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尔尼卡 课件+教案 (3)

文档属性

名称 格尔尼卡 课件+教案 (3)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美版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17-03-24 12:42:49

文档简介

格尔尼卡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格尔尼卡》这幅著名作品的艺术特色和创作方法。
过程与方法:学生在积极参与讨论、探究、体验的过程中,了解美术鉴赏的方法和程序,理解作品的意蕴。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欣赏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收集资料的能力,以及表述思想和交流成果的能力,学习毕加索反对战争、热爱和平的美好品质。
2学情分析
毕加索的《格尔尼卡》,运用立体主义、超现实主义绘画的形式,以变形、象征和寓意的手法描绘了在法西斯兽行下,人民惊恐、痛苦和死亡的悲惨情景。本课时教学通过对《格尔尼卡》一画的欣赏,学习毕加索运用变形、象征和寓意的手法来表达自己的强烈情感,学习毕加索反对战争、热爱和平的美好品质。学生对本课只是的掌握和了解不多有些就不知道毕加索其人更不要说知道和理解《格尔尼卡》了
3重点难点
重点:作品通过什么样的艺术语言,具体的表达了作者对法西斯暴行的愤怒之情。
难点:理解象征性和立体派的艺术手法。
4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导入新课
创作背景
师:
上课!同学们好!
生:
老师好!
师:
今天这节课,凡是能够积极主动举手回答问题的同学都会得到一个小礼品折纸和平
鸽。首先我们先来看一段选自动画片《再见萤火虫》的短片,看完后请大家谈谈视频中传递了哪些信息
生1:
看到逃命的人群。
生2:那个地方都被炸平了。
师:
1937年,同样的场景在西班牙北部格尔尼卡小镇上演,德国法西斯对原本美丽的格
尔尼卡小镇进行大轰炸,杀害了数千名无辜者。画家毕加索听到消息后极为愤慨,于是在墙上激情创作了一幅壁画,用来痛斥和揭露法西斯的暴行,所以用地名格尔尼卡来命名这幅画,今天这一节课我们要赏析的画作就是《格尔尼卡》。请大家把书本翻到第一页。(板书:格尔尼卡)
(过程二)自主探究学习探究知识
二、画家简介。
师:
欣赏分析毕加索的《格尔尼卡》,首先我们来认识这位画家——毕加索。(PPT
显示毕加索肖像)
毕加索出生于西班牙,1904年定居巴黎。他从19世纪末从事绘画,一直持续到20世纪70年代,据统计共画了近37000幅作品,也是立体派的先驱代表,
当代西方最有创造性和影响最深远的艺术家,他和他的画在世界艺术史上占据了不朽的地位。
代表作有《梦》、《亚威农少女》,还有今天我们要赏析的《格尔尼卡》。
三、
画面内容分析
(分组比赛法、表演法、问题引导法)
1、学生对画面的最初印象
师:
请同学们观察这幅画,给你们的最初印象是什么
生1:
乱。
生2:丑。
生3、灰。
师:
对于画面来说,同学们能够直观感受到这些情感,那具体画面中表现了哪些形象

生1:
人。
生2:动物.
生3、灯
2、分组比赛,回答问题。
师:
画家表现的这些形象有什么特点 各代表什么含义 接下来我们来分组完成这两
个问题。每两列为一组,共分为四组。给你们一分钟时间迅速阅读书本第二、三页上对画面内容的介绍,并思考这两个问题。然后再随老师一起赏析画面内容,我会给出一些问题让你们回答,比比看哪组同学回答的既多又准确,不够积极的小组要派两名代表模仿画面中动物或人物的形象,现在开始看书。
3、师生共同分析画面内容
师:
好,同学们停下来我们一起来赏析,这幅画看上去很杂乱,实际上是经过画家精
细推敲、布局,画了六张草图才完成的。那我们怎么很清晰的解读这幅画呢 首先我们把这幅画分为四段。(ppt展示)
第一段:牛、抱着已死孩子的女人、躺在地上的战士

