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元二使安西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了解送别诗——古人借以送别的两种事物,柳、酒。
3、借助想象理解诗意,并体会诗人和友人间的深厚友情。
4、激发学生学习送别诗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感悟诗歌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之间的深情厚谊.
教学设计:
一、读诗题。
师:今天我们来学习王维的一首诗——谁来读诗题。
生:《送元二使安西》
师:这是一首送别诗,通过诗题我们了解到:是谁送谁去哪里?
生:王维送元二去安西。
师:王维要送的这个人姓元,排行老二,所以叫——
生:元二
师:他要去的地方是——安西。
师:这可不是一次普通的出行啊。【圈使字】
师:这个字的意思是——
生:出使。
师:对,是带着使命不可违背,而且肩负国家责任,也十分荣耀。
师:谁再来读诗题。
师:一起来读
二、创设情境读诗。
1、读流利。
师:元二要出使安西,王维特地从长安赶到渭城为他送行,并写下这首千古佳作。【伴着音乐,阳关三叠】
师:直接朗读。【从渭城开始读。】【抒情,慢一点。】
师:喜欢这首诗吗?
生:喜欢。
师:先自己练一练,把这首诗读顺口读流利。好吗?
生:好。开始读。
师:谁来试试?
生:读诗
师:
嗯,读得不错!诗中这几个多音字,容易读错,他也读准了。
看一下,这个词,谁再来读。朝雨就是指什么时候的雨?
生:早上的雨。
师:一起读。
师:这个词谁来:客舍。
师:什么是客舍呀?
生:客栈,旅店。
师:是的,古代叫客栈,现在叫宾馆。
师:一起读。
师:这个词谁来读——【更尽】。一起读。
生:更尽。
师:【找生读。】读好了多音字,谁再来读这首诗。
2、读出节奏。
师:读得好,不过读诗不但要读正确,读流利,还要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味来【慢点。说慢点,学生慢。】。
师:谁再来试试?
生:生试着读。
师:有点味道了,我们来合作读,找找感觉,好吗?
生:好。
师:听清要求:老师读后面三个字,你们读前面四个字。明白了吗?
生:明白。
师:合作读1
师:下面换过来,你们读后面三个字,我读前面。好吗?
生:好
师:带着这种感觉,谁再读?
师:很好,读出了诗的节奏和韵味,也就读出了诗的味道呀。
师:就这样,我们一起来读一遍吧。
师:越读越有味道了。
四、读画面。
师:刚刚说过,王维不但是位诗人,还是一位画家呢?
出示课件。“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苏轼
师:苏轼这样称赞他——
生:“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师:那这首诗中王维又为我们描绘了怎样的画面呢?请再来听老师读。
1、学生说喝酒。读出来你看到的画面吧!【真会想象,读出你看到的画面吧。】你还看到怎样的画面呢?
2、生说得很全面——师:真会想象,真会学习,也把你看到的画面读出来吧。【手指着前一句。】
3、就让我们拉近镜头先来看这雨,这是怎样的一场朝雨呢?
雨
生:小雨。
师:是的,如何知道这是一场小雨呢?
生:从这个浥字知道的。
师:是啊,这刚好润湿尘土的一场小雨,让尘埃落定,空气清新,道路洁净。
4、这是怎样的柳呢?
客舍
师:我们再来看这客舍?
生:洁净的客舍,青青的客舍
师:因为这场朝雨,客舍变得洁净如新。
柳
师:这是怎样的柳树。
生:
柳是绿绿的。亮亮的,绿绿的。
师:
是啊,诗中说柳色新啊。【变红,柳色新,】朝雨过后,柳色鲜亮,那叶子就像是新长出来的一样。
师:【总结提升画面:】一场朝雨过后,尘埃落地,空气清新,客舍洁净,柳色鲜亮。这样的画面让你有怎样的感受?
生:很美丽。读。
生:很清新。很愉快。【找2个人说说感受,读诗。】
师:我们一起来读。
师:同学们,读得很美,不过,有这么一句话啊:一切景语皆情语。
师:那在这美景中又藏着诗人怎样的情感呢?
师:来看老师带来的资料。
师:【谁来读读。】
师:说说你了解到了什么?
