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福州市外国语学校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文档属性

名称 福建省福州市外国语学校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1.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民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7-03-26 13:41: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福建省福州市外国语学校2016-2017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
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
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直到秦汉,中央方面才有一个更像样的统一政府,而其所辖的各地方,也已经不是封建性的诸侯列国并存。”上述现象的出现主要是由于实行了
A.刺史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行省制
2.“将留声机器所传之声按字誊出的写字机器”,这是梁启超对中国古代某一机构的比喻。这一机构是
A.汉朝的“中朝”
B.宋朝的中书门下
C.明朝的内阁
D.清朝的军机处
3.监察制度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政治制度。我国的监察制度确立于秦汉时期。最早发端于秦朝设置的
A.丞相
B.御史大夫
C.太尉
D.诸卿
4.君主专制在从秦到清不断强化的过程中也有特殊情况,能反映这种特殊情况的是
A.战国时秦国以王为首,统一后秦王称皇帝
B.汉武帝以身边近臣组成内朝执掌决策权,隋代实行内史、门下、尚书三省制
C.清初“军国政事”由议政王大臣会议决定
D.唐代决策、审议、执行权分离,宋代中央机构形成全面的权力牵制体系
5.公元前5世纪中期,在平民反对贵族的斗争中,罗马制定了《十二铜表法》。关于这部法律的说法,正确的是
A.标志着罗马成文法的诞生
B.贵族可以随心所欲的解释法律
C.标志罗马法体系最终形成
D.彻底去除了比较野蛮的习惯法
6.英国有一句格言“两个魔鬼胜过一个圣人
( http: / / www.21cnjy.com )”,典型地说明了民主宪政的特点。宪政就是让两个魔鬼友好地相处并相互监督,把恶作剧减少到最低的程度。这说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关键和核心是
A.全体公民的参与程度
B.权力的制约与平衡
C.市民的整体素质
D.革命的彻底性
7.独立之后的美利坚合众国,在政权方面只设
( http: / / www.21cnjy.com )有国会,没有总统,没有最高法院,而国会本身也没有实际的执行权力。为改变这一状况,美国通过了1787年宪法。这部宪法
A.规定总统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
B.加强了联邦政府的权力
C.使得地方权力完全集中于中央
D.规定了人民的各项权利
8.学习高中历史,必须分清历史事实、历史解
( http: / / www.21cnjy.com )释与历史观点。历史事实是指对历史人物或事件的客观叙述,不带任何功能性(或作用)定位;历史解释是指对历史人物或事件作出主要的较准确的功能性定位,它通过“重思”的过程来解释过去,以获得对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的人类行动的解释;历史观点不仅要对历史人物或事件做出准确的功能性定位及定性,更带有强烈的主观评判色彩。下列各项,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①1862年,普鲁士国王任命俾斯麦为宰相
②俾斯麦是“现实主义政治”大师
③俾斯麦宣称:“当代的重大问题……要用铁和血来解决”
④德国的统一是通过铁血政策实现的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9.史学家陈旭麓指出:“这
( http: / / www.21cnjy.com )场战争,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326年窥探之后
的一逞。对于中国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了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下走入近代化的最初一步。”这场战争是指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0.梁启超回忆说,在甲午战争前,他跑遍了整个北京城的书铺,却买不到一张世界地图,
尽管此时已经离鸦片战争整整半个多世纪。该材料说明了
A.国民尚未真正具备世界视野
B.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尚未深入
C.知识分子缺乏救国的热情
D.清政府对出版业的极力压制
11.太平天国时期有这样一张布告:“殷实之家,务要投诚纳贡,以助军饷,贫寒之民,出
力报效,共同剿灭胡奴,同扶真主。”该材料表明
