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江苏省连云港市灌云县西片八年级(下)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的答案;每小题1分,共15分;将正确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1.下列关于基因和性状及其关系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
A.基因能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B.基因是DNA分子上的小片段
C.生物体所有的性状都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
D.显性性状不一定都是由一对显性基因控制的
2.图为人的体细胞中一对基因(Aa)位于一对染色体上的示意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A表示显性基因
B.如果A来自于母方,则a来自于父方
C.此个体表现出来的是A所控制的性状
D.a控制的性状不可能在后代中表现
3.用基因组成是AA的水蜜桃枝条为接穗,嫁接到基因组成为aa的水蜜桃砧木上,所结水蜜桃果肉细胞的基因组成应该是( )
A.AA
B.aa
C.Aa
D.AA和aa
4.双眼皮由显性基因A
控制,单眼皮由隐性基因a
控制,一位原为单眼皮后实施了双眼皮手术的女性与单眼皮的男性结婚,预计他们生一双眼皮孩子的机率是( )
A.100%
B.50%
C.25%
D.0
5.我国法律规定“表兄妹不能结婚”.请你用遗传学知识判断,这样规定的主要目的是( )
A.避免造成不孕
B.避免亲属关系的混乱
C.减少基因发生突变的几率
D.减少某些遗传病发生的机率
6.许多科学家认为,与现在的大气成分相比,原始大气中不含的物质是( )
A.甲烷
B.氢
C.氧气
D.水蒸气
7.在生命起源过程的研究中,米勒实验可以说明( )
A.原始地球能形成原始生命
B.原始地球能形成构成生物体的有机物
C.生命起源于原始大气
D.在紫外线等自然条件的长期作用下形成原始生命
8.如图所示的进化树,简要表示了几种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从进化树我们可以推测( )
A.a、b、c、d四种生物的共同祖先是e
B.在地层中出现最早的生物是e
C.较a和e而言,a、b间的亲缘关系更近
D.a一定比c高等
9.依据达尔文的进化学说,下列叙述正确是( )
A.啄木鸟的长舌是因取食树缝内的昆虫,反复不断伸长的结果
B.在暗洞中生活的盲鼠因长期不用眼睛而逐渐失去视觉
C.蛇的四肢由于长期不用而退化,因而获得匍匐的习性
D.猛禽具有锐利的喙和尖锐的爪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10.我国的金鱼品种是世界上最多的,形成这么多金鱼品种的原因是( )
A.我金鱼适应不同的环境
B.自然选择的结果
C.人工选择的结果
D.我国水域辽阔
11.下列属于人体的第三道防线的是( )
A.溶菌酶和吞噬细胞
B.乳酸、胃酸、脂肪酸
C.胸腺、脾脏、淋巴结
D.皮肤、黏膜、纤毛
12.免疫细胞主要是指( )
A.红胞膜
B.血小板
C.吞噬细胞
D.淋巴细胞
13.目前预防甲型H1N1流感的疫苗已研制成功,通过志愿者进行接种实验,各项指标正常.试分析,志愿者所接种疫苗和体内发生的免疫反应分别是( )
A.抗原、非特异性免疫
B.抗原、特异性免疫
C.抗体、非特异性免疫
D.抗体、特异性免疫
14.某校多位同学患上了水痘病,学校要求每个班级在下课时开窗通风,并在放学后组织人员对教室进行消毒,该措施属于( )
A.控制传染源
B.切断传播途径
C.保护易感人群
D.增强机体免疫力
15.在下列与艾滋病患者接触的方式中,能被感染艾滋病的是( )
A.握手
B.拥抱
C.输患者的血
D.共同进餐
二、综合题:(每空1分,共15分;将正确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16.人类的能卷舌是由显性基因决定,用R表示;不能卷舌是由隐性基因决定,用r表示;现在有一对夫妇,父亲能卷舌
(Rr),母亲不能卷舌
(rr).请根据遗传图解回答:
(1)据图推导生殖细胞①的基因型为 ,受精卵⑤的基因型为 .
