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下第二单元
单元测试题
时间:90分钟
满分:120分
班级:
姓名:
得分:
一、基础(27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阔绰(chuò)
巉岩(chán)
羼水(chān)
绽出(zhàn)
B.间或(jiàn)
拭去(shì)
附和(hè)
骇骨(hái)
C.腌臜(ā
zā)
捯气(dáo)
鲦鱼(tiáo)
胚子(pēi)
D.坎肩(kǎn)
恐吓(hè)
畜生(chù)
窒息(zhì)
2.在下面横线上填上相应的句子。(每空1分,共6分)
(1)莫辞酒味薄,
,儿童尽东征。(杜甫《羌村三首(之三)》)
(2)北极朝廷终不改,
。可怜后主还祠庙,
。(杜甫《登楼》)
(3)一封朝奏九重天,
。
,肯将衰朽惜残年!(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他一气呵成地完成了一幅山水画,令在场群众拍手叫好。
B.儿子考上了名牌大学,这使他的父母激动得如坐针毡。
C.小莫同学总喜欢吹毛求疵,与别人对着干。
D.看着这一泻千里的洪水,所有的居民顿时就不知所措了。
4.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随着电脑文字录入技术的应用,使人们逐渐不喜欢用笔写字了。(把“应用”改为“发展”)
B.作为一个共产党员、党的领导干部,想问题办事情,都要从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句式杂糅,第2个逗号后面的内容应改为“从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或“以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
C.我们的报刊、电视、网络和宣传媒体,更有责任做出表率。(把“和”改成“等”)
D.卢俊义、李逵、周瑜、诸葛亮等人物,对于大多数中学生是比较熟悉的。(主宾颠倒,应该在“中学生”的后面加“来说”二字)
5.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1)门外有一个很大的水池,
,但后来在池底安置了喷泉,池面上就泛起涟漪,泉口上面像始终浮着一朵莲花。
(2)与他交谈,
,绝无肤浅和媚态。
①水清得几近透明,原本平静如镜
②原本平静如镜,水清得几近透明
③就像他的作品,平实自然,最突出的感觉是他的平和自如
④最突出的感觉是他的平和自如,就像他的作品,平实自然。
A.①④
B.②④
C.①③
D.②③
6.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孔乙己》选自《呐喊》(《鲁迅全集》)。作者鲁迅,浙江绍兴人,原名周树人。
B.《蒲柳人家》节选自《十月》,作者是刘绍棠,北京人,当代作家。
C.《变色龙》选自《契诃夫小说选》,作者契诃夫是俄国作家,代表作有小说《警察与赞美诗》、剧本《万尼亚舅舅》等。
D.《热爱生命》的作者是美国小说家杰克·伦敦,课本节选部分描写的是一个淘金者在荒原上迷路,最终顽强地活下来的故事。
7.请参加“全民阅读”综合性学习活动(6分)
材料一:据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公布的第十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显示,2012年我国18至70周岁国民图书阅读率为54.9%,国民人均纸质图书的阅读量为4.39本,相对于发达国家动辄数十本的阅读量明显低下,比韩国的11本、法国的20本、日本的40本、犹太人的64本少得多。
青少年的读书状况尤为令人担心。中国少先队事业发展中心2013年7月发布的《第六次中国未成年人互联网运用状况调查报告》显示,移动互联网的普及特别是微博、微信的广泛应用,使未成年人阅读方式呈现“碎片化”趋势。报告称,青少年中有61.6%使用微博,经常发表观点的为33.9%。可以说,伴随新媒体日新月异的发展,青少年与传统图书阅读正渐行渐远。
材料二:2015年3月15日上午,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闭幕。李克强总理与中外记者见面时指出“书籍和阅读可以说是人类文明传承的主要载体,就我个人的经历来说,用闲暇时间来阅读是一种享受,也是拥有财富,可以说终身受益。”他把“全民阅读”这几个字写入了政府工作报告,并且表示“明年还会继续”。他希望全民阅读能够形成一种氛围,无处不在。
(1)针对材料一,我国国民纸质阅读现状如何?(2分)
(2)针对材料二,李克强总理为什么要把“全民阅读”写进政府工作报告里?(2分)
(3)请你为总理献计献策,如何提高国民阅读率?(2分)
二、阅读(43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8~10题。(10分)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8.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3分)
