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苑中学2016~2017学年第二学期第一次独立作业
九年级语文时间:140分钟
总分:
150分
一、(24分)
一、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4题。(16分)
世界上有一种最
(xiāng
chún)的茶值得永远品味,那便是母爱;
A
;世界上有一首最动人的乐曲,让我们用心去
(líng
tīng),那也是母爱
B
母爱是一种无私的感情,她像春天的
(gān
lín),洒落在我们的心田,滋润着一棵棵生命的幼苗。
根据括号中的拼音用正楷写出相应的汉字。(3分)
▲
▲
▲
2.根据上下文,在A处仿造一个句子,使其符合语境。(2分)
▲
▲
▲
3.B处应填的标点符号是
▲
(1分)
4.微信是腾讯公司发布的一款社交通讯软件。请你参与下列活动。(10分)
(1)光明中学准备邀请钱理群教授于2015年12月20日下午来校做一个“阅读经典
成就未来”的主题讲座。请你以学生会主席王晓群的名义拟一条微信发给钱教授。(4分)
▲
▲
▲
(2)学校文学社在微信圈上向大家征求文学社的名称。请你给文学社取一个名称并简要说明理由。(2分)
名称:
▲
理由:
▲
▲
▲
(3)学校文学社在微信圈发表了一些名著的片段,请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4分)
武松大踏步赶将出来。那个捣子径奔去报了蒋门神,蒋门神见说,吃了一惊,踢翻了交椅,丢去了蝇拂子,便站将来。武松却好迎着,正好大阔路上撞见。蒋门神虽然长大,近因酒色所迷,掏虚了身子,先自吃了一惊,奔将来,那步不曾停住,怎地及得武松虎一般健的人,又有心来算他。蒋门神见了武松,心里先欺他醉。只顾赶将入来,说时迟,那时快,武松先把两个拳头去蒋门神脸上虚影一影,忽地转身便走。蒋门神大怒,抢将来。被武松一脚踢起,踢中蒋门神小腹上。双手按了,便蹲下去。武松一踅,踅将过去,那只右脚早踢起,直飞在蒋门神额角上,踢着正中,望后便倒。武松追入一步,踏住胸脯,提起这醋钵儿大小拳头,往蒋门神脸上便打。原来说过,打蒋门神扑手:先把拳头虚影一影,便转身,却先飞起左脚,踢中了,便转身来再飞起右脚,这一扑,名曰“玉环步,鸳鸯脚”。这是武松平生的真才实学,非同小可!打的蒋门神在地上叫饶。武松喝道:“若要我饶你性命,只要依我三件事。”蒋门神在地下叫道:“好汉饶我!休说三件,便是三百件,我也依得!”
(1)上文是该部小说中很有名的故事情节,这个故事叫做
▲
;
请再写出两个与武松有关的故事情节:
▲
、
▲
。
(2)原著中,因为蒋门神
▲
,所以才被武松痛打。
5.用课文原句填空。(8分)
(1)(1)三人行,
▲
。(《〈论语〉八则》)
(2)老骥伏枥,
▲
。(曹操《龟虽寿》)
(3)
▲
,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4)江山如此多娇,
▲
。(毛泽东《沁园春·雪》)
(5)《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最能体现杜甫体察人间冷暖、救济天下情怀的诗句是:
“
▲
,
▲
。”
(6)恐怖行为令人深恶痛绝。11月21日联合国安理会以15票赞成一致通过决议,决定采取一切必要措施,防止和打击“伊斯兰国”(ISIS)和“胜利阵线”的恐怖主义行为。这正应了孟子所说的一句话“
▲
,
▲
”。
二、(61分)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6~7题。(6分)
登楼
杜甫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①浮云变古今。
北极②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③莫相侵。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父吟④。
