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下册教案_第24课 五彩缤纷的现代文化

文档属性

名称 华东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下册教案_第24课 五彩缤纷的现代文化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4.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华师大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7-03-24 06:56: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五彩缤纷的现代文化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知道德莱塞的《美国的悲剧》等著名文学作品。
2.了解毕加索的主要艺术成就。
3.通过爵士乐、好莱坞等,了解现代音乐和电影业的发展。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将现代欧美文学和美术方面的成就与时代相联系,从而培养学生归纳、判断问题的能力,提高艺术鉴赏能力。
2.通过课前阅读文学作品的青少年版,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的体会去感受、体验,引起学生的共鸣和认同。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通过对《美国的悲剧》的学习,使学生找到对自己人生发展的警示;通过赏析《格尔尼卡》,理解艺术家的成功离不开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同时,让学生感受到创新意识和精神,增强面向世界的国际意识。
2.通过欣赏并理解爵士乐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过程,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和正确的价值取向,在感受好莱坞大片过程中,
激发学生振兴中国电影的民族自信心。
【学情分析】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德莱塞的著名文学作品;毕加索的名画;爵士乐,
好莱坞
难点:人类文化空前繁荣,世界性、民族性与多样性交相辉映,如何正确理解与评价;近年来好莱坞的全球化策略对各国的民族电影市场构成强大威胁,中国电影应如何应对
突破方法:
1.鉴于教材对欧美著名文学作品的介绍比较简略,而很多学生以前又没读过,通过布置学生课前阅读、课下搜集相关资料,明确了作品内容与特点历史背景的关系,从而能正确理解。
2.多次播放视频,使学生直观形象的感受,尽可能的获取课外的知识。
3.教师补充典型史料,精心设问置疑。
【教法与学法导航】
教法:讲授法,情境教学法、作品欣赏教学法。
学法:学案导学,以学案为载体,以组为单位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在合作活动中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教学准备】
教师:搜集对《美国的悲剧》等作品的名家评论,帮助学生加深对这些作品的理解。查找与本节有关的作品,包括音像资料等,并根据课堂教学需要进行剪辑,制成课件播放。
学生:课前阅读《美国的悲剧》等作品的青少年版,了解其主要内容。查找毕加索的代表作品及简介,形成初步印象;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温故知新:复习提问:近代俄国哪一位文学家被列宁誉为“俄国革命的镜子”?你能说出他的代表作吗?
2.评价后,教师导入:自古以来,人类社会的发展变化都从文学、美术等方面得到了反映。进入现代以后,随着科技成就日新月异,政治经济发生了重大变化。所有这一切,也导致了现代文化的五彩缤纷,具体有哪些成就呢?引入本节




一:明确学习目标:(学生自读)
二:自主学习,感知基础知识:
温馨提示:首先,自学教材,独立解决自学提纲中的问题。然后,小组内依据问题进行交流,形成统一认识。最后,标记出小组内未解决的问题,留待解决。
1.课件演示导读提纲,引导学生学生依据提纲自学教材,探索、交流、讨论。
1.课文介绍了20世纪欧美文学哪些名著?
2.小说《美国的悲剧》主人公克莱德悲剧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3.海明威通过《老人与海》,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
4.20世纪西方艺术的特点是什么?
5.毕加索的代表作有哪些?各描绘了怎样的场景?你对此有什么感想?
三、自学效果反馈:
温馨提示:同学们,跳出教材,尝试完成下列表格。相信你是最棒的
国别
文学作品
作家

