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七年级下第四章三角形课件(10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北师大七年级下第四章三角形课件(10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4.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7-03-23 20:26:40

文档简介

课件28张PPT。第35课时 利用三角形全等测距离第四章 三角形目录contents课前小测课堂精讲课后作业课前小测目录contents知识小测
1.如图,将两根钢条AA′、BB′的中点O连在一起,使AA′、BB′可以绕着点O自由转动,就做成了一个测量工件,由三角形全等得出A′B′的长等于内槽宽AB;那么判定△OAB≌△OA′B′的理由是( )
A.边角边 B.角边角
C.边边边 D.角角边A 2.(2016?东城区一模)如图,有一池塘,要测池塘两端A,B间的距离,可先在平地上取一个不经过池塘可以直接到达点A和B的点C,连接AC并延长至D,使CD=CA,连接BC并延长至E,使CE=CB,连接ED.若量出DE=58米,则A,B间的距离为( )
A.29米 B.58米
C.60米 D.116米
B3.(2015秋?龙口市期末)要测量河两岸相对的两点A、B的距离,先在AB的垂线BF上取两点C、D,使CD=BC,再定出BF的垂线DE,使A、C、E在同一条直线上,如图,可以得到△EDC≌△ABC,所以ED=AB,因此测得ED的长就是AB的长,判定△EDC≌△ABC的理由是( )
A.SAS B.ASA
C.SSS D.HLB4.如图,为了测量池塘两端A,
B的距离,小红在地面上选择了
点O,C,D,使OA=OC,
OB=OD,且点A,O,C和点B,O,D分别都在一条直线上,只要量出CD的长,就可以知道A,B之间的距离.那么判定△AOB≌△COD的理由是 .
5.如图,要测量河岸相对两点A,B的距离,可以从AB的垂线BF上取两点C,D.
使BC=CD,过D作DE⊥BF,
且A,C,E三点在一直线上.
若测得DE=30米,则AB= 米.
SAS30课堂精讲目录contents例1.(2016春?永登县期末)如图,有一湖的湖岸在A、B之间呈一段圆弧状,A、B间的距离不能直接测得.你能用已学过的知识或方法设计测量方案,求出A、B间的距离吗?解:要测量A、B间的距离,
可用如下方法:
过点B作AB的垂线BF,在BF上取两点C、D,
使CD=BC,再作出BF的垂线DE,使A、C、E在一条直线上,
∵∠ACB=∠ECD,CB=CD,∠ABC=∠EDC,
∴△EDC≌△ABC(ASA).
∴DE=BA.
答:测出DE的长就是A、B之间的距离.类比精练.1.(2016春?城固县期末)已知如图,要测量水池的宽AB,可过点A作直线AC⊥AB,再由点C观测,在BA延长线上找一点B′,
使∠ACB′=∠ACB,这时只要量出
AB′的长,就知道AB的长,对吗?
为什么?解:对.理由:∵AC⊥AB
∴∠CAB=∠CAB′=90°
在△ABC和△AB′C中,∵
∴△ABC≌△AB′C(ASA)
∴AB′=AB.2.(2015?徐州模拟)课间,小明拿着老师的等腰三角板玩,不小心掉到两墙之间,如图,求证:△ADC≌△CEB.证明:由题意得:AC=BC,
∠ACB=90°,AD⊥DE,
BE⊥DE,∴∠ADC=∠CEB=90°
∴∠ACD+∠BCE=90°,∠ACD+∠DAC=90°,
∴∠BCE=∠DAC,
在△ADC和△CEB中,∵
∴△ADC≌△CEB(AAS).课后作业目录contents3.要测量河两岸相对的两点A,B的距离,先在AB的垂线BF上取两点C,D,使CD=BC,再定出BF的垂线DE,使A,C,E在一条直线上(如图所示),可以说明△EDC≌△ABC,得ED=AB,因此测得ED的长就是AB的长,判定△EDC≌△ABC最恰当的理由是( )
A.边角边 B.角边角
C.边边边 D.边边角B4.要测量圆形工件的外径,工人师傅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卡钳,点O为卡钳两柄交点,且有OA=OB=OC=OD,如果圆形工件恰好通过卡钳AB,则此工件的外径必是CD之长了,其中的依据是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条件( )
A.SSS B.SAS
C.ASA D.AASB5.三月三,放风筝.如图所示是小明制作的风筝,他根据DE=DF,EH=FH,不用度量,就知道∠DEH=∠DFH.请你用所学知识给予证明.证明:连接DH,
∵DE=DF,EH=FH,DH=DH,
∴△DEH≌△DFH,
∴∠DEH=∠DFH. 6.(2015春?胶州市期末)如图,小明家有一个玻璃容器,他想测量一下它的内径是多少?但是他无法将刻度尺伸进去直接测量,于是他把两根长度相等的小木条AB,CD的中点连在一起,木条可以绕中点O自由转动,这样只要测量A,C的距离,就可以知道玻璃容器的内径,你知道其中的道理吗?请说明理由.解:如图所示:连接AC,BD,
在△ODB和△OCA中,∴△ODB≌△OCA(SAS),
∴BD=AC.
