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生物下册第一次月考(1-2章)试题
姓名
考号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将答案填在题后的表格里,否则不得分)
1.唾液腺分泌的消化液是(
)
A.肠液
B.胰液
C.唾液
D.胆汁
2.试管中有一些植物油,加入配制的消化液,充分振荡置于37○C,一小时后植物油不见了.配制的消化液可能是(
)
A.唾液.胃液.肠液
B.胃液.唾液.胆汁
C.胰液.肠液.胆汁
D.肠液.唾液.胰液
3.构成人体组织细胞的基本物质是
(
)
A.蛋白质
B.糖类
C.无机盐
D.水
4.身体缺铁会引起人得(
)
A.骨质疏松症
B.佝偻病
C.坏血病
D.贫血
5.
下列过程不属于化学性消化的是(
)
A.淀粉——麦芽糖
B.脂肪——脂肪微粒
C.蛋白质——氨基酸
D.麦芽糖——葡萄糖
6.小林这几天牙龈经常出血,应当建议他多吃一些(
)
A.米饭.馒头
B.鱼.肉.奶.蛋
C.新鲜蔬菜水果
D.奶油.巧克力
7.制药厂常把一些药物封装在淀粉制成的胶囊中给人服用,根据淀粉在消化道内的消化情况分析,其原理是(
)
A.为使药物慢慢渗出
B.胃不能消化淀粉,胶囊可经胃进入小肠.
C.胆汁不能消化淀粉
D.淀粉在口腔内初步消化,便于吞咽
8.皮肤粗糙,且一到夜晚看不清东西,食物中可能缺少(
)
A.维生素A
B.维生素B
C.维生素C
D.维生素D
9.下列哪项不是小肠的结构与吸收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
A.小肠长约5-6米
B.肠内表面有许多皱襞和绒毛
C小肠绒毛中有毛细血管
D.小肠壁内有肠腺,可以分泌肠液
10.
儿童缺钙除了补钙外,还应补充(
)
A
维生素A
B
维生素B1
C
维生素C
D
维生素D
11.
在每天摄入的总能量中,早、中、晚餐的能量应各占(
)
A
20%、50%、30%
B
30%、40%、30%
C
50%、20%、30%
D
40%、40%、20%
12合理膳食是指(
)
A.蛋白质是构成细胞的基本物质应该多吃
B.糖类是主要的供能物质,应多吃
C.应以肉类蔬菜水果为主
D.各种营养物质的比例合适,互相搭配
13.既属于呼吸道又属于消化道的是(
)
A.鼻
B.咽
C.喉
D.气管
14.用鼻呼吸比用口呼吸好,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鼻毛能阻挡吸入空气中的灰尘
B.鼻粘膜有丰富的毛细血管,能温暖空气
C.鼻黏膜内的嗅细胞能感受气味的刺激
D.鼻黏膜可以湿润空气
15.下列关于营养物质消化的最终产物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淀粉消化的最终产物是麦芽糖
B、蛋白质消化的最终产物是葡萄糖
C、脂肪消化的最终产物是甘油、脂肪酸
D、无法确定
16.肺泡内能完成气体交换的原因是(
)
A.肺泡内氧的含量比毛细血管内血液里的高,二氧化碳的含量比血液里的高
B.肺泡内氧的含量比毛细血管内血液里的高,二氧化碳的含量比血液里的低
C.
肺泡内氧的含量比毛细血管内血液里的低,二氧化碳的含量比血液里的高
D.
肺泡内氧的含量比毛细血管内血液里的低,二氧化碳的含量比血液里的低
17.与吸入的气体相比,呼出的气体中总是氧含量减少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多,其
根本原因在于(
)
A.肺泡内的气体交换
B.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
C.气体的扩散
D.组织细胞分解有机物消耗氧
18.下列关于平静呼吸过程的表示,正确的是(
)
A.胸廓扩大→肺扩张→肺内气压<大气压→气体入肺
B.胸廓缩小→肺扩张→肺内气压<大气压→气体入肺
C.胸廓扩大→肺缩小→肺内气压>大气压→气体入肺
D.胸廓扩大→肺扩张→肺内气压>大气压→气体入肺
19.人体吸入和呼出的气体中,含量最多的都是(
)
A.氧气
B.氮气
C.二氧化碳
D.水蒸气
20.当血液通过肺泡周围毛细血管时氧含量发生变化,下列正确的表示该变化的曲线是(
A
B
C
D
21.人体吸收的氧气最终去向是(
)
A.用来构成细胞组织
B.用来与血红蛋白结合
C.用来交换二氧化碳
D.用来参与组织细胞的呼吸作用
22.
右图中甲、乙表示人体呼吸运动中的膈肌(用a表示)所处的两种状态。判断甲、乙各处于呼吸的什么时期?
