在积极考虑(对中国)使用原子弹。
核垄断!
核讹诈!
核威胁!
新授
我们今天要比昨天更强大,我们不但要有更多的飞机和大炮,还要有原子弹。在今天这个世界上,我们要不受别人的欺负,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 ——毛泽东
新授
国家制定了1956—1967年《十二年科技发展远景规划》,将原子弹、导弹的研制放在了突出的位置上。
新授
1956年,国家制定了12年的科技发展远景规划。科学家们受到毛泽东等领导人的接见。
新授
中国两弹元勋
“邓稼先”
邓稼先他们是一代人完成了别国五代科学家的任务,一口气从原子弹干到中子弹,到氢弹,到电脑模拟的核极限的。邓稼先知道很快就要“世界性禁核”的。如果中国不能抢在这个时间内完成核极限实验,那么就会“被禁”,而不能成为“大国”。所以,邓稼先一直在抢这时间,他忘了自己生命的时间,忘了其他一切的时间,惟要中国脱离挨打受欺时间。
新授
中国导弹之父
“钱学森”
“无论到哪里,他都值五个师……”
新授
1964年10月16日周恩来宣布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新授
氢 弹
氢弹爆炸图
1967年6月17日,中国第一颗氢弹成功爆炸。
它相当于百万吨烈性炸药(TNT)的爆炸威力。
新授
1967年10月中国第一颗氢弹
新授
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1967年6月17日
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1964年10月16日
2年零8个月
新授
从首次爆炸原子弹到爆炸氢弹,美国用了7年零4个月,前苏联用了4年,法国用了8年零6个月,英国用了4年零7个月。
新授
讨论:原子弹研制成功有何意义?
新授
第一颗原子弹的爆炸成功,加强了我过得国防力量,也打破了帝国主义的核垄断,对维护世界和平具有重要意义。
新授
我国的核政策
我国政府郑重宣布,中国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会首先
使用核武器,不对无核国家使用核武器。
新授
原子弹是杀伤力极强的核武器,我国是爱好和平的国家,为什么也要研制原子弹?
新授
保家卫国捍卫世界和平,它对于打破核垄断,战胜核讹诈,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争取世界和平,具有重要作用。
新授
1964年6月,我国计的_______________试飞成功。
中近程地地导弹
新授
近程弹道导弹
1000km以内
中程弹道导弹
远程弹道导弹
洲际导弹
1000~3000km之间
3000~8000km之间
8000km以上
新授
我国自行研制的东风五号战略导弹
1966年10月,装有_______的中近程地地导弹发射成功。我国有了可用于实战的导弹。
核弹头
新授
新授
原子弹研制成功后,外国有人嘲笑我们“有弹无枪”,即没有运载工具。
美国从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到导弹的研制,用了13年。所以,美国估计我国至少要花10年才能研制出导弹。
新授
1966年5月,经国防科委、中科院、七机部共同商定,中国第一种试验型运载火箭命名为长征一号。1967年1月由运载火箭研究院负责。长征一号是一枚三级火箭,一、二级采用液体推进剂火箭,第三级采用固体推进剂火箭。它能将400公斤重的卫星发射到高度为440公里、70度倾角的圆轨道上。
“长征一号”运载火箭
新授
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970年
1970年4月24日,“长征一号”运载火箭将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送入预定轨道,从卫星上发送出了清晰洪亮的《东方红》乐曲,这表示我国的空间技术跨入了世界先进国家的行列。
新授
当人造卫星通过我国上空时,人们争相眺望。
新授
一箭三星发射
返回式遥感卫星拍摄的照片
新授
我国首次成功发射的载人航天飞船“神舟”号。
新授
1999年11月, 神舟一号
2001年1月,神舟二号
2002年3月,神舟三号
2002年12月,神舟四号
载人航天:中国人的太空舞步
新授
中国航天第一人——杨利伟
神舟5号载人飞船
新授
神舟五号航天员杨利伟
太空中的航天员杨利伟
新授
神舟六号航天员费俊龙和聂海胜
新授
神舟六号飞船发射升空
新授
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获得圆满成功
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从左至右)组成飞行乘组执行“神舟七号”。
新授
思考:两弹一星的研制成功,对我国有何意义?在国际上有何影响?
