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的和甜的》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酸、葡”等9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读、演来学习课文,懂得做事要亲自尝试的道理。
教学重点:识字和朗读
教学难点:分角色朗读课文中的对话,揣摩好小动物的语气。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在远处的森林里,住着这么一群可爱的小动物,它们之间围绕着葡萄发生了一个有趣的小故事,让我们大家一起走近它们,看看是怎样的一个小故事。
2、教师板书:《17、酸的和甜的》
学生齐读课题《酸的和甜的》。
二、趣味识字
1、同学们,要想读懂这个小故事,那就得认
( http: / / www.21cnjy.com )识本文中出现的生字。请同学们带着任务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在读的过程中,标出自然段,给新字注上拼音。
2、教师出示画有葡萄的图片,引导学生学习“葡萄”两字,指导学生“萄”的读音,当组词时,应该读轻声。
3、我们说葡萄的时候一般用量词“串”来表示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串葡萄,如果葡萄很多的时候我们说“一串串葡萄”。指导学生认识“串”,两个扁口用一根棍子穿起来,我们一般还说一串(
)呢?引导学生说一说。
4、同学们都吃过葡萄,那葡萄是什么味道的呢?很酸。引导大家认识“酸”字,左边的字像一个人的脸,脸上的部位都皱在了一起。
请同学们表演一下这个表情。
5、出示画着狐狸的图片,引导大家学习“狐狸”两字,“狐狸”中的“狸”读轻声。教师指导学生学习反犬旁的写法,你能说出几个带有反犬旁的字吗?
请学生来总结发现:反犬旁的字都和动物有关。
6、故事中说小猴子望着一串串紫红色的葡萄,迫不及待地爬上了葡萄架。引导学生学习“迫”和“待”两个字。
7、同学们,石头用手敲起来,会感觉很怎样?引导学生说出“硬”这个字,教师指导学生用字形分析法记忆:比石头更硬,读“硬”。
8、现在所有的生字宝宝跑到屏幕上了,快和他们打打招呼吧。拼读生字。
9、教师拿着生字卡片,让学生通过开小火车、小组竞赛的形式识读生字。教师应该给表现好的学生或者小组口头奖励,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10、生字宝宝又跑回课文了,你好认识它们吗?我们大家一起来读一读吧。
三、整体感知
1、学生看课本中的插图,边读边思:故事中有哪些可爱的小动物?读了小故事,你有什么想说的?
2、学生回答,多媒体课件展示:
四、理解课文
1、狐狸说葡萄是酸的
(1)、多媒体课件出现插图1,用自己的话说狐狸在干什么、想什么?
学生表演狐狸的动作。演完采访:摘不到葡萄,心情怎样?
教师引导学生:难怪他会说,“这葡萄是酸的,不能吃。”谁能读出生气的语气,谁比他读得更生气,真生气,大家一起读。
(2)、书中是怎样介绍图中内容的?读第一段。
学生自主朗读第一自然段。
教师引导学生:听你们读后,我知道狐狸是真想吃,但又吃不着,所以说是酸的。
板书:
狐狸(说)酸
2、多媒体课件出示插图2,松树和小兔子说葡萄是酸的。
(1)、松鼠和小兔子也说是酸的,怎么知道的?
学生回答:它们是听狐狸说的。
(2)、他们为什么相信狐狸的话呢?
(抽读松鼠想法)有点相信了;谁再读,听出相信了;再读,“一定”读得特别响,完全相信了。
请学生齐读狐狸说的话。
(3)、自己试读兔子想法,读出深信不疑。齐读。
教师总结:原来他们是听说(板书:听说)葡萄酸,就信以为真。
3、猴子说葡萄是甜的
猴子为什么认为是甜的?让我们看看猴子的表现。
(1)、出示图画。望着这一串串的葡萄,此时猴子怎么想、怎么做的?
猴子迫不及待地爬上了葡萄架。
教师引导学生说说,你想做什么的时候迫不及待?
(让学生自己体会迫不及待的意思)
(2)、比较句子:小猴子爬上葡萄架。
小猴子迫不及待地爬上葡萄架。
你喜欢哪句?为什么?
请同学们来读。抽读:听出猴子着急了;谁更着急;他多想吃呀!一起读。
(3)、就在这时,谁拦住了他?怎么说的?
现在老师就是特别想吃葡萄的小猴子,谁是小兔子?(师生配合读)
你吃过吗?(生答小兔子的话)
你尝过吗?(生答小松鼠的话)
(4)、出示第七段图画:猴子是怎么吃的?
教师引导学生:他为什么大口大口吃?
(兔子和松鼠尝了一口“啊!真甜。”)
(5)、比较句子:小猴子吃起葡萄来。
小猴子大口大口地吃起葡萄来。
你喜欢哪一句?为什么?
教师总结:小猴子认为甜是怎么得来的?(板书:尝)
4、学最后一个自然段
(1)、读最后一个自然段:小松鼠和小兔子真不明白,狐狸为什么硬说葡萄是酸的呢?
硬说还可以换成哪个词?(非说、非得说、愣说、就说,一定要说)
你明白是为什么吗?说一说
(2)、小松鼠、小兔子和小猴子,这三个小动物中,你最喜欢谁?为什么?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认识了9个生字,而且还和小动物们在一起度过了一段愉快的时光,那么,上完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六:布置任务
请同学们课下搜集《小马来了》、《咕咚来了》的小故事读一读,体会凡事要自己尝试的生活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