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汕头市澄海区登峰学校2016-2017年度第二学期九年级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广东省汕头市澄海区登峰学校2016-2017年度第二学期九年级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2.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03-24 20:56:54

文档简介

澄海区登峰学校2016-2017年度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
九年级语文试卷
说明:
1.试卷4页,答卷4页,共8页。满分为12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2.本试卷设附加题,共10分。考生可答可不答;该题得分作为补偿计入总分,但全卷最后得分不得超过120分。
3.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在答题卷指定的区域内作答,否则答案无效。
一、基础(24分)
1、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10分)
(1)乡书何处达?□□□□□。(王湾《次北固山下》)(1分)
(2)□□□□□□,于我如浮云。(《论语》)(1分)
(3)□□□□□□□,□□□□□□□。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韩愈《左迁蓝关示侄孙湘》)(2分)
(4)王磐《朝天子
咏喇叭》曲中表现人们对宦官既怕又恨的心理描写是:□□□□□,□□□□□。
(2分)
(5)默写杜牧的《泊秦淮》。(4分)
□□□□□□□,□□□□□□□。□□□□□□□,□□□□□□□。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4分)
(1)她qiáo
cuì

)的脸上出现央求般的神色。
(2)山崖mò
rán(
)变成牛皮鼓面了,只听见隆隆,隆隆,隆隆。
(3)这也真够huá
jī(
),但我绝不能让人看出来。
(4)人类的智慧与大自然的智慧相比实在是xiāng
xíng
jiàn
chù(
)。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黄晓明担任《中国梦之声》选手的导师,招来诸多质疑,韩红却劝大家不要吹毛求疵,因为艺术都是相通的。
B、五一假期,天气晴朗,同学们纷纷相约来到北山湾海滩,或戏水玩沙,或放风筝,在大自然中尽情享受天伦之乐。
C、对待学习应采取认真的态度,那种不求甚解的学习方法是不可取的。
D、礐石大桥的交通优势毋庸置疑,它是连接海湾两岸的一座重要桥梁,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中发挥着巨大作用。
4、下列病句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眼下,越来越多的进口水果亮相鮀城,丰富了水果市场,独特的形状色泽和口感吸引了许多顾客尝鲜的欲望。
(将“吸引”改成“勾起”)
B、时代终将会随着李光耀先生的离去而结束,如何在未来新的环境下发展和继承李光耀的治国思想,这是留给新加坡的挑战。(将“发展”与“继承”互换位置)
C、教育部要求地方有关部门,对侵犯少年儿童权益、损害少年儿童身心健康,要从严查处并依法打击。(在“依法打击”后加“犯罪行为”)
D、汕头市疾控中心称,目前已开展疫情监测工作并成立疫情处理队伍,加强对活禽市场的环境监测与消毒管理,防止H7N9病毒不再扩散。(删去“不再”)
5、仿照例句,在横线上补写句子。(4分)
找到一个解题的角度,知识会为你打开一扇门;
结识一个知心的朋友,友情会为你打开一扇门;




二、阅读(46分)
(一)《鱼我所欲也》(10分)
阅读以下文言文,完成题目。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6、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3分)
(1)故患有所不辟也
(2)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3)万钟于我何加焉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2)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8、对文章分析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开头以生活常理设喻,自然引出在生与义无法兼顾的情况下应该“舍生取义”的论点。
B、贤者高于一般人的地方,正在于他们“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C、在生死关头,看似微不足道的“一箪食”、“一豆羹”也能考验一个人的品德。
D、“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从反面论证了失去“本心”的人可悲可耻。
(二)与长子受之(9分)
盖汝好学,在家足可读书作文,讲明义理①,不待远离膝下②,千里从师。汝既不能如此,即是自不好学,已无可望之理。然今遣汝者,恐你在家汩③于俗务,不得专意。又父子之间,不欲昼夜督责。及无朋友闻见,故令汝一行。汝若到彼能奋然勇为力改故习一味勤谨则吾犹可望。不然,则徒劳费。只与在家一般,他日归来,又只是伎俩④人物,不知汝将何面目归见父母亲戚乡党⑤故旧耶 念之!念之!“夙兴夜寐,无忝尔⑥所生!”在此一行,千万努力。
(选自《朱子大全》)
【注释】①义理:指讲求经义、探究名理的学问。②膝下:借指父母。③汩:搅乱,扰乱。④伎俩:原指不正当的手段,这里是不务正业的意思。⑤乡党:乡里、家乡的人。⑥无忝:不要辱没。忝,辱。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盖汝好学/盖大苏泛赤壁云
B、千里从师/齐师伐我
C、即是自不好学/是故谋闭而不兴
D、然今遣汝者/然徒步则汗出浃背
10、请用四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3分)






