生:留下。。。祝福。。。。
师:所以啊,古人见到柳,即生离别之意。
2500多年前的《诗经》中就已咏柳送别。
1400多年前的这首《送别》诗千古流传。
这柳,还在诗人张籍的诗中出现过。
这柳,自然也出现在王维的诗中。
师:这柳者留也。我们中国人就是这样—用简单的事物,【指柳】【板书:柳】表达着内心深沉的情感。请你把这个柳字圈画下来。
五、以酒相送。
师:作者身在渭城咏“柳”送别好友。当他想到阳关的时候,又以什么来送别朋友呢?
生:酒。
师:没错。这送行酒中又包含着诗人怎样的情感呢?
不着急,这还要从诗中的地名说起。
师:请大家再读这首诗,画出诗中的地名。
师:谁来说一说。
生:渭城、阳关
安西【客舍】
师:一起来读读这几个地名:【渭城,阳关,安西。】
师:【出示地图】王维从长安出发,特地赶到——:
“渭城”送元二一程,渭城一别,元二出塞必经阳关。
师:此地从秦朝开始,一直是兵家必争之地,所以汉朝皇帝就在这建起一道城关,叫——
生(齐):阳关
师:这里饱受战争之苦啊,来看阳关以西:【
( http: / / www.21cnjy.com )出示课件】渺无人烟,满目凄凉,黄沙一片。岑参有诗为证:十日过沙碛qì,终朝风不休。马在碎石中,四蹄皆血流。(后两句引读)
出了阳关,就远离了故乡。
想到这里,王维举起酒杯,
一生读: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一起读。】
师:想想此刻,王维端着酒杯会对元二说什么?
师:这是奉命出使,肩负国家责任,也是一种荣耀啊。。
师:评价,这是不舍的酒,担心的酒、心疼的酒。难舍难分的酒,祝福的酒。友谊的酒。
师:【出示地图】这一程三千多公里,元二要走上大半年的时间。王维也曾奉旨出塞,这其中的苦于罪他深有体会。想到这里,王维又一次举起酒杯:
1、一生读,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2、师:今日一别,不知何日相见。所以这离别的酒是一杯又一杯啊!
3、师: 世事难料,五年以后,王维去世了。渭城一别,竟成永别。这份情永远定格在这杯酒中。
齐读: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4、师:同学们,这送别诗中不但常常映着青青柳色,还常飘逸着浓浓酒香。请你把这个酒字也圈画下来。
【板书:酒。】
六、送别。
师:1、【音乐起,】亲爱的同学们,人生难得是欢聚,惟有别离多。舍与不舍,离别就在眼前。让我们再送元二一程!
读一遍。【齐读】
2、师:我想此情此景一定印在你们心中。——
生:背诵。
师:同学们,西出阳关无故人。还会有这深情的杨柳吗?
生:没有。
师:还有这饱含深情的家乡酒吗?
师:那,还有什么呢?
生:情。
师:这份情谊永记心间啊。【板书】情。
师:因为有了情,千百年来这文字才被代代传颂
师:这首诗不久之后就被谱成了曲子,也就是你们现在所听到的,名字叫——阳光三叠。
师:而且,它至今还在传唱。
【放廖昌永的歌曲。】
七、课堂总结。
师:看的出你们已经被这份情谊,深深感染了。
( http: / / www.21cnjy.com )这节课我们一起穿越了三个地方:渭城,阳关,安西,铭记了古人借以送别的两种事物——酒和柳,体会了一种情感——人间真情。
八、送别文化。
1、王维还写过多首送别诗:这是他送另一个朋友:刘司直赴安西,【直接翻页】
2、这首诗是写给一位归隐山林的友人。《送别》直接翻页。
3、这首诗是,友人离去之后写下的。大家来读一读。
《山中送别》
【出示诗的内容。】
师:【朋友离去了,王维还盼着他回来呢!】
4、在古时候啊,交通不便,传递信息也很困难
( http: / / www.21cnjy.com ),
古人常用送别诗来传递友情,倾诉心声,给我们留下了许许多多的送别诗,形成了独特的送别文化。课下请选择你喜欢的送别诗继续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