(1)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2)池非不深也。
(3)委而去之。
9.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2)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10.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从决定战争胜负的因素角度,通过对“天时”“地利”“人和”三个条件的比较,阐述了“人和”对战争胜利的决定作用。
B.本文运用了“举例论证”“类比论证”和“对比论证”,显示出极其严密的论证艺术和极强的逻辑性。
C.文章的中心论点: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D.“得道者多助”中的“道”是指战争中打仗的方法和道理。
(二)阅读下文,完成11~13题。(9分)
骠骑将军为人少言不泄,有气敢任。天子尝欲教之孙吴兵法,对曰:“顾方略何如耳,不至学古兵法。”天子为治第,令骠骑视之,对曰:“匈奴未灭,无以家为也。”由此上益重爱之。然少而侍中,贵,不省士。其从军,天子为遣太官赍数十乘既还重车余弃粱肉而士有饥者。其在塞外,卒乏粮,或不能自振,而骠骑尚穿域蹋鞠。事多此类。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有气敢任/任意东西
B.天子尝欲教之孙吴兵法/未尝稍降辞色
C.贵,不省士/吾日三省吾身
D.由此上益重爱之/树林阴翳,鸣声上下
12.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3分)
天子为遣太官赍数十乘既还重车余弃粱肉而士有饥者。
13.霍去病是一个怎样的人?(至少写出两点)(3分)
(三)阅读下文,完成14~17题。(11分)
谈自立
①常言说:大树底下好乘凉。然而庇护在大树底下的小树苗是长不成参天大树的。同样,人也是如此,要想成才,先得自立。
②自立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一个人只有自立才能有发展的前途。世界著名的大发明家爱迪生的自立本领就很强。他十三、四岁时为了建造实验室,常常到车站卖报,同时还在自己的后院里种植蔬菜,收获时再拿到市场上去卖。他用这些钱为自己建造了一间实验室,在此基础上他的发明也层出不穷。由此可见,自立对一个人的成功多么重要。
③相反,一个人如果不自立,样样都依赖别人,那么他是不会成大器的。球王贝利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我能成为球王,而我的儿子是不会成为球王的。”他说的话是有道理的。贝利能成为球王是因为他有很强的自立本领,而他的下一代却在富足的环境下产生了依赖的心理,缺乏吃苦的精神,这就决定了球王的儿子很可能成不了球王。
④球王贝利认识到了这一点,可是,在我们现实生活中庇护子女的现象却十分严重。含辛茹苦的家长们为子女样样操心,尽力为子女减轻一切负担,然而这却使不少少年养成了过度依赖的坏习惯。殊不知,青少年肩负着历史的重任,视子女如宝的家长们,你们应该还自己子女一份自由,让他们自立,为他们将来建设祖国打下基础。
⑤自立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想成才的青年朋友们,让我们一起摆脱别人的庇护去自立吧!
14.第②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15.第③段怎样论证了本文的中心论点。(3分)
16.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3分)
17.根据作者的观点,联系生活实际,谈一谈我们怎样做才能够“自立”?(2分)
(四)阅读下文,完成18~21题。(13分)
活
着(节选)
余
华
这辈子想起来也是很快就过去了,过得平平常常,我爹指望我光耀祖宗,他算是看错人了。我啊,年轻时靠着祖上留下的钱风光了一阵子,往后就越过越落魄了,可寿命长,我家里五口人一个挨着一个死去,我还活着。
孙子死后第二年,看看自己还得活几年,我觉得牛还是要买的。牛是半个人,它能替我干活,闲下来时我也有个伴,心里闷了就和它说说话。牵着它去水边吃草,就跟拉着个孩子似的。
买牛那天,我把钱揣在怀里走着去新丰,那里有个很大的牛市场。路过邻近一个村庄时,看到晒场上围着一群人,走过去看看,就看到了这头牛。它趴在地上,歪着脑袋吧嗒吧嗒掉眼泪,旁边一个赤膊男人蹲在地上霍霍地磨着牛刀,围着的人在议论着牛刀从什么地方刺进去最好。我看到这头老牛哭得那么伤心,心里怪难受的。想想做牛真是可怜。累死累活替人干了一辈子,老了,力气小了,就要被人宰了吃掉。
我不忍心看它被宰掉,便离开晒场继续往新丰去。走着走着心里总放不下这头牛,它知道自己要死了,脑袋底下都有一滩眼泪了。
我越走心里越是定不下来,后来一想,干脆把它买下来。
我赶紧往回走,走到晒场那里,他们已经绑住了牛脚,我挤上去对那个磨刀的男人说:“行行好,把这头牛卖给我吧。”
赤膊男人手指试着刀锋,看了我好一会才问:“你说什么?”我说:“我要买这牛。”
他咧开嘴嘻嘻笑了,旁边的人也哄地笑起来。我从怀里抽出钱放到他手里,说:“你数一数。”赤膊男人马上傻了,他把我看了又看,还搔搔脖子,问我:“你当真要买?”
