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0张PPT。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常记溪亭日暮,沈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如梦令》李清照七上 《浣溪沙》晏殊七上《浣溪沙》苏轼八上 回顾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倚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八下《相见欢》李煜 八下《苏幕遮·怀旧 》 范仲淹 八下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词的特点 词又叫长短句、诗余、曲子词等。原来可以合乐演唱,句式长短不一。乐谱失传后,只剩下词牌,词牌就是词的调子,每个词牌规定了这首词的字数、句数、平仄声调和韵脚。所以把写词叫做“填词”词牌名与词牌没有必然的联系。
一首词若有上下两段,就称为上下阕。词可以没有题目,如果有,写在词牌的后面, “沁园春”是词牌名,“雪”是这首词的题目。 《沁园春》这个词牌规定114个字,分上下两阕,上阕13句,下阕12句。
“沁园”相传是东汉明帝女儿沁水公主的园林,曾被外戚窦宪夺取,后人作诗以咏其事。沁园春·雪毛泽东作者简介 毛泽东是一位古典诗词的爱好者,他的一生,不仅在临窗伏案时,就是在戎马倥偬(róng mǎ kǒng zǒng形容军务繁忙)之间也不断的吟咏诵读、写诗填词。据中南海毛泽东图书馆员统计,毛泽东生前认真批注、圈画过的诗词总计在1590首以上,一般性的翻阅、欣赏至少在2000首以上。 毛泽东诗词名句 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清平乐·会昌》)
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浪淘沙·北戴河》)
横空出世,莽昆仑,阅尽人间春色。(《念奴娇·昆仑》)
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清平乐·六盘山》)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忆秦娥·娄山关》)朗读方法: 1、读出节奏 ( /)
2、读出重音 ( .)
3、读出感情(语气、语速、语调) 沁qìn园春·雪 毛泽东
北国 风光,
千里 冰封, 万里 雪飘。 望 长城内外, 惟余 莽莽(mǎng );
大河 上下, 顿失 滔滔。
山舞 银蛇, 原驰 蜡象, 欲与天公 试比高。 须 晴日, 看 红装素裹, 分(fèn)外 妖娆(ráo) 。 江山 如此 多娇, 引 无数英雄 竞折腰。 惜 秦皇汉武,
略输 文采; 唐宗 宋祖,
稍逊(xùn ) 风骚。 一代天骄,
成吉思汗( hán ), 只识弯弓 射大雕。 俱 往矣, 数 风流人物, 还看 今朝。 写作背景词文理解1、这首词的题目是“雪”,词中哪部分写雪景?写的是哪里的雪景?描述的雪景有什么特点?
上阙写景。写的是北国雪景。
前三句总写北国雪景。
千里冰封(地面凝结安静)(静)
万里雪飘(天空雪姿轻盈)(动)
特点: 意境开阔,气魄宏大。2、作者对雪景的具体描写由哪个词领起?它统摄了哪些句子? 由“望”领起,它统摄的句子从“长城内外”到“试比高”。 “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体会“惟余”和“顿失”的作用并说出所用的修辞方法是什么? “惟余”体现白雪覆盖的范围之广,“顿失”表现冰封速度之快,用了夸张的修辞。 “山舞银蛇,原弛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精彩在哪里? 这句用的是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方法, 不仅生动地表现了白雪覆盖下的群山和高原的连绵起伏的雄伟壮美,而且化静为动,赋予沉寂的大自然以旺盛的生命力,想象丰富,生动传神。3.末尾三句是实景还是虚景?从哪个字可以看出?
末尾三句是虚景。从“须”这个字可以看出,作者是借助想象来写雪后景象的。
晴天,红日照耀在白雪覆盖的源上,红白相映,分外娇艳。4、词的上阙把空间写得如此广阔,景色如此壮美娇艳,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怀?——表现作者胸怀博大,气魄雄伟,心里充满喜欢,豪迈奋发,充满对祖国美丽河山的热爱和赞美。上阕
写北方
壮丽的
雪景,
赞美祖国
大好河山北国风光
(总写)
概括 登高望远
(具体写)千里冰:封(静态)
万里雪:飘(动态)意境开阔气魄宏大长城内外: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群山:像银蛇舞动
高原:像蜡象奔跑静态动态气势磅礴雄伟壮美晴天景象
(想象)红装素裹
分外妖娆 娇艳、美丽沁园春 雪 毛泽东实景虚景上阙小结4、下阙开头两句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承上启下。前句承上文,赞美祖国山河。后句总领下文抒情 ,指出历史上许多英雄人物为祖国的壮丽河山而倾倒。5、到底“引”出了哪些英雄人物?“惜”字包含着作者什么感情?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成吉思汗。
肯定这些英雄人物的功绩,他们在中国历史上的巨大影响。
委婉的批评了他们的不足,批评他们短于“文治”,在政治、思想、文化方面建树不多。
“惜”字包含后来居上的伟大气概,体现了无产阶级的革命英雄必将胜过前人的坚强信念。6、谁是真正的英雄人物? “今朝”的风流人物,是新时代在文治和武功两方面都有更杰出的才能,更伟大的抱负的人;应该是人民群众;也应该是领导人民群众进行斗争的无产阶级革命家;还应该是诗人的自况。这是诗人的自信和自励,是对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的歌颂,是他们决心登上历史舞台的威武雄壮的宣言。这是全词的主旨所在。总结 词的下阕又是如何评论历史英雄的?表达了词作者怎样的伟大政治抱负?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略输文采稍逊风骚只识弯弓射大雕 短于
“文治”看今朝风流人物文韬
武略 描写北国壮丽的雪景
抒发诗人对祖国热爱的情感
对革命前景充满激情的展望
点评历史英雄
赞美无产阶级革命英雄
表现诗人博大的胸怀和豪情梳理总结上阕下阕艺术特色1、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
2、动静相衬,虚实相生。
3、用词准确、精练,形象鲜明。
4、运用比喻、拟人、对偶等修辞手法。 本篇虽题为咏雪,实际上它却不仅仅是一幅美丽的风景画,而是一首雄壮的抒情诗,上阕,即景生情。下阕抒情,寓情于议。作者将写景、抒情、议论熔为一炉诗词赏析的一般方法:
晓背景
通诗意
明脉络
赏美点
夯积累《沁园春 长沙》(1925)(32岁)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 liáo kuò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zhēng róng )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qiú )。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è)飞舟? 校园风光?千页稿纸?万页资料?闻教室内外?书声琅琅?宿舍上下?油墨飘香?你咬笔尖?我托腮帮?物理化学试比高?须晴日?看体育课上?一堆病羊?
功课如此紧张?引无数脑细胞死亡?惜汉隆武帝?龙运不长?买履郑人?脑筋太少?一代才子?司马相如?只识歌功砌文章?俱往矣?数活学人物?还看明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