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五单元 单元测试题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五单元 单元测试题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0.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03-24 09:10: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九下第五单元
单元测试题
时间:90分钟
满分:120分
班级:
姓名:
得分:
一、积累运用(28分)
1.下列加点字字形、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公输盘(bān)
长木(zhàng)
郢都(chéng)
B.犬亩(quǎn)
傅说(shuì)
胶鬲(gé)
C.一箪食(dān)
一豆羹(gēng)蹴(cù)
D.惠子相梁(xiàng)
鸱(dǐ)
濠梁(háo)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根据中央统一部署,中央第三巡视组近日入住宁夏回族自治区开展巡视工作。
B.针对校服的争议似乎从未停止过,宽大、不够美观是不少人对中小学生校服的一贯印象。
C.独特的地貌和气候特征造就了这个大自然的奇迹,成就了一处宁静和谐的“动植物王国”。
D.孟子提倡的“舍生取义”造就了一大批仁人志士,而现在的学校教育则强调我们中小学生要“珍爱生命”。
3.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只有努力学习,就能取得优异的成绩。(将“就”改为“才”)
B.语言流畅是衡量文章好坏的重要标准之一。(在“流畅”前加上“是否”)
C.在老师和同学们的帮助下,使他的成绩有了很大进步。(去掉“使”)
D.他真行,一下子迅速跃居为全班第一名。(将“跃居为”改为“成为”)
4.仿照画波浪线的句子,在横线上续写句子。要求语意连贯,句式相同。(3分)
牵挂是一份宝贵的精神财富。有了妈妈的牵挂,朴素平凡的生活便充满了温馨的记忆;
;有了孩子的牵挂,平淡悠长的日子便充满了幸福的笑意;

5.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10分)
(1)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2)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



,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3)宁为百夫长
。(杨炯《从军行》)
(4)
,对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独酌》)
(5)歌罢仰天叹,
。(杜甫《羌村三首(之三)》)
(6)“雪”在古代诗词中很常见,写出两句课本里含“雪”字的抒发情感的古诗词句子。
6.综合性学习。(6分)
班上准备出一期“孟子”专题的手抄报。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1)请给手抄报拟一个恰当、新颖、简洁的名称:
。(2分)
(2)请仿照第一、二版栏目拟出第三、四版栏目名称。(2分)
第一版:讲述亚圣故事 第二版:推荐亚圣名言
第三版:
 第四版:
(3)手抄报的两侧有一副对联,请你根据上联对出下联。(2分)
上联:走进孟子心灵
下联:
二、阅读(42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7~9题。(10分)
公输(节选)
公输盘曰:“夫子何命焉为?”
子墨子曰:“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
公输盘不说。
子墨子曰:“请献十金。”
公输盘曰:“吾义固不杀人。”
子墨子起,再拜,曰:“请说之。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宋何罪之有?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知而不争,不可谓忠。争而不得,不可谓强。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
公输盘服。
子墨子曰:“然胡不已乎?”
公输盘曰:“不可,吾既已言之王矣。”
子墨子曰:“胡不见我于王?”
公输盘曰:“诺。”
子墨子见王,曰:“今有人于此,舍其文轩,邻有敝舆而欲窃之;舍其锦绣,邻有短褐而欲窃之;舍其粱肉,邻有糠糟而欲窃之——此为何若人?”
