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5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2人教版新课标

文档属性

名称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5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2人教版新课标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3.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03-25 23:10: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是人教版九年制
( http: / / www.21cnjy.com )义务教育小学语文第七册第七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本单元从不同的角度讲述了别人成长的故事,让学生在阅读时受到启
发,思考自己成长中的问题。这篇课文写的是周恩来少年时代的一件事,他耳闻目睹了中国人在外国租界里受洋人欺凌却无处说理的事情,从中深刻体会到伯父说的
“中华不振”的含义,从而立志要为振兴中华而读书,表现了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襟和远大志向。本文结构严谨、层次清晰,是引导学生学习在阅读中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激励学生将自己的学习生活与国家繁荣和民族振兴大业联系在一起的好文章。基于此,我设计了以下三个教学目标,使传授知识,发展能力和陶冶情操紧密结合,在同一教学过程中,互相渗透,共同完成。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
( http: / / www.21cnjy.com )确读写“帝国主义、伯父、模范、风和日丽、灯红酒绿、热闹非凡、耀武扬威、巡警、吵嚷、得意扬扬、惩处、抱负、胸怀、喝彩、振兴中华”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深入地体会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

(3)感受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引发学生思考读书的目的,树立为国家繁荣和民族振兴而刻苦学习的远大理想。
【课前交流,聊志向】:
你有理想吗?你来说说。……
有理想就有了奋斗的目标,如果再有实现它的决心,这就成了你的志向。
板书:志,上“士”下“心”。在我们中华民族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传统中,具有一定身份地位的或是有一定知识技能的人才能被称为“士”。而“志”是士经过用心的思考立下的志向。板书:立。
俗话说:有志者事竟成,朝着你的目标努力相信你定会成就一番作为。
好,我们开始上课!
一、
揭题。
1、初识周恩来
出示周恩来图片,他,大家认
( http: / / www.21cnjy.com )识吗?谁来说说对他的了解?(不仅如此,他在全世界都享有着至高无上的地位。美国前总统尼克松曾经说过:“全世界我只崇拜一个人,那就是周恩来”。周总理的伟大和非凡与他从小就立下远大志向是分不开的)
2、揭题,明确志向
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近少年时代的周恩来,学习他在12岁那年立下的志向,齐读课题——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3、读题,理解志向
崛起就是兴起、振兴的意思,之就是的,那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就是为中华的振兴而读书。这也是他一生信守的诺言,再读课题——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二、检查预习。

