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原创】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章第3节运动的快慢教案+课件(26张ppt)视频

文档属性

名称 【教师原创】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章第3节运动的快慢教案+课件(26张ppt)视频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7-03-26 14:03:24

文档简介

第一章
机械运动
第三节
运动的快慢
1课时
新授课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
2.知道速度的单位,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
4.了解平均速度的含义。
过程与方法
体验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认识速度概念在实际中的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有能用“运动快慢”的观点观察和分析身边事例的意识。
【教学重点】
速度的物理意义;用速度公式v=s/t及其变形式进行简单计算
【教学难点】
速度概念的建立及平均速度的含义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2面红旗、加湿雾化器、听诊器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活动体验二、合作互动探究新知(一)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反馈练习1(二)速度1、物理意义2、定义3、公式4、单位反馈练习2例题学习(三)速度公式的应用反馈练习3速度表(四)匀速直线运动1.匀速直线运动的定义2.平均速度反馈练习4图像分析匀速直线运动
1、组织学生活动:小游戏——两组学生各6-8人,传递红旗。比一比,看哪个小组传递的快,你是根据什么判断的?(根据情况可中途叫停)【讲述】物体运动有快有慢,本节课将学习“运动的快慢”。【板书课题】§1、3
运动的快慢2、再次活动体验:将红旗传完所有同学,再次比较哪组传递的快,说出判断依据。(设计意图:创设轻松、愉快情境,使学生在游戏中感受运动的物体有快有慢,为新课引入做好铺垫)
【思考】根据我们在游戏中判断哪组运动快的分析方法,总结一下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板书】一、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1.相同时间比较路程2.相同路程比较时间【
课件展示】1.森林运动会中龟兔赛跑。比赛开始后,“观众”通过比较   ,认为跑在前面的兔子跑得快。由于兔子麻痹轻敌,中途睡觉,“裁判员”通过比较   ,判定最先到达终点的乌龟跑得快。【过渡】由以上实例分析可知,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必须考虑路程和时间因素。若路程和时间均不相同,又该如何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呢?【想想议议】李平60米冠军的成绩是10s,而张可400米比赛的成绩是80s,怎样比较他们运动的快慢 (设计意图:构建路程和时间不相同的问题情景,为速度概念的建立埋下伏笔)【温馨点拨】将他们的路程或时间变成相同的,然后利用上述方法进行比较。启发思考:能否计算出一秒钟他们各自能跑多少路程?如何计算?归纳总结:我们可以将通过的路程除以所用的时间得到的比值进行比较,即求出速度。李平:张可:在学生计算完结果后,引导分析:由此来看,谁跑得快一些?【引导点拨】这种比较的方法实际上是上述中的哪一种方法?【总结】在物理学中,为了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采用“相同的时间比较路程”的方法。也就是将物体运动的路程除以所用时间。这样,在比较不同物体运动的快慢时,可以保证时间相同。在物理学中,把路程与时间之比叫做速度。【自学指导】在3分钟内快速阅读课本20页“速度”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速度的物理意义?速度的定义、公式及各物理量使用的字母符合?速度的单位有哪些?他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怎样的?人步行的速度大约是多少?巡视各组学习情况,给予适时的点拨指导,引导学生完成速度相关知识的自主学习,并鼓励各小组间相互学习、评价。【板书】二、速度:定义:路程与时间之比叫做速度物理意义: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公式:4.单位:m/s(m·s-1)
、km/h(km·h-1)1m/s=3.6km/h人步行的速度:v=1.1m/s.【释疑解惑】根据各相应单位的换算值求出m/s和km/h的换算关系.
1m/s== km/h=3.6
km/h。【练一练】2.
一个物体,在4s内通过的路程是
20m,则它在的速度是   
 m/s,合   km/h【例题】我国优秀运动员刘翔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勇夺110m跨栏金牌并打破奥运会记录,成绩是12.91s。这项奥运会记录的运动速度是多少?规范学生的解题步骤:写出公式、代入数值、计算结果,写上单位,还要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特别强调】一是:公式中的v、s、t三个物理量必须是同一个物体在同一个运动中的速度、路程及时间;二是:在运用公式进行计算时,单位要统一,如果不统一要进行换算。【课件展示】右图描述了一辆汽车在沪宁高速公路上行驶的情景。如果汽车速度不变,到达上海需要多少时间?点拨:交通运输中速度的单位是km/h师生矫正、交流。【课件展示】按照运动路线,机械运动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自学指导】在3分钟迅速阅读课文P20-21页的内容,回答以下问题:1.机械运动是如何分类的?2.物体怎样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3.物体怎样的运动叫做变速直线运动?4.怎样粗略地描述物体的变速运动?【课件展示】观察两辆车的运动情况,注意:两车在各个相等的时间段内行驶的路程有何特点?说明了什么?在学生分析的基础上点出:匀速直线运动:物体沿着直线且速度不变的运动变速直线运动:相等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不相等的运动【提问】在生活中你能举出哪些运动情况如上图两车的例子?【疑难点拨】(1)运动路径是直线;(2)运动的速度不变(在任何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都相等)。