【注】①玉垒:山名,在今四川茂汝。②北极:即北极星,喻指唐王朝。③西山寇盗:指吐蕃。④梁父吟:诸葛亮遇到刘备前喜欢诵读的乐府诗。
6.试分析“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一句中
“变”字的妙处。(3分)
▲
▲
▲
7.请你说说诗人借登楼所见抒发什么样的情感?(3分)
▲
▲
▲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1题。(18分)
包拯字希仁,庐州合肥人也。知天长县,有盗割人牛舌者,主来诉。拯曰:“第归,杀而鬻①之。”寻复有来告私杀牛者,拯曰:“何为割牛舌而又告之?”盗惊服。
徙知端州,迁殿中丞。端土产砚,前守缘贡,率②取数十倍以遗权贵。拯命制者才足贡数,岁满不持一砚归。
召权知开封府,迁右司郎中。拯立朝刚毅,贵戚宦官为之敛手,闻者皆惮之。人以包拯笑比黄河清。童稚妇女,亦知其名,呼曰“包待制”。京师为之语曰:“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旧制,凡诉讼不得径造庭下。拯开正门,使得至前陈曲直,吏不敢欺。
拯性峭直,恶吏苛刻,务敦厚,虽甚嫉恶,而未尝不推以忠恕也。与人不苟合,不伪辞色悦人,平居无私书,故人、亲党皆绝之。虽贵,衣服、器用、饮食如布衣时。尝曰:“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者,不得放归本家,死不得葬大茔③中。不从吾志,非吾子孙也。”
(节选自《宋史 包拯传》)
【注释】①鬻:(yù)卖。②率:大多。③茔:(yíng)墓地。
8.用斜线(/)给下面句子标出朗读停顿(标两处)。(2分)
而
未
尝
不
推
以
忠
恕
也
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词。(4分)
(1)第归,杀而鬻之
(
)
(2)寻复有来告私杀牛者
(
)
(3)率取数十倍以遗权贵
(
)
(4)凡诉讼不得径造庭下
(
)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6分)
(1)使得至前陈曲直,吏不敢欺。(3分)
▲
▲
▲
(2)与人不苟合,不伪辞色悦人。(3分)
▲
▲
▲
11.民间把包拯称为“包青天”,你认为老百姓这样称呼他的原因是什么?请结合原文简要分析作答。(6分)
▲
▲
▲
(三)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2~15题。(16分)
【材料一】
读什么书,取决于为什么读。人之所以读书,无非有三种目的。一是为了实际的用途,例如,因为职业的需要而读专业书籍,因为日常生活的需要而读实用知识。二是为了消遣,用读书来消磨时光,可供选择的有各种无用而有趣的读物。三是为了获得精神上的启迪和享受,如果是出于这个目的,我觉得读人文经典是最佳选择。
人类历史上产生了那样一些著作,它们直接关注和思考人类精神生活的重大问题,因而是人文性质的,同时其影响得到了世代的公认,已成为全人类共同的财富,因而又是经典性质的。我们把这些著作称做人文经典。在人类精神探索的道路上,人文经典构成了一种伟大的传统,任何一个走在这条路上的人都无法忽视其存在。
认真地说,并不是随便读点什么都能算是阅读的。譬如说,我不认为背功课或者读时尚杂志是阅读。真正的阅读必须有灵魂的参与,它是一个人的灵魂在一个借文字符号构筑的精神世界里的漫游,是在这漫游途中的自我发现和自我成长,因而是一种个人化的精神行为。什么样的书最适合于这样的精神漫游呢?当然是经典,只要翻开它们,便会发现里面藏着一个个既独特又完整的精神世界。
——节选自周国平《经典和我们》
【材料二】
2012年我国18―70周岁国民在传统纸媒和电媒上的人均分配时间表
读书时间
读报时间
看电视时间
15.38分
18.91分
98.85分
2012年中美两国国民阅读调查表
调查项目
中国
美国
公共图书馆数量
3076个
8951个
人均拥有图书馆数量