A.太平天国运动具有彻底的反封建性质
B.天国政权一定程度上承认了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存在
C.天朝田亩制度的“均田”政策被全面推行
D.天国政权通过消除封建剥削关系吸引农民的拥护
12.梁启超评价辛亥革命具有“空前绝后的大意义”“第一,觉得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
中国人的事;第二,觉得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理中国人的事”,由此推论,梁启超认
为辛亥革命
A.增强了国民的民族民主意识
B.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
D.扩大了人民的民主和自由权利
13.1902年,北京城一茶馆有四位中国人在聊天,张洋
说:“我爷爷参加过太平天国运动。”李溢说:“我参
加过义和团运动。”王新说:“我家住在东交民巷‘使
馆界’内。”赵忠说:“我叔叔参加过黄海大战。”他
们当中谁的话最不可信
A.张洋
B.李溢
C.王新
D.赵忠
14.图1是一位同学在研究性学习中使用的一幅地图。
依据图示判断,这位同学的研究课题最有可能是
A.太平天国运动
B.辛亥革命
C.抗日战争的战略大反攻
D.北伐战争
15.李大钊曾说:“因为现在的世界,还是强盗世界……这强盗世界中的一切强盗团体、秘
密外交这一类的一切强盗行为,都是我们的仇敌啊!我们若是没有民族自决、世界改造
的精神,把这强盗世界推翻,单是打死几个人,开几个公民大会,也还是没有效果。我
们的三大信誓是:改造强盗世界,不认秘密外交,实行民族自决。”此段话反映的历史
事件应当是
A.辛亥革命
B.西安事变
C.五四运动
D.重庆谈判
16.20世纪二三十年代国共两党关系的演变可以概括为“合作一对立一合作”。能够体现此
变化的一组历史事件是
A.黄埔军校成立——北伐战争——重庆谈判
B.北伐战争——南昌起义——红军主力改编为八路军
C.国民党一大召开——秋收起义——北平谈判
D.四一二政变——七七事变——淮海战役
17.2014年2月27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确定9月3日为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和12月23日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公祭日的决定。2015
年9月3日我国举行了纪念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盛大阅兵仪
式。这些举措表明
①牢记历史,以史为鉴,避免历史悲剧重演
②中国完全依靠自身力量取得了抗战的胜利
③日本的侵略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④中国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18.有人将中国近代史比作一条开口向上的抛物线(图2),左侧主要趋势是苦难,右侧主要趋
势是复兴,底点是八国联军侵华。以此为视角,下列事件选取最符合该抛物线的是
A.左:鸦片战争、《资政新篇》、甲午中日战争
右:辛亥革命、中共建立、新中国成立
B.左: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
右:辛亥革命、抗战胜利、新中国成立
C.左: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
右:辛亥革命、五四运动、新中国成立
D.左: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义和团运动
右:中共建立、抗战胜利、解放战争
图2
19.“任何民族都是有自决权的,这是毫无疑问的事。”历史的发展使我们的民族大家庭需要
采取与苏联不同的另一种形式。每个国家都有它自己的历史发展情况,不能照抄别人的。
为此,新中国政府
A.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提出“一国两制”
的构想
D.建立了政治协商制度
20.“它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它的实践,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学说,为
国际社会主义运动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材料中的“它”是指
A.1871年的巴黎公社
B.欧文的“新和谐公社”
C.1831年的里昂工人起义
D.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21.在“文革”最严酷的时期,“朱德的扁担”被改编成“林彪的扁担”,朱德只是诙谐地笑道:“扁
担可以先借给他用几天,迟早还是要还的嘛。”对此,最准确的理解是
①“文革”期间“左”倾错误盛行
②“文革”极大地推动了革命传统思想教育
③朱德对这种现状的结束充满信心
④朱德认为“文革”不是严酷的时期,扁担会要回来的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②④
22.1972年,毛泽东接见某国领导人时说:“你们到北京这么一来,全世界都战战兢兢。主
要是一个苏联,一个美国,这两个大国,它们不大放心了,不晓得你们在那里搞什么
鬼。”“某国”最有可能是
A.德国