王曰:“必为有窃疾矣。”
子墨子曰:“荆之地方五千里,宋之地方五百里,此犹文轩之与敝舆也。荆有云梦,犀兕麋鹿满之,江汉之鱼鳖鼋鼍为天下富,宋所谓无雉兔鲋鱼者也,此犹粱肉之与糠糟也。荆有长松文梓楩楠豫章,宋无长木,此犹锦绣之与短褐也。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王曰:“善哉。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
7.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3分)
(1)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

(2)吾义固不杀人(

  (3)不可谓知类(

8.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
(2)舍其锦绣,邻有短褐而欲窃之。
9.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墨子一见到公输盘,就请他帮助自己去杀人,而且进一步说“请献十金”,其真正的意图在于步步激怒公输盘。
B.墨子先向楚王讲述了一个怪异的人的反常行为,目的是诱使楚王自然而然地说出“必为有窃疾矣”之类的话来,从而使楚王陷入自相矛盾的困境。
C.墨子的几番话让公输盘和楚王都理屈词穷,最终放弃了攻宋的计划。
D.墨子善于运用类比,进行层层推理,这表现了他高超的表达技巧和超人的智慧。
(二)阅读下文,完成10~12题。(9分)
管仲与鲍叔牙
司马迁
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①之,不以为言。已而鲍叔事齐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鲍叔遂进②管仲。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为怯,知我有老母也。公子纠败,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③。子孙世禄于齐,有封邑者十余世,常为名大夫。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注释】①遇:对,对待。②进:推荐。③以身下之:甘愿身居管仲之下。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公输盘为我为云梯
B.以身下之/蕲下
C.鲍叔终善遇之/偶遇
D.管仲之谋也/宋之地方五百里
11.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3分)

















12.读过这篇短文后,在对待朋友这一方面你得到了什么启示?(3分)
(三)阅读下文,完成13~15题。(10分)
境 界
东 芳
贵贱贫富之分,有境界高下之别,男人都希望做英雄豪杰,做一个顶天立地的大丈夫,正如北宋张载所讲:“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但是能达到此境界的毕竟是少数。有的人终其一生为钱谋为权谋,自以为做人很成功,实际上不一定是一个境界很高的人。有的人安贫乐道,利他忘我,尽管没有万贯家财或一官半职,却是有大境界大操守的人。境界与财富无关,与权势无涉,关键是看他对社会、对他人的贡献和价值。一个人是否达到较高的境界,只能看他做人的修为,看他的品格和毕生的追求。
人是要有点精神的,为人处世一定要有追求,有境界。大家知道红军长征的故事,但有两组数字或许大家并不了解:一是带领部队克服千难万险,长驱二万五千里,粉碎敌人围追堵截的红军将领平均年龄是25岁;二是长征经历了368天,几乎每天都遭遇一次战斗,有235天是白天行军,有18天是昼夜行军,日均行走75华里,翻过了18座高山,其中有5座山终年积雪。渡过了24条河,经过了11个省区,占领过大大小小62座城市,突破了10个地方军阀的包围封锁,长征途中只休整了44天,20多万红军出生入死、浴血奋战,挑战了人的极限,最后仍剩下两万多人。以上两组令人震撼的数字告诉了我们什么是信念,什么是价值,什么是奇迹。红军将士对共产党的认同就是信念,为老百姓翻身解放谋幸福就是价值。