1个/
44万人
1个/1.3万人
人均拥有图书馆藏书量
0.58本
50本
公民拥有图书证比例
7%
62%
人均年阅读量
4.39本
7本
图书畅销类型
教辅、养生、食谱、营销等
小说、科技等
——参考自中国新闻网
【材料三】
一份调查报告:受访者是30位出身于工人阶层的男子,最后有15人成为大学教授,15人仍在工人阶层。在挑选这30人的时候,研究人员确认他们出身于相似的社会环境,而且家庭创伤也相似(父母酗酒、死亡、离婚等)。
15位教授中,有12位有父母给他们读书或讲故事;15位工人中,只有4人有这种经历。
15位教授中,有14人小时候家中有很多图书和印刷品;15位工人中,只有4人家中有书。
15位教授中,13人的母亲与12人的父亲经常阅读书报杂志;15位工人中,只有6人的母亲与4人的父亲经常阅读。
15位教授小时候都受到大人在阅读上的鼓励,15位工人中只有3人受到鼓励。
其中,教授组二号受访者,他是一名社会学学者,7岁时母亲去世,被送进孤儿院,一直到17岁自立成人。他在进入孤儿院时备受煎熬,他“不知道孤儿会发生什么事”。8岁时,这位受访者在孤儿院图书馆发现了霍雷肖·阿尔杰①的系列故事书。这个发现对他影响深远,因为它突然间了解到,尽管在孤儿院,他仍然可以掌握命运,创造人生。霍雷肖 阿尔杰的书让他看到“一个掌握自己命运的男孩典范”,他可以选择自己的人生。
注释:①霍雷肖·阿尔杰(1832——1899),美国儿童文学作家,共创作了100多部作品。他专门撰写贫困男孩发奋图强最终成功的故事,代表作《衣衫褴褛的迪克》。
——节选自吉姆·崔利斯《朗读手册》
【材料四】
加拿大的两位科学家将观看电视的人大脑神经与测试仪器连在一起,得出结论:电视主要是在和我们的身体而不是心智对话。具体来说,人类的心智至少需要半秒钟才能为复杂的刺激提供适当感觉闭合,而电视拒绝给我们这半秒钟。媒体研究专家卢格曼早在上世纪70年代就认为,书籍是与我们左脑交流,电视使我们头脑中理智的部分休眠。因此,对于习惯电视画面的孩子来说,阅读印刷媒体是痛苦的,几乎令人无法忍受,它无法适应我们目光跳动的习惯。
——节选自许知远《电子时代的阅读》
12.根据【材料一】周国平将阅读定义为:
▲
。(3分)
13.你从【材料三】“调查报告”得出了什么结论?(4分)
▲
▲
▲
14.【材料四】中加点的词语能否删去?为什么?(3分)
人类的心智至少需要半秒钟才能为复杂的刺激提供适当感觉闭合,而电视拒绝给我们
这半秒钟。
▲
▲
▲
15. 根据上面的材料,针对养成国民良好的阅读习惯,请你提出一些好的建议。(6分)
▲
▲
▲
(四)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6~21题。(21分)
拾叶者言
李国文
①银杏树,在南方很多,到了太寒冷的北方,就比较罕见了。
②这种树,又名公孙树,那意思是说它的生长期很慢,也很长,通常是爷爷种下的树,要到孙子那一辈,才能结果。结的果子,叫做白果,因其外壳薄白而名,果肉色绿而糯,微苦,颇有不同一般的滋味。旧时,在上海,冬天,夜晚,常可听到有小贩叫卖“糖炒热白果”者,于小可盈握的炭炉上,炒一捧白果,热烘烘的剥来,在寒风中,塞入嘴中也很有一点暖在心头之意。 ③不过,长到这把年纪,看到过许多地方的许多银杏树,但树上挂着果实的,至今,却尚无眼福一睹,实在是很遗憾的。所以,便把对于树的兴趣,关注到银杏树叶了。拾这种树的叶子,同人家集邮,集火花,集钱币一样,也是一件乐在其中的事情。在所有的树木中,独有银杏树叶算是独树一帜的,状似扇,形似贝,薄似纸,轻似羽,轻盈飘逸,洁净雅致,形成一种很特别的风格。
④在北京的香山脚下,就在双清别墅附近,有那么几株古老银杏,近些年来,又在空旷地上,栽种了一些,都还十分孱弱,尚不成林。不过,一到秋天,当满山黄栌红了起来的时候,这些银杏树,也飒飒地飘落满地黄叶,用另一种鲜艳,点缀着山光水色,也是怪有情调的。色彩总是搭配起来,要好看些。站在山下,放眼看去,红中有黄,黄中有绿,于是,风景便格外好看了。
⑤每年秋天,人们到香山去,无不志在红叶。但我,却总要拾几片银杏树叶,夹在书里,作书签用。而且,我到别处去,若见到银杏树叶,也有收集的兴趣,无非留在书册里,作一个小小的纪念。
