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夜莺的歌声》
课时训练
看拼音,写词语。
kǒu
shào
shǒu
qiānɡ
hàn
zi
shāo
huǐ
ɡuǐ
zi
(
)
(
)
(
)
(
)
(
)
xí
ɡuàn
yǐ
fánɡ
wàn
yī
chuí
tóu
sànɡ
qì
(
)
(
)
(
)
二、选择字词的意思。(只写序号)
1、光:①光线
②光彩,荣誉
③景物
④光滑
⑤完了,一点不剩
⑥露着
⑦单,只
光着头(
)
为国增光(
)
阳光灿烂(
)把敌人消灭光(
)
2、挺:①笔直
②伸直或凸出
③很
④量词
一挺机枪(
)
昂首挺胸(
)
挺美的(
)
笔挺(
)
3、新鲜:①(花朵)没有枯萎
②(空气)经常流通,不含杂质气体
③(事物)出现不久,还不普遍
乡村的空间多新鲜!(
)
这事儿真新鲜!(
)
我喜欢新鲜的花朵。(
)
三、按要求仿写句子。
1、空旷的花园里,烧焦的树垂头丧气地弯着腰。
这句用了拟人的手法。请写一句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小孩有时候学夜莺唱,有时候学杜鹃叫,胳膊一甩一甩地打着路旁的树枝,有时候弯下腰去捡球果,还用脚把球果踢起来。
这句用了排比的手法。请写一句排比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四、读下面的句段,联系课文内容作答。
1、夜莺的歌声打破了夏日的沉寂。这歌声停了一会儿,接着又用一股新的劲头唱起来。
这是文中第一次出现夜莺的歌声,这小男孩此时发出夜莺的歌声是为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从孩子的嘴里飞出宛转的夜莺的歌声。
这是战斗结束的第二天,小男孩在村子小路旁吹着的夜莺歌声,这叫声作用是________。
作者以五次“夜莺的歌声”作为主线贯穿全文。目的是赞颂小男孩________
的精神。
五、阅读
王二小的故事
河北涞源的一个小山村,村头那座破旧的草房里住着王二小一家。11岁的二小是个放牛娃。
1943年的一天,一声震天动地的巨响,鬼子的炮弹落到了二小的家里。在山上放牛的二小惊恐地看着遮天蔽日的浓烟烈火,他不能相信,刚才还温暖的家和亲爱的爹娘顷刻间就灰飞烟灭了。
鬼子扫荡来了,八路军和干部们组织乡亲们转移到山脚下。一天,二小在山坡上放牛,鬼子来了。他们看到了山坡上的二小,要二小为他们带路。二小领着鬼子在山里转圈,狡猾的鬼子起了疑心,鬼子头拔出战刀威胁二小。二小心里很镇定,却装出害怕的样子,对鬼子说,那边有条路,穿过去就能找到八路。鬼子说:“你撒谎,你想骗皇军。”二小说:“那就算了,反正我也不想去。”鬼子相信了二小,就跟着他走了。
到了八路军埋伏的山沟,二小机灵地从沟边往山上跑。八路军吴连长一边高喊要二小快跑,一边开枪打死了向二小瞄准的鬼子。可是鬼子小队长端着大枪追上二小,把刺刀扎进了二小的身体,将二小挑到了山坡上。
二小像一片树叶一样落了下来,满山的树叶都一起落了下来,鲜血染红每一片树叶和绿草。
乡亲们把二小放到担架上。吴连长喊着二小,乡亲们喊着二小,可是二小安详地闭着眼睛。他再也听不到了。
太阳也仿佛被染红了,满山都飘着红色的树叶,那景色,美丽极了。
1.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相信——( ) 破旧——( )
狡猾——( ) 镇定——( )
2.用“”画出文中的比喻句。
3.解释下列词语。
顷刻:____________
遮天蔽日:________
4.短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章结尾的写景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
13、《夜莺的歌声》
一、口哨
手枪
汉字
烧毁
鬼子
习惯
以防万一
垂头丧气
二、1、⑥
②
①
⑤
2、④
②
③
①
3、②
③
①
三、略
四、1、吸引敌人的注意,引诱敌人上钩
2、为消灭敌人而感到高兴,等待新的敌人,再让游击队消灭他们
机智
五、1.怀疑 崭新 老实 慌张
2.二小像一片树叶一样落了下来。
3.片刻;极短的时间。把天地都遮挡住了,形容事物体积庞大,数量众多或气势盛大。
4.王二小把敌人带进八路军的埋伏圈而被敌人杀害的故事。
5.借景色来赞美二小勇敢、机智、不怕牺牲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