(2)子代⑥的性状为 ,子女中卷舌与不卷舌的比值为 .
(3)若某家庭中父亲卷舌(RR),母亲不卷舌(rr),则他们所生的子女的基因组成有 种可能.
17.鱼类氮代谢的终产物是氨,两栖类成体氮代谢的终产物是尿素,鸟类氮代谢的终产物主要是尿酸.在鸡的胚胎发育过程中,最早几天氮代谢的终产物是氨,过几天变成了尿素,最后以尿酸代谢为主,这说明:
(1)鸡早期胚胎像 ,过几天像 ,最后才像 .
(2)从鸡胚胎氮代谢终产物的变化可以看出高等动物是由 进化而来,进化方向是 .
18.阅读以下材料,完成相应问题:
2013年3月31日,国家卫生计生委首次公布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禽流感,是由一种甲型禽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性疾病.它通常只感染鸟类,少见情况会感染人、猪、马、水貂和海洋哺乳动物.此次人感染的H7N9禽流感病毒是一种基因重组的新病毒.目前部分确诊病例都曾经接触过动物或者处于有动物环境当中.预防禽流感要勤洗手,室内勤通风换气,注意个人营养,保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加强体育锻炼.还要尽可能减少与禽类不必要的接触,特别注意尽量避免接触病死禽类,在接触禽类后要及时彻底洗手.
(1)H7N9禽流感病毒由 和 两部分组成的.
(2)从传染病学角度分析,带有H7N9禽流感病毒的禽类是禽流感疾病流行的 .
(3)H7N9禽流感主要属于 (类型)传染病.
(4)截止2013年5月2日,我国内地共报告人感染H7N9禽流感确诊病例127例,其中康复26例.下列关于康复者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体内可能存在抗H7N9禽流感病毒抗体
B.药物支持和自身免疫系统发挥功能是其康复的重要原因
C.抗H7N9禽流感病毒的抗体可以针对多种流感病毒发挥免疫作用
D.抗H7N9禽流感病毒的抗体是淋巴细胞产生的一种特殊蛋白质.
2016-2017学年江苏省连云港市灌云县西片八年级(下)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的答案;每小题1分,共15分;将正确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1.下列关于基因和性状及其关系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
A.基因能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B.基因是DNA分子上的小片段
C.生物体所有的性状都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
D.显性性状不一定都是由一对显性基因控制的
【考点】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分析】性状是指生物体所有特征的总和,任何生物都有许许多多性状,有的是形态结构特征,如豌豆种子的颜色、形状;有的是生理特征,生物的特征是由遗传物质决定的,生物的某个具体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基因是决定生物性状的最小单位.据此解答.
【解答】解:A、生物的性状受基因控制,A正确;
B、基因是DNA上具有特定遗传信息的片段,B正确;
C、变异是指子代与亲代之间的差异,子代个体之间的差异的现象.按照变异的原因可以分为可遗传的变异和不遗传的变异.可遗传的变异是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可以遗传给后代;由环境改变引起的变异,是不遗传的变异,不能遗传给后代.环境条件能影响某些性状的表现,比如同一种种子,种在不同的土壤里,最终结出的种子大小可能不同.生物体所有的性状都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应改成有的性状是由多对基因控制的,C错误;
D、生物体的某些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而成对的基因往往有显性和隐性之分,当控制生物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基因时,显示显性性状;当控制生物性状的基因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显示显性基因控制的显性性状;当控制生物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隐性基因,显示隐性性状.D正确.
故选:C.
2.图为人的体细胞中一对基因(Aa)位于一对染色体上的示意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A表示显性基因
B.如果A来自于母方,则a来自于父方
C.此个体表现出来的是A所控制的性状
D.a控制的性状不可能在后代中表现
【考点】基因的显性和隐性以及它们与性状表现之间的关系;基因在亲子代之间的传递.
