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詹天佑
一、教学目标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词语意思,区别“争夺”和“争持”两个词语的不同,并练习造句。
2.了解詹天佑主持修筑京张铁路的背景,抓住关键词句感悟詹天佑修筑京张铁路遇到的各种困难,体会詹天佑不怕困难和嘲笑毅然接受任务的爱国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抓住人物的语言、神态和心理描写,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感悟詹天佑是“爱国的工程师”。
难点:学习反衬手法的运用,体会作者选取他人的语言来表现人物精神的表达方法,感
受詹天佑不怕困难和嘲笑,依然决定为中国人争气的决心。
1课时
四、教学流程
环节一、认识——自主阅读,整体把握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我们认识了拥
( http: / / www.21cnjy.com )有“拳拳报国之心”的导弹之父——钱学森,认识了仁爱宽容的——林肯,今天我们将认识一位杰出的爱国工程师。他,就是——詹天佑(板书课题
20.詹天佑)
2.齐读课题,因题质疑。
(1)齐读课题,从课题中你知道了什么?(这是一篇写人的文章)
(2)课前已让大家搜集了相关的资料,谁愿意来给大家介绍一下詹天佑。(被称为“中国铁路之父”“中国近代工程之父”)
(3)搜集资料总能丰富我们的知识,带着你的了解,再来读课题。
(二)抓中心句,以文促读。
1.詹天佑是一个怎样的人呢?课文有一句话概括了对他的评价。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的第一自然段,看谁能第一个找到?
2.指名汇报。
出示: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
4.指导朗读这句话。
(1)这句话很简单,意义却很深刻。从这句话中知道了什么?(杰出
爱国)
(2)你能抓住关键词来理解,很了不起,能读出来吗?来,试试。
(3)带着理解读就是不一样,谁再来试试。
(3)简单的一句话却涵盖了那么多的意义,这就是语言的魅力,让我们注意这两个词一起来读这句话。
环节二、实践——重点突破,语意兼得
(三)抓住过渡句,全面认识詹天佑。
1.小组交流
师板书:接受任命
勘测线路
开凿隧道
设计人字形线路
2.这是一条完全由我国工程技术人员设计施工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铁路干线,它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说意义非同寻常,在接受任务时也是困难重重,文中有一句话最能概括詹天佑当时接受任务的情景,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画出相关句子。
指名汇报:出示——詹天佑不怕困难,也不怕嘲笑,毅然接受了任务,马上开始勘测线路。
3.这是一个过渡句,谁能读好它?要注意哪些词?(不怕、也不怕、毅然、马上开始)
4.从这些词中你能体会到什么?(毅然接受任务,有很多困难)
5.抓住关键词来理解句子是一个好方法,带着理解一起读。从这句话中,你读出了这是一个怎样的詹天佑?(不怕困难、意志坚定)
(四)研读“接受任务”,感悟“爱国”。
1.詹天佑不怕困难,也不怕嘲笑,毅然接受了
( http: / / www.21cnjy.com )任务。那他都遇到了哪些困难?哪些嘲笑?请同学们默读2——3自然段,找出相关句子,并在旁边写下你的体会。
学生默读,写体会,师巡视。
2.全班交流。
预设一:
(1)“当时,清政府刚提出修筑的计划,一些帝国主义国家就出来阻挠……事情争持了好久得不到解决。”
①从这里你读懂了什么?