故只要测量A,C的距离,
就可以知道玻璃容器的内径.7.(2016春?府谷县期末)如图,A、B两建筑物位于河的两岸,为了测量它们的距离,可以沿河岸作一条直线MN,且使MN⊥AB于点B,在BN上截取BC=CD,过点D作DE⊥MN,使点A、C、E在同一直线上,则DE的长就是A、B两建筑物之间的距离,请说明理由.解:∵AB⊥MN,∴∠ABC=90°,
同理∠EDC=90°∴∠ABC=∠EDC,
在△ABC和△EDC中

∴△ACB≌△ECD(ASA),
∴AB=DE.8.(2016春?芦溪县期末)为
了测量一幢高楼高AB,在旗杆
CD与楼之间选定一点P.测得
旗杆顶C视线PC与地面夹角∠DPC=38°,测楼顶A视线PA与地面夹角∠APB=52°,量得P到楼底距离PB与旗杆高度相等,等于8米,量得旗杆与楼之间距离为DB=33米,计算楼高AB是多少米?解:∵∠CPD=38°,∠APB=52°,∠CDP=∠ABP=90°,∴∠DCP=∠APB=52°,
在△CPD和△PAB中∴△CPD≌△PAB(ASA),
∴DP=AB,
∵DB=33,PB=8,
∴AB=33﹣8=25(m),
答:楼高AB是25米.9.(2016春?贵阳期末)如图,是工人师傅用同一种材料制成的金属框架,已知∠B=∠E,AB=DE,BF=EC,其中△ABC的周长为24cm,CF=3cm,则制成整个金属框架所需这种材料的总长度为( )
A.45cm B.48cm
C.51cm D.54cmA10.(2012?柳州)如图,小强利用全等三角形的知识测量池塘两端M、N的距离,如果△PQO≌△NMO,则只需测出其长度的线段是( )
A.PO
B.PQ
C.MO
D.MQB11.(2016?宜昌)杨阳同学沿一段笔直的人行道行走,在由A步行到达B处的过程中,通过隔离带的空隙O,刚好浏览完对面人行道宣传墙上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标语,其具体信息汇集如下:
如图,AB∥OH∥CD,相邻两平行线间的距离相等,AC,BD相交于O,OD⊥CD.垂足为D,已知AB=20米,请根据上述信息求标语CD的长度.
