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17张PPT。第6课
北宋的政治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1.北宋的建立 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兵变,他的部下拥立他当皇帝。赵匡胤随机回师夺取后周政权,改国号为宋,以开封为都城,作为都城,史称北宋。赵匡胤就是宋太祖。一.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宋太祖像建立时间:
建立者:
都城:960年赵匡胤(宋太祖)开封北宋2.北宋统一中原和南方一.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太祖问:“天下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八姓,战斗不息,生民涂炭,其故何也?”赵普回答:“此非他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今所以治之,亦无他奇巧,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1、根据材料回答唐末以来,战争连年不断原因。2、使战争平息、赵氏天下长久的良策是什么?史料解读收精兵削夺大将兵权:杯酒释兵权
统兵权与调兵权分离:三衙统兵,枢密院调兵 “兵不识将,将不专兵”削实权在中央:将相权一分为三;
在地方:设通判;文臣任州郡长官
制钱谷地方财赋由中央掌握3.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相关史事剥夺禁军将领和节度使军权分散军权调兵权:枢密院统领权加强禁军,削弱地方军军事措施■殿前都指挥使司
■侍卫亲军马军都指挥使司
■侍卫亲军步军都指挥使司掌控军权的措施皇 帝中书省尚书省门下省吏
部户
部礼
部兵
部刑
部工
部枢密院度
支盐
铁户
部中书门下军政行政财政财政宋代:隋 唐 三省六部不参与政事不参与政事二府三司相权被分割“‘以大系小,丝牵绳连,总合于上”把中央集权制强化到空前的程度,确实铲除了藩镇割据势力,造成了宋朝统一的政治局面。 ”
史仲文等主编《中国全史》 结合材料概括宋初加强中央集权的积极作用。 改变了唐末五代以来藩镇割据的分裂局面,加强了中央集权,保持了社会稳定,有利于经济文化发展。 夺权制钱收兵二.重文轻武的政策1.目的:为了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的弊端重现2.表现:(1)采取抑制武将、提升文官地位的政策,使文臣统兵的格局逐渐形成;
(2)宋朝注重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了科举制。 宋朝重文轻武,主要是为了压抑武将,防止武将跋扈,但不是轻视武备乃至军队。事实上,宋朝对军队是极为重视的,每年的军费开支约占财政支出的七八成,军队人数最多时达到120多万。相关史事3.影响:
宋朝的重文轻武,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巩固和社会的安定。二.重文轻武的政策知识拓展重文轻武的弊端
宋朝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对政权的稳固有积极的作用,但也造成了负面的影响。文臣掌兵,不熟悉军务,而将不专兵,兵无常帅,导致军队战斗力减弱。文官得到重用,逐渐形成以士大夫为主体的官僚集团,但由于政治机构重叠,相互牵制,官吏冗多,人浮于事,既导致办事效率下降,又增加了朝廷的财政支出。当堂检测1、右图是一幅残缺的中国古代“地方机构示意图”,请依据留存信息,判断该图反映的朝代是
A.唐代
B.宋代
C.元代
D.明代B2、宋朝形成了“中书主民,枢密院主兵,三司主财,各不相知”的局面。这反映出
A.宰相职权范围扩大?????B.专制皇权达到顶峰
C.君权对相权的制约?D.中央对地方控制加强?B3、分化削弱宰相的权力,是古代中国皇帝实现个人专制的一贯做法。宋代行使宰相权力的“中书门下”主要行使的是
A.决策权 B.行政权
C.军政权 D.财政权C当堂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