11、用自己的话说说朱熹让儿子离家千里从师的原因。(3分)
(三)(10分)
离开手机,你能活得下去吗
你有感觉到视力模糊吗?总隐约听到手机铃声?无论上厕所还是进卧室,手机都24小时不离身?手机没带就好像失去了方向感?……如果你发觉自己有这些“症状”,恭喜你!你很可能已经患上了“手机依赖症”!手机在今天已经亲密得俨然我们的一个身体器官,在家也好出门也好,工作也好生活也好,手机已经全面占领我们的生活。离开手机,你能活下去吗?在“手机依赖症”已经严重泛滥的今天,要回答这个问题还真是不容易。
患上手机依赖症,给人带来诸多苦楚,轻则患上知识焦虑,看不完的文字图像令人烦扰;重则遭受身体精神双重折磨,眼疲劳,手臂肌肉酸痛,形成“触屏手”。五光十色的手机屏扰乱了正常生活作息,导致机主难以深度睡眠,第二天精神萎靡,生物钟全盘紊乱,长期下来免疫力下降疾病滋生。更主要还是对精神方面的影响。如果说电子通讯能起到沟通交流的信息传递作用,但人与人之间的精神交流隔着屏幕恐怕不太好抒发。长此以往,人类的人际交流能力也可能慢慢退化,让位于所谓的“人机交流能力”。
从客观上看,随着信息传播技术的日益发达,手机智能化给大众带来更多选择,也让大众不知不觉“囚禁”其中。以前手机只能通话、发短信,现在手机的娱乐、休闲,甚至办公功能大大丰富。无论身处何地、任何时刻,手机提供丰富的娱乐、休闲方式,都能让人投入其中,停不下来。对于一些特殊行业,手机智能化带来不少“掌上业务”,很多工作必须随时用手机保持联系,如淘宝客服、微店、APP运营商等。工作被“绑在”手机上,久而久之也难以摆脱。另外,现在不少单位利用手机便捷、通用的特点,建立各种各样的Q群、微信群,不少工作都在手机上讨论,人际关系也在各类群的“打情骂俏”上活络起来,因此,用不用手机有些时候已经无关个人选择,而是被科技绑架、被工作所迫。
而从主观上看,一方面,用手机填满空白时间,给人提供一种“不虚度光阴”的假象。以前发呆、走神、等候或冥想、深思的时间,现在逐渐被刷屏的快感代替。另一方面,手机也是一种“人际焦虑”的转移。试想下,一群人聚会,如果没有手机,又没法很好融入话题,呆愣着多尴尬;而在陌生人环绕的空间,为了避免和陌生人对话,或者避免自己被关注,埋头玩手机“体面”地躲避他人,自得其乐。主客观因素作用下,“低头族”数量的剧增也不足为奇了。
去年,大意为“与人网上聊天不如现实中一起吃饭”的文章,一度在社交网刷屏,引起了不少人共鸣。文章讲的是,美国一男子对网上聊天、虚拟空间对话感到厌烦,发起了当面请吃饭“运动”,先后与几百位朋友面对面交谈,当真实、立体的个体隔桌对话,眼神交流,言语气场共融,都是网络上文字或语音交流达不到的效果,他得出结论:面对面的交流更有助于互相理解。
有人说,放下手机是治疗手机依赖症的最好方式。但调查显示,手机依赖症偏爱性格孤僻、缺乏自信的群体,不喜外出的宅男宅女、不乐与人交流是此症状的重灾区。对于有的人来说,手机跟毒品没什么两样,不是想放就能放得下,最根本的解决之道还在于机主自身的决心和毅力。
12、下列对“手机依赖症”的成因,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智能手机提供丰富的娱乐、休闲方式,对人的吸引力极大。
B、手机智能化带来不少“掌上业务”,很多工作必须随时用手机保持联系。
C、使用手机能给人带来刷屏的快感,转移“人际焦虑”。
D、玩手机可以帮助性格孤僻、不喜外出的宅男宅女找到自信。
13、下列对原文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开篇一连串的问题,列举了“手机依赖症”的具体表现,既引出说明对象,又形象地展示其危害。
B、本文采用逻辑顺序,围绕“手机依赖症”展开说明,先分析其危害和成因,再探讨解决方法,条理清晰,层次分明。
C、用不用手机其实无关个人选择,而是被科技绑架、被工作所迫。所以要治疗“手机依赖症”,必须从客观原因入手解决问题。
D、文中提及美国一男子发起了当面请吃饭“运动”的事例,与“网上聊天”、“虚拟空间对话”作比较,说明面对面的交流更有助于互相理解。
14、你身边有位朋友苦于摆脱不了“手机依赖症”,请你根据选文内容,说说帮助他的办法。(至少说出两个)(4分)
(四)(17分)
天上飘下来的礼物
孙道荣
①收衣服的时候,发现一个衣架子是空的,探身往楼下一看,果然又被风刮到楼下去了,喊儿子到楼下林奶奶家的院子里把掉下去的衣服捡上来。儿子愉快地答应着,蹦蹦跳跳地下楼去了。
  ②风大的时候,晾晒在阳台上的衣服,常有一两件会被刮到楼下。一楼的林老太太,人有点孤僻,不太好说话。记得刚搬来的时候,一次衣服刮到她家院子里去了,我下楼敲门,想进她家院子捡一下。敲了半天,老太太连门都不肯开,“你到院子外去拿”。
  ③奇怪的是,儿子倒是和楼下的林奶奶挺投缘。那天,又一件衣服掉楼下院子里了,我看看,离栅栏不远,估计拿根竹竿就能挑出来。我让儿子拿根竹竿下去挑挑看。儿子趴在栅栏边,用竹竿往里钩衣服的时候,林老太太突然走进了院子,儿子吓得不知所措,我站在阳台上,也很紧张,担心老太太会训斥儿子。没想到,老太太弯腰将衣服捡起来,隔着栅栏递给了儿子,隐隐约约听见她说,“下次衣服再掉下来,你就从我家进来拿,好不好?”儿子点点头。就这样,衣服再被风刮到楼下的院子里,都是儿子去捡。
