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拜师》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
( http: / / www.21cnjy.com )写“远近闻名、相距、学问、风尘仆仆、纳闷、迎候、等候、止境、长进、请教、保留、传授、敬重、品行”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孔子拜师的经过,激发对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的崇敬之情。
4、积累课文中的好词佳句,能用查字典、联系生活或结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句的意思。
教学准备:
教师制作课件;学生查找有关资料,对孔子和老子有初步了解。
教学过程:
检查预习,以学定教。
1、谈话导入。
我国古代有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被尊称为“圣人”、“万世师表”。他是?
2、汇报交流背景资料。
课前已经布置同学们查找资料,你对孔子有哪些了解?
学生汇报交流。
出示孔子简介。
孔子为什么能够成为一位流芳百世的圣人,相信学完这篇课文你会有所启发。
3、板书课题,启发质疑。
齐读课题,你有什么疑问?
快到文中去找答案吧。
精讲点拨,随文得法。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又是按照什么顺序写得?
(1)生自读学习。
(2)全班交流。
预设一:这篇文章写了孔子离开家乡曲阜,去洛阳拜老子为师。
(3)教师总结:看来这篇文章一共有两个人物。但是细心的同学一定发现了课文中出现了五个名字:孔子、孔丘、仲尼、老子、老聃。这是什么原因呢?
(4)讲解古代人名、字的区别。
大屏幕出示:古人在名、字的使用上,有一定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原则和习俗。名,是婴儿出生后由父亲取的。字,是男子二十岁成年举行冠礼,及女子十五岁举行笄礼时取的,是人的正式称谓。不论尊卑,自称通常用名,不能用字,以表示自己谦虚有礼;对别人则不能直呼其名,而以自字相称。
难怪文中,孔子自称自己的名孔丘,而老子称呼孔子的字仲尼。这都是谦虚有礼的表现。
预设二:这篇文章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先写孔子为什么要拜师,然后写怎么去拜师,最后写见到老子拜师成功。
(5)教师总结学法:写清楚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就可以把一件事情讲明白。我们也可以学习这种写法。
2、孔子为什么要拜老子为师呢?默读课文,找一找相关的句子,并把它画下来。
(1)生自读学习。
(2)全班交流。
预设一:孔子年轻的时候,就已经是远近闻名的老师了。他总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三十岁的时候,他离开家乡曲阜,去洛阳拜大思想家老子为师。
预设二:学习是没有止境的。您的学问渊博,跟您学习,一定会大有长进的。
(3)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一说。
预设一:因为孔子觉得自己知识不够渊博,所以要去拜老子为师。
预设二:因为孔子认为学习是没有止境的,所以要去拜老子为师。
预设三:因为孔子认为老子是一位大思想家,学问渊博,跟着他学习一定会大有长进,所以要去拜老子为师。
(4)教师设疑:孔子的知识真得还不够渊博吗?到文中找答案。
预设一:不是。孔子年轻的时候,就已经是远近闻名的老师了。
明明已经很有学问了,却仍要在三十岁的时候远离家乡去拜师求学。从这里你感受到孔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预设二:好学。谦虚。
明明已经很有学问了,却仍然觉得学习是没有止境的,仍远离家乡拜师求学。你感受到孔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预设三:好学。谦虚。
(5)教师板书:好学
谦虚
带着我们对孔子的崇敬之情再读。
3、文中还有哪些语句能够让你感受到孔子的谦虚好学?快速找一找,画下来。
(1)生自读学习。
(2)汇报交流。
预设一: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3)重点词语讲解:这里出现了两个四字成语:风餐露宿,日夜兼程。
给“宿”扩词:
预设:住宿、宿舍、留宿、宿营……
“宿”的意思是“住”。“露宿”就是?住在野外。“风餐露宿”就是?孔子一路上在野外吃,在野外住,很辛苦。
联系上下文,想想“日夜兼程”的意思?
预设:孔子不分白天黑夜拼命赶路。
你还知道哪些包含“兼”的词语?
预设:风雨兼程、文武兼备、品学兼优、德才兼备、形神兼备……
教师总结学法:联系上下文是理解词语的好方法。而理解了重点词语又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课文。我们在阅读的时候也要学着用这种方法。
(4)出示地图,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没有马也没有车,只能凭借自己这双脚。
(5)创设情境想象说:“风餐露宿”“日夜兼程”,这是多么辛苦的旅途啊!
孔子也许从春暖花开的季节一直走到了炎炎夏日,烈日当头照着,他——一遍一遍地擦干额头上的汗珠。
孔子也许从大雁南飞的秋季一直走到了寒风刺骨的严冬,北风呼呼地吹着,他——一遍一遍地裹紧身上已经单薄的衣裳。
渴了,他就用手捧溪水来喝;饿了,他就啃已经
( http: / / www.21cnjy.com )发霉了的干粮;累了,他就坐在路边休息一会;跌倒了,他就拍拍身上的泥土继续赶路。白天黑夜都是如此。
谁能试着读出孔子拜师求学路上的艰辛?
生单读。
一起读。
同学们,拜师求学之路这样艰辛,孔子为什么还要去呢?
预设:好学。对知识的追求、渴望。学习是没有止境的。
文中还有一个词也让我们感受到求学路上的艰辛?
预设:终于。
用我们刚才学过的方法,联系上下文,想一想“终于”的意思是?