我什么话也不去说,蹲下把牛脚上的绳子解了,站起来后拍拍牛的脑袋。这牛还真聪明,知道自己不死了,一下子站起来,也不掉眼泪了。我拉住缰绳对那个男人说:“你数数钱。”
那人把钱举到眼前像是看看有多厚,看完他说:“不数了,你拉走吧。”
我便拉着牛走去,他们在后面乱哄哄地笑,我听到那个男人说:“今天合算,今天合算。”
牛是通人性的,我拉着它往回走时,它知道是我救了它的命,身体老往我身上靠,亲热得很。我对它说:“你呀,先别这么高兴,我拉你回去是要你干活,不是把你当爹来养着的。”
我拉着牛回到村里,村里人全围上来看热闹,他们都说我老糊涂了,买了这么一头老牛回来,有个人说:“福贵,我看它年纪比你爹还大。”
会看牛的告诉我,说它最多只能活两年三年的,我想两三年足够了,我自己恐怕还活不到这么久。谁知道我们都活到了今天,村里人又惊又奇,就是前两天,还有人说我们是“两个老不死”。
牛到了家,也是我家里的成员了,该给它取个名字,想来想去还是觉得叫它福贵好。定下来叫它福贵,我左看右看都觉得它像我,心里美滋滋的,后来村里人也开始说像,我嘿嘿笑。
(选文有删改)
18.请用简洁的文字,概括本文的内容。(3分)
19.联系上下文,品味下列句子的表达效果。(4分)
(1)牵着它去水边吃草,就跟拉着个孩子似的。
(2)它趴在地上,歪着脑袋吧嗒吧嗒掉眼泪。
20.本文最后一段有什么作用?(3分)
21.请结合文章说说,“我”是一个怎样的人。(3分)
三、写作(50分)
22.“身体和灵魂,总有一个在路上。”看不同的风景,寻找人生的方向。在路上,感受风景的美丽与自在;在路上,感受生命的丰盛和寂寥……
请以“在路上”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中心明确,书写规范;不少于600字。
参考答案
1.D(A项“羼”读音应为“chàn”;B项中“骇骨”应为“骸骨”;C项“腌臜”的“臜”读音应为轻声)
2.(1)黍地无人耕
兵戈既未息
(2)西山寇盗莫相侵
日暮聊为《梁甫吟》
(3)夕贬潮阳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
3.B(如坐针毡:形容心神不定,坐立不安。用在此处不合语境)
4.A(滥用介词,导致句子无主语,应该删去“随着”或“使”)
5.A
6.C(《警察与赞美诗》的作者是美国短篇小说巨匠欧·亨利)
7.(1)国民人均纸质图书的阅读率相对于发达国家明显低下。(2)书籍和阅读可以说是人类文明传承的主要载体。阅读是一种享受,也是积累财富,可以让人终身受益。(言之成理即可)(3)示例:①国家免费发放有利于人民身心健康的图书;②在学校专门设置阅读课。在机关单位的八小时工作里面,专门设置一定的阅读时间。在农村也专门设置阅读时间;③举办阅读类的竞赛;④以电视广告等形式宣传各类书籍,激发民众的阅读兴趣。
8.(1)这
(2)护城河
(3)放弃
9.(1)威慑天下不能单靠武力的强大。(2)帮助他的人少到极点,亲戚朋友都背叛他。
10.D(“道”指的是施行仁政的治国之道)
11.B(A.担当/随意
B.曾经
C.体恤/反省
D.皇上/方位名词,上方)
12.天子为遣太官赍数十乘/既还/重车余弃粱肉/而士有饥者。
13.他是一个敢作敢为,用兵灵活,注重方略,不拘古法,但又不知体恤士兵的人。(写出其中任意两点即可得满分)
参考译文:
骠骑将军的为人,话语不多,从不随便多言多语泄露机密,他作战有勇气,一往无前。皇帝曾经要他学习孙、吴兵法,他回答:“(打仗)看谋略怎样就行,不必学古人兵法。”天子给他建造住宅,让他去看看,他回答说:“匈奴还没消灭,无心考虑家的事情!”因此,皇帝更加重视喜爱他了。
但(他)很小就当上侍中,被宠惯了,并不关心士兵。他率军队出征,武帝派遣太官赠送他数十辆满载食物的膳车。回来时,辎重车上丢弃了许多剩余的精米肥肉,但士兵中却有挨饿的。在塞外(作战)的时候,士卒缺乏粮食,有的人饿得不能爬起来,但霍去病却还开辟场地踢球。他做的事多半如此。