新授
“两弹一星”,抢占了科技制高点,增强了我国科技实力和国防实力,奠定了我国在国际舞台上的重要地位。正如邓小平同志所指出的,“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
新授
二、籼型杂交水稻
2001年2月1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授予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2000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提出水稻杂交新理论,实现了水稻育种的历史性突破。现在我国杂交水稻的优良品种已占全国水稻种植面积的50%,平均增产20%。从推广种植杂交水稻以来,已累计增产稻谷3500亿公斤,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新授
我国著名的水稻专家袁隆平在1974年世界上首次育成杂交水稻。
新授
我国在国际上首次培育成“籼型杂交水稻”的优良品种被称为“东方魔稻”
新授
本节课主要讲了建国后科学技术的主要成就和杰出科学家的事迹,通过学习几位科学家的事迹,找出这些科学家成功的共同原因,学习他们为振兴中华刻苦钻研、奋发图强的优秀品质,继承和发扬他们的光荣传统。重点探讨了建国后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的原因。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增强对社会主义国家的自豪感,激发学习热情,从而树立崇高理想。
总结
1 .右图是我国六十年代我国西北某试验场升起的“蘑菇云”你认为这是 ( )
A.我国第一颗原子弹试验成功
B.我国第一颗氢弹试验成功
C.我国第一枚导弹试验成功
D.我国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
A
练习
2.他是“感动中国”的人物,是用“一粒种子改变了世界”的科学家,他是( )
A.邓稼先
B.焦裕禄
C.袁隆平
D.汪道涵
C
练习
3.1970年4月,将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顺利送入太空轨道的是( )
A.“长征1号” B.“长征2号”
C.“长征3号” D.“长征4号”
A
练习
4.下列各项成就属于20世纪60年代的有( )
①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②我国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③籼型杂交水稻培育成功
④我国有了可用于实战的导弹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④
C
练习
5.列举出本课中三项重大科技成果:
(1)1964年,原子弹爆炸成功
(2)1970年,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3)1973年,袁隆平育成籼型杂交水稻
练习
作业
1.背诵本课知识点
2.做练习册
两弹一星
意义
时间
东方魔稻
背景
籼型杂交水稻
科学技术的成就(一)
板书
影响科学技术的成就
第17课 教学设计
课题 科学技术的成就(一) 单元 第六单元 学科 历史 年级 八年级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使学生了解并掌握建国以来取得的重大科技成就和以邓稼先、袁隆平为代表的杰出科学家及其历史性的重大贡献。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资料、多媒体等,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知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我国的科学技术取得了累累硕果。有些尖端科学技术已跻身于世界先进行列,震动了整个世界,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强烈情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重点 “两弹一星”;袁隆平和杂交水稻。
难点 建国后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的原因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播放视频导入新课 观看视频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讲授新课 通过思考问题让学生探讨两弹一星中美关系的背景图片展示美国向日本投放的两颗原子弹“小男孩”和“小胖子”图片及文字解释。多媒体展示原子弹导致的核辐射病变图片。展示材料分析研制原子弹的国际背景 教师通过展示大量的资料引导学生探究我国制造原子弹的原因? 多媒体展示原子弹之父邓稼先简介。展示1964年10月16日周恩来宣布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讨论:原子弹研制成功有何意义? 展示我国的核政策。思考:原子弹是杀伤力极强的核武器,我国是爱好和平的国家,为什么也要研制原子弹?展示1964年6月,我国计的中程地地导弹试飞成功。展示“神舟飞船”系列航天员及飞船情况。展示袁隆平简介及“籼型杂交水稻”“东方魔稻”图片。 引导学生阅读史料并从中主动发现问题、运用史料探询答案。训练学生善于从复杂的史料中获取有效信息。 培养学生归纳问题和整理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课堂小结 本节课主要讲了建国后科学技术的主要成就和杰出科学家的事迹,通过学习几位科学家的事迹,找出这些科学家成功的共同原因,学习他们为振兴中华刻苦钻研、奋发图强的优秀品质,继承和发扬他们的光荣传统。重点探讨了建国后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的原因。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增强对社会主义国家的自豪感,激发学习热情,从而树立崇高理想。
板书 两弹一星1.1964年10月16日爆炸成功。意义:第一颗原子弹的爆炸成功,加强了我过得国防力量,也打破了帝国主义的核垄断,对维护世界和平具有重要意义。导弹于1964年6月飞行成功东方红一号于1970年发射成功 二、籼型杂交水稻 1973年在世界上首次育成籼型杂交水稻。被称为“东方魔稻”。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精品资料·第 1 页 (共 1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