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生物人教版第6单元第1章第2节《从种到界》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八年级上生物人教版第6单元第1章第2节《从种到界》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7.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7-03-23 17:13:09

文档简介

第六单元 生物的多样性及其保护
第一章
根据生物的特征进行分类
第二节 从种到界
一、教学目标
1.知道生物分类的含义。
2.掌握生物分类的七个等级。
3.概述对生物进行分类的意义。
二、重点难点
重点:1.说出生物分类的七个等级。
2.概述生物分类的依据和意义。
难点:能说出一种植物或动物在生物分类学上的位置。
三、教学准备
自制课件
四、引入新课
在大自然中,存在着数以万计的生物,那么我们如何才能更好地辨别生物呢?
对,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到底什么叫做生物分类?生物分类最终是怎么对生物进行分类的?
学生回答:对生物进行分类。
设置疑问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五、探究新知
一、生物分类的含义、目的和依据
引导学生自学教材101页科学方法“生物分类”,提出问题:
1.生物分类的方式是什么?
2.生物分类的依据是什么?
3.生物分类的目的是什么?
学生回答后教师点评总结:
依据:生物的相似程度。
方式:将生物分成不同的等级。
目的:弄清生物的亲缘关系和进化关系。
二、从种到界
请同学们大声告诉老师,生物分类将生物分成了哪些等级?
接着设置疑问:刚刚同学们所说的等级中最大的是?最小的是?最基本的是?最小的等级还能不能再分?
师生共同总结:最大的等级是界,最小的、最基本的等级是种,一种生物便是一个物种,因此,在每一个种里只有一种生物,不能再分。
刚才我们学习的对生物进行分类的目的主要是弄清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和进化关系,那同学们思考一下,随着分类等级越来越小,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怎么样?
教师总结:生物分类等级越小,生物的相似程度越大,亲缘关系越近。
自学教材,讨论生物分类的方式、依据和目的并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学生大声回答:界、门、纲、目、科、属、种。
思考并回答。
思考并回答。
培养学生分析和提取重要知识信息的能力。
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教师详细讲解,使学生对教材知识有更加理性的认识。
采用一问一答的方式,让学生更牢固的记忆生物分类的等级。
三、生物在分类上的位置
角色扮演“独狼寻亲记”:一直独自流浪的狼欲在动物界寻找自己的近亲和远亲……
学生分析图片说出自己代表的动物跟独狼之间的关系,教师点评得出狼在分类中的位置。
课件展示:桃在分类中的位置,说明每一个物种都能用同样的方法归属到相应的界、门、纲、目、科、属、种。
阅读教材102页,每一小组在接受到所给的动物图片后找准你所代表的动物与独狼的亲缘关系。
通过故事情节吸引学生,然后设置问题,让学生自我解答,既能学习新知识还能复习旧知识。
六、效果检测
七、课堂小结
本节课的重点看似是生物分类的七个等级:界、门、纲、目、科、属、种,但对分类等级的理解和应用更加重要,同学们一定要在熟记七个分类等级的基础上,会根据生物之间的相似程度,确定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和进化关系。
八、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第二节 从种到界
一、生物分类
含义、依据、方式、目的
二、生物分类的七个等级
界、门、纲、目、科、属、种
三、生物在分类中的位置
狼:动物界、脊椎动物亚门、哺乳纲、食肉目、犬科、犬属、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