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上册教案_第3课 希腊罗马的上古文明

文档属性

名称 华东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上册教案_第3课 希腊罗马的上古文明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3.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华师大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7-03-23 23:01:36

文档简介

华九上第3课:希腊罗马的上古文明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使学生了解希腊罗马上古文明发展的基本概况,包括古希腊文明的渊源,伯里克利统治时期雅典民主政治的高度发展,罗马共和国和罗马帝国的兴亡。
2.了解基督教的产生及对西欧社会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引导学生评价伯里克利时代的民主政治,培养学生全面辩证地认识历史现象和历史人物的能力;
2.通过引导学生比较雅典和斯巴达的不同点,培养学生对历史现象的比较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伯里克利改革使雅典民主政治得到高度发展,证明了杰出人物对历史发展能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2.认识到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学情分析】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伯里克利统治时期雅典民主政治高度发展的特点
教学难点:全面辩证地认识伯里克利统治时期雅典奴隶主民主政治的实质;把握古代罗马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罗马帝国衰亡的原因
【教法与学法导航】
教法:情景教学法、问题探究法、活动教学法
学法:自主学习法、合作学习法、探究学习法
【教学准备】
教师:投影仪,制作多媒体课件(课本插图、有关图片、文字材料、录像片)
学生:搜集整理材料,了解古希腊、古罗马奴隶制状况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组织学生温故知新:说出大河流域的四大上古文明区(东方四大文明古国)。
2.总结学生回答的情况后,教师承上启下,讲授:当时除了亚非大河流域的上古文明之外,欧洲的西方文明也已经诞生。现在,让我们一起探索西方文明的发源地:希腊罗马的上古文明,引入新课
互动1:
1.教师首先交代:西方文明包括古希腊和古罗马的上古文明,而古希腊文明被看成西方文明的发源地,它分为爱琴文明时期和奴隶制城邦时期。
2.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古代希腊》地图,扼要介绍古希腊的地理位置
3.学生结合地图,阅读教材思考:
①与今天的希腊国家版图的不同。②古代希腊文明发源地在哪?③爱琴文明的中心在何地?
4.引导学生结合注释答出:古希腊是一个地区而非一个国家,其地理范围与今天希腊国家的版图不同,包括希腊半岛、爱琴海诸岛和小亚细亚的西部海岸,古希腊文明发源于爱琴海,中心是克里特岛、迈锡尼
5.及时评价学生回答情况后,教师点明:亚非文明古国大多发源于大河流域,是大河文明,而古代希腊文明发源于海洋,是一种海洋文明。爱琴文明衰落后到公元前8世纪,古希腊开始出现奴隶制城邦。
6.教师首先解释一下城邦的含义:城邦是以城市为主体形式的国家,这与古代亚非奴隶制国家不同。设问:最重要的是哪两个城邦?
7.要求学生在《古希腊地图》上找到斯巴达和雅典两个重点城邦,结合《古代希腊社会生活图》感受雅典城邦的繁荣,并阅读教材,归纳二者的特点,发表自己的观点
8.教师强调:斯巴达崇尚武力,社会俨如大军营,而雅典经历多次改革,以发达的民主政治彪炳于史册,特别是伯里克利时代,民主政治发展到全盛时期。
互动2:
1.播放多媒体课件,讲明:伯里克利他是古希腊政治家,他进一步改革政治制度,扩大奴隶主民主,使雅典奴隶主民主政治发展到全盛时期,展示伯里克利图片,让大家进一步了解这个人物,引导学生思考:
①、什么时候雅典的民主政治发展到全盛时期?②、民主政治的核心是什么?③、有何影响?④、有何局限性?⑤、如何评价伯里克利时代高度发展的奴隶主民主政治?
2.充分利用教材P15—16页,组织学生合作探究,分组讨论后,畅所欲言,阐明观点
3.教师点拨:伯里克利时代民主政治达到全盛,核心是广大公民直接参与,它既有进步性,又有局限性。第一,它为雅典的昌盛提供了政治上的条件和保障,激发了公民自由开拓的精神,推动了雅典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对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演进也产生一定影响;第二,它是奴隶主民主政治,能够享受到民主权利的成年男性公民只占雅典人口的1/6。
4.向学生展示课本中的材料《伯里克利在阵亡将士葬礼上的演说》,加深印象,活跃气氛,使学生更好的了解伯里克利时代高度发展的奴隶主民主政治,。
5.教师将中外史结合,结合中国历史上专制制度同雅典的公民参政进行比较,简单指出他们之间的根本区别。
互动3: 实践链接,各抒己见:
假设你生活在公元前5世纪的古代希腊,你愿意生活在雅典还是斯巴达?为什么?
思路引导:本题是开放性问题,教给学生解答此类题目的方法,同时培养学生对历史现象的比较能力,鼓励学生自由发表观点,只要论之有据,言之有理即可,要尽力地去发挥学生的发散思维。
互动4:
1.翻译英文谚语:
Rome
masn’t
built
in
A
day.
转意为:成功需要长期的积累和努力。”结合本课,即“罗马城不是一日建成的”,那罗马城是怎样建成的?引入第二个文明古国:古罗马
2.启发学生结合课本注释讲述罗马建成的故事
3.教师在肯定学生的同时,指出古罗马分为罗马共和国和罗马帝国时期,公元前509年(中国的春秋末期),共和国的建立标志着罗马进入奴隶社会。那么,罗马历史是如何发展的呢?
4.指导学生结合提纲,阅读教材P16-19,整理罗马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
5.分组讨论,合作探究,展示成果
6.教师及时评价,归纳,出示投影,引导学生对照罗马历史发展线索简表修改完善:
罗马城(前8世纪)─→罗马共和国(前509年)─→称霸地中海(前2世纪)─→罗马帝国(前30年)─→地跨欧亚非三洲(2世纪初)─→帝国分裂(395年)─→西罗马帝国灭亡(476年)西欧奴隶制和上古历史终结。
7.教师重点点拨:
(1)引导学生介绍布匿战争经过,并点出“地中海成为罗马的内湖”的含义。
(2)罗马由共和国发展为帝国的原因:是社会危机严重,奴隶主贵族要求独裁统治,以稳固政权;
(3)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的原因从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分析,内因是经济衰退、人民起义、外因是蛮族的进攻,其中内因是主要的,它的灭亡标志着西欧奴隶社会的结束,
(4)教师适当联系中国奴隶社会结束的时间进行比较,指出中国进入封建时代比西方早近千年。
互动5:
1.教师讲解:现在有许多西方的节日传入我国,如:圣诞节”、“复活节”、“感恩节”等,这些与哪一宗教有关呢?引入基督教
2.出示导纲,学生自主探究:
A.早期基督教产生的时间、地点、经典
B、基督教早期教义的转变及原因
C、罗马帝国宗教政策的变化及变化的原因
D、基督教何时定为国教
3.启发学生回答后,教师适当点拨:
1.罗马帝国于392年将基督教定为国教,对宗教政策由镇压转为扶植利用,原因是教义的转变。
2.早期教义倡导人人平等.患难相恤.正义必胜,后来转变为逆来顺受.精神忏悔.
希冀来世,原因就是有产者和上层人物相继入教
3.说明宗教对当时的社会产生了重大影响,是社会发展的一定阶段的产物,是统治阶级维护统治的工具。
【课堂小结】
1.启发学生说出本节课的收获(分知识与能力方面)
2.教师归纳:这节课我们认识了西方文明之源—古希腊,知道了伯里克利时代雅典的民主政治发展到全盛,学习了古罗马奴隶制产生、发展和走向衰弱的过程,这标志着西欧奴隶社会结束,封建社会的序幕正徐徐拉开。
【课堂作业】
1.希腊的早期文明—爱琴文明以_______为中心,后来又发展到_____
2.为争夺地中海的霸权,罗马同_____进行了三次战争,史称_____。
3.2008年北京奥运会火炬传递中,奥运火种是来自被誉为西方文明发源地的( )
A埃及 B巴比伦 C希腊 D印度
4.下列对雅典民主政治全盛时期的描述中,错误的一项是()
A.文化发达 B.经济繁荣 C.教育兴盛 D.全体居民有权参政
5.一位与伯里克利同时代的人曾经自豪的说“假入你未见过雅典,你是个笨蛋;假如你见到雅典而不狂喜,你是一头蠢驴;假如你自愿把雅典抛弃,你是一头骆驼。”他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伯里克利时代的雅典( )
A疆域最辽阔 B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 C经济最繁荣 D对外战争屡获胜利
6.民主政治对人类文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后世民主政治提供了参照范例的西方古国是( )A古埃及 B古印度 C雅典 D罗马帝国
7
罗马帝国的建立者是