风餐露宿,日夜兼程,经历这么多困难,终于走到了洛阳,终于成功抵达目的地。
让我们带着对孔子的敬仰再读这句话。
4、小组内分角色朗读对话,进一步感受孔子和老子的品行。
读到这里,孔子谦虚好学的品
( http: / / www.21cnjy.com )行已让我们敬仰万分。下面请同学们在小组内分角色朗读孔子和老子的对话以及第三段,边读边感受,从这里你又读出他们两人怎样的品行,遇到不理解的词语可以试着运用我们刚刚学过的联系上下文的方法来解决。
生小组学习。
汇报交流。
预设一:孔子非常懂礼貌、彬彬有礼
老师板书:有礼。
从哪里看出孔子彬彬有礼?
预设一:动作上:上前行礼;面对夸奖再次行礼
预设二:对老子的称呼:请、老师、您、老聃先生,敬称,礼貌用语。
预设三:对自己的介绍:学生、孔丘。
那老子又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预设:老子把自己的学问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
诲人不倦、慈祥、爱护年轻人、谦虚、乐教、有礼
出示:老子背景知识介绍。
板书:乐教
教师总结学法: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可以让我们了解一个人的品行。这不仅是一种很好的阅读方法,也提醒我们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
重点词语讲解:
出示:老子说:“你就是仲尼啊,听说你要来,我就在这儿迎候。”
孔子说:“多谢老师等候。”
这两个词语有什么区别吗?
生谈理解。
迎候:在哪里等,对来的人很敬重,是等的人对客人说的。
等候:不强调地点。
这两个词语可以换位置吗?
生交流。
显然不能。孔子和老子都是非常懂礼貌的人,十分注意说话时的敬语。
(4)师生合作读:老师读旁白,男生读好学的孔子,女生读乐教的老子,读出他们的谦虚有礼。
师生合作读。
因此,作者在最后这样说,齐读:
人们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学问,也敬重他们的品行。
拓展阅读,学法迁移。
1、《论语》名言讲读:孔子的许多言行被他的弟子记录在《论语》一书中。这本书是我们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经典之作。
出示《论语》中的名言:
温故而知新。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通“悦”)乎。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通“智”)也。
老师领读。
谁来谈一谈你对这几句话的理解?
正如孔子所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是不是只有像老子那样学识渊博、年龄比我们大的人才能做我们的老师呢?
2、主题丛书阅读一:快速阅读语文主题丛
( http: / / www.21cnjy.com )书第一册第106页《孔子拜小孩为师》这篇文章,看一看孔子这次又是拜谁为师呢?记得运用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方法。把能够体现孔子品行的句子画下来。
(1)学生自读学习。
(2)汇报交流。
预设一:孔子这次是拜一个名叫向橐的七岁小孩为师。
向橐只是一个七岁的小孩子,孔子为什么要拜向橐为师呢?
预设:因为向橐很聪明,说出了孔子没有想到的道理,让孔子很佩服,所以孔子拜向橐为师。
从这个故事中你感受到孔子什么样的品行呢?说一说你找到的句子。
预设:谦虚:孔子想了想说:“好,我就叫你老师。”说着,走到小孩面前,鞠躬施礼叫了一声“老师”。
孔子一听,恍然大悟,他既惭愧又敬佩,说:“我不如孺子矣。”
“恍然大悟”什么意思?
联系上下文,孔子原来没想明白,听了向橐的话,就突然明白了。
“孺子”的意思?小孩。
(3)师总结:看来不止是德高望重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老子,孔子还虚心向年幼的孩子请教,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告诉我们“三人行,必有我师”的道理。大圣人孔子都这么勤学好问,我们普通人又该怎样做呢?
生谈感受。
是呀,学无止境,我们也要谦虚好学,活到老,学到老。
板书:学无止境。
主题丛书阅读二:下面请同学们快速阅
( http: / / www.21cnjy.com )读主题丛书第三册第2页《杨万里拜儿童为师》这篇文章,运用我们刚刚学到的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来了解人物品行的方法,看一看杨万里和文中的儿童又有怎样的品行呢?画一画相关的句子。
生自读学习。
汇报交流。
预设一:杨万里虚心好学。
杨万里听了心悦诚服。
杨万里看了许久后,走上前去,说:“小哥,我拜你为师,你教给我诀窍,好吗?”
以后,杨万里常对朋友讲起这件事,说知识是无穷尽的,无论是谁都不能骄傲。
“心悦诚服”什么意思?
联系上下文,杨万里觉得牧童的话很有道理,心里诚心诚意地认可赞同。
小孩也是谦虚好学。
出示:虚竹:未出土时便有节,及凌云处有虚心
教师总结:正如儿童所说,大自然中的万事万物都赐予我们智慧,都可以做我们的老师呀!真是学无止境!
以点带面,开展综合性学习。
同学们,我们的祖国有五千年悠久的历史,我们有
( http: / / www.21cnjy.com )伟大的文化名人,如孔子、老子;我们有精美的民间工艺,如剪纸、陶瓷;我们有古老的民族艺术,如戏剧、国画;我们有独特的风俗习惯,如端午节赛龙舟,元宵节闹花灯……我们准备开展“传统文化知多少”这一综合性学习,用这把金钥匙去开启中华传统文化的大门。课下请同学开动脑筋,集思广益,想想你喜欢用什么样的方式开展这次实践活动。
17、孔子拜师
孔子 老子
好学 乐教
谦虚有礼
学无止境
传统文化知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