【分析】(1)生物的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当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生物体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
(2)受精卵或子代的细胞核中的染色体或基因一半来自母方,一半来自父方.
【解答】解:A、通常用大写字母表示显性基因,小写字母表示隐性基因,因此A表示显性基因,正确;
B、子代的细胞核中的遗传物质一半来自母方,一半来自父方,因此如果A来自于母方,则a来自于父方,正确;
C、此个体表现出来的是A所控制的性状,正确;
D、a控制的性状可能在后代中表现如aa,而不是a控制的性状不可能在后代中表现,不正确.
故选:D
3.用基因组成是AA的水蜜桃枝条为接穗,嫁接到基因组成为aa的水蜜桃砧木上,所结水蜜桃果肉细胞的基因组成应该是( )
A.AA
B.aa
C.Aa
D.AA和aa
【考点】基因的显性和隐性以及它们与性状表现之间的关系.
【分析】嫁接是指把一个植物体的芽或枝,接在另一个植物体上,使结合在一起的两部分长成一个完整的植物体.
【解答】解:嫁接属于无性繁殖,没有精子和卵细胞结合成受精卵的过程,因而后代不会出现性状的变异,能保持接穗的优良性状,砧木不会对接穗的遗传性产生影响.因此“用基因组成是AA的水蜜桃枝条为接穗,嫁接到基因组成为aa的水蜜桃砧木上”,嫁接成活后所结水蜜桃果肉细胞的基因组成应该是与接穗相同,仍然是AA.
故选:A
4.双眼皮由显性基因A
控制,单眼皮由隐性基因a
控制,一位原为单眼皮后实施了双眼皮手术的女性与单眼皮的男性结婚,预计他们生一双眼皮孩子的机率是( )
A.100%
B.50%
C.25%
D.0
【考点】基因的显性和隐性以及它们与性状表现之间的关系.
【分析】生物体的某些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而成对的基因往往有显性和隐性之分,当控制生物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基因时,显示显性性状;当控制生物性状的基因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显示显性基因控制的显性性状;当控制生物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隐性基因,显示隐性性状.
【解答】解:双眼皮由显性基因A控制,单眼皮由隐性基因a控制.因此,单眼皮的基因组成是aa.一位原为单眼皮后实施了双眼皮手术的女性,体内的控制眼皮性状的基因没有改变还是aa.如果她和一个单眼皮男性结婚,他们的孩子中不会有双眼皮,只会出现单眼皮.遗传图解如图:
故选:D
5.我国法律规定“表兄妹不能结婚”.请你用遗传学知识判断,这样规定的主要目的是( )
A.避免造成不孕
B.避免亲属关系的混乱
C.减少基因发生突变的几率
D.减少某些遗传病发生的机率
【考点】优生优育(禁止近亲结婚).
【分析】我国婚姻法已明确规定,禁止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结婚.
【解答】解:近亲是指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我国婚姻法已明确规定,禁止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结婚.原因是近亲带有相同隐性遗传致病基因的可能性较大,近亲结婚所生的孩子患有遗传病的机率大,如近亲结婚时所生的子女中,单基因隐性遗传病的发病率比非近亲结婚要高出7.8~62.5倍;先天畸形及死产的机率比一般群体要高3~4倍.孩子智力下降,并患有许多先天性疾病如先天愚型病,其危害十分显著.因此禁止近亲结婚可以减少后代得遗传病的可能性.可见D符合题意.
故选:D
6.许多科学家认为,与现在的大气成分相比,原始大气中不含的物质是( )
A.甲烷
B.氢
C.氧气
D.水蒸气
【考点】原始地球条件.
【分析】原始大气的成分有水蒸气、氢气、氨、甲烷、二氧化碳、氮气等,原始大气中没有游离态的氧气.