  ④儿子似乎也挺乐意这活。每次下去捡衣服,都要好大一会才回来。问儿子:“在林奶奶家都干什么了?林奶奶喜欢清净,不要打扰了林奶奶。”儿子歪着头说:“没有啊,林奶奶可喜欢我了,跟我说了好多话。林奶奶告诉我,他孙子跟我差不多大呢,可是,她只看过他的照片,他孙子在美国,还从来没回来过呢。”
  ⑤关于林老太太,我也听社区工作人员谈起过。他们告诉我,林老太太唯一的儿子在美国,很多年没回来过了。老伴去世得早,儿子出国后,老太太就一个人生活。退休后,生活更孤单了,常常一个人闷在家里,跟外面的联系越来越少了,人也变得越来越孤僻。原来是这样。难怪那次我去敲门,她连门都不肯开。社区工作人员说:“你们住她楼上,帮我们留意点,也尽量给老人点照顾。”我点点头,又摇摇头,真不知道,怎样帮这个孤僻的老太太。
  ⑥日子平淡地过去,风偶尔会将我们家阳台上的衣服刮到楼下去。儿子“噔噔噔”地下楼,又“噔噔噔”地上楼。他快乐得像一阵风。有时候,我会问儿子,楼下的林奶奶生活得怎么样啊?儿子想想,说:“林奶奶看到我的时候,是很开心的啊。”
  ⑦一次,儿子下去捡衣服,回来的时候,手上多了一把花花绿绿的糖果。儿子说,这是林奶奶给的,是林奶奶家的叔叔,从美国寄回来的。儿子还自豪地说:“我还帮林奶奶念了信呢,是叔叔写给林奶奶的。”儿子手上拿的衣服,叠得方方正正。儿子说,我们家的衣服掉下去后,林奶奶捡起来,帮我们又洗了下,晾干了。我的心里,酸酸的,暖暖的。
  ⑧我们和楼下的老太太,仍然没有什么来往。我们的儿子“噔噔噔”地下楼,又“噔噔噔”上楼。他快乐得像一阵风。有时候,从楼下林老太太的家里,会传来“咯咯”的笑声,一个童声,另一个很苍老。
  ⑨春节,我们一家回老家去了。回来时,才听说楼下的林老太太突然去世了,据说是无疾而终。我们注意到,儿子的眼圈红了。
  ⑩人们在整理老人的遗物时,看到了一个日记本,记录下了她最后的日子。基本上是流水账,但是,老人在日记里多次提到,从楼上刮下来的衣服,以及下来捡衣服的小男孩。老人的日记里,反复出现这样一句话:“那是从天上飘下来的礼物。”我明白老人的话。那也许是老人孤寂的生活里,最后一点期盼。
15、第③段画线句子提到儿子与林奶奶挺投缘,试结合全文概括相关事件。(4分)
16、文章结尾处“日记本”中的内容在文中有何作用?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4分)
17、第⑦段画线处“我的心里,酸酸的,暖暖的”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试简要分析。(4分)
18、请你站在子女应承担赡养父母的责任的角度,给林奶奶的儿子发一条短信,劝说他多关心母亲、陪伴母亲,或者以“关爱空巢老人”为主题,为电视台拟一条公益广告,不超过30个字。(5分)
三、写作(50分)
19、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色彩,演绎亮丽的阳光,点缀明媚的自然;色彩,装饰美好的生活,扮靓诗意的人生;色彩,凝聚温馨的记忆,回应灿烂的历史……那一抹色彩,让你打开心扉;那一抹色彩,让你驻足流连。
请以“有那样一抹色彩”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题目自拟,文体不限(诗歌除外)。(2)不少于600字。(3)书写工整,卷面整洁(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等。
四、附加题(10分)
他的手在口袋里摸着勃朗宁手枪扁平的枪身,手指习惯性地握住了枪柄。他慢慢地掏出了手枪。“谁能想到,你会有这么一天?”
枪口轻蔑地直视着他的眼睛。他把手枪放到膝上,恶狠狠地骂了起来:“这算什么英雄,纯粹是冒牌货,老弟!任何一个笨蛋,随便什么时候,都会对自己开一枪,这样摆脱困境,是最怯懦、最省事的办法。生活不下去——就一死了之。对懦夫来说,也不需要更好的出路。你试过去战胜这种生活吗?你尽一切努力冲破这铁环了吗?你忘了在诺沃格勒一沃伦斯基附近,是怎样一天发起十七次冲锋,终于排除万难,攻克了那座城市吗?把枪藏起来吧,永远也不要对任何人提起这件事。就是到了生活已经无法忍受的生活,也要善于生活下去,要竭尽全力,使生命变得有益于人民。”
他站起来,朝大道走去,一个过路的山里人赶着四轮马车,顺路把他进城里,进城后,他在一个十字路口买了一份当地报纸。报上登着本市党组织在杰米扬.别得内依俱乐部开会的通知,他回到住处的时候,已经是深夜了。他在积极分子会议上讲了话,自己也没有想到,这竟是他最后一次在大会上讲话。
1、选文中的“他”是指
;选文出自《
》(2分)
2、选文中采用什么手法来表现“他”战胜痛苦的过程?体现了人物怎么样的性格特点?(4分)
3、人在经历痛苦时应该如何战胜自我?结合选文谈谈你的体验。(4分)
考试号:
班级:
姓名:
考场号:
座位号:
 
