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京剧与美术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9.京剧与美术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0.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冀美版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17-03-23 16:29: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9.京剧与美术
(造型表现)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了解京剧的相关知识,体会京剧与美术的关系。感受京剧人物独特的服饰、造型、和表演。 学习没骨法、勾填法等表现技法;提高学生的国画表现能力。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分析能力、欣赏评述能力及综合学习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京剧人物,感受京剧艺术带给人们的美以及培养学生对民族艺术的自豪感,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民族传统文化的情感。
  教学重点:感受京剧人物独特的服饰、造型、表演特点,以及京剧艺术带给人们的美感。
  教学难点:学习用国画技法(没骨法、勾填法)表现京剧人物。
  作业要求:运用国画技法表现你喜欢的京剧人物,要求表现出京剧人物的造型特点和动态。
  课前准备:
  教师:课件、生宣纸、京剧人物图片。
  学生:课前参与查找京剧人物资料、美术书、国画用具
  教学过程:
  第一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一、 引入新课:
  1、 欣赏京剧片断。
  思考:你认为观看的京剧片段中什么最吸引你?
  2、 你还想了解哪些有关京剧的知识?
  3、 出示课题:京剧人物
  服饰、造型、和表演最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思考并提问
  激发学生兴趣、体会京剧艺术特色。
  培养探究精神
  二、 讲授新课:
  (一)回忆
  1、说说京剧中人物分为哪几个行当?
  2、说一说你喜欢的京剧人物的特点。(教师板书、课件配合)
  (二)京剧人物独特的服饰、造型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也是许多中国画家乐于表现的题材。
  欣赏中国画——京剧人物
  (三)分组讨论:
  第一、二组:分析没骨法、勾填法的技法特点。说一说课本中那些作品运用了没骨法,那些运用了勾填法。(教师课件配合)21教育网
  第三、四组:在绘画中如何表现不同角色的人物特点?(造型、服饰、性格特征)
  第五、六组:在绘画中如何表现不同角色的人物动态?
  第七组:勾填法、没骨法画出的作品给你什么不同感受?
  (四)教师演示:运用勾填法、没骨法结合画出京剧人物。
  生、旦、净、丑
  生—文、武、小、老
  旦—青衣、老旦、花旦、武旦
  净—花脸
  丑——反面、幽默滑稽
  生—儒雅、俊美
  旦—娇媚、女性
  净—粗犷、暴躁
  末—类似
  丑—幽默风趣
  学生欣赏
  分析书中的作品
  没骨法:直接用颜色或墨画出脸、身体、五官和衣纹。(孙悟空)
  勾填法:先用墨线勾画出人物形象,然后填上相应的颜色。(白蛇传)
  抓住人物性格、造型、服饰特点
  抓住人物动态特点并进行夸张
  学生分析:
  勾填法:精细中带有干练
  没骨法:豪放、大气
  也可同时使用勾填法及没骨法,效果也很好。
  学生感受京剧艺术中人物造型的多样性。
  感受京剧艺术中人物塑造的魅力。
引出表现方法,使学生了解本课教学意图。
  互动学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自主学习能力
  解决教学重点
  解决教学难点。
  三、 布置作业、学生作画
  欣赏京剧人物图片,画一幅你喜欢的京剧人物。
  作业要求:运用所学没骨技法表现你喜欢的京剧人物,要求表现出京剧人物的造型特点和动态。
  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了解作业要求并开始作画。
  培养学生学生造型表现能力。
  四、 评价、展示阶段:
  1、 填写评价表
  2、 小组互评:分析运用画法、造型特点、动态特点。
  3、 师评 学生自评、互评 培养学生评价意识及习惯
  五、 课后延伸:
  可以用更多表现方法表现京剧人物。 学生领会不同表现手法的艺术作品。 培养发散思维
  第二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一、组织教学: 准备用具 稳定情绪
  二、复习引入新课:
  1.没骨法:直接用颜色或墨画出脸、身体、五官和衣纹。
  2.勾填法:先用墨线勾画出人物形象,然后填上相应的颜色。
  三、教师演示:运用勾填法、没骨法结合画出京剧人物。
  抓住人物性格、造型、服饰特点
  抓住人物动态特点并进行夸张
  3.学生分析:
  勾填法:精细中带有干练
  没骨法:豪放、大气
  也可同时使用勾填法及没骨法,效果也很好。
  学生感受京剧艺术中人物造型的多样性。
  解决教学重点
  四、布置作业、学生作画
  欣赏京剧人物图片,画一幅你喜欢的京剧人物。
  作业要求:运用勾填法、没骨法结合表现你喜欢的京剧人物,要求表现出京剧人物的造型特点和动态。
  教师巡视指导。
  五、评价、展示阶段:
  1、 填写评价表
  2、 小组互评:分析运用画法、造型特点、动态特点。
  3、 师评
  六、 课后延伸:
  可以用更多表现方法表现京剧人物。
  学生了解作业要求并开始作画。
  学生自评、互评
  学生领会不同表现手法的艺术作品。
  培养学生学生造型表现能力。
  培养学生评价意识及习惯
  培养发散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