【解答】解:ABD、甲烷、氢、水蒸气,都是原始大气的成分;
C、原始大气中没有“氧气”.
所以,“与现在的大气成分相比”,原始大气中不含的物质是“氧气”.
故选:C.
7.在生命起源过程的研究中,米勒实验可以说明( )
A.原始地球能形成原始生命
B.原始地球能形成构成生物体的有机物
C.生命起源于原始大气
D.在紫外线等自然条件的长期作用下形成原始生命
【考点】地球上生命的起源.
【分析】有关生命起源的学说有很多,其中化学起源说是被广大学者普遍接受的生命起源假说.此题主要考查的是米勒的实验及其结论,据此解答.
【解答】解:米勒的实验装置如图:
生命起源的学说有很多,其中化学起源说是被广大学者普遍接受的生命起源假说.这一假说认为,地球上的生命是在地球温度逐步下降以后,在极其漫长的时间内,由非生命物质经过极其复杂的化学过程,一步一步地演变而成的.化学起源说将生命的起源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从无机小分子生成有机小分子的阶段;第二个阶段,从有机小分子物质生成生物大分子物质;第三个阶段,从生物大分子物质组成多分子体系;第四个阶段,有机多分子体系演变为原始生命.米勒通过实验验证了化学起源学说的第一阶段.
米勒的实验如图,将水注入左下方的烧瓶内,先将玻璃仪器中的空气抽去,然后打开左方的活塞,泵入甲烷、氨和氢气的混合气体(模拟原始大气),再将烧瓶内的水煮沸,使水蒸汽和混合气体同在密闭的玻璃管道内不断循环,并在另一容量为5升的大烧瓶中,经受火花放电(模拟雷鸣闪电)一周,最后生成的有机物,经过冷却后,积聚在仪器底部的溶液(模拟原始大气中生成的有机物被雨水冲淋到原始海洋中).此实验结果共生成20种有机物,其中11种氨基酸中有4种(即甘氨酸、丙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是生物的蛋白质所含有的.米勒的实验向人们证实了生命起源的第一步,即从无机小分子物质形成有机小分子物质,在原始地球的条件下是完全可能实现的.可见B符合题意.
故选:B
8.如图所示的进化树,简要表示了几种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从进化树我们可以推测( )
A.a、b、c、d四种生物的共同祖先是e
B.在地层中出现最早的生物是e
C.较a和e而言,a、b间的亲缘关系更近
D.a一定比c高等
【考点】生物进化的历程.
【分析】本题考查生物进化的历程,生物进化遵循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的规律.
【解答】解:A、如图所示的进化树可知a、b、c、d、e五种生物都是由共同祖先f进化而来,但亲缘关系远近不同.错误
B、如图所示的进化树可知a、b、c、d、e五种生物都是由共同祖先f进化而来,在地层中出现最早的生物是f.错误
C、如图所示的进化树可以发现a、b及c、d间的亲缘关系更近,而它们与e亲缘关系较远.正确
D、如图所示的进化树可知a、b、c、d、e五种生物都是由共同祖先f进化而来,也就意味着a、b、c、d、e都比f更复杂、更高等、陆生的可能更大,但我们却不能确定a、b、c、d、e之间谁高级谁低等.错误
故选:C
9.依据达尔文的进化学说,下列叙述正确是( )
A.啄木鸟的长舌是因取食树缝内的昆虫,反复不断伸长的结果
B.在暗洞中生活的盲鼠因长期不用眼睛而逐渐失去视觉
C.蛇的四肢由于长期不用而退化,因而获得匍匐的习性
D.猛禽具有锐利的喙和尖锐的爪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考点】达尔文和自然选择学说.
【分析】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应者被淘汰掉,这就是自然选择;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源于达尔文于1859年发表《物种起源》,其主要内容有四点:过度繁殖,生存斗争(也叫生存竞争),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
【解答】解:A、啄木鸟有长舌是因取食树缝内的昆虫,这是它对环境的一种适应(性).A错误.
