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6张PPT。十一、巍巍中山陵刘叙杰一、新课导入钟山南麓巍巍中山陵二、认识作者吕 彦 直山东东平县人,曾在清华大学攻读建筑,后赴美国康奈尔大学深造。1925年5月,吕彦直设计中山陵图案,其全部平面图呈一警钟形,寓含孙中山先生“唤起民众”之意,荣获首奖。广州中山纪念堂也是他的杰作。孙中山(1866-1925)伟
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广东
香山(中山)人。1892年
毕业于香港西医书院。赴美
国檀香山成立兴中会,誓推
翻清朝,1905年在日本联合
华兴会光复会等革命团体成
立中国同盟会,被推为总理。
1911年辛亥革命后被十七省
代表推举为中华民国临时大
总统。
思想:民主 博爱 天下为公
贡献:领导辛亥革命,结
束封建帝制。
三、预习检测叱咤风云 chì zhà 南麓 lù断垣颓壁 yuán 突兀 wù丘岗坡陀 tuó 草莽 mǎng山巅 diān 巉岩 chán 嵯峨 cuó é 淳朴 chún 奠基 diàn 深邃 suì 灵柩 jiù 枝繁叶茂莽苍 mǎng 庄严肃穆 竣工 jùn 牌坊 fāng
琉璃 liú lí 镌刻 juān
龟趺 fū 嵌 qiàn
隐约参错 cēn cuò
栩栩如生 xǔ 瞻仰 zhān
穹隆 qióng lóng
学习说明文十五字方针:明对象
抓特征
理顺序
找方法
品语言 中山陵巍巍空间顺序列数字等准确 生动四、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梳理文章思路第一段:(1)交代中山陵的墓主及方位。第二段:(2-4)说明中山陵园地理、人 文环境的特点。第三段:(5-11)说明陵园建筑的总体布局和组成部分,依次介绍各部分的建筑特点。第四段:(12)说明建国以来党和国家一直对中山陵园十分重视。 平台祭堂 石阶 碑亭陵门石阶 墓道石牌坊 小屋小屋北墓室由 外而内,有总体到局部的空间顺序入口处的石牌坊缓长的坡道 天
下
为
公陵 门碑 亭碑亭内的石碑 碑的背面,没有题写任何文字。当初讨论立碑时,计划由汪精卫撰写碑文,胡汉民撰写墓志铭,可花了两年时间碑文内容也没能定下来。大家都认为像孙中山这样伟大的人物,其功绩是无法用文字来评述的,于是就决定不写碑文。 祭 堂五、合作探究1、为何把陵墓选址在南京钟山呢?
(从课文中来找答案) 第1段:地理位置与身份相符 第2段,说明中山陵园地理、人文环境的特点.说明钟山南麓被选做中山陵墓址的外部原因。第3段点明了中山陵墓定址的内部原因2、陵园的设计方案是怎样入选的? 吕彦直设计的钟形图案有哪些特点?(1)陵园的设计方案是通过竞争入选的。“密封评议的方式”,避免了后门、人情等弊端,保证了设计方案的最优化。(2)一是注重和谐协调
二是弘扬民族精华
三是追求形神兼备 3、中山陵的总体设计为什么是“值得称道的”? 陵园大道及其周围栽种的树木,与陵园庄严肃穆气氛的形成有何作用? 中山陵的设计将三区名胜联为一体,扩大了东郊风景区的游览范围和内容,因而在总体设计上“值得称道”。
陵园大道及周围栽种的树木浓翠蔽日,莽苍深邃,象征了孙中山先生的博大胸怀和不朽业绩,使人们在未达陵墓之前,就已逐步进入庄严肃穆的气氛之中。)4、文章第7一11自然段分写了陵园的主要建筑,为什么第6自然段还要总写陵园的平面布局? 本文是按照先总后分、自下而上的顺序介绍中山陵的。这段关于陵园平面布局的总说,起了总领下文的作用,使读者对中山陵的主要建筑有了一个概括的了解。六、精读品析理解课题“巍巍”的含义:
1、从设计方案的择优,理解中山陵的“巍巍”
这段文字主要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这些列举的数字能说明什么问题的? 中山陵从动工到竣工耗时之久,用地面积之大,使用经费之多,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中山陵建筑的“巍巍”以及它在人民心目中的崇高地位。
2、从地理位置的选择,理解中山陵的“巍巍”
这样一座巍巍的建筑,建筑在古都南京东郊的钟山南麓,钟山地势雄伟,风景优美,并且有沉重的历史感。正是钟山的这些地理和人文环境,才使孙中山选择这里;文章用钟山雄伟的壮观的气势来衬托中山陵的“巍巍”。
巍 巍陵园的环境陵园的建筑陵园的葬者巍峨的钟山位于著名古都占地面积大各组成部分的高、深、多精心的设计与选择建筑的用材及外观的宏伟不朽精神 伟大品格小结我们从三个角度:设计方案的择优、地理环境的选择、陵园布局的组成等方面,着重分析了中山陵“巍巍”的特征。它有两层含义:一是指陵园建筑群体的规模气势;二是指中山陵以及墓主孙中山在人们心目中的崇高地位。本文把中山陵的特征落在“巍巍”两字上,是从陵园位置、建筑、墓葬人这三方面来说明的。巍巍中山陵对象特征顺序方法语言中 山 陵巍 巍雄伟的钟山宏大的建筑不朽的墓主由外而内的空间顺序由整体到局部的逻辑顺序列 数 字准 确 简 明生 动 形 象我来小结七、拓展延伸读文看图做导游……每小组选中山陵中你们感受最深的景点,选出一位组员帮助他(她)以导游身份,用说明性的文字向全班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