A.
伯里克利 B.希罗多德 C.凯撒 D.屋大维
8.史料分析:
“当时帝国地跨欧亚非三洲,地中海成为它的内湖。帝国同北欧、印度与有贸易往来,中国的丝绸也传入帝国》”
回答:
1.材料中的帝国指的是哪一国家?
2.这一帝国灭亡的原因是什么?何时灭亡?
9.识图说史:

1.该图是古希腊_____(填城邦名)的著名政治家______
2.他当政期间该城邦民主政治状况如何?
参考答案:
1.克里特岛、迈锡尼2.迦太基、布匿战争3.C 4.D 5.B 6.C 7.D8.罗马帝国、内因是经济衰退、人民起义、外因是蛮族的进攻,其中内因是主要的,东罗马帝国灭亡于1453年,
西罗马帝国灭亡于476年。9.雅典、伯里克利、雅典的民主政治核心:广大公民直接参与;
影响:西方近代民主政治制度的源头;局限性:仅限于成年男性公民。
【教学反思】
陶行知先生说得好:“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学。”本课的设计思路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其中的表现之一就是把“教材”转换为“学材”,想方设法突出学生“主体”作用,将传授“教材”改为引导学生对“学材”的学习,大胆拓展教材,引入活水,如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从教材提供的材料中(文字、地图、插图等)有针对性地提取有效信息,了解了古希腊文明的中心、认识了伯里克利时期的繁盛、直观的理解了古罗马强盛时的版图等;引导学生探究问题,自主思考,合作交流,培养学生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通过相关问题的导引,引导学生挖掘理论内涵,了解到如何评价雅典时期的民主政治、如何全面分析等佛教对西欧社会的影响、使学生初步具有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意识,对事物会全面辩证地认识,学会了透过现象看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