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张PPT)
中考说明的变化
稳中有变、突出实验
总体稳定,体现衔接。
以学生为中心,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测评理念。
拓展教学资源的宽度和广度。
注重阅读,注重体现思维过程、掌握思想方法,注重学以致用。
中考说明的变化
。
考试内容
分数分配
2016年
2017年
1.科学探究
约22分
约26分
2.身边的化学物质
约26分
约26分
3.物质构成的奥秘
约12分
约10分
4.物质的化学变化
约12分
约10分
5.化学与社会发展
约8分
约8分
中考说明的变化
“实际应用定量分析”,内容分散
如滴瓶;软水硬水;结晶;合金;
认识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主要性质和用途;
物质的三态及其转化;
知道分子、原子、离子等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删除部分有的是常年未考知识,硬水、软水、合金部分都是简单知识,对学生影响不大。
删
中考说明的变化
将空气部分合并到氧气,将“知道空气的主要成分”和“了解测定其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的方法”合并;
将“知道溶液是由溶质与溶剂组成的,知道水是最重要的溶剂”删减为“知道溶液的组成”;将“认识溶质质量分数的含义”和“能进行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合并为“认识溶质质量分数的含义,能进行简单计算”;
将“说明氧气的主要性质和用途”和“用氧气的性质解释一些常见现象”合并;
将“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有关反应物、生成物的质量计算”合并为“进行简单计算”。
合并
中考说明的变化
考试内容
数量
1.科学探究
23(23)
2.身边的化学物质
29(19)
3.物质构成的奥秘
19(13)
4.物质的化学变化
11(10)
5.化学与社会发展
9(9)
总计
91(73)
复习策略
基础知识复习
时间不够
学生不爱听
学生参与
自主复习
复习策略—基础知识
学生整理
课堂分享
检测反馈
复习策略—基础知识
教师
复习学案
学生课下复习
原卷检测
复习策略—实验
充分挖掘一个个课本实验中蕴含的学科思想和能力
对重点实验的操作细节和易考易错点进行整理
将身边的物质复习和基本实验的复习结合起来节省时间。课堂复习重点在建立核心物质间的转化关系以及在新课基本实验挖掘的基础上进行系统和提升。
复习策略—实验
八个基础实验我们的原则是全额必做
将学生实验也改变为不同形式的目的性探究。
使化学实验延伸到课外,伴随学生生活。
情境式
复习
增加复习趣味性
传说中,某年某月的某一天,有一只代号为“盐酸”的喜羊羊来到了一片大森林前......
HCl
Cu
CO2
NaCl
Fe2O3
Fe
Cu
CO2
H2SO4
NaCl
Cu
NaOH
H2SO4
CO2
NaCl
CaCO3
H2SO4
NaCl
Cu
CO2
H2SO4
入口
出口
小羊要选择哪条路才不会落入狼口呢
请你给小羊找出其他几条路中谁是狼
①
②
③
④
⑤
情境式
复习
以在空气中变质的氢氧化钠为载体;
以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的反应为载体
以盐酸和氢氧化钠的反应为载体
……..
复习策略---练习
对题目进行分类整理归纳--依靠典型习题
一题多解、多题一解、揭示规律、举一反三
认真对待学生的错题
重视规范答题步骤,养成好的做题习惯
复习不是单纯的重复,而是用旧知识的砖瓦建造新的高楼大厦
----俄国教育学家乌申斯基
物质的组成与结构
构成物质的
微观粒子
分子1
原子
离子
物质的宏
观组成
元素
定义
基本性质
定义
结构
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2
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叫离子3
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原子核
质子
核外电子
定义
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分类
金属元素
非金属元素
中子
稀有气体元素4关于中考说明的变化及复习的一点体会
中考说明的变化
1、总体概况:稳中有变、突出实验
a.体现北京特色。
b.总体稳定,体现衔接,做好与2018年中考内容与形式改革的衔接工作。
c.以学生为中心,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测评理念。
d.
体现“5个考出来”的命题指导思想,拓展教学资源的宽度和广度。
e.
注重阅读,注重体现思维过程、掌握思想方法,注重学以致用。
2.
各版块分值微调
考试内容
分数分配
合计
2016年
2017年
1.科学探究
约22分
约26分
80分
2.身边的化学物质
约26分
约26分
3.物质构成的奥秘
约12分
约10分
4.物质的化学变化
约12分
约10分
5.化学与社会发展
约8分
约8分
3.
删“实际应用定量分析”,内容分散
4.
删条目
如滴瓶;软水硬水;结晶;合金;认识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主要性质和用途;物质的三态及其转化;知道分子、原子、离子等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删除部分有的是常年未考知识,硬水、软水、合金部分都是简单知识,对学生影响不大。
5.