⑥这片银杏叶,从此在书中的某一页与某篇相伴,也多了一丝斯文。
⑦有时候,翻开书,未读文章,先读叶片,因为很容易就翻到夹着叶片的那一页,它马上就突然出来。于是使你想起某年某月的某一天,在某地逗留的情景。
⑧在大自然中,它算得上最微末的事物了,所以,它从来也不会扮演重要角色的。它在你的书页中,那种不想让你注意,也不想让你不注意的自然而然的样子,其实,也含有一份做人之道的平实在内的。若是我们能够意识到自己的平凡与普通,也就多了一点自知之明,便省得许多力不从心的烦恼。当然,也就有了尊严。
⑨叶是一回事,但无数的叶构成的树,则是另一回事。
⑩我记得有一年,在山东泰安的岱庙里,见到两棵并肩立着的古银杏树,中间只隔着一条甬道,可谓形影不离数千年。两棵数高约几十米,数径也得两三人合抱,确是一副非凡模样。看到这两棵历经沧海桑田,阅遍人间变化的参天古树,同行的人,都膜拜之,仰视之,赞叹之,无法不肃然起敬。有人说,泰山为五岳之首,那么泰山下的这两棵银杏树,也许是最古老的了。
银杏树给人的感觉,是疏朗端庄,是高标挺拔,但它的叶片,却是明洁俏丽,优雅可人。这也是伟岸的人,和寻常的人,各有其不一般的特色了。伟岸者有其抱负,寻常人有自己的志趣,这世界所以美丽,就是有各种不同的追求和目标。假如我们都能懂得大自然中,没有两张绝对相同的叶片,那么对于拾叶者的启示,莫过于走自己的路,过自己的生活,经营自己的天地了。
前不久,到广东韶关的南华寺,时值初冬,南方的季节要晚些,但那银杏树叶,也到枯黄坠落的日子。在香烟缭绕中,飘然而下,落地无声,随风而来,又随风而去,看着看着,也仿佛悟到了一点禅意。
这世界,这人类,也不就这样一季一季地生生不息吗?这无限之中,具体到每一个人,又是极有限的。因此,叶片不大,却总是应该记下它的一段时光。人也一样,不一定轰轰烈烈,但也会有自己一生中那碧蓝碧蓝的天空。去了,也就由它去了,但你留下了它呢,也就留住了。知识见闻的积累也好,生活中辛酸和悦的感受也好,成功与失败的经验也好,都是应该珍惜,应该谨记的。
这样,你拾起一片一片叶子的同时,也就觉得活着是多么有意义和有价值的事了。
16.文章第③段在文中有哪些作用?(4分)
▲
▲
▲
17.赏析文中划线的句子。(3分)
于小可盈握的炭炉上,炒一捧白果,热烘烘的剥来,在寒风中,塞入嘴中也很有一点暖在心头之意。
▲
▲
▲
18.请分别说说第⑨段中“一回事”和“另一回事”的含义。(4分)
▲
▲
▲
19.文章写了泰安岱庙的银杏,又写了韶关南华寺的银杏,这样写是否重复?请说明理由。(4分)
▲
▲
▲
20.作者从“拾叶”中产生了哪些人生感悟?请简要回答。(6分)
▲
▲
▲
三、(65分,其中含书写5分)
2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能像阳光那样温暖舒心的,是生活;能像美酒那样回味无穷的,是生活;能像诗歌那样意味深长的,是生活。生活二字,容纳了太多的诗意,因为生活本身就是丰富多彩的。
品一壶香茶,诵一卷诗书,守一方净土,盈一袖水风,同飞鸟相伴,和真情偎依,与善者同行……这便是诗意地生活。
请以“诗意地生活”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南苑中学2016~2017学年第二学期第一次独立作业
九年级语文答题纸
一、
(24分)
一、完成1~4题。(16分)
1、(3分)
2、(2分)
3、(1分)
4、①(4分)
②(2分)
③(4分)
5、(8分)
①
②
③
④
⑤
,
⑥
,
二、(61分)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6~7题。(6分)
6、(3分)
7、(3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1题。(18分)
8、用斜线(/)给下面句子标出朗读停顿(标两处)。(2分)
而
未
尝
不
推
以
忠
恕
也
9、(4分)①
②
③
④
10、(3分)①
(3分②
