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五年级下冀美版5景物的近大远小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美术五年级下冀美版5景物的近大远小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1.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冀美版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17-03-24 18:31: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实验学校“3、6、5”模式教学案
设计教师:
教学内容(及课型):
5.景物的近大远小
教学目标:
1、通过回忆和现场观察,知道“近大远小”是人们在观察物体的过程中出现的一种视觉现象。
2、能运用“近大远小”的原理画出较准确的有透视效果的风景画面,体现纵深感。
  3、训练观察能力,提高准确还原平面表现的水平。
教学重、难点:
理解“近大远小”的原理,画出有明显的“近大远小”透视效果的风景画面。
表现“近大远小”视觉现象的画面时对直立物体的认识及再现。
教学方法:
讲授法、课堂讨论法、启发法、练习法
教学模式:
“3、6、5”模式
教具学具:
有“近大远小”透视效果的风景图片,如街道、铁路、建筑、树木等,取景框。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 学 流 程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理念
二次备课




观看有“近大远小”透视效果的风景图片以及同学外出旅游时的照片,老师向同学介绍画面上的风景名胜。
也请相片的主人向大家介绍照片中的风景,初步感受“近大远小”的情境。
通过生活经验来导入新知。




出示学习目标:
1、通过回忆和现场观察,知道“近大远小”是人们在观察物体的过程中出现的一种视觉现象。
2、能运用“近大远小”的原理画出较准确的有透视效果的风景画面,体现纵深感。
  3、训练观察能力,提高准确还原平面表现的水平。
自学讨论
怎样判定画中物品的大小。
初步了解房屋的结构及布置。




 引导学生体会画面的纵深感。
教师请同学们说说画面中物品的远近和大小。
同学分小组展开讨论,说说自己观察到的现象,看看究竟是哪些线发生了“近大远小”的透视变化,除了“近大远小”之外,你还发现了那些透视变化?
观看教师制作、演示道具:先取方形纸一张,然后在纸面中间刻三条与方形的边相平行的三条线,最后折叠第四条边并将中间的方形推平,产生透视效果,以此解释“近大远小”的现象。
能说出画面中物品的远近及大小。




 1、跟画练习:
  (1)教师在黑板上演示有纵向感的道路,学生临摹。
  (2)教师在道路两旁由近到远添画树木,学生临摹。
(提示:教师在学生跟画的过程中要注意提醒他们关注到一个奇怪的现象,即凡是横向的物体基本上都出现了透视变化,而纵向的物体基本上都没有出现透视现象。)
总结制作方法。




作业要求:
创作一幅作品,表现出“近大远小”的透视效果
 大家将完成的作品展示在黑板上,大家坐在各自的座位上一起欣赏作品,看看哪一幅作品最有纵深感。
2、创作练习:
(1)学生在已经画好的草稿的基础上自由添加道路两旁的景物,除了注意表现出“近大远小”的透视效果以外,还要表现“近清远糊”、“近暖远冷”等效果。
  (2)再做适当添加,补充一些路两旁的细节,如价格牌、自行车、行人等,将画面画完整。
检测学生学习效果。




提出自己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到的有关透视现象的疑问,请同学和老师给予解释。
教师和同学共同欣赏由国画形式所表现的山水画,比较其与西洋风景画在表现远近景物方法上的区别。
进一步拓展学生思维。




景物的近大远小
近 大
远 小




备注:1、教学目标要体现三维目标2、自学导读要体现学习目标、自学提示3、展示交流要体现小组交流合作,学生自讲自评,教师点拨4、整合提升要体现综合题目或小结(知识收获或情感态度价值观、德育)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