合并条目、调整水平层次要求
“空气”中将空气部分合并到氧气,将“知道空气的主要成分”和“了解测定其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的方法”合并;
将“知道溶液是由溶质与溶剂组成的,知道水是最重要的溶剂”删减为“知道溶液的组成”;
将“说明氧气的主要性质和用途”和“用氧气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性质解释一些常见现象”合并;将“认识溶质质量分数的含义”和“能进行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合并为“认识溶质质量分数的含义,能进行简单计算”;
将“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有关反应物、生成物的质量计算(物质中可能含杂质,但杂质不参与反应)”合并为“进行简单计算”。
可以看出,考查内容几乎没变,但删除了实际定量应用分析,没有专门的计算板块而是融入到其它题目中,计算难度下降,但综合性更强。
考试内容
数量
1.科学探究
23(23)
2.身边的化学物质
29(19)
3.物质构成的奥秘
19(13)
4.物质的化学变化
11(10)
5.化学与社会发展
9(9)
总计
91(73)
二、其实关于复习策略,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计划和安排,很多大拿也都提供过各种经验,今天我只是跟大家分享我们在中考复习中的一点点体会。
关于基础知识复习
随着中考难度的降低和难题数目的减少,对学生
( http: / / www.21cnjy.com )基础知识的要求更高了,试卷中有70%的题目是与基础知识有关的。一两个小知识点、方程式不过关,成绩就会受到很大影响。但是这一部分的复习却往往是最头疼的。老师带着串讲基础知识一是没有那么多时间,更重要的是学生不爱听。
我们认为必须提升学生在复习课中的自主性和课
( http: / / www.21cnjy.com )堂参与度,将应知应会的基础知识的复习下放给学生。这部分内容学生可以通过笔记、网络和各种资料进行整理,章节知识脉络图,思维导图等都是力图尝试的东西,在整理的过程中达到归纳旧知、内化新知、建构体系的目的。当然必须紧跟必要的检测来判断学生自主复习的成果。
今年我们物质构成的奥秘部分的复习就打算完全下放给学生自主进行。首先是学生自主整理,归纳提升,然后是课堂由学生进行讲解交流分享,最后是检测。
身边的物质部分基础知识也由
( http: / / www.21cnjy.com )学生完成,这部分的知识采用的方法一般是由教师提前准备复习学案,学生课下自主复习,课上原卷检测。课上复习重点整理物质间的转化关系建立物质间转化的脉络图。
关于课本实验
以实验为基础是化学学科的基本特征之一。
( http: / / www.21cnjy.com )化学实验是化学学科发展的最现实、最生动、最有效的物质载体,在实验中学习化学仍然是最有效而又最重要的化学学习方法之一。化学实验不仅仅是为了激发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实验为学生提供了化学学习的认知背景,有助于学生形成化学概念,理解化学定律和化学原理。实验教学可以训练学生科学地思维,培养他们操作、观察、分析等多种能力,以及动手操作与动脑思考相结合的科学方法。
首先必须重视课本实验,充分挖掘一个
( http: / / www.21cnjy.com )个化学实验中蕴含的学科思想和能力。比如从《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这一实验体会如何直观的表示气体体积的减少,如何在实验具体操作的过程中保证其准确性,如何对混合物中的某一成分进行定性判断和定量的测定。在《水的组成》实验的基础上,让学生从定性和定量两个角度建立确立化合物组成的一般方法;在《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建立起确定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和原理确定和仪器选择的一般方法。在《铁的锈蚀》的基础上,让学生建立起利用控制变量的原理进行多因素分析的一般方法。如果每一个小小的课本实验都能进行挖掘,学生能力的提升就在这种平时的教学中一步一步潜移默化慢慢实现了。今年的复习我们将身边的物质复习和基本实验的复习结合起来节省时间。课堂复习重点在建立核心物质间的转化关系以及在新课基本实验挖掘的基础上进行系统和提升。
关于学生实验
演示实验更多的还是教师动手,在这个
( http: / / www.21cnjy.com )过程中,学生主要还是一个“看客”。课标中规定得八个基础实验我们的原则是全额必做。那学生实验的作用仅仅是开开心心在实验室玩一节课,动手体验了一下科学吗?应该也不只这些。这两年我们做了很多尝试,慢慢改变了以往全是由教师写好实验步骤,学生在实验室按章照做,机械跟随的状况,尝试在某些学生实验中将学生实验也改变为不同形式的目的性探究。提出一个实验问题,让学生提前进行实验设计,实验课上提供药品和实验仪器,让学生进行实验,在实验中寻找证据,得出结论。例如:酸碱的化学性质这一学生实验,我们就设计了成了一个鉴别题:实验室有两瓶无色溶液,可能为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请利用所学的知识和实验室提供的仪器药品进行鉴别。还是酸碱的化学性质实验,却不是以往学生根据教师的安排,一步一步取样,滴加,记录现象。做了一节课,有的同学甚至不知道做的是什么。变为目的性鉴别后,一节课学生有实验设计,有操作,有反思。这就大大丰富了学生实验的作用,使学生实验成为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