B、盲鼠因长期不用眼睛而逐渐失去视觉,这是它对环境的一种适应.B错误.
C、蛇属于爬行动物,身体细长,四肢退化,无足,但仍然可以爬行.C错误.
D、达尔文认为,在生存斗争中,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容易在生存斗争中获胜而生存下去;反之,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则容易在生存斗争中失败而死亡.因此猛禽具有锐利的喙和尖锐的爪是自然选择的结果.D正确.
故选:D
10.我国的金鱼品种是世界上最多的,形成这么多金鱼品种的原因是( )
A.我金鱼适应不同的环境
B.自然选择的结果
C.人工选择的结果
D.我国水域辽阔
【考点】生物进化的原因.
【分析】(1)自然选择是指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不适应者被淘汰.
(2)人工选择是在不同的条件下,原始祖先产生了许多变异,人们根据各自的爱好对不同的变异个体进行选择.经过若干年的选择,使选择的性状通过遗传积累加强,最后形成不同的新品种.
【解答】解:首先人工选择的方向是人们的需求和喜好.金鱼起源于我国,经过长时间培育,品种不断优化,现在世界各国的金鱼都是直接或间接由我国引种的.作为世界上最有文化内涵的观赏鱼,它在国人心中很早就奠定了其国鱼之尊贵身份.所以产生这么多金鱼品种的原因是人们根据自己的喜好和需求进行人工选择的结果.而不是自然选择的结果,由于金鱼体态臃肿,行动缓慢,难以逃避天敌的捕杀以及捕到足够的食物,在自然界中难免被淘汰.
故选:C.
11.下列属于人体的第三道防线的是( )
A.溶菌酶和吞噬细胞
B.乳酸、胃酸、脂肪酸
C.胸腺、脾脏、淋巴结
D.皮肤、黏膜、纤毛
【考点】人体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
【分析】人体的三道防线是:第一道防线是皮肤、粘膜、纤毛.功能是阻挡、杀菌和清扫异物;第二道防线是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功能是溶解、吞噬病原体;第三道防线是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主要是淋巴细胞)功能是能产生抗体抵抗抗原(侵入人体内的病原体).
【解答】解:据分析可见:人体的第三道防线是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组成,人体的免疫器官有脾、扁桃体、淋巴结、胸腺等,免疫细胞主要指淋巴细胞.功能是能产生抗体抵抗抗原(侵入人体内的病原体).可见C符合题意.
故选:C.
12.免疫细胞主要是指( )
A.红胞膜
B.血小板
C.吞噬细胞
D.淋巴细胞
【考点】人体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
【分析】人体的第三道防线主要是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组成,其中免疫器官主要有脾、胸腺、淋巴结、骨髓等组成;免疫细胞主要是淋巴细胞组成.
【解答】解: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抗体,因此免疫细胞主要是淋巴细胞.
故选:D.
13.目前预防甲型H1N1流感的疫苗已研制成功,通过志愿者进行接种实验,各项指标正常.试分析,志愿者所接种疫苗和体内发生的免疫反应分别是( )
A.抗原、非特异性免疫
B.抗原、特异性免疫
C.抗体、非特异性免疫
D.抗体、特异性免疫
【考点】抗体和抗原;人体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
【分析】(1)引起淋巴细胞产生抗体的抗原物质就是抗原.抗原包括进入人体的微生物等病原体、异物、异体器官等.
(2)抗体是指抗原物质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的一种抵抗该抗原物质的特殊蛋白质,可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免疫球蛋白.
(3)疫苗是由低毒的、灭活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接种疫苗能产生免疫力,有效的预防某种传染病.
(4)非特异性免疫是生来就有的,人人都有,能对多种病原体有免疫作用.包括第一、二道防线.