《美国的悲剧》
德莱塞
《永别了,武器》、《老人与海》


《约翰·克里斯朵夫》
罗曼·罗兰






哥伦比亚


印度


四、合作探究,交流共享:
一、德莱塞和《美国的悲剧》:
1.出示人物图片,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主要的文学作家
2.利用插图介绍青少年版《美国的悲剧》,师生共同分析主人公出现悲剧的原因?
3.教师点拨:小说中所描述的不仅是克莱德的悲剧,也是美国的悲剧,对“美国生活方式”进行了深刻的揭露与批判。
4.讲解:海明威的相关情况:(美)《永别了,武器》、《老人与海》(“你尽可以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
二、一代大师毕加索:
1.引导学生说出毕加索的代表作,教师适当点拨:《亚威农的女郎》《格尔尼卡》(猛烈抨击法西斯强盗,表现了战争的恐怖、痛苦与兽性)《和平鸽》(成为1949年在巴黎召开的世界和平大会的会徽)
2..播放视频,观看毕加索的作品,让学生形成感性认识。
3.学生观看后,相互交流,教师适当引导,让学生谈自己的观后感。
4.作了课前准备的同学展示自己搜集的毕加索的作品图片,并作解说。
5.
展示图片《格尔尼卡》,引导学生结合创作背景,思考毕加索艺术的社会性。
6.出示一段名言,进一步分析毕加索艺术的社会性:
“艺术家同时也是一个政治人物,会经常关心悲欢离合的灾情,并从各方面做出反应。他怎么能不关心别人,怎么能以一种逃避现实的冷漠态度而使自己同你的那么丰富的生活隔离起来呢 不,绘画并不是为了装饰住宅而创作的,它是抵抗和打击敌人的一个武器。”请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A.他有哪一件作品最能体现这些思想?(《格尔尼卡》)
B.总结这幅画描绘了怎样的场景?启发学生描述后,教师突出强调,这幅油画表现了作者对法西斯罪行的控诉,也歌颂了人民反抗侵略的坚强意志。)
C.你对此有什么感想?(毕加索十分重视艺术的社会意义,他把自己在严酷的社会现实面前产生的思想觉悟用画作传达给了人们,引起了强烈、广泛而持久的共鸣。毕加索具有热爱祖国、提倡人道、维护正义的崇高品格,才能够取得这么高的艺术成就。)
7.引导学生推论出:毕加索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高的艺术成就,是与他热爱祖国,提倡人道,维护正义的人格分不开的
三、爵士乐:
1.播放一段布鲁斯名曲和拉格泰姆名曲,让学生谈聆听后的感受。
2.教师简介:拉格泰姆的词义是“参差不齐的拍子”,故又称为“散拍乐”。布鲁斯的音调与拉格泰姆的节奏形成了基本的爵士语汇。
3.播放视频,要求学生思考:爵士乐是怎样形成的?有哪些表现特征
4.师生共同归纳:
A.“起源”:非洲(爵士音乐的旋律基础,源自非洲。)B.诞生地:美国南部C.形成过程:非洲特色+欧洲优点(黑人奴隶在保留非洲音乐特色的同时,吸收了欧洲音乐的优点,创造出美国黑人的音乐形式——爵士乐。)
5.学生讲解爵士乐的表现特征,演奏者可以即兴发挥,自由自在地演奏。尤其是不规则的切分节奏特点,就好像他们对现实社会不停地敲击,所形成的风格和特色特别丰富多彩。
6.让学生结合观后感,发挥想象力,畅所欲言,从爵士乐形成和发展的历史中可以悟出什么道理。
7.学生畅所欲言,展示自己搜集的有关爵士乐的资料,教师适当点评,让有音乐特长的学生现场演奏爵士乐曲的片段。
8.展示《猫王》《爵士乐先驱》图片,配以有关文字资料,介绍爵士乐的演变。
9.播放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上百台钢琴演奏《蓝色狂想曲》的录像,体现爵士乐与交响乐的结合。
四、好莱坞:
1.引导学生结合有关物理学方面的知识理解电影发明的原理,介绍电影的起源,好莱坞电影的特点和类型。
2.教师强调:美国好莱坞是世界著名的电影城。奥斯卡奖是世界上最有名的电影奖。20世纪优秀电影作品有《摩登时代》(卓别林)等等。
3.鼓励学生结合搜集的材料,发表见解,分析好莱坞为什么会成为“世界电影之都”,教师归纳
A.一流的电影制作技术、一流的导演、一流的演员。
B.推出影星以确立自己的地位。
C.华尔街金融机构的大量投资。
D.制作技术、题材、制作方法的不断革新。
E.创造出不同的类型片来吸引观众。
4.教师简单介绍好莱坞在世界电影业的垄断地位,
5.播放具有代表性而且学生很熟悉的好莱坞电影的片段,如:《星球大战》、《拯救大兵瑞恩》、《泰坦尼克号》、《狮子王》,等,并就自己印象较深的谈 自己的观后感。
【课堂小结】
1.引导学生说出本节课的收获,包括知识与能力
2.教师归纳指出:在对现代文学艺术表形形式的学习中,感受到创新的意识和精神,我们要增强面向世界的国际意识,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课堂作业】
温馨提示:精挑细选,做选择题,要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词,联系课本,进行选择。备选项内容相近时,可对比分析进行排除。可要仔细哟!
1.小说《美国的悲剧》作者是(D)
A.奥斯特洛夫斯基 B.高尔基 C.罗曼·罗兰 D.德莱塞
2.下面关于爵士乐的表述,哪一项是不正确的(D)
A.爵士乐起源于黑人音乐 B.即兴演奏使爵士乐形成了多种风格
C.爵士乐先在欧洲流行,而后传到美国 D.爵士乐是现代音乐的一个代表
3.历史诊所:
1.为抗议德国法西斯轰炸西班牙格尔尼卡而做的《格尔尼卡》,是达利的作品。
2.英国作家德莱塞的作品《美国的悲剧》,揭露和批判了美国的生活方式。
3.《约翰·克里斯朵夫》是法国作家罗曼罗兰德作品。
4.列举20世纪三部著名欧美文学作品
5.拓展探究:
提出自己对其中某部影片的看法,或者参与关于中国音乐、电影事业的发展应该走什么道路的讨论等等。(教师指出:好莱坞的全球化策略对各国电影市场构成了强大威胁,我们必须发展具有自己民族特色的电影事业来抵御它的冲击。)
【教学反思】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理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学生学习知识是接受的过程,更是发现的过程、创造的过程。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最好的方法就是创设适当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引导学生主动去探究。
在《五彩缤纷的现代文化》一课中,多次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观看视频、欣赏图片、分析史料、倾听音乐等,体现了贴近学生、贴近实际、贴近生活的“三贴近”原则。同时,重视了教学方法的应用,通过导学提纲,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轻松完成了教学目标。
当然,还有许多不完善的地方,今后,应在以下方面引起深思和注意。
在把握教学目标上多下功夫。课程改革改变了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只注意情境的设计,却忽视了教学目标的体现,最终出现课堂热热闹闹,课后学生所获甚微,教师筋疲力尽的现象。
掌控学生的广度不够、出现精英论坛现象,多次运用启发式教学法,想调动学习的积极性,结果把学生的思维束缚,或者教师只忙于完成自己设计的教学任务,而没有顾及大多数学生的活动,少数学生活动,多数学生无动于衷。今后应进一步深化,较深层次的开发学生的思维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