.  


线





效(
考试号:
班级:
姓名:
考场号:
座位号:
 
.  


线






)
2016-2017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
九年级语文科答题卷
题号

(24分)
二(46分)

(50分)
附加题(10分)
总得分
(120分)
(一)
(二)
(三)
(四)
得分
温馨提示: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在答题卷上指定的栏目填写。
2.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
3.请注意题号顺序。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在指定的区域内作答,否则答案无效。
一、(24分)
1.(10分)
(1)□□□□□
(2)□□□□□□
(3)□□□□□□□,□□□□□□□
(4)□□□□□,□□□□□
(5)□□□□□□□,□□□□□□□。
□□□□□□□,□□□□□□□。
2.(4分)(1)(
)(2)(

(3)(
)(4)(

3.(3分)(

4.(3分)(

5.(4分)
找到一个解题的角度,知识会为你打开一扇门;
结识一个知心的朋友,友情会为你打开一扇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46分)
(一)10分
6.(3分)(1)患:

(2)得:
(3)万钟:

7.(4分)翻译:
(1)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2)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8.(3分)(

(二)9分
9.
(3分)(

10.(3分)用四条“/”给画线部分断句。
汝若到彼能奋然勇为力改故习一味勤谨则吾犹可望
11.(3分)






(三)10分
12.(3分)(

13.(3分)(

14.(4分)







(四)17分
15.(4分)




16.(4分)







17.(4分)









18.(5分)