A.甲吸气、乙呼气
B.甲呼气、乙吸气
C.甲、乙都吸气
D.甲、乙都呼气
23.
有关食品安全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
A用清水浸泡,冲洗被农药污染的蔬菜和水果
B买肉时一定要买经过检疫全格的
C不吃发芽的马铃薯和毒蘑菇等有毒食品
D被农药污染的食品要充分煮熟再吃
24.一般人在进行体育锻炼时会出现的现象是(
)
A.呼吸深度频率都增加
B.呼吸加深,频率不变
C.呼吸深度和呼吸频率都不变
D.呼吸变浅,频率不变
25.右图为胸腔和肺的示意图,当肋间肌和膈肌收缩时,
图中三部位压力由小到大的顺序是()
A.c>a>d
B.a>b>c
C.a>c>d
D.b>c>a
二、填空题
26、实验与探究:已知馒头的主要成份是淀粉,淀粉遇到碘会变成蓝色,某同学要设计实验探究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请你帮助完成实验方案:
实验前,根据已有知识你的假设是
。
实验时,取A、B两支试管,分别加入等量的馒头屑,再向A试管加入2毫升唾液,向B试管中加入1毫升清水,分别搅拌后放入37℃温水中保温10分钟,冷却后,滴中2滴碘液。此步骤有一处明显错误,它是
。此实验的对照组是
,实验组是
。将A、B试管分别放在37℃温水中保温的原因是
。两支试管中分别滴加2滴碘液,预计会变蓝的是
试管,不会变蓝的是
试管,不变蓝的原因是此试管中没有
,不能消化
。
27、右图表示淀粉、蛋白质和脂肪三种营养物质在消化道各部分被消化的程度,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X表示
的消化过程,Y表示
的消化过程,Z表示
的消化过程。(填营养物质)
2)淀粉从
开始消化,蛋白质从
开始消化,脂肪从
开始消化。(填消化场所)
3)基本无消化作用的是
(填序号),
D代表的是
(填消化场所),含有哪些消化液?
(3种)。
28、右下图是某人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的一次平静呼吸中肺内气压的变化曲线图,据图回答问题。
(1)曲线AC段表示
时肺内气压的变化。(选填“吸气”或“呼气”)
(2)曲线CE段的变化中,胸廓的前后、左右、上下径
都
(选填“变大”或“变小”)
(3)本次呼吸中,吸气结束的那一瞬间是坐标中的
点,此时肺内气压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外界大气压的值。
(4)在曲线AC段变化中肋间肌和膈肌处于
状态。
29、右图表示膈肌的不同运动状态,据图回答问题.
当膈肌由甲状态向乙状转换时,膈
(选填“上升”或“下降”),胸廓的上下径扩大。此时膈肌处于
状态,肺的容积变
,肺内气压变
,完成了
(选填“吸气”或“呼气”)。
30.右图为消化系统模式图,请分析回答以下问题:
(1)最大的消化腺是[
]
,它能分泌
。
(2)人体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是[
]
,它能分泌
,并且有从外面进来的
和
(填消化液名称)。
(3)从图上看,消化道中最膨大的部位是[
]
,它能分泌
。
(4)你认为在消化道中没有消化能力的结构是
。
(5)用图中序号及箭头表示一粒西瓜子由口腔到肛门的先后顺序:
口腔→
→
肛门。
(6)淀粉的消化是从[
]
开始的,蛋白质的消化是从
[
]
开始的,脂肪的消化是从[
]
开始的.
31、下图是人体内的气体交换的过程,分析图解并回答问题。
(1)甲图表示的是__________,乙图表示的是__________,它们是通过气体的___________作用实现的。
(2)从A→C血液成分发生的变化是由__________血变为
血。
(3)从F→D血液成分发生的变化是___________血变为
血。
(4)两图中,含氧量最高处是______
(选填“肺泡”或“组织细胞”),含二氧化碳量最高处是_________(选填“肺泡”或“组织细胞”)。
(5)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都只由
层上皮细胞组成。
27.某中学生物科技活动兴趣小组,在探究“淀粉在口腔内的消化”时,进行了以下实验:
试管编号
1
2
3
馒头碎屑或块
碎屑适量
碎屑适量
馒头块适量
清水或唾液
2mL唾液
2mL清水
2mL唾液
是否搅拌
充分搅拌
充分搅拌
不搅拌
保温
37℃水浴中保持10分钟
加入碘液
2滴
(1)该实验方案中,共设计了 组对照实验.
(2)分析1号试管和2号试管这一组实验,实验变量是 ,预测实验现象,会变蓝的是 号试管,通过该组实验,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
(3)实验装置为什么要放入37℃温水中处理? .
(4)为了证明“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对馒头有消化作用”,应选用 两只试管进行对照实验.
(5)根据以上实验,说明口腔对淀粉既能进行 消化,又能进行 消化.
甲
乙
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