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31
女娲补天
课型
新授
学习内容
31课课文内容
课程标准描述
1.
会使用字典、词典,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
2.
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4.
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5.
在理解语句的过程中,体会句号与逗号的不同用法,了解冒号、引号的一般用法。
6.
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
学习目标
1.
学习本课5个生字。特别读准“露、冶”的字音,掌握“冶、炼”的字形,理解“娲、炼”的字义。
2.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第一自然
( http: / / www.21cnjy.com )段描写灾难的部分,读出灾难惨重、巨大、无处可躲、无处不在的语气。第三自然段,读出女娲在找五彩石的过程中,坚持不懈、不辞辛苦、舍己为人的语气。
3.
通过重点词句的理解,体会它们表情达意的作用。
4.
通过本课的学习,感受到神话故事的生动有趣及古人丰富神奇的想象,从而激发学生乐于阅读神话故事。
学习重点
了解女娲为拯救人类,怎样冒着生命危险、克服重重困难把天补好的过程。
学习难点
在阅读中感受神话故事的神奇。
评价活动方案
1.
小组交流、全班汇报。
2.
想象训练
3.
课文理解
目标与评价
学
习
过
程
目标一
目标二
一、导入。
1、咱们来玩一个小游戏,“我说你猜”。
(通过玩游戏发现这些都是神话人物,引出今天的课题)
2、今天我们来学习其中一篇神话故事。(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借助字典理解“娲”的意思。
(借助字典,让学生初步了解女娲在古代人们心中的崇高地位)
二、检查预习情况。
1、通过预习课文,这些词你一定会读了,自己先来读。
2、这几个词不易读准,借助拼音来读。(重点指导“露出”的读音)
3、理解“冶炼”的意思。
4、齐读词语。
三、精读课文。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配乐渲染)自从女娲创造了人类,大地上到处是欢歌笑语,人们过着快乐幸福的生活,不知过了多少年,一天夜里,你听——发生了什么?
2、文中是怎样写的呢?打开书读第一段,用“-----”画下发生的事。
3、再读句子,用“O”画出感受深的词,并在小组中讨论一下,从中体会出什么?
(先让学生找词语,例如“熊熊”“黑黑”等,接着发现他们是叠词,最后通过叠词体会这场灾难)
4、刚才同学们找了词语谈了体会,我也找到了一组词。(出:
天、地)发现了什么?像这样的词还能找到吗?
目标与评价
学
习
过
程
目标三
目标四
(不同的词语理解,更加体会到灾难不仅惨重而且是无处不在)
6、读书是对语言文字的感悟,通过叠词感受到
( http: / / www.21cnjy.com )灾难的惨重,通过表示方位的词感受到灾难的无处不在。让我们一起把这场无处可躲,无处不在的灾难读出来吧!
(二)学习第二---四自然段
1、此时此刻,看到这样的情景,为了拯救人类,女娲都做了哪些事情呢?自读2—4自然段,找一找并试着用自己的话概括一下。(板书小标题)
2、求雨可以灭火,造船可以救人,可是,天上的大黑窟窿还在不停地喷着火,怎么办?
3、女娲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默读第三自然段,画出与“找”有关的句子。
4、(出示句子)再读,你体会出了什么?
5、女娲是怎样冒着生命危险找五彩石的,就让我们插上想象的翅膀,一起感受一下女娲为人类所做的贡献吧!
(引导学生想想,体会女娲美好的品质。)
6、是啊,女娲虽然是神,却有这人类的美好品质,这就是神话人物的特点,让我们一起合作来读!
(三)炼石补天
1、她忙了几天几夜,石头终于找齐了,用神火进行冶炼,炼了五天五夜,这两句话中,体会到什么?
2、此时此刻,你眼前仿佛出现了一位怎样的女娲?
四、总结拓展
1、(出云霞图)现在,人们常常看见天边的五彩的云霞,传
说那就是女娲补天的地方。此时此刻,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2、作为一个神话故事,女娲补天源远流传了数千年,这样的神话故事还有很多很多。(拓展)
学
习
目
标
检
测
1.
学会认读、书写本课的生字、词语。
2.
了解神话故事的特点。
3.
复述故事。
4.
搜集更多神话故事。
板
书
设
计
31
女娲补天
求雨灭火
造船救人
寻找彩石
炼石补天
教
学
反
思
《女娲补天》是三年级第八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
( http: / / www.21cnjy.com ),是一个流传于千古的神话故事。讲的是古时候女祸为了拯救处于水深火热中的人们,冒着生命危险补天的故事。赞扬了女娲的勇敢、善良的品质;不怕危险、甘于奉献的精神。
开课伊始,就锁定了“娲”这
( http: / / www.21cnjy.com )个字,巧妙地看字典中的解释,不但让学生理解了“娲”的意思,还潜移默化的教给学生查字典这种学习方法,在理解了字义之后,通过对比其他汉字在字典中的多种解释和“娲”字的唯一解释,追根溯源揭示了“娲”是专门为女娲创造的汉字,让学生体会到女娲在古代劳动人民心目中的崇高地位。
课标是至高无上的,以课标为依据,在讲课时,我抓住第一自然段中
“熊熊”等这样的叠词,让学生感受到这场灾难的巨大、恐怖、无处可躲。不但关注了这几个叠词,还捕捉到了学生不容易发现的地点词,从这些地点词中,学生又体会到了这场灾难不但程度重而且波及范围还广,可谓是无处不在啊。这样既能符合文本的特点,又能结合学生的特点,更好的理解文章。在感受人类所遭受的巨大灾难的基础上,我又引导学生感知课文主要内容,提出:“为了拯救人类女娲做了哪些事情?”让学生学会概括小标题,理出“求雨灭火—造船救人—找五彩石—炼石补天”这一主要内容和发展线索。这样学生对主要内容、情节了解、把握了更清晰一些,感知更深刻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