他们身后有飞机大炮追着,还要空着肚子光着脚走没有路的“路”,这些在寻常人看来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红军将士却完成了,这是奇迹。长征故事闪现着对人类自身力量的确认,人是万物至尊,革命理想高于天。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古今成大事者必依次经过三个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三个境界,又何尝不是明德修身的境界呢?提升做人的境界,首先要有一个远大、高尚的做人标准;其次是要按照这个标准去身体力行,躬身实践,百折不挠,无怨无悔;第三就是通过个人的不懈努力,使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得到全面提升,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终成正果。
我们在提升思想境界、道德境界、工作境界的必由之路上,必须要有持之以恒的恒心和孜孜以求的决心,这样才能到达理想的彼岸。
13.下列不能证明“自古以来仁人志士都有着高境界”这一观点的一项是(
)(3分)
A.孟子提出成为男子汉大丈夫的三条标准: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B.晋代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乡下小儿,愤然辞官归隐田园。
C.朱自清誓死不吃美国的“救济粮”,饥病交加中病逝。
D.李河君“击败”王健林和马云,跻身胡润全球富豪榜,成为中国新首富。
14.下列对原文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第一段亮出了全文的中心论点。
B.本文所论述的人的境界,主要指的是人的道德修养和精神品质方面的境界,而非学术修养方面的境界。
C.文中引用王国维关于古之成大事者依次要经过的三个境界,是为了引出对如何培养道德修养方面的境界的论述。
D.第二段的中心句是“人是要有点精神的,为人处世一定要有追求,有境界”。
15.文章的第二段主要采用了哪种论证方法?请简要分析其作用。(4分)
(四)阅读下文,完成16~19题。(13分)
七月,想起一个人
陈小秋
沐浴着七月的朝霞,作为一名党员,我突然想起一个人。
这个人与9有特殊联系。他牺牲时是1949年,恰好9岁,稚气天真、花蕊香溢的小男孩在遥远的深秋季节,在那个举国欢庆的日子里,随着革命父母义无反顾地去了天国,去了另一个世界,只给后人留下一张发黄的、典型营养不良者的“大头”照片。正因为机灵和虎头虎脑的可人样,那些政治犯们已记不住他的真名,都亲昵地叫他小萝卜头。
看这张老照片时,小男孩招人喜爱,又逼人心痛。
1941年,降临尘世仅8个月的男孩也随他的父母被国民党反动派秘密“请”进了大牢,关押在政治犯集中营──重庆歌乐山渣滓洞,从此拉开了男孩地狱人生的序幕。
男孩毕竟太小也太天真了,他被抱进监狱和离开监狱之时,真可称作心态平和、从容自若。在分分秒秒都被不可知的玄机和意外笼罩着的沉闷光阴里,他目之所及均限定在残酷和单调中。他对监狱非人性非理性的疯狂行径见怪不怪、熟视无睹了,而仇恨的种子没有一天不在膨胀。除了妈妈的慈爱和狱友们的关怀,他不知道更宽意义上的幸福是什么,不知道自由的含义和景象究竟怎样。父辈们赴汤蹈火追求着的美好生活,至死都是他模糊的猜想。
但男孩确是永远载入历史的烈士。20多年前我看电影《烈火中永生》时,就拿男孩当大英雄看待。他这烈士绝非骄傲的身世所赐予,绝非这样,他的功劳在于凭借孩童不太被看守注意的便利条件,长时期以字条或口信等方式,在牢房间传递着大人们斗争的策略和胜利的曙光,小家伙早已成为革命者当中久经磨炼的交通员。他一定也知道这是在玩生命游戏,随时会遭到毒打乃至枪毙,但他毫不胆怯,干得得心应手。
在中国最激动的1949年,在胜利捷报和开国大典的隆隆礼炮声中,小萝卜头、小萝卜头的妈妈,还有女牢的阿姨们,拖着累累伤痕,选一幅好点的红被面,用狂跳的心,凭想象的图样精心绣出了一面五星红旗。白色恐怖下的重庆,那面红旗执拗地飘扬在硬骨头犯人们的心中。敌人胆寒了,刻骨铭心地感到了这些“用特殊材料制成的人”潜在的巨大威胁,于是在全国解放的前夜,秘密将囚笼中的革命者赶尽杀绝。9岁的小萝卜头也不例外,他在玩耍时被特务用匕首从后面悄悄捅死,无声无息。