解:∵AB∥CD,∴∠ABO=∠CDO,
∵OD⊥CD,∴∠CDO=90°,
∴∠ABO=90°,即OB⊥AB,
∵相邻两平行线间的距离相等,
∴OD=OB,
在△ABO与△CDO中,
∴△ABO≌△CDO(ASA),
∴CD=AB=20(m)12.(2013?朝阳)某段河流的两岸是平行的,数学兴趣小组在老师带领下不用涉水过河就测得河的宽度,他们是这样做的:
①在河流的一条岸边B点,
选对岸正对的一棵树A;
②沿河岸直走20步有一树C,
继续前行20步到达D处;
③从D处沿河岸垂直的方向行走,当到达A树正好被C树遮挡住的E处停止行走;
④测得DE的长就是河宽AB.请你证明他们做法的正确性.证明:如图,由做法知:
在Rt△ABC和Rt△EDC中,

∴Rt△ABC≌Rt△EDC(ASA)
∴AB=ED
即他们的做法是正确的.谢



!课件33张PPT。第36课时
《三角形》
单元复习第四章 三角形目录contents课前小测课堂精讲课后作业课前小测目录contents知识小测
1.(2016?广东模拟)三角形两边的长分别是4和10,则此三角形第三边的长可能是( )
A.5 B.6 C.11 D.16
2.小华问小明:“如图所示的三角形,已知最长边为9,最短边为4,如何求这个三角形的面积?”小明提示说:“可通过
作已知一边上的高的方
法来解决.”根据小明
的提示,小华作出的正
确图形是( )CC3.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和高( )
A.都是线段 B.都是射线
C.都是直线 D.不都是线段
4.(2016?金华)如图,已知∠ABC=∠BAD,添加下列条件还不能判定△ABC≌△BAD的是( )
A.AC=BD B.∠CAB=∠DBA
C.∠C=∠D D.BC=ADAA5.(2016?桐城市模拟)在如图所示的5×5方格中,每个小方格都是边长为1的正方形,△ABC是格点三角形(即顶点恰好是正方形的顶点),则与△ABC有一条公共边且全等的所有格点三角形的个数是( )
A.1 B.2 C.3 D.4
6.(2016?邳州市一模)若直角
三角形的一个锐角为50°,则另
一个锐角的度数是 度.
D407.一个三角形的周长为81cm,三边长的比为2:3:4,则最长边比最短边长 .18cm课堂精讲目录contents本章小结例1.如图,在△ABC中,
∠B=60°,∠C=30°,AD
和AE分别是△ABC的高和
角平分线,求∠DAE的度数.解:在△ABC中,∠B=60°,∠C=30°
∴∠BAC=180°﹣∠B﹣∠C=180°﹣30°﹣60°=90°
∵AD是的角平分线∴∠BAE= ∠BAC=45°,
∵AE是△ABC的高,∴∠ADB=90°
∴在△ADB中,∠BAD=90°﹣∠B=90°﹣60°=30°
∴∠DAE=∠BAE﹣∠BAD=45°﹣30°=15°类比精练1.(2016春?淮安
期中)在△ABC中,CD⊥AB
于D,CE是∠ACB的平分线,
∠A=20°,∠B=60°.求∠BCD和∠ECD的度数.解:∵CD⊥AB,∴∠CDB=90°,
∵∠B=60°,∴∠BCD=90°﹣∠B=90°﹣60°=30°;
∵∠A=20°,∠B=60°,∠A+∠B+∠ACB=180°,
∴∠ACB=100°,
∵CE是∠ACB的平分线,∴∠ACE= ∠ACB=50°,
∴∠CEB=∠A+∠ACE=20°+50°=70°,
∠ECD=90°﹣70°=20°例2.(2015春?张家港市期末)如图,在长方形ABCD中,AB=CD=6cm,BC=10cm,点P从点B出发,以2cm/秒的速度沿BC向点C运动,设点P的运动时间为t秒:
(1)PC= cm.(用t的代数式表示)
(2)当t为何值时,△ABP≌△DCP?
(3)当点P从点B开始运动,同时,点Q从点C出发,以v cm/秒的速度沿CD向点D运动,是否存在这样v的值,使得△ABP与△PQC全等?若存在,请求出v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2)当t=2.5时,△ABP≌△DCP,
∵当t=2.5时,BP=2.5×2=5,
∴PC=10﹣5=5,
∵在△ABP和△DCP中, ∴△ ABP≌△DCP(SAS);
解:(1)点P从点B出发,以2cm/秒的速度沿BC向点C运动,点P的运动时间为t秒时,BP=2t,
则PC=10﹣2t;(2)①当BP=CQ,AB=PC时,△ABP≌△PCQ,
∵AB=6,∴PC=6,∴BP=10﹣6=4,2t=4,
解得:t=2,CQ=BP=4,v×2=4,解得:v=2;
②当BA=CQ,PB=PC时,△ABP≌△QCP,
∵PB=PC,∴BP=PC= BC=5,2t=5,
解得:t=2.5,CQ=BP=6,v×2.5=6,
解得:v=2.4.