14.举例论证。作用:运用发明家爱迪生的事例,真实有力地论证了“自立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一个人只有自立才能有发展的前途”这个观点,进而论证了中心论点。
15.本段以球王贝利的一句话“我能成为球王,而我的儿子是不会成为球王的”为论据,说明他的下一代在富足的环境下会产生依赖的心理,缺乏吃苦的精神,很难自立,这就决定了球王的儿子很可能永远成不了球王,从反面论证了本文的中心论点。
16.要想成才,先得自立。
17.示例: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总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挫折,这时不要依赖父母的庇护,要有吃苦的心理准备,要自立、自强。
18.“我”失去亲人后感到孤独,在看到有人要杀老牛时于心不忍,于是将其买下做伴。
19.(1)运用比喻,将牛比喻为自己的孩子,生动形象地表现老人想摆脱孤独以及对亲人的渴望。(2)细节描写,运用“趴”“歪”和“吧嗒吧嗒”等词,生动形象地描绘出老牛年老体弱,无力反抗的情状,表现出老牛伤心而又无可奈何的心理。
20.点明“活着”的主题,深化文章的中心。老人即牛,牛即老人,他们都有着苦难的经历,但又有着善良和坚强的精神,都在为“活着”而不断奋斗。
21.“我”是一个失去亲人的,饱尝活着的痛苦和孤独,同时又表现出生命韧性的人。
22.例文引路:
在路上
在路上,看着绿树、红花、麦田、飞鸟,感受着阳光、微风,心情随着前面开阔的视野渐渐明朗起来。在路上的感觉,真好!
春天了,各色花都在春光中妩媚着。周末,我和爸妈骑着自行车前往郊区的山前大道去看杏花。出了市区,高楼大厦不见了。骑车缓行,只看见一排排低矮的房屋,没有了钢筋水泥冰冷的质感,反而弥漫着一种温暖的烟火气息,像一个老人在叙说着光阴的故事。
自然,充满生机。骑行在路上,感觉空气中有一种淡淡的甜香,鸟儿隐藏在路边的树上,害羞地躲着人群,鸟鸣声在我们的耳边奏着乐。路两旁的麦田绿得发亮,它们挺直身躯接受着阳光的爱抚;油菜花黄得灿烂,充满了蓬勃的生机和活力。蔚蓝而高远的天空,平缓的地势,一下子开阔了我们的视野,至少在视觉上,我们拥抱了大自然。西山不再只是印象中的一个灰色的轮廓,显出了它原本的面容,如此青葱可爱,又如此高大隽秀。
小店,门前热闹。在路上,遇到几家小店,每家门前都很热闹。要么是两人下棋,旁边一群观棋者,满脸焦急,比下棋的人还紧张;要么是几个村妇在卖自家产的土鸡蛋和蔬菜,看着路上人来人往,期待着有人买走自己的劳动成果,好让自己的孩子过得更好一点,笑容更灿烂一些。还有一家店,在门旁边摆了一套音响设备,牌子上写着“一首歌两元”,有一个小伙子正在唱情歌,专注而投入。这些人看起来是那么单纯自在,在这明媚的春光里,如此世俗的生活却显得像世外桃源一般透着田园气息和诗意。
烈日,上坡路。我双腿开始酸麻,眼看骑不动了,妈妈提议歇一会儿,爸爸却坚持不能停,他说,用汗水浇灌的路程通向的都是美好的地方,人生也是如此。我喘着粗气,俯身一口气骑到前面的上坡路,却发现以后的路还是上坡。我有些无奈,也许人生就像这行路,当你努力达到目标后,却发现以后还需更加努力。爸妈看我实在骑不动了,就陪着我缓缓走,但没有停下。这时微风给了我力量,我恢复了力气,又骑上车子奔向目的地——那杏花盛开的地方。
终于,远远地看到了,那一大片雪白的花雾——杏花海。当我风一样地扑向那片花海时,觉得一路的风景都不算什么了。可当晚上入睡时,在路上的画面一直在我的梦里循环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