1、出示生词:
帝国主义列强
租界
惩处
灯红酒绿
耀武扬威
得意扬扬
衣衫褴褛
疑惑不解
铿锵有力
2、通过课前预习,查工具书,你还有哪些词语不够明白?
预设:帝国主义列强
租界
这两个词是特定时代下的产物,理解起来确实有些困难。这样的词我们就得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来理解。
【出示时局图】这就是清朝末年我们被列强
( http: / / www.21cnjy.com )瓜分的时局图。这图上的动物代表着美、英、法、德、日等帝国主义国家。我们把这些国家统称为“帝国主义列强”。当时的他们的国力比我们强大,武器比我们先进,于是他们就在我们的国土上圈画属于他们的地方,说是租用,实际上却是霸占,他们在这里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这就是租界。
其实,课文也给我们描述了租界,谁来读读这几个句子:【出示句子】
※前来接他的伯父指着一片繁华、热闹的地方,对他说:没事可不要到那个地方去玩啊!
※那是外国租界地,惹出麻烦来可就糟了,没处说理去。
※嘿!这一带果真和别处大不相同:一条条街道灯红酒绿、热闹非凡,街道两旁行走的大多是黄头发、白皮肤、大鼻子的外国人和耀武扬威的巡警。
读了这几个句子,你觉得租界是个什么样的地方?
是呀,这就是租界,这就是繁华热闹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租界,这就是中国人无处说理的租界(在中国地盘却不允许中国人随便进入的租界)。现在对于租界相信大家又有了更深的认识,这就叫联系上下文来理解。
一边是灯红酒绿、莺歌燕舞;一边是民不聊生、苦不堪言。
了解了这些,我们再来读读这些词:
帝国主义列强
租界
灯红酒绿
耀武扬威
得意扬扬
衣衫褴褛
3、那通过预习,你还有哪些问题不明
( http: / / www.21cnjy.com )白?(1、为什么要为中华崛起而读书?2、为什么被压死,中国巡警却不管?为什么帮外国人谁说话?为什么中国人不敢怎么样?3、为什么中华不振?解答)
其实,在中国地盘上洋人为所欲为、国人敢怒不敢
( http: / / www.21cnjy.com )言的原因也正是周恩来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原因。下面就请大家自由读读课文,找找周恩来立志的原因,也就是租界里这出现这种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
预设一:
都是因为——中华不振。【板书】
一个词就道出了问题的关键,一个词就道出了当时中国的处境。
预设二:
因为落后、中国无能……一句话,这都是因为————中华不振。【板书】
一个词就道出了问题的关键,一个词就道出了当时中国的处境。
三、探究文本
(一)耳闻“中华不振”
初来沈阳,伯父关于“中华不振”的话语让周恩来疑惑不解。请你快速地读读第一个故事,找出周恩来的疑问。
交流:1为什么伯父指着一片
( http: / / www.21cnjy.com )繁华、热闹的地方,对他说:“没事可不要到那个地方去玩啊!”2为什么伯父说在外国租界地惹出麻烦来可就糟了?3.租界地是什么样的?为什么中国人不能去那儿,而外国人却可以住在那里?这不是中国的土地吗?
是呀,这一连串的问题都让
( http: / / www.21cnjy.com )周恩来疑惑不解,那课文这个故事给出答案了吗?具体写了吗?(没有)这就是作者写作的高明之处:他会故意设置悬念,吊大家胃口,为的就是吸引大家继续读。其实,要解开这些问题也很简单,就是往下读。
(二)目睹“中华不振”
1、现在就让我们跟随周恩来一起到租界去探个明白。
出示:只见人群中有个衣衫褴褛的妇女正在
( http: / / www.21cnjy.com )哭诉着什么,一个大个子洋人则得意扬扬地站在一旁。一问才知道,这个妇女的亲人被洋人的汽车轧死了,她原指望中国的巡警局能给他撑腰,惩处这个洋人。谁知中国巡警不但不惩处肇事的洋人,反而把她训斥了一通。围观的中国人都紧握着拳头。但是,在外国的租界里,谁又敢怎么样呢?只能劝劝那个不幸的妇女。
自己轻声地读一读,边读边想象画面。
2、透过这字里行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生谈感受。把你看到的读给大家听好吗?
(1)先读第一句。【点击变红】
衣衫褴褛的妇女,得意扬扬的洋人。现在你再把这句话读一读。
这鲜明的对比一定刺痛了你的心,请你再来读一读。
在中国的土地上,中国妇女衣衫褴褛痛苦不已而外国洋人却得意扬扬的,我倒想问问:这到底是为什么?(落后、软弱……)是呀这就是中华不振。
看来,作者用了对比的写法让你也产生强烈的感受——中华不振。找找看文中还有没有这样写的地方。
(2)一问才知道,这个妇女的亲人被洋人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汽车轧死了,她原指望中国的巡警局能给她撑腰,惩处这个洋人。谁知中国巡警不但不惩处肇事的洋人,反而把她训斥了一通。”
亲人被轧死,却遭到了巡警的训斥,你能体会这个妇女的心情吗?说说看。你觉得呢?(伤心、难过。)那你带着你的体会再来读读这两句话。
我听出了你对妇女的同情,我也想为这她鸣不平。师读,你再来试试,你也在替妇女控诉这不公的世道。
这亲人可能是她活泼可爱的幼儿,也可能是她年轻力壮的丈夫,她原指望——惩处——谁知——反而把她——。
这样可怜的妇女,中国巡警不但不给撑腰还把她训斥一通,这又是为什么呢?——中华不振
是呀,这妇女满怀的希望与巡警仗势的行为对比也让我们感受到了中华不振。文中还有这样写的地方吗?
(3)围观的中国人都紧握着拳头。但是,在外国租界地里,谁又敢怎么样呢?只能劝劝那个不幸的妇女。
是什么让围观的中国人都紧握着拳头?(愤怒)带着你的愤怒读一读这几句话。读出了你的体会。
紧握你的拳头我们一起读——
在中国的国土上看到了这样的一幕又一幕。此时,你紧握的拳头最想做什么?……
是的,我们想惩处……【惩处】
让我们怀着满腔的怒火写写这个惩字。在你本子上也写一个。
该不该惩处?想不想惩处?但是,敢不敢惩处?(不敢)为什么?——中华不振
3、指板书,小结:这一次次的对比让我们越来越强烈的感受到了中华不振。
因为中华不振,所以——衣衫褴褛的妇
( http: / / www.21cnjy.com )女正在哭诉着什么,一个大个子洋人则得意扬扬的站在一旁。因为中华不振,所以——中国巡警不但不惩处找事的洋人反而把她训斥了一通。因为中华不振,所以——围观的中国人都紧握着拳头,只能劝劝那个不幸的妇女。
4、让我们走进百年之前的中国,感受中华不振的屈辱。【视频】
现在谁再来读读这句话——但是,在外国租界了谁又敢怎么样呢?
中国巡警不敢怎么样,围观的群众不敢怎么样,亲眼目睹了这一切的周恩来也不敢怎么样。这一切都是因为中华不振那。
回来后的周恩来常常一个人沉思,他会想些什么呢?……
他认识到:中国人要想不受帝国主义欺凌,就要振兴中华。读书就要以此为目标。
要想——就要——
所以,他立下了这样的志向——
请清晰而坚定地读——
请铿锵有力地读——
这个远大的志向成就了周恩来总理伟大的一生。

四、回顾全文,布置作业
1、课文先学到这。请大家一起看板书:
这是一篇写周恩来立志的文章。作者先写了立
( http: / / www.21cnjy.com )志的原因——中华不振,又写了立下的志向——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写原因时,作者也很有一套,一开始故意设置悬念,疑而不答,吊大家胃口,吸引读者继续读,然后又通过一个个对比回应了上文,让我们强烈地感受到中华不振。正因为当时的中华不振才立志要振兴中华。
如果让你来写你的志向,你会怎样把你的志向说明白,又让大家愿意读呢?
设悬念;用对比;联系生活……
2、作业布置
(1)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尝试用刚才所说的方法写一写自己的志向。
(2)另外同学推荐阅读周恩来的故事——《大地的儿子》,相信你会对这位伟大的总理有更深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