(引导学生从“刚……就……”,“阻挠”等词体会帝国主义的霸道、张狂。)
②在语境中辨析词义,培养语感
。
这里有两个词,请自己默读一下,看看这两个词有什么不同?(出示句子)
句一:清政府刚提出修筑的计划,一些帝国主义国家就出来阻挠,他们都要争夺这条铁路的修筑权。
句二:帝国主义者谁也不肯让谁,事情争持了好久得不到解决。
③
这两个词都含有“争”的意思,自己读一读这两句话,感受一下有什么不同。
指名汇报:“争夺”是争相获取。是说各个帝国主义国家都想夺取铁路的修筑权。“争
持”是争持的相持不下。在句子中是说帝国主义都想控制我国的北部,都争着强词夺理,让事情僵持下来。
你看,同是“争”,词语不同意思也不同。带着理解再来读这两句话。
试着选择一个词语练习说话。
(2)争持的结果是最后提出
( http: / / www.21cnjy.com )了一个条件:清政府如果用本国的工程师来修筑铁路,他们就不再过问。他们以为这样一要挟,铁路就没法子动工,最后还得求助于他们。
①从这句话你又读懂了什么?(帝国主义狂妄自大。)
②“要挟”是什么意思?帝国主义者利用我们的什么弱点,强迫我国答应他们的要求?
③他们在想什么?(他们觉得中国人不行,最后还得来求他们)
(3)我们在自己的国家修筑属于我们自己的铁路还要他们阻挠,就那么难吗?出示当时社会背景资料。
④
面对当时的社会背景的压力,詹天佑是怎么做的?(出示:詹天佑不怕困难,也不
怕嘲笑,毅然接受了任务,马上开始勘测线路。)
⑤老师发现你这次读和刚才不一样?说说你此时的想法。(了不起,为国争光)
⑥你看,联系上文再来读这句话,感受更深刻,带着理解再来读这句话。
预设二:其实修筑京张铁路不仅仅是来自社会背景下的困难,还有哪些困难?
(1)出示:原来,从南口往北过居庸关到八达岭,一路都是高山深涧,悬崖峭壁。
①从中读出了什么?从哪里读出来的?(高山深涧、悬崖峭壁)
②从这两个词中你还能读出什么?(路不好走,很难修)
③通过这两个词你仿佛能看到什么?是呀,即使放在现在也是很困难的事情,更何况物质和科学都不过关的当时呢!
④面对这样的困难,帝国主义者怎么说?
(2)出示:他们认为这样艰巨的工程,各国著名的工程师也不敢轻易尝试,至于中国人,是无论如何也完成不了的。
①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修筑铁路很难)
②能通过朗读让我们感受出来吗?(指名读)
③在他们眼中,中国人——无论如何也完成不了。可看出修筑这项工程是如此之难。
④可詹天佑是怎么做的?齐读(出示——詹天佑不怕困难,也不怕嘲笑,毅然接受了任务,马上开始勘测线路。)
⑤不仅不怕困难,而是毅然接受任务,马上开始勘测线路。此时,你想说什么?把你的感受带到句子中一起读。
预设三:
(1)对于清政府的这个任命,外国人是怎
( http: / / www.21cnjy.com )么说的呢?(出示:帝国主义者却认为这是个笑话。有一家外国报纸轻蔑地说:“能在南口以北修筑铁路的中国工程师还没有出世呢。”
①指名交流,其他同学补充。
②引导学生扣住“笑话”“轻蔑”“还没有出世”等词理解。
③能读出那种轻蔑的语气吗?同位互相练习读。指名读。
(2)面对嘲讽,詹天佑怕了吗?出示——詹天佑不怕困难,也不怕嘲笑,毅然接受了任务,马上开始勘测线路。(齐读)
其实,在当时的情况下能站出来接受任务就很了不起,因为他要顶着巨大的压力,真是一个了不起的人,一起再来读这句话。
(六)小结课文,激趣存疑。
1.课文学到这,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詹天佑?(爱国)
2.引读课题,震撼情感。
(1)这是让每个中国人都肃然起敬的名字,让我们崇敬地呼唤他的名字——詹天佑。
(2)这是让每个中国人都扬眉吐气的名字,让我们自豪地呼唤他的名字——詹天佑。
3.接受任务以后他还遇到了哪些难以想象的困难,又是怎样克服的呢?我们下节课继续研究。
(八)作业:
尝试运用反衬手法描写一个人或者是一件事。
六、板书设计
20
詹天佑
爱国
杰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