我算过,小萝卜头要是活着已经70多岁了,正可遛弯散步、打球钓鱼、颐养天年。然而60年前他就用躯体充当了爱国的桥梁。在他身后,一代又一代无所畏惧的勇士又接连冲上去,都是因强烈的爱国情怀铸就了他们的崇高无私。基于此,为了能够立体地、实实在在地真正得到“新中国”三个字,他们会义无反顾、一往无前地拿自己的生命去换取,去构筑和实践一个个“中国梦”的。
2014年5月,一个明媚的清晨,我被清脆悦耳的童音惊醒。那是邻居女孩声情并茂、一字一顿地在背诵课文,仔细一听是《我的弟弟小萝卜头》。我一阵兴奋——原来几十年如一日,小萝卜头的故事早已选入了小学语文课本。
一晃几天了,我耳边仍然萦绕着小女孩的声音,就好像听到了春天的鸟鸣……
(摘自《散文选刊》)
16.作者为什么把想起小萝卜头的时间特定在七月呢?文章开头为什么要特意去写数字“9”?(3分)
17.文章为什么要描写一个小女孩朗读《我的弟弟小萝卜头》的情景?(3分)
18.联系上下文,品味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指出其表达效果。(4分)
(1)正因为机灵和虎头虎脑的可人样,那些政治犯们已记不住他的真名,都亲昵地叫他小萝卜头。
(2)1941年,降临尘世仅8个月的男孩也随他的父母被国民党反动派秘密“请”进了大牢。
19.文章最后一段有什么深刻含义和表达效果?(3分)
三、作文(50分)
20.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面对初夏的池塘,有人看到的是“泉眼无声惜细流”,有人看到的只是一片死水;面对秋天的旷野,有人看到的是“落霞与孤鹜齐飞”,而有人看到的只是凋零的落寞与单调……面对同样的画面,只因你的心中懂得欣赏,一切便有了别样的风情。
请以“欣赏”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拟题目,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
参考答案
1.C(A.“郢”的读音为yǐnɡ;B.“犬”应为“畎”,“说”在此处读音应为yuè;D.“鸱”的读音为chī)
2.A(“入住”应为“入驻”)
3.D(“一下子”与“迅速”重复,去掉其中一个)
4.示例:①有了爸爸的牵挂,人生成长的旅途便迈出了坚定的步伐。②有了朋友的牵挂,寂寞跋涉的路上便收获了遥远的希冀。
5.(1)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2)苦其心志
劳其筋骨
饿其体肤
空乏其身
(3)胜作一书生
(4)举杯邀明月
(5)四座泪纵横
(6)示例:雪暗凋旗画。
雪拥蓝关马不前。
6.(1)示例:①惠风 ②仰望亚圣 ③走近孟子
(2)示例:第三版:品读亚圣文章
第四版:评点亚圣思想
(3)示例:①沐浴古雅儒风 ②沐浴圣贤光辉 ③感受亚圣思想
7.(1)虽然如此。
(2)坚守道义。
(3)明白事理。
8.(1)宋国没有罪而要去攻打它,不能说是仁爱。
(2)抛掉自己的锦绣衣裳,看见邻人有粗布衣服却想去偷。
9.C(墨子的劝说并没有让公输盘和楚王放弃攻打宋国的计划,最终是靠防守演练和实力让二人放弃攻宋计划的)
10.D(的)
11.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
12.示例:真正地理解朋友,以宽容的心态对待朋友,积极支持和热心帮助朋友。(能理解选文并紧扣选文来写即可)
参考译文:
管仲,名夷吾,是颍上人。青年时经常与鲍叔牙交往,鲍叔牙知道他有才能。管仲家境贫困,经常占鲍叔牙的便宜,鲍叔牙却一直很友好地对待他,不将这事声张出去。后来鲍叔牙辅佐齐国的公子小白,管仲辅佐公子纠。到了小白立为桓公的时候,公子纠被杀死,管仲也被囚禁。鲍叔牙就向桓公保荐管仲。管仲被录用以后,在齐国掌理政事,齐桓公因此而称霸,多次会合诸侯,匡救天下,都是管仲的谋略。
管仲说:“当初我贫困的时候,曾经同鲍叔牙一道做买卖,分财利往往自己多得,而鲍叔牙不将我看成贪心汉,他知道我贫穷。我曾经替鲍叔牙出谋划策,结果事情给弄得更加困窘和无法收拾,而鲍叔牙不认为我愚笨,他知道时机有利和不利。我曾经多次做官又多次被国君免职,鲍叔牙不拿我当无能之人看待,他知道我没遇上好时机。我曾经多次打仗多次退却,鲍叔牙不认为我是胆小鬼,他知道我家中还有老母。公子纠争王位失败之后,我的同僚召忽为此自杀,而我被关在深牢中忍辱苟活,鲍叔牙不认为我无耻,他知道我不会为失小节而羞,却为功名不曾显耀于天下而耻。生我的是父母,了解我的是鲍叔牙啊!”