综上所述:
当v=2.4或2时
△ABP与△PQC全等.类比精练2.(2015秋?简阳
市期末)如图,已知△ABC中,
AB=AC=10cm,BC=8cm,点
D为AB的中点.如果点P在线段
BC上以3cm/s的速度由B点向C点运动,同时,点Q在线段CA上由C点向A点运动.
(1)若点Q的运动速度与点P的运动速度相等,经过1s后,△BPD与△CQP是否全等,请说明理由;
(2)若点Q的运动速度与点P的运动速度不相等,当点Q的运动速度为多少时,能够使△BPD与△CQP全等?解:(1)△BPD≌△CQP,理由如下:∵t=1s,
∴BP=CQ=3×1=3(cm),
∵AB=10cm,点D为AB的中点,∴BD=5cm.
又∵PC=BC﹣BP,BC=8cm,
∴PC=8﹣3=5(cm),∴PC=BD.
又∵AB=AC,∴∠B=∠C,
在△BPD和△CQP中
∴△BPD≌△CQP(SAS);(2)∵vP≠vQ,∴BP≠CQ,
又∵△BPD≌△CQP,∠B=∠C,则BP=PC=4,CQ=BD=5,
∴点P,点Q运动的时间t= = (s),
∴vQ= = = (cm/s),
答:当点Q的运动速度为 cm/s,能够使△BPD与△CQP全等.课后作业目录contents3.(2016春?山亭区期中)三角形三条高的交点一定在( )
A.三角形内部 B.三角形外部
C.三角形内部或外部
D.三角形内部、外部或顶点
4.(2016春?内江期末)若一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度数的比为2:3:4,则这个三角形是( )
A.锐角三角形 B.直角三角形
C.钝角三角形 D.等腰三角形DA5.(2016秋?东台市月考)如图,已知AD平分∠BAC,AB=AC,则此图中全等三角形有( )
A.2对 B.3对 C.4对 D.5对
6.(2016春?成安县期末)如图,由∠1=∠2,BC=DC,AC=EC,得△ABC≌△EDC的根据是( )
A.SAS B.ASA C.AAS D.SSS
AA7.(2016?洛阳模拟)已知:如图,在长方形ABCD中,AB=4,AD=6.延长BC到点E,使CE=2,连接DE,动点P从点B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的速度沿BC﹣CD﹣DA向终点A运动,设点P的运动时间为t秒,当t的值为( )秒时.△ABP和△DCE全等.
A.1 B.1或3
C.1或7 D.3或7C8.(2015春?娄底期中)在Rt△ABC中,∠C=90°,∠A=65°,则∠B= .
9.(2016?丹棱县模拟)边长为整数并且最大边长是5的三角形共有 个.
10.如图,BD与CE分别是
∠ABC和∠ACB的平分线,
如果∠DBC=∠ECB,那么
∠ABC=∠ACB吗? .25° 9相等11.如图,已知AC=DB,要使△ABC≌△DCB,只需增加的一个条件是
或 .
12.已知三角形△ABC,AB=3,AC=8,BC长为奇数,求BC的长.
∠ABC=∠DCBAC=DB解: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可得:
8﹣3<BC<8+3,
即:5<BC<11,
∵BC为奇数,∴BC的长为7或9.13.已知△ABC的三边长均为整数,△ABC的周长为奇数.