在课本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之外,使学生养成探究
( http: / / www.21cnjy.com )欲望,乐于实验,还要做到使化学实验延伸到课外,伴随学生生活。在《二氧化碳实验室制法的探究》课上探究了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理想的原料和实验装置后,课下鼓励同学去利用家中的材料自己完成二氧化碳的制取。寒假中,鼓励学生独立完成课本上的兴趣实验,拍照交流。
科学探究不仅仅是实验
科学探究是一个有多种要素组
( http: / / www.21cnjy.com )成的复杂锅中,是多维度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教与学的方式。我们重视实验在探究中的作用,但科学探究不一定全是实验。他还包括更丰富的内容,比如:对化学史料的分析和探究,从化学史中感悟科学本质。查阅资料,从资料中寻找有用信息的能力培养。从生产生活实际和社会大课堂中获取信息寻找证据等等。两年中考给我们透漏的信息除了难度的降低还有就是广度的增加,和生活联系的加强,如何提高学生利用学过的化学知识解决生活中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提取信息,综合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是应该重点解决的问题。在各个教学和复习环节中,要开展不同形式不同水平的探究活动,将能力的提升渗透于各个知识目标中,将知识复习和科学探究充分融合。这些都是我们在平时的复习中要关注的。
说说做练习
复习过程肯定要做题,但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我们都知道只靠题海战术行不通。有经验的老师一般对题目进行分类整理归纳后让学生再做。依靠典型习题训练学生的思维,
它能达到“一题多解、多题一解、揭示规律、举一反三”能力训练的目的。在解题的过程中不能就题论题,要逐步提高理解和分析问题、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研究、变换、设计、创新、整合题目,同时要重视外来信息的采集与使用。
学生在复习过程中已经做了大量的卷子,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看就会,一做就错。”“呀!明明会的咋又做错了,实在太粗心了”,这是我常听到学生理由,其实这个问题不能简单理解成粗心,主要还是一知半解,缺乏解题技巧,心燥气浮,无法做到规范答题。要建议学生不要盲目追求题目的难度,一定要静下心来对每份试卷中做错的试题的题干进行仔细阅读,找出关键字或句,内容所属知识点,对比分析原因,做好记录。而后带着问题看书、思考,一题多思能举一反三,直到真正理解。把重要的题目和易错的题目好好归类,从经常性的错误当中找到自己的薄弱知识点,做好查漏补缺,争取在中考中不再犯同样的错误,这样的反思自学要经常做。特别要重视做题过程,规范答题步骤,书写工整,养成好的做题习惯,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复习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对中考复习的定位和认识
“复习不是单纯的重复,而是用旧知识的砖瓦建造新的高楼大厦----俄国教育学家乌申斯基
若把复习定位定在使学生巩固化学知识和实
( http: / / www.21cnjy.com )验技能,学会解题技巧,完成学业,顺利毕业进入高一层学校为目的,那么复习就会变得机械,学生可能通过题海训练也会获得高分,但如果忽视了学生主动地学习,忽视了学生的学习过程,学生可能失去了学习化学性的兴趣。
(1)、复习是为了学生把化学知识系
( http: / / www.21cnjy.com )统化和内消化,形成自己具有个性的知识结构。复习可以归纳旧知、内化新知、建构体系。化学知识和技能在复习中得到归纳,通过高一层学习目标出发,整合新旧知识结构,不断提升和建构新知,逐步形成学生自己的知识体系。
(2)、复习使学生更加体会学习化学需要科
( http: / / www.21cnjy.com )学的方法。在复习的过程中,学生对已有的认知进行反馈和重新认识,激发学生继续学习化学的欲望。通过抽象思维、逻辑、形象思维等学习方法的体验,使学生能够顺利地学习,发展了他们的学习能力,促进了主动学习。复习也进一步促进学生形成良好学习情感和态度。学习的大门是给每个学生敞开的,给予自信的肯定激励学生。同样,通过科学复习,磨练意志,可以让学习成绩不够理想的学生恢复学习化学的信心,克服学习的困难,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