即: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均不发生改变。(设计意图:让学生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关于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v=s/t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运动的速度v越大,通过的路程s越长B、物体运动的速度v越大,所用的时间t越少C、物体运动的速度与路程成正比,与时间成反比D、物体v由s/t决定,但与s、t的大小无关【引导讨论】当物体运动的速度是改变的,通过公式v=s/t计算得到的速度能表示物体在某一时刻(或路程)的快慢程度吗?【总结】变速运动快慢的描述非常复杂,如果只做粗略研究,也可以用公式来描述运动的快慢,不过此时得出的速度叫做平均速度。【强调】用v=s/t来计算,s是物体经过的某一段路程,t是物体经过这一段路程所用的时间,求出的v就是物体通过这一段路程的平均速度。(设计意图:使学生知道变速运动的特点,知道平均速度的意义)【拓展】用图像来表示物体匀速直线运动的规律1.用横坐标表示时间,纵坐标表示路程,就得到了路程—时间图像。2.用横坐标表示时间,纵坐标表示速度,就得到了速度—时间图像。
进行游戏活动,其他学生注意观察。相同时间传递远的快(相同时间比路程)。活动体验首先传递完用时短的快。(相同路程比时间)学生讨论、交流总结体会、应用完成反馈练习1相同时间通过的路程相同路程所用时间思考、讨论【交流归纳】:可以比较1s内通过的路程或通过1m路程所用的时间,还可以求速度。用路程除以时间师生计算答:在一秒内李平跑的路程长,跑得快。思考交流:相同时间比路程。路程越大,运动越快,故采用相同时间比路程的方法比较运动快慢更方便,更符合人的思维习惯阅读教材自学“速度”相关知识,整理答案学生根据定义归纳速度的计算公式:体会、记忆了解生活中的几个速度值学生试着推导出速度单位m/s和km/h之间的换算关系。1m/s=3.6km/h完成反馈练习25
185m/s
=5×3.6
km/h=
18
km/h分析题意利用公式,进行计算已知:s=110m
t=12.91s求:v解:由公式可知,刘翔的速度为:完成反馈练习3利用公式υ=s/t可得:
t=
结合课本自学归纳总结:1.机械运动可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直线运动又可分为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2.物体沿着直线且速度不变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3.物体沿着直线且速度变化的运动叫变速直线运动。4.用平均速度粗略地描述物体做变速运动的快慢。学生举例:平直轨道上行驶的列车、乘自动扶梯上升的乘客是匀速直线运动;进、出站台的列车是变速直线运动。能够区分是否做匀速直线运动完成反馈练习4答案:D交流、讨论后总结:物体做变速运动时,在不同路程上或不同时间内的速度是变化的,所以计算后的速度只能表示物体的平均快慢程度,不能表示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位置)的快慢程度。体会知道平均速度的计算方法。学习图像分析
三、课堂小结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活动流程【见附件1】
梳理知识点,明确重难点
四、当堂检测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出示答案,生生互批,教师点评【见附件2】
完成检测题
五、布置作业
动手动脑学物理1-3
课后完成
【板书设计】
第三节
运动的快慢
一、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1.相同时间比较路程
2.相同路程比较时间
二、速度
1.物理意义: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
2.定义:路程与时间之比
3.公式:v=s/t
4.单位:米/秒,即m/s。常用单位是km/h
单位换算:1m/s=3.6km/h
三、匀速直线运动
定义:物体沿着直线且速度不变的运动
四、平均速度:表示平均快慢程度
在变速运动中,v=s/t
求出的是平均速度
【教学反思】
一、案例的亮点
1、利用活动、课件,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2.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
从比较物体运动快慢入手,通过游戏活动的观察使学生了解人们是如何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在这个基础上,再通过讨论引出物理学中速度的概念,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学生就会比较容易理解。
3.教学过程体现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教学理念
在教学中及时引导学生认识生活中常见的测量速度的仪表:速度表以及“一些物体的速度”,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真实感受到物理就在生活中,物理知识的学习是有用的。
二、存在问题及改进
1.整个教学过程中联系生活实际的内容还是少
2.对平均速度的处理有些仓促
平均速度的计算本身就是一种近似、平均的思想,所以应通过让学生练习,体会这种思想,但由于时间有限导致对本部分知识的处理显得仓促,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继续加强。
附件1
教学内容流程
附件2
当堂达标
1.速度是用来表示物体
__________的物理量,速度越大,表示物体运动越_______。
2.小明沿直线匀速步行1min通过的路程是72m,则它的速度为
____m/s,合
___
km/h。
3.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通常有两种,其中图1甲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图1乙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一辆小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在这条公路上任意取如图2所示的5段路程,并将小汽车通过的各段路程及所对应的运动时间记录下来,据此可判断,小汽车在这整个路程中作___________________运动。
5.图3是汽车上的速度表,一辆小汽车以此速度从玉屏驶向贵阳,若玉屏至贵阳约为3.2×105m,则(