(1)若AC=8,BC=2,求AB的长;
(2)若AC﹣BC=5,求AB的最小值.解:(1)∵由三角形的三边关系知,AC﹣BC<AB<AC+BC,
即:8﹣2<AB<8+2,
∴6<AB<10,
又∵△ABC的周长为奇数,而AC、BC为偶数,
∴AB为奇数,故AB=7或9;(2)∵AC﹣BC=5,
∴AC、BC中一个奇数、一个偶数,
又∵△ABC的周长为奇数,故AB为偶数,
∴AB>AC﹣BC=5,得AB的最小值为6.14.(2016春?高密市期末)如图,
△ABC中,AD是高,AE、BF是角平分
线,它们相交于点O,∠CAB=50°,
∠C=60°,求∠DAE和∠BOA的度数.解:∵∠A=50°,∠C=60°∴∠ABC=180°﹣50°﹣60°=70°,
又∵AD是高,∴∠ADC=90°,
∴∠DAC=180°﹣90°﹣∠C=30°,
∵AE、BF是角平分线,
∴∠CBF=∠ABF=35°,∠EAF=25°,
∴∠DAE=∠DAC﹣∠EAF=5°,
∠AFB=∠C+∠CBF=60°+35°=95°,
∴∠BOA=∠EAF+∠AFB=25°+95°=120°,
∴∠DAC=30°,∠BOA=120°.故∠DAE=5°,∠BOA=120°.15.尺规作图:已知线段a,求作三角形ABC,使AB=BC=CA=a.(要求保留作图痕迹)解:如图,△ABC为所作.16.(2013?云南)如图,点B在AE上,点D在AC上,AB=AD.请你添加一个适当的条件,使△ABC≌△ADE(只能添加一个).
(1)你添加的条件是 .
(2)添加条件后,请说明△ABC≌△ADE的理由.∠C=∠E(2)选∠C=∠E为条件.
理由如下:
在△ABC和△ADE中,
∴△ABC≌△ADE(AAS).17.(2014?常州)已知:如图,
点C为AB中点,CD=BE,CD∥BE.
求证:△ACD≌△CBE.证明:∵C是AB的中点(已知),
∴AC=CB(线段中点的定义).
∵CD∥BE(已知),
∴∠ACD=∠B(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在△ACD和△CBE中,

∴△ACD≌△CBE(SAS).18.有一座小山,现要在小山A、B的两端开一条隧道,施工队要知道A、B两端的距离,于是先在平地上取一个可以直接到达A和B的点C,连接AC并延长到D,使CD=CA,连接BC并延长到E,使CE=CB,连接DE,那么量出DE的长,就是A、B的距离,你能说说其中的道理吗?解:在△ABC和△CED中,
AC=CD,∠ACB=∠ECD(对顶角),EC=BC,
∴△ABC≌△DEC,
∴AB=ED,
即量出DE的长,就是A、B的距离19.(2015秋?丹阳市月考)如图,在3×3的正方形网格中,则∠1+∠2+∠3+∠4+∠5等于( )
A.180° B.225°
C.270° D.315°B20.(2016春?会宁县期中)已知:如图,等腰三角形ABC中,AC=BC,∠ACB=90°,直线l经过点C(点A、B都在直线l的同侧),AD⊥l,BE⊥l,垂足分别为D、E.
求证:△ADC≌△CEB.证明:∵∠DAC+∠DCA=∠ECB+∠DCA=90°,
∴∠DAC=∠ECB,
在△ADC和△CEB中,
∴△ADC≌△CEB(AAS).谢



!课件20张PPT。第34课时
用尺规作三角形第四章 三角形目录contents课前小测课堂精讲课后作业课前小测目录contents知识小测
1.(2013秋?鄞州区期末)尺规作图作一个等于已知角的示意图如图,则要说明∠D′O′C′=∠DOC,需要证明△D′O′C′≌△DOC,则这两个三角形全等的依据是( )
A.SSS B.SAS C.ASA D.AASA2.利用尺规进行作图,根据下列条件作三角形,画出的三角形不唯一的是( )
A.已知三条边 B.已知三个角
C.已知两角和夹边 D.已知两边和夹角
3.用尺规作一个直角三角形,使其两条直角边分别等于已知线段时,实际上就是已知的条件是( )
A.三角形的两条边和它们的夹角
B.三角形的三条边
C.三角形的两个角和它们的夹边
D.三角形的三个角BA课堂精讲目录contents例1.已知线段b和∠α,用尺规作一个三角形,使它的两边长分别为b和2b,且这两条边的夹角等于∠α.(先填空,再根据步骤依次作出图形,保留作图痕迹)
作法:作射线OM;
在射线OM上截取OA= .