11、(6分)
(三)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2~15题。(16分)
12、(3分)
13、(4分)
14、(3分)
15、(6分)
(四)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6~21题。(21分)
16、(4分)
17、(3分)
18、(4分)
19、(4分)
20、(6分)
三、(65分,其中含书写5分)
2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要求:①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21世纪教育网21世纪教育网
21世纪教育网21世纪教育网
21世纪教育网21世纪教育网612
九语文一独参考答案
1.(3分)香醇
聆听
甘霖
2.(2分)世界上有一部永远写不完的书,那便是母爱。
3.(1分)。(句号)或……(省略号)
4.(1)(4分)钱理群教授,您好。我是光明中学学生会主席王晓群。我校拟邀请您于2015年12月20日下午来校做一个“阅读经典
成就未来”的主题讲座。届时敬请拨冗指导。可以吗?(称呼、自我介绍、内容和语气各1分)
(2)(2分)萌芽文学社。充满朝气,充满希望,给人一种清新之感。
(3)(4分)(1)武松醉打蒋门神;武松景阳冈打虎、武松斗杀西门庆(武松大闹飞云浦、血溅鸳鸯楼等)
(2)抢夺(强占、霸占)(施恩的)快活林。
【解析】
(1)试题分析:这题考查的是学生对名著的阅读和理解。通过名著中的著名场景或精彩情节来考查学生对名著的理解或概括的能力。学生平时对名著要广泛阅读,熟悉推荐的必读文学作品,了解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和故事情节。
考点:识记文学名著内容。能力层级为识记A。
(2)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名著的阅读和理解。用心读《课程标准》推荐的名著,作品的关键情节、经典片段和名言警句,才能轻松应对试题。本题考查的是《水浒传》,对其中的作者、人物、情节要有准确的把握。
考点: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5.(8分)(1)必有我师焉(2)志在千里(3)海内存知己(4)引无数英雄竞折腰(5)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6)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6.(3分)一语双关。既指玉垒山上的浮云飘忽起灭,又暗示古今世事的风云变幻,国家动荡不安的局势。
7.(3分)表现了诗人对国家前途命运的担忧,效仿诸葛亮辅佐朝廷的抱负,报国无门的伤感。
8.(2分)而∕未尝∕不推以忠恕也
9.(4分)(1)仅,只管
(2)不久
(3)馈赠
(4)径直
10.(1)(3分)使告状的人能够到跟前陈述情况,办事小吏因此不敢欺瞒。(省略的“之”、得、陈各1分)
(2)(3分)(他)不随便(或“苟且”)附和别人,不伪装言语和神色来取悦他人。(苟、伪、辞色、悦四点答三点全分)
11.①办案神明、执法公正;②为官清廉;两袖清风;③刚正不阿,光明磊落,④体恤民情,为民作主。(答三点给三分,每点结合内容给全分)
12.(3分)阅读是一个人的灵魂在文字构筑的精神世界里(1分)自我发现和自我成长(1分)的个人化的精神行为(1分)。
13.(4分)①阅读成就一个人长大后的命运与发展。②父母对阅读的重视直接影响孩子的成就。
14.(3分)不能。“至少”是“最少”的意思。在文中指“人类的心智最少需要半秒钟才
能为复杂的刺激提供适当感觉闭合”,有可能需要的时间更长。如果删掉,就成为“人
类的心智需要半秒钟才能为复杂的刺激提供适当感觉闭合”,过于绝对。该词体现了文
章语言的准确性。(回答“体现议论语言的严密性”扣1分)
15.