(5)特异性免疫是指第三道防线,产生抗体,消灭抗原,是出生后才有的,只能对特定的病原体有防御作用.是患过这种病或注射过疫苗后获得的.
【解答】解:注射的疫苗是由病原体制成的,只不过经过处理之后,其毒性减少或失去了活性,但依然是病原体,进入人体后能刺激淋巴细胞产生抵抗相应病原体的抗体,因此志愿者所接种疫苗是抗原,不是抗体.
志愿者接种甲型H1N1流感的疫苗后,体内的淋巴细胞能产生抵抗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抗体,该抗体只对甲型H1N1流感病毒有免疫作用,因此这种免疫方式属于特异性免疫.
故选:B.
14.某校多位同学患上了水痘病,学校要求每个班级在下课时开窗通风,并在放学后组织人员对教室进行消毒,该措施属于( )
A.控制传染源
B.切断传播途径
C.保护易感人群
D.增强机体免疫力
【考点】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分析】预防传染病的措施包括: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者.
【解答】解:某校多位同学患上了水痘病,学校要求每个班级在下课时开窗通风,并在放学后组织人员对教室进行消毒,该措施属于切断传播途径.
故选:B.
15.在下列与艾滋病患者接触的方式中,能被感染艾滋病的是( )
A.握手
B.拥抱
C.输患者的血
D.共同进餐
【考点】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
【分析】艾滋病是一种病毒性传染病,是人类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后导致免疫缺陷,使人体免疫功能缺损的疾病,HIV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是本病的唯一传染源.
【解答】解:HIV主要存在于感染者和病人的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乳汁中;因此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有:性传播(与已感染的伴侣发生无保护的性行为)、静脉注射吸毒(与他人共用被感染者使用过的、未经消毒的注射工具,是一种非常重要的HIV传播途径)、母婴传播(在怀孕、生产和母乳喂养过程中,感染HIV的母亲可能会传播给胎儿及婴儿)、血液及血制品传播(输入被HIV污染的血液及其血液制品)等;但是,交谈、握手拥抱、礼节性亲吻、同吃同饮、共用厕所和浴室、共用办公室、公共交通工具、娱乐设施等日常生活接触不会传播HIV,因此与艾滋病患者接触的方式中,能被感染艾滋病的是输患者的血.
故选:C.
二、综合题:(每空1分,共15分;将正确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16.人类的能卷舌是由显性基因决定,用R表示;不能卷舌是由隐性基因决定,用r表示;现在有一对夫妇,父亲能卷舌
(Rr),母亲不能卷舌
(rr).请根据遗传图解回答:
(1)据图推导生殖细胞①的基因型为 r ,受精卵⑤的基因型为 Rr .
(2)子代⑥的性状为 不能卷舌 ,子女中卷舌与不卷舌的比值为 1:1 .
(3)若某家庭中父亲卷舌(RR),母亲不卷舌(rr),则他们所生的子女的基因组成有 1 种可能.
【考点】基因的显性和隐性以及它们与性状表现之间的关系.
【分析】(1)生物的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当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生物体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
(2)“人类的能卷舌是由显性基因决定,用R表示;不能卷舌是由隐性基因决定,用r表示”,则能卷舌的基因组成是RR或Rr,不能卷舌的基因组成是rr.
【解答】解:(1)现在有一对夫妇,父亲能卷舌
(Rr),母亲不能卷舌
(rr).遗传图解如图1:
,
从图1推导生殖细胞①的基因型为r,受精卵⑤的基因型为Rr.
(2)子代⑥的性状为不能卷舌,子女中卷舌与不卷舌的比值为1:1.
(3)若某家庭中父亲卷舌(RR),母亲不卷舌(rr),遗传图解如图2:
,
从图2昆虫,他们所生的子女的基因组成有1种可能.