作∠ =∠α
在射线ON上截取OB= .
连接 .
所以△AOB为所求.bAOB2bAB类比精练.1.作图题
小明不小心在一个三角形上撒一片墨水,请用尺规帮小明重新画一个三角形使它与原来的三角形完全相同.(保留作图痕迹,不写作法)解:按尺规作图的要求,
正确作出△ABC的图形:2. 用尺规作一个直角三角形,使其一条直角边和斜边分别等于如图所示的线段a、解:如图,作∠C=90°,在一边上截取CA=a,以A为顶点c为半径作圆,交另一直角边于点B.RT△ABC就是所求的直角三角形.课后作业目录contents3.(2014秋?正定县期中)用尺规作图,下列条件能作出唯一三角形的有( )
①已知两锐角;②已知两边及夹角;
③已知三边;④已知两角及一边.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4.用尺规作图,已知三边作三角形,用到的基本作图是( )
A.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 B.作已知直线的垂线
C.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 D.作角的平分线
BC5.已知一个三角形的两边分别为a,b,这两边的夹角为α,请用尺规作图法作出这个三角形.
(要求:写出已知、求作,保留作图痕迹,不写作法,最后要作答)解:已知:线段a,线段b,角α,
求作:△ABC,使∠C=α,
AC=b,BC=a,
作答:△ABC为所作三角形.6.作图:画一个三角形与△ABC全等,
要求用尺规作图,保留作图痕迹.解:如图所示:7.(2016?阳泉模拟)如图所示,已知线段a,用尺规作出△ABC,使AB=a,BC=AC=2a.
作法:(1)作一条线段AB= ;
(2)分别以 、 为圆心,
以 为半径画弧,两弧交于C点;
(3)连接 、 ,则△ABC
就是所求作的三角形.aAB2aACBC8.利用尺规、用三种不同的方法作一个三角形与已知直角三角形ABC全等,并简要说明理由.(同种理由视为是同一种方法)解:如图,△DEF为所作.9.如图,已知a和∠α,用尺规作一个三角形ABC,使AB=AC=2a,∠BAC=180°﹣∠α.解:如图所示,
作法:首先作射线,在射线上
截取AB=2a,
再作∠BAC=180°﹣α,
再截取AC=AB=2a,
连接BC即可.10.已知∠α及线段b,作一个三角形,使得它的两内角分别为α和 ,且两角的夹
边为b.(要求:用尺规作图,
并写出已知、求作和结论,保留
作图痕迹,不写作法)解:已知:∠α,线段b;
求作:△ABC,使得∠B=α,∠C= α,BC=b.

结论:如图,△ABC为所求.11.(2016?漳州)下列尺规作图,能判断AD是△ABC边上的高是( )B谢



!课件23张PPT。第30课时
图形的全等第四章 三角形目录contents课前小测课堂精讲课后作业课前小测目录contents公式定理
1.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图形叫做 .
2.全等图形的 都相同。
3.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 ,对应角 。
知识小测
4.下列图形中,和所给图全等的图形是( )
全等图形图形和大小相等相等D5.下列说法:
①全等三角形的形状相同、大小相等
②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
③面积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④全等三角形的周长相等
其中正确的说法为( )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D6.(2015秋?社旗县期中)如图,
已知方格纸中是4个相同的正方形,
则∠1与∠2的和为()
A.45° B.60° C.90° D.100°
7.已知A与A′,B与B′是对应点,则△ABC和△A′B′C′全等用符号语言表示为: .
8.如图,四边形EFGH与
四边形ABCD是全等图形,
若AD=5,∠B=70°.
则 EH= ,∠F= .
C△ABC≌△A′B′C′570°课堂精讲目录contents例1.(2016春?蓝田县期中)如图,在下列4个正方形图案中,与左边正方形图案全等的图案是( )解: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图形叫做全等形.
A、B、D图案均与题干中的图形不重合,所以不属于全等的图案,
C中的图案旋转180°后与题干中的图形重合.
故选C.C类比精练1.(2015秋?南皮县期中)下列四个图形中,属于全等图形的是( )
A.①和② B.②和③ C.①和③ D.不存在解:①、②和④都可以完全重合,因此全等的图形是①和②、②和④.