师:
在第一段中最突出的形象是什么
生:
牛!
师:
它的面目表情有什么特点
生:
看上去很凶恶。
师引导:恩,很冷漠、无情、凶残的样子。那用它可以象征着什么呢
生:
代表着法西斯的暴行和黑暗。
抱着已死孩子的女人
师:
非常准确!牛的下面是抱着已死孩子的母亲,这位母亲的表情特征是什么
生:
仰头痛哭。
师引导:它的眼睛有什么不一样呢 为什么
生:
像两滴眼泪,表示母亲在战争中失去孩子的痛苦。
师引导:对!悲痛的母亲两只眼睛已变成两滴眼泪,有什么象征意义
生:
是人类受苦受难的普遍象征。
躺在地上的战士
师:
回答的非常好!她的右下方是躺在地上的战士,请同学们分析他的形态特征
生:
他拿着一把断剑的剑柄。
师引导:剑为什么是断的呢
生:
与敌人战斗时砍断的。
师引导:那在断剑旁边你发现了什么 仔细找找
生:
小花。
师:
为什么要画花呢 有什么象征意义
生:
纪念死去战士。
师:
对。是画家抒发对死去战士的悼念之情。
或者
生:
不知道。
师引导:我们清明扫墓时为什么要送花
生:
纪念死去的人
师:
对!所以这小花是对死去战士的悼念。
师:
士兵左手上你发现了什么
生:
有许多线条。
师:
那表示什么
生:
手纹
师:
那是在战场上被敌人划下的伤口。
师:
士兵的肢体是完整的吗
生:
不是。
师:
对!已经支离破碎。死去的士兵眼睛却是睁着的,为什么呢
生:
表示他死不瞑目。
师:
同学们分析的很准确。英勇奋战的士兵,未能保家卫国而死不瞑目。
第二段:马、灯
师、
接着我们再看第二段,(PPT展示草图对比)这是一张草图局部,、这两张有什
么区别呢 请同学们比较不同点。
【比较法】
生:
草图上没有马。
生2、草图上没有灯只有太阳。
师:
没有马吗 同学们把书本倒过来看。有没有马
生:

(生发现了马。)
师:
草图和目前这张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区别呢
生:
可能是为了突出马的形象,因为它代表痛苦的人民。
师:
回答得很好!这样安排使受伤马的形象非常突出。它有什么样的特征呢
生:
面目狰狞,发出嘶吼,
师引导:恩,面目冷漠、无情的发出嘶吼,它面朝着公牛,有何寓意呢
生:
代表着受难人民对法西斯的痛恨。
师:
他象征着什么
生:
痛苦的人民。
师引导:画面中为什么要用灯取代太阳呢 这盏灯像什么
生:
因为这盏灯像人的眼睛,发出耀眼的光芒强化了扭曲的痛苦和悲剧的气氛。营造
一个“冷酷的梦境”
师:
回答得很对!
第三段:举灯的女人、奔跑的人
师:
第三段,最显眼的是哪个形象
生:
那个举着灯火从窗子里伸出头来的女人,
师引导:
画家为什么会表现这个形象
生1:
象征光明与希望。
生2:
画家小时候遭遇过一场地震,这是地震中母亲的形象。
师:
非常准确,画家创作的灵感就来自小时候遭遇地震时,母亲举灯照路的情景,
象征着什么
生:
光明与希望。
师:
对!其下面是奔跑的人,我们发现他的后腿拉得很远似乎跟不上前腿的脚步,这
让你们想到战争中什么样的场景
生:
逃命的场景!
第四段:从楼上跳下来的人
师:
而在第四段,那个双臂伸向天空的惊恐男子形象,为什么一下子就吸引我们的视
线
生:
他是从楼上跳下来,发出求生的呼喊。张着嘴巴,惊恐的面部让人过目难忘。
师:
很好!它的上下两边的三角形代表什么呢
【引导学生联想】
生:
楼梯。
生2:火焰。
师引导:是房屋被轰炸时的火焰。为什么要画火焰呢
生:
增加悲剧的气氛。
师:
好,画面内容我们基本分析完,根据前面各个小组的表现,老师发现第
小组回答问题不够积极,请这组派两名代表到讲台模仿举灯女人的形象。
师总结启发:画家用这些或压抑,或恐惧、或痛不欲生的形象,来表现战争悲惨的场面,
传达着人类对战争的痛斥,对和平、美好的向往,这是不是一种美呢
生:
是!
师:
而这种美的传达,画家用了什么样的艺术语言来表现的呢 接着我们深入学习这
幅画的艺术特色。
四、
艺术特色分析
1、
色彩:黑、白、灰
师:
这幅画中主要有哪几种颜色
生:



师:
对!黑、白、灰带给你什么感觉 (板书:色彩:黑、白、灰)
生:
很压抑
生:恐怖
师:
回答的很好,整幅画是用错宗复杂的黑、白、灰色块造成画面阴郁、恐怖的效果。
2、构图:饱满、均衡
师引导:画面中心,用许多不同的亮色相互交叠,构成等腰三角形。三角形的中抽线恰
好将这幅画分为两个正方形。画面左右两端的形象,如果缺失其一,会发生什么现象 (PPT展示)
【图示法】
生:
失去平衡(PPT展示)。
师:
只有这样才能平衡(PPT展示)。
请同学们用个词概括这幅画的构图特征
师引导:是否饱满
生:
平衡。
生:饱满。
师:
非常准确!
(板书:构图:饱满
均衡)
3、
造型:夸张、变形
师:
请同学们伸出你们的左手,和画面左下角士兵的手作对比,发现有什么不同
生1:
他的手变形了。
生2:他的手画的很夸张。
【比较法】
师:
对!画面中主要用变形、夸张的方法来表现对象。请大家看这张图片,这是毕加
索创作这幅画时的一张习作。这幅画上的人物刻画和最后完成的有何不同
生:
习作上有亮面和暗面。
生2:最后完成的作品人物形象仅仅是用线条勾勒
师引导:
都很正确!我们发现习作上的人物形象复杂,有亮面暗面之分,使得人物具有
体积感。而这一张仅仅是用线条勾勒。这有什么优点呢
生:
简明、概括。
师:
对,用概括性的线条去表现画面中夸张、变形的形象。请同学们用个词概括这幅
画的造型特征
生:
夸张、变形等
(板书:造型:夸张、变形)
4、
表现手法:象征、立体主义
师:
画家用这些夸张、生动的形象表达对法西斯暴行的抗议和对受难民众的同情,这
种借物传情的表现手法叫什么
生:
象征。
师:
对!请同学们看看PPT上的解释(板书:表现手法:象征)
师:
请看我这里,正面你们时,你们能看见我有几只眼睛
【举例示范】
生:
两只。
师:
侧对你们时,中间同学看我有几只眼睛
生:
一只。
师:
但是毕加索画画时,却不是这样表现对象的。请看这里,侧面的牛却把看不到的
另一面表现出来,两只眼睛睛,两个鼻孔。
师:
画家是怎么刻画人物身体的呢
生1:
很破碎。生2:用几何形体表现
师:
观察的很好,是一用些亮度不同的几何形体重叠、堆砌而成。这种绘画风格就是
立体主义的风格,
1、多角度描绘物体,并重新组合在一起;
2、几何形体重叠、
堆砌、重新组合。(板书:立体主义)
师:
请看这几幅画,哪一张是立体主义风格的绘画
生:
B
师:
非常正确!大家学习能力很强。
师:
通过前面我们从创作背景、画家简介、画面内容和艺术特色四个方面对《格尔尼
卡》赏析后,相信现在已经改变了同学们对它的最初印象。那以后再遇见大师画作的时候是不是也要从这几方面去欣赏呢
(PPT展示)
生齐答:是!(共17张PPT)
帕布罗.鲁伊斯.毕加索(Pablo
Picasso,
1881~1973

出生于西班牙马加拉,法国共产党党员,是当代西方最有创造性和影响最深远的艺术家。他和他的画在世界艺术史上占据了不朽的地位。
绘画不需要理解,而是要人们为之动情
----毕加索
《格尔尼卡》
同学们,今天我们要来欣赏一幅
画,这幅画出自一位二十世纪
“最伟大,最杰出,最富创造性
最具诱惑性,最有争议性,最有
影响力”的艺术家之手,猜猜看
他是谁呢
《格尔尼卡》
作,1937年,布面油画
349.3×776.6厘米,索非业呈后博物馆减

为什么这幅画叫格尔尼卡
1937年4月26日那大下午,应西班牙独裁者佛朗哥
的要求,希特勒德国十涉西班牙内战,出动飞机对
西班牙小镇格尔尼卡投下10万磅炸弹。当日正小
镇集市,市民毫无防备,人们仓逃奔,希特勒的
飞机却又低飞,跟踪并扫射逃跑的人们。居民伤亡
惨重,具不完全统计,1500多人当场被炸死,3/4
的建筑被彻底数灭。当时侨居巴黎的毕加索听到这
个消息之后义愤填贗,放弃了原本创作的一幅作
转而用六周时间来完成这幅宽7.76米,高3.49米的
油画。此画不是用写买的手法进行报道,而是采取
象征性的手法有力地揭露了侵略战争的罪恶和法西
斯的暴行。一种史诗般的恶壮触动看观众的视觉和
心灵。因此,这幅画成为20世纪美术史上极其重要
的作品。
创作背景
艺不风格
毕加索简介
毕加作品欣赏
1.画中都画了些什么
2.画中各要素表示什么
3.毕加索为什么要这么画
4.画面的色彩问题
思考讨论:
画面里没有飞机,没有炸弹,却集了残
恐怖、痛苦、绝里、死亡和呐喊。
被跋踏的鲜花、断裂的肢体

A

n与u

这些都是对法西斯录行的无声控诉。画家以半抽象的
于法,以超时空的形象组合,打破了空间界限,蕴含了愤
懑的抗议,成就了史诗的悲壮;在支离破碎的黑自灰色块中
散发看无尽的阴郁、恐惧,折射出画家对人类难的强大悲

6D
lo
be
阳布罗,达戈,何,山业苛
步明四斯科,德,休拉.后女.
吴切话.兄项斯皮业话,德
斯,而不欧斯.四波城业面
拉,山地四均,行立达
利业,帕里四类,兄里北,而么
拉斯种,半川系
(Pablo
Diego
jose
Santiago
francisco
de
paula
epomuceno
crispiniano
de
los
remedios
Cipriano
de
la
santisima
Trinidad
Martyr
patricio
Clito
Ruiz
blasco
picass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