鲍叔牙举荐了管仲之后,甘心位居管仲之下。他的子孙世世代代享受齐国的俸禄,有封地的就有十几代人,往往都成为有名的大夫。天下人不称赞管仲的贤能,而称赞鲍叔牙善于识别人才。
13.D(这只能看出李河君很富有,在事业上很成功,看不出他的高境界)
14.A(全文的中心论点应该是“人应该有一种高境界”,而第一段只是阐述了什么是人生境界)
15.第二段采用了事实论证法(或举例论证法)。举红军长征的历史事例,有力地阐明了人要有精神、追求和境界这一观点。
16.第一问:因为七月在党史上是一个特殊的月份,七月一日是党的生日,作者是共产党员,小萝卜头是为革命而献出了年少的生命的,这个月份最容易激发人们想起无数革命先烈为全国劳苦大众过上幸福生活而抛头颅、洒热血的英雄事迹,所以,作者把想起小萝卜头的时间特定在七月。(大意相近即可)第二问:因为194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年份,小萝卜头就是在举国同庆的日子被杀害的,更令人难忘;而他被杀害时仅9岁,小小年纪就献出了生命,格外让人心痛和敬仰。(意近即可)
17.采用衬托手法,从侧面说明以小萝卜头为代表的无数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感染、感动着一代又一代人,他们的革命精神将被代代相传,代代颂扬。
18.(1)亲昵是非常亲密的意思。从一个侧面说明小萝卜头招人喜欢。
(2)“请”字打上引号,表示用的是反语,不仅不是“请”,而且是野蛮地关押(野蛮地逮捕)。
19.结尾仅一个句子,运用比喻手法,突出表现小女孩朗读《我的弟弟小萝卜头》时声音的动听悦耳,因为这说明革命先烈没有被遗忘,他们的英雄事迹将被永远铭刻在中华民族一代又一代人的心中。这样的结尾给人留下想象的空间,余味无穷。
20.例文引路:
跨越时空的欣赏
一考生
南唐。金陵。
眩晕后,我跨越千年的时空,来到这里。
流逝的时间无法阻碍什么,我隔着透明的眼镜片审视这座宫城,碧瓦飞甍。
李煜,我带着跨越千年的情感来见你。
你的宫殿是整个金陵的不夜城,繁弦急管,衣袂飘扬,舞娘和歌姬在金碧辉煌的厅堂里展现最美的技艺,你的妃子为你斟酒,而你,在华丽与倾颓中吟咏自己的诗词。
作为一个国君,你应该并不寂寞。
可是,当我穿越相隔的时空,穿越逝去的历史,穿越表情惊讶的艺人、宫娥,站在你面前时,你却用那么寂寞与哀伤的眼神看着我,仿佛已经孤独了千年。你封我为“御诗师”,让我伴你左右。
敌军终于攻到了你的正殿,在那个姓赵的粗犷的男子面前,你轻易地摘下了王冠,未做任何反抗。
宋。东京。
李煜,你是一个亡国之君。
你依然作诗,“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也依然逼我作诗,我用属于宋、元、明、清的诗来蒙骗你。看到你惊异、欣赏和宛若喜遇知音的表情,我突然想让时间就这样静止下去,然而,该来的,还是要来。
赵氏男子的表情诡异而张狂,鲜红的血迹在你的白衣上绽开,化成一朵朵怒放的彼岸花,热烈而绝望。
你用我教你的方式去作生命中的最后一首诗。
李煜,李煜。你不知道,我讨厌的是那个懦弱无能的亡国君,而不是才华横溢的你。我已明白,你不是他。
李煜,李煜。你不知道,我其实很欣赏你,还有你的诗词。那么寂寞,那么忧伤,像在灼灼盛开的花丛中无声哭泣的孩子,孤单得让人心疼。
一曲越剧《南唐遗事》,让我与心中所欣赏的你跨越千年而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