(6分)①父母应加强自身对阅读的关注与重视。②避免看电视时间过长,多进行纸
质阅读方式;③扩建公共图书馆,增加图书馆藏书量;④改变以实际用途和消遣为主的
阅读习惯,注重提升精神方面的阅读。(答出一点得2分)
16.(4分)(1)照应文题(1分),由写银杏树及果实过渡到写拾银杏叶(1分);(2)总
体描写银杏叶的特征(1分)并表达拾叶的乐趣(1分)。
17.(3分)通过动作描写,“炒”“剥”“塞”等一系列动词,细致入微地描写出冬天吃银杏果的美
妙场景,流露出作者对旧时生活的怀念和对银杏果的喜爱之情。
18.(4分)“一回事”指银杏叶平凡普通(1分)又自然而然(1分)的特点;“另一回事”指银杏树疏朗端庄(1分)、高标挺拔(1分)的令人敬仰的伟岸气质。
19.不重复。两处描写的侧重点和用意都不相同:泰安岱庙的银杏重在写树,突出其古朴
高标;韶关南华寺的银杏,重在写叶,意在表现其平凡。(“侧重点”和“用意”两方面
每答一点并说明清楚不同之处,得4分)
20.(6分)(1)意识到自己的平凡与普通,就会省得许多烦恼,也就有了尊严;(2)走自
己的路,过自己的生活,经营自己的天地;(3)人不一定轰轰烈烈,但也会有自己一生中那碧蓝碧蓝的天空。
21.作文分项评分标准(60分,写字5分另算)
说明:
⑴A等基准分为56分;B等基准分为47分;C等基准分为36分;D等基准分为25分。
⑵其中—项富有特色,其他两项达到B,可考虑A;其中—项富有特色,其他两项在A、B之间,可考虑满分。
⑶严重偏离题意,或语病严重,或不足规定字数300字,得分不超过16分。
⑷思想内容不健康,最多评C等。
⑸未写题目扣2分。
⑹标点不正确(标点不逗或一逗到底)总扣1分。
⑺错别字两个或以上,则在语言分中扣除1分不包括书写分。
《包拯》译文:
包拯字希仁,是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人。……当天长县知县。有个盗贼割了别人家耕牛的舌头,牛主人来到(县衙)告状。包拯说:“(你)只管回家去,杀了
牛卖了它。”不久又有一人来到(县衙)告别人私自宰杀耕牛,包拯说:“(你)为什么割了别人家耕牛的舌头,又来告他的状 ”这个盗贼感到很震惊,也很服
气。
(包拯)转到端州当知府,升为殿中丞。端州出产砚台,此前的知府趁着进贡大都敛取是贡数几十倍的砚台,来赠送给当朝权贵。包拯命令制造的砚台仅仅满足贡数,当政满一年没拿一方砚台回家。
(包拯被朝廷)召令暂时代理开封府尹,升为右司郎中。包拯在朝廷为人刚强坚毅,贵戚宦官因此而大为收敛,听说的人都很害怕他。人们把包拯笑比做黄河水清
(一样极难发生的事情)。小孩和妇女,也知道他的名声,叫他“包待制”。京城里的人因此说:“(暗中行贿)疏不通关系(的人),有阎罗王和包老头。”按旧
规矩,凡是诉讼都不能直接到官署(递交状子)。包拯打开官署正门,使告状的人能够到跟前陈述是非,办事小吏因此不敢欺瞒。
包拯性情严峻刚直,憎恶办事小吏苛杂刻薄,务求忠诚厚道,虽然非常憎恨厌恶,但从来没有不施行忠恕之道的。(他)跟人交往不随意附和,不以巧言令色取悦
人,平常没有私人信件,连朋友、亲戚也断绝往来。虽然地位高贵,但(穿的)衣服、(用的)器物、(吃的)饮食跟当百姓时一样。(他)曾经说:“后代子孙当
官从政,假若贪赃枉法,不得放回老家,死了不得葬入家族墓地。假若不听从我的意志,就不是我的子孙。”
学校
班级
姓名
学号
考号
密
封
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