B.英国
C.法国
D.日本
23.“阻止共产党人的可能是面包和选票,而不是子弹。”二战后美国在西欧实行的重要政策,
最能体现此观点的是
A.进行反苏的舆论宣传
B.实施马歇尔计划
C.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D.实行军事援助
24.1991年12月25日晚,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宣布辞职。克里姆林宫屋顶的旗杆上,那
面为几代苏联人熟睹的镰刀锤子红旗悄然降下,苏联不复存在。下列对于苏联解体后的
世界格局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苏联解体,两极格局也随之瓦解
B.世界形势出现了缓和与紧张、和平与动荡并存的局面
C.国际恐怖主义呈现泛滥趋势
D.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新秩序已经建立
25.2015年11月7日下午3点,习近平、马英九在新加坡香格里拉酒店会面,这是两岸领
导人66年来首次直接会面。
早在1992年10月,海峡两岸的民间团体“海协会”和“海
基会”就达成了“九二共识”。“九二共识”的主要内容是
A.停止对金门等地方的炮击
B.用“一国两制”的方针和平统一台湾
C.两岸实行通商、通邮、通航
D.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其中26小题14分,27小题16分,共30分)
26.(1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二十六年……秦初并天下,令丞相、御史曰:“……天下大定。今名号不
更,无以称成功,传后世。其议帝号。”丞相绾、御史大夫劫、廷尉斯等皆曰:“……古
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贵。臣等昧死上尊号,王为‘泰皇’。命为‘制’,令
为‘诏’,天子自称曰‘朕’。”王曰:“去‘泰’,著‘皇’,采上古‘帝’位号,号曰‘皇
帝’。他如议。”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
“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
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三
在雅典,凡是公民都享有充分的民主权利,其权利通过公民直接参与和
管理城邦政治活动来实现……每年6个雅典公民中就有1人可能担任某种公职。雅典的
公职如执政官、将军、议员、陪审员等,均由选举或抽签产生,任职期限均为一年。已
任公职者,在其他公民尚未任过一次之前,不得连续担任公职。因为公职不是终身制,
而是年年选举更替,因而公民都有轮流担任公职的机会。
——蒋云芳、胡长林《雅典民主政治的特征及对西方民主的影响》
材料四
在雅典“公民没有抛弃公务照管私务的自由,相反他必须奋不顾身地为
城邦的福祉而努力”。梭伦时期,曾制定一项特别法令,规定任何公民“当发生内争时,
不加入任何一方者,将失去公民权利”。伯利克里时代给负担城邦公职者发放公职津贴,
从经济上保证公民对城邦政治的参与。
——蒋云芳、胡长林《雅典民主政治的特征及对西方民主的影响》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皇帝制度有何突出特点?(3分)
(2)材料二表明秦朝实行了什么制度?(1分)试分析实行这一制度的原因。(4分)
(3)根据材料三归纳雅典民主政治的基本特点。(2分)根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形成上述特点的原因和条件。(4分)
27.(16分)诗歌是鲜活的历史,它向我们讲述了历史的沧桑和社会的变迁。阅读下列诗句,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诗一
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丘逢甲《春愁》
诗二
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早已森严壁垒,
更加众志成城。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
——毛泽东《西江月·井冈山》
诗三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
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毛泽东《七律·长征》
诗四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剩
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毛泽东《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1)诗一中“四百万人同一哭”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1949年以后,台湾又与祖国大陆处
于分离状态,其众所周知的内因是什么?(2分)
(2)伴随诗二中“黄洋界上炮声隆”,毛泽东开创了一条中国革命的新路,这条新路指的是
什么?(2分)诗三中“远征”的胜利有何伟大历史意义?(4分)
(3)诗四中“百万雄师过大江”指的是哪次战役?(2分)如何理解该诗中的“天翻地覆”?