故选:A.A例2.(2013秋?莒南县期末)已知:如图,△ABC与△DEF是全等三角形,则图中相等的线段的组数是( )
A.3 B.4 C.5 D.6解:∵△ABC≌△DEF,
∴AB=DE,AC=DF,BC=EF,
∴BC﹣EC=EF﹣EC,
即BE=CF,有四组相等线段,
故选B.B类比精练.2.(2014秋?新泰市期末)如图,△ABC≌△CDA,并且AB=CD,
那么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
A.∠1=∠2 B.AC=CA
C.∠D=∠B D.AC=BC解:∵△ABC≌△CDA,AB=CD,
∴∠1和∠2,∠D和∠B是对应角,
∴∠1=∠2,∠D=∠B,
∴AC和CA是对应边,而不是BC,
∴A、B、C正确,错误的结论是D、AC=BC.
故选D.D课后作业目录contents3.(2015秋?阜宁县期中)全等图形是指两个图形( )
A.能够重合 B.形状相同
C.大小相同 D.相等
4.(2015秋?蓟县期中)下列各组的两个图形属于全等图形的是 ( )AD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图形叫做全等图形
B.周长相等的三角形是全等三角形
C.各角相等的三角形是全等三角形
D.面积相等的三角形是全等三角形
6.(2016春?井陉县期末)下列命题中:
(1)形状相同的两个三角形是全等形;
(2)在两个全等三角形中,相等的角是对应角,相等的边是对应边;
(3)全等三角形对应边上的高、中线及对应角平分线分别相等,其中真命题的个数有( )
A.3个 B.2个 C.1个 D.0个AC7.(2014春?太康县期末)下列说法:
①同一张底片洗出的10张一寸照片是全等形;
②我国国旗上的四颗小五角形是全等形;
③所有的正六边形是全等形;
④面积相等的两个长方形是全等形.
其中正确的有(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8.(2016春?泉港区期末)已知
四边形ABCD各边长如图所示,
且四边形OPEF≌四边形ABCD.则PE的长为( )
A.3 B.5 C.6 D.10BD9.两个全等图形中可以不同的是( )
A.位置 B.长度 C.角度 D.面积
10.(2016春?寿光市期末)如图,Rt△ABC沿直角边BC所在直线向右平移到Rt△DEF,
则下列结论中,错误的是( )
A.BE=EC B.BC=EF
C.AC=DF D.△ABC≌△DEF
11.下列四个图形中,全等的图形是( )
A.①和② B.①和③ C.②和③ D.③和④AAD12.如图,已知△ABC≌△CDE,其中AB=CD,那么下列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
A.AC=CE B.∠BAC=∠ECD
C.∠ACB=∠ECD D.∠B=∠D
13.(2015秋?红桥区期末)如图是由4个相同的小正方形组成的网格图,其中∠1+∠2等于( )
A.150° B.180° C.210° D.225°CB14.如图(1)~(12)中全等的图形是
和 ; 和 ; 和 ;
和 ; 和 ; 和 ;
(填图形的序号)(1)(11)(2)(10)(3)(6)(4)(7)(5)(8)(9)(12)15.图中所示的是两个全等的五边形,∠β=115°,d=5,指出它们的对应顶点?对应边与对应角,并说出图中标的a,b,c,e,α各字母所表示的值.解:对应顶点:A和G,
E和F,D和J,C和I,
B和H,
对应边:AB和GH,
AE和GF,ED和FJ,CD和JI,BC和HI;
对应角:∠A和∠G,∠B和∠H,∠C和∠I,∠D和∠J,∠E和∠F;
∵两个五边形全等,
∴a=12,c=8,b=10,e=11,α=90°.16.找出全等图形.解:由图形可得出:(1)和(8);(2)和(6);(3)和(9);(5)和(7);(13)和(14)是全等图形.17.如图所示的图案是由全等的图形拼成的,其中AD=0.5cm,BC=1cm,则AF=____ 618.(海南)已知图中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则∠α的度数是( )
A.72° B.60° C.58° D.50°D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