A.该汽车的行驶速度是80m/s
B.该汽车的行驶速度是80m/h
C.该汽车的行驶速度是80km/s
D.该汽车只要4h就可到达贵阳
如图4所示是我市部分中小学投入使用的新型安全校车,中考期间,××中学的学生乘坐这种新型安全校车到9km外的考点参加考试,校车行驶了15min后安全到达考点。求:校车在送考过程中的平均速度.
参考答案:
1.运动快慢

2.1.2
小明在1s内通过的路程是1.2m
3.在相同的时间内比较运动物体通过的路程
物体运动相同的路程比较所用的时间
匀速直线
D
解:15min=1/4h
V==36km/h
答:校车在送考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是36km/h
0s
0
10s
20s
30s
40s
300m
600m
900m
1200m
0
0
10s
20s
30s
40s
200m
1200m
450m
750m
S
t
V
t
图1
图2
图3
图4(共26张PPT)
比赛游戏:分2组,每组7人,红旗接力比赛
哪组快?如何比较得出的?
如何比较物体运动快慢呢?
比较物体运动快慢方法
周围观众所用的比较快慢的方法是什么?
终点裁判所用的比较快慢的方法是什么?
相同时间通过的路程
相同路程所有的时间
比较
比较
1.森林运动会中龟兔赛跑。比赛开始后,“观众”通过比较
 ,认为跑在前面的兔子跑得快。由于兔子麻痹轻敌,中途睡觉,“裁判员”通过比较 
,判定最先到达终点的乌龟跑得快。
相同时间通过的路程
相同路程所用时间
起点
李平60米冠军的成绩是10s,而张可400米比赛的成绩是80s,怎样比较他们运动的快慢
李平
:
张可
:
新问题:
若路程不相同,时间也不相同时,那如何去比较运动的快慢呢?
自学指导
1、速度的物理意义:描述物体

2、速度的定义、公式及各物理量使用的字母符号?
3、速度的单位有哪些?他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怎样的?