(4分)
三、简答题(10分)
28.世界政治格局是指世界上主要力量通过一系列的抗衡、分化组合而形成的一种结构。这种
结构在一定时期内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但又处在不断发展变化之中。结合所学知识,
简要回答下列问题。
(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形成的新的国际关系体系是什么?(2分)这一体系形成的主要原因有
哪些?(4分)
(2)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世界格局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分)主要表现有哪些?(2分)
四、探究题(10分)
29.1949年6月,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中指出:“一边倒,是孙中山的四十年
经验和共产党的二十八年经验教给我们的,深知欲达到胜利和巩固胜利,必须一边倒。
积四十年和二十八年的经验,中国人民不是倒向帝国主义一边,就是倒向社会主义一边,
绝无例外。骑墙是不行的,第三条道路是没有的。”有学者认为,“一边倒”政策使得年
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付出了一定的代价。它给中国独立自主的政策带来一定的缺陷,如
苏联在东北特权的存在、中国跟随苏联批评南斯拉夫和铁托;使新中国打了一场不该打
的战争——朝鲜战争;对苏联经济政治模式的照搬照抄最终带来了严重后果。
既然这样,“一边倒”的政策是不是当初的一个错误选择呢?请给出你的观点并说明
理由。(观点2分,理由8分)
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题,每小题2分,满分5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C
B
B
C
A
B
B
C
A
A
B
A
C
题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
D
C
B
B
B
A
A
C
D
B
D
D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其中26小题14分,27小题16分,共30分)
26.(14分)(1)特点:皇帝独尊;皇位世袭;皇权至上。(3分)
(2)制度:郡县制。(1分)原因:分封制下,诸侯拥有相对的独立性,导致割据纷
战;郡县制下,郡守和县令都由皇帝直接任命,官位不世袭,有利于加强中央
集权。(4分)
(3)特点:直接民主;轮番而治(或轮流执政)。(2分)原因:城邦鼓励公民参与
政治活动。(2分)条件:小国寡民的特殊环境。(2分)
27.(16分)(1)原因:甲午中日战争失败,签订《马关条约》割让台湾与澎湖列岛。
(2分)原因:国共两党内战,国民党政权败退台湾。(2分)
(2)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或者“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2分)意义:
粉碎了国民党的“围剿”,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播下了革命种子,铸就是长征精神;
开创了革命新局面。(任答对两个要点得4分)
(3)解放战争中的渡江战役。(2分)理解:解放军占领南京,标志着国民政府的覆灭;
接着,解放军向全国进军,一个崭新的中国即将诞生,新民主主义革命即将胜利;
中国100多年来的屈辱史即将结束,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即将改变。(任答对两
个即可得分,4分)
三、简答题(10分)
28.(1)雅尔塔体系(或两极格局);(2分)。原因:①二战及二战中以雅尔塔会议为主的一
系列国际会议,奠定了战后两极格局的框架;②二战后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霸主;
苏联势力不断增强,成为社会主义阵营的领头羊;③美苏两国的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
的矛盾;④美国的扩张政策。(任答对两点即得4分)
(2)变化:世界多极化的趋势出现,开始冲击两极格局。(2分)表现:①西欧国家走
向联合;②日本崛起;③中国的振兴;④不结盟运动蓬勃发展。(任答对两点即得2
分)
四、探究题(10分)
29.有自己明确的观点得2分;论据合理且达两条以上(含两条)即得8分。以下答案仅供参考,学生还可以有其他不同的观点,但须言之有理。
观点1:“一边倒”的政策是正确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选择。理由:①“一边倒”的政策是由意识形态决定的,中国走的是社会主义道路,不可能加入意识形态完全不同的资本主义阵营;②“一边倒”的政策是国家安全问题决定的,当时美国和一些资本主义国家在军事上对中国采取包围威胁的政策,与苏联结盟可以抗衡美国;③“一边倒”的政策是经济建设问题决定的,这一政策可以争取苏联的经济援助,事实上这些援助对新中国工业基础的最终建立,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④“一边倒”的政策是由当时的国际关系决定的,当时美国等国在外交上根本不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合法性,所以不存在中立的第三条道路。⑤是孙中山和共产党的革命经验决定的。
观点2:“一边倒”的政策是错
( http: / / www.21cnjy.com )误的选择。理由:①“一边倒”的政策给新中国的和平外交方针带来缺陷;②不利于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外交开展,如中国跟随苏联批评南斯拉夫和铁托;③从长远看,不利于新中国的经济建设与发展,如照搬苏联的经济模式导致经济发展缓慢;④不利于新中国真正融入世界,它加剧了中美关系的冷冻与对立,阻碍了中国与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联系与交往;⑤导致学术研究中出现“一边倒”的简单化、庸俗化倾向,如将生物学领域的李森科学派称为“无产阶级的”、“进步的”,将摩尔根学派说成是“资产阶级的”、“反动的”。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