故答案为:(1)r;Rr
(2)不能卷舌;1:1
(3)1
17.鱼类氮代谢的终产物是氨,两栖类成体氮代谢的终产物是尿素,鸟类氮代谢的终产物主要是尿酸.在鸡的胚胎发育过程中,最早几天氮代谢的终产物是氨,过几天变成了尿素,最后以尿酸代谢为主,这说明:
(1)鸡早期胚胎像 鱼类 ,过几天像 两栖类 ,最后才像 鸟类 .
(2)从鸡胚胎氮代谢终产物的变化可以看出高等动物是由 低等动物 进化而来,进化方向是 从水生到陆生 .
【考点】生物进化的历程;动物的分类.
【分析】本题考查生物进化的历程的有关知识.本题出发点是教材中很少提到的生物进化的胚胎学证据.
【解答】解:由题目给出的信息可以看出:在鸡的胚胎发育过程中,最早几天氮代谢的终产物是氨(是鱼类氮代谢的终产物),过几天变成了尿素(是两栖类成体氮代谢的终产物),最后以尿酸代谢为主(是鸟类氮代谢的终产物).从这一知识可以看出高等动物是由低等动物进化而来,并且体现了原始鱼类→原始两栖类(→原始爬行类)→原始鸟类(和原始哺乳类)这一过程,也可看出是从水生到陆生进化的.
故答案为:(1)鱼类;两栖类;鸟类(2)低等动物;从水生到陆生
18.阅读以下材料,完成相应问题:
2013年3月31日,国家卫生计生委首次公布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禽流感,是由一种甲型禽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性疾病.它通常只感染鸟类,少见情况会感染人、猪、马、水貂和海洋哺乳动物.此次人感染的H7N9禽流感病毒是一种基因重组的新病毒.目前部分确诊病例都曾经接触过动物或者处于有动物环境当中.预防禽流感要勤洗手,室内勤通风换气,注意个人营养,保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加强体育锻炼.还要尽可能减少与禽类不必要的接触,特别注意尽量避免接触病死禽类,在接触禽类后要及时彻底洗手.
(1)H7N9禽流感病毒由 蛋白质 和 核酸 两部分组成的.
(2)从传染病学角度分析,带有H7N9禽流感病毒的禽类是禽流感疾病流行的 传染源 .
(3)H7N9禽流感主要属于 呼吸道 (类型)传染病.
(4)截止2013年5月2日,我国内地共报告人感染H7N9禽流感确诊病例127例,其中康复26例.下列关于康复者的叙述错误的是 C .
A.体内可能存在抗H7N9禽流感病毒抗体
B.药物支持和自身免疫系统发挥功能是其康复的重要原因
C.抗H7N9禽流感病毒的抗体可以针对多种流感病毒发挥免疫作用
D.抗H7N9禽流感病毒的抗体是淋巴细胞产生的一种特殊蛋白质.
【考点】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病毒的形态结构及生命活动特点;人体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
【分析】传染病是有病原体引起的,能在生物之间传播的疾病.传染病的特点是传染性和流行性.传染病一般有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这三个基本环节,而传染源是指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易感人群是指对某些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
【解答】解:(1)H7N9禽流感病毒由蛋白质和核酸两部分组成的.
(2)传染源是指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从传染病学角度分析,带有H7N9禽流感病毒的禽类是禽流感疾病流行的传染源.
(3)H7N9禽流感主要属于呼吸道(类型)传染病.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
(4)A、感染过H7N9禽流感病毒的人康复后体内产生的抗体可能就永远的留在了体内,A正确.
B、患者康复的重要原因是药物支持和自身免疫系统发挥功能,B正确.
C、该抗体只对特定的H7N9型禽流感病毒起作用,对其它病原体无效,因此属于特异性免疫.C错误.
D、H7N9禽流感病毒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D正确.
故选:C
故答案为:(1)蛋白质
(蛋白质外壳);
核酸;
(2)传染源;
(3)呼吸道;
(4)C
2017年3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