速度
1、定义:路程与时间之比叫速度
它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2、公式及单位:
国际单位:
米/秒
符号:m/s
读作:米每秒
常用单位:千米/时(km/h)厘米/秒(cm/s)
1
m/s=3.6
km/h
单位换算:
1
3600
h
1
1000
km
1m/s
=
1m
1s
=
=
3.6km/h
1m/s=3.6
km/h
1km/h
=
1
3.6
m/s
=
1
3.6
m/s
1000m
3600s
1km/h
=
1km
1h
=
口头练习:
5m/s
=
km/h
3.6km/h
=
m/s
18
1
边学边练
2.
一个物体,在1min内通过的路程是
120m,则它在的速度是   
 m/s,合   km/h
小资料
约1.1m/s
约20m/s
约5m/s
约250m/s
【例题】我国优秀运动员刘翔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勇夺110m跨栏金牌并打破奥运会记录,成绩是12.91s。他的运动速度是多少?
解:由公式
可知,刘翔的速度为:
想一想:若一辆摩托车的速度是36
km/h,与刘翔相比,谁的速度大?
注意:1、解题过程要写出所依据的公式,把
数值和单位代入时,单位要统一。
2、计算过程和结果都应带单位。
3、右图描述了一辆汽车在沪宁高速公路上行驶的情景。如果汽车速度不变,到达上海需要多少时间?
解:s=180km,
υ=100km/h
利用公式υ=s/t可得:
t=
答:汽车需要1.8小时到达上海。
二、机械运动的分类
  1.按照运动路线,机械运动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火车和过山车的运动路线有什么不同呢?
自学指导:机械运动分类
1.物体怎样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2.物体怎样的运动叫做变速直线运动?
3.
怎样粗略地描述物体的变速运动?
 沿直线行驶的两辆小汽车运动有什么不同?
0
0
10s
20s
30s
40s
300m
600m
900m
1200m

0
0
10s
20s
30s
40s
200m
1200m
450m
750m

匀速直线运动
1、定义:物体沿着直线、速度不变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
2、关键:(1)运动路径是直线;(2)运动的速度不变(在任何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都相等)。
D
练习:4、关于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v=s/t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运动的速度v越大,通过的路程s越长
B、物体运动的速度v越大,所用的时间t越少
C、物体运动的速度与路程成正比,与时间成反比
D、物体v由s/t决定,但与s、t的大小无关
变速运动
变速运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不相
等。
平均速度:粗略描述变速运动的快慢
解:全程平均速度:
例:小明在百米赛跑中以13s的成绩夺冠,测得他在50
m处的速度是6.5m/s,到终点时的速度为8.5m/s,则全程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匀速直线运动
(速度不变)
物体运动的路程—时间图象
S
t
图中是一个骑自行车的人与一个跑步的人运动的路程随时间变化图线,求:1、两人是匀速直线运动吗?2、哪个速度大?
路程(m)
时间(min)
骑自行车
跑步
10
1、若路程——时间图线为一直线,则该物体为匀速直线运动。
2、v骑车>v跑步
0
学习流程
一、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
二、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1、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2、匀速直线运动速度的计算公式是
v
=
3、速度的单位是米/秒(m/s)、千米/时(km/h).
1
m/s=3.6
km/h
三、在变速运动中,v=
求出的是平均速度。
达标自测
1、速度是用来表示物体
的物理量。
2、一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1分内通过的路程是120m,则它的速度为
m/s,其物理意义为

3、一个
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4s内通过的路程是
20m,则它在前2s的速度一定是(
)
A、80m/s
B、10
m/s
C、5
m/s
D、无法判断
图1
4、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通常有两种,其中图1甲是__________;图1乙是________________.
5、图3是汽车上的速度表,一辆小汽车以此速度从玉屏驶向贵阳,若玉屏至贵阳约为3.2×105m,则(

A.该汽车的行驶速度是80m/s
B.该汽车的行驶速度是80m/h
C.该汽车的行驶速度是80km/s
D.该汽车只要4h就可到达贵阳
图3
6、如图4所示是我市部分中小学投入使用的新型安全校车,中考期间,××中学的学生乘坐这种新型安全校车到9km外的考点参加考试,校车行驶了15min后安全到达考点。求:校车在送考过程中的平均速度
图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