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用水测量时间同步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3.3用水测量时间同步练习(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52.0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教科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7-03-24 15:53: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1世纪教育网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三单元 3.用水测量时间
1.填空题。
(1)在一定的装置里,水能保持以 的速度往下流,人类根据这一特点制
作 来计时。
(2)古代的人们利用流水来计时,通常水钟有 和 两类。我国最
早的水钟是 型的。
2.填表题。
下面是两种水钟的特点,将序号填写在相应的框中。
①容器内的水面逐渐下降 ②容器内的水面逐渐上升③水滴以固定速度流出容器
④水滴以固定速度流入容器 ⑤容器内的指针下降⑥容器内的浮标上升
3.读图题。
(1)请指出下面这两种水钟的类型。
( ) ( )
(2)上题中右图A管的作用是什么
(3)制作水钟时,必须解决什么问题
4.判断题。
(1)300毫升水的滴漏实验,前l0毫升水和最后10毫升水滴的速度一样快。( )
(2)流水的速度不是匀速的,所以不能用来测量时间。 ( )
(3)水钟是根据滴水的等时性原理来计时的。 ( )
(4)滴漏只能设计成泄水型的。 ( )
5.选择题。
(1)滴漏的滴水速度与( )无关。
A.滴漏中的水位 B.漏水孔的大小 C.容器的颜色
(2)要用流水来计时主要应解决( )问题。
A.水流速度 B.水流量 C.水质的处理
(3)往一次性塑料杯里装100毫升水,然后在杯底扎一个小孔,让水从小孔中缓慢
流出。重复几次实验后我们会发现( )。
A.每次滴完水所用的时间都不相同
B.每次滴完水所用的时间都相同
C.每次滴完水所用的时间都几乎相同
(4)下列有关泄水型滴漏和受水型滴漏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泄水型滴漏内的水位逐渐下降
B.受水型滴漏内的水位逐渐下降
C.泄水型滴漏和受水型滴漏内的水位都逐渐下降
6.简答题。
(1)滴漏中的水是以固定的速度往下流的吗
(2)怎样才能保持水钟里的水以固定的速度往下流
7.【探究题·应用】小明在上网搜集资料时,发现两幅古代水钟的示意图,分别
是“浮箭漏”和“沉箭漏”,请你帮他对号入座,并弄清楚其中的原理。
( ) ( )
(1)请区分并标出“浮箭漏”和“沉箭漏”。“浮箭漏"也就是我们所学的 水
钟,“沉箭漏”为 水钟。(填“受水型”或“泄水型”)
(2)请解释这两种水钟的工作原理。
8.【实验题·分析】某小组做滴漏实验,在自制的容器内装300毫升水,观察并
记录漏出100毫升水需要的时间,重复多次实验。
水量 第一次测量 第二次测量 第三次测量
100毫升 59秒 61秒
(1)从实验记录中我们可以推测,第三次测量的时间可能为( )。
A.50秒 B.60秒 C.70秒
(2)该小组又观察并记录了从滴漏中漏出10毫升、50毫升的水分别需要的时间。
水量 第一次测量 第二次测量 第三次测量
10毫升 6秒 7秒 6秒
50毫升 31秒 29秒 30秒
①从300毫升中漏出10毫升水的时间,相当于漏出100毫升水的 。漏
出50毫升水的时间也差不多是漏出100毫升水的 。
②利用滴漏( )。
A.可以帮助我们精确计时
B.可以帮助我们模糊计时
C.无法帮助我们计时
(3)我的发现:如果孔的大小不变,那么漏完同样多的水, 。
(4)由此,小明推测这个滴漏漏完300毫升的水所用的时间应该在180秒左右。你
认为这个结论正确吗 为什么
参考答案
1.(1)固定 水钟 (2)泄水型水钟 受水型水钟 泄水
2.泄水型水钟:①③⑤
受水型水钟:②④⑥
3.(1)泄水型水钟 受水型水钟
(2)A管是泄水孔,用来保持水位高低不变的。
(3)控制水流的速度,保证水钟里的水以固定的速度往下流。
4.(1)× (2)√ (3)√ (4)×
5.(1)C (2)A (3)C (4)A
6.(1)水不是以固定的速度往下流的。水的流速快慢主要受滴漏内水压大小的影
响,也就是水的多少。
(2)要以固定的速度往下流就要保证水压的平稳,可以给水钟进水处加一个水
槽,让多余的水流到分水槽内,并保持一直加水的状态。也可以给水钟加一个
调节水速的开关,例如可利用输液管上的调节器作开关。
7.沉箭漏 浮箭漏 (1)受水型 泄水型
(2)泄水型水钟,容器内的水面随水的流出而下降,根据水面的变化就可以测出
过去了多长时间;受水型水钟,水滴以固定的速度滴入圆筒,使得浮标随水量
的增加而逐渐上升,从而显示时间。
8.(1)B 一半 ②B
(3)用时几乎一样多
(4)结论不正确。当瓶中的水越来越少时,水滴的越来越慢,最后甚至断断续
续成滴状,所用的时间会比180秒长。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