三、作文
19.(50分)
题目:
200
400
600
800
四、附加题(10分)
1.选文中的“他”是指
;选文出自《
》(2分)
2.(4分)
3.(4分)归雁洛阳边
不义而富且贵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军听了军愁,民听了民怕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2、憔悴
蓦然
滑稽
相形见绌
3、B
C
5、示例:抓住一个难得的机遇,事业会为你打开一扇门。帮助一个受困的路人,爱心会为你打开一扇门。
(评分意见:结构相似,内容连贯,即可。视模仿和表达程度以4、3、2、1给分)
6、
(3分)
(1)
祸患
(2)通“德”,感激
(3)高位厚禄
7、(4分)
(1)
如果人们所喜爱的没有超过生命的,那么凡是可以求得生存的办法有什么不可以采用的呢?
(2)
这种行为不是该停止了吗?这就叫做丧失了本心。
8、(3分)
B
(“是心”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9、(3分)D(A.如果/表示推测的句首语气词。B.老师/军队。C.表肯定判断,是/指示代词,这。D.表转折,但是。)
10、(3分,每错、多、少1处扣1分)汝若到彼/能奋然勇为/力改故习/一味勤谨/则吾犹可望。
11、(3分,每点1分,意对即可)①担心儿子在家里被俗务缠身,不能专心读书;②不希望日夜督促责备儿子,影响父子关系;③担心儿子在家里没有朋友一起探讨,增长见识。
如果你努力学习,在家里也完全可以读书写文章,弄明白言论或文章的内容和道理,用不着远离父母,千里迢迢地去跟从老师学习。你既然不能这样,就是自己不好学,也不能指望你懂得这个道理。但是现在让你出外从师的原因,是担心你在家里为俗务所缠身,不能专心读书学习。同时,父子之间,我也不希望日夜督促责备你。再者,在家里也没有朋友和你一起探讨,增长见识,所以要让你出去走一走。如果你到了老师那里,能够奋发图强,有所作为,努力改掉旧的习气,始终勤勉谨慎,那么我对你还是抱有希望的。不这样的话,就白费精力。如果和在家里一样,哪一天回来,又只是不务正业的人,不知道你还有什么脸面再见父母亲戚和乡里老朋友呢 可要好好地想一想啊!想一想啊!“早起晚睡,不辱没你这一生!”这一次离家从师,千万要努力。
12、(3分)D
13、(3分)
C
14、(4分)
可以邀请他参与户外运动,重拾自然之美;参加社区公益或爱心活动,将生活重心从手机转移到更有价值的事情上;组织朋友聚会,多跟他“面对面”交谈,把酒言欢纵论人生。(至少说出两点,每点2分。)
①儿子第一次下去捡衣服时,林奶奶对儿子说:“下次衣服再掉下来,你就从我家进来拿,好不好?”
②林奶奶跟儿子说了好多话,还和儿子谈到她的孙子的事。③林奶奶给儿子一把从美国寄来的糖果。
④儿子下去的时候,会从林奶奶家里传来一老一少“咯咯”的笑声。⑤林奶奶去世后日记本上多次提到从楼上刮下来的衣服以及下来捡衣服的小男孩。
点题且深化了主题。“日记本”中反复出现这样一句话:“那是从天上飘下来的礼物。”表明了儿子到楼下林奶奶家去取被风吹落的衣服的同时,也给林奶奶孤独寂寞的晚年生活带来了快乐和期盼。在林奶奶看来,儿子的到来是最好的礼物,表现了林奶奶思念儿孙、渴望亲情的强烈愿望。
17、“酸酸的”是因为老人家身边没有一个子女和亲人,表现“我”对老人孤独寂寞的晚年生活表示同情和难过。“暖暖的”是因为衣服掉下去以后,老人家捡起来还帮我们洗了下,晾干了,叠得方方正正。“我”被老人家的善良所感动。
18、示例一:岁月漫漫,父母的容颜也会渐渐老去,让我们常回家看看。示例二:让我们的爱浸润所有的寂寞——请关爱空巢老人。
附加题:
保尔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用心理描写表现人物情感的变化,细致地表现了保尔钢铁般的意志和不向命运屈服的坚强信念。
人人都可能遇到苦难,我们应该积极面对并战胜苦难和挫折,而战胜苦难和挫折的关键是战胜自己。挫折会给人以身体和心理上的打击,造成精神上的烦恼和痛苦,使生活道路变得曲折,单页能使人换发出前所未有的勇气和力量。我们应该学习保尔,他经历常人难以想象的痛苦,顽强地战胜挫折,并以实际行动热爱社会、奉献社会、实现人生的价值。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