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江三角洲和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第1课时)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运用地图简要评价珠江三角洲的地理位置;
(2)举例说明珠江三角洲发展外向型经济的区位优势条件及外向型经济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
运用地图和资料简要评价一个区域的地理位置;运用资料分析经济发展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学习区域发展,树立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持续发展观。
【教学重点】
1.珠江三角洲发展外向型经济的区位优势条件;
2.珠江三角洲外向型经济对区域发展的促进作用。
【教学难点】
珠江三角洲外向型经济形成的原因。
【教学方法】
分析归纳法、讨论探究法等。
【课前准备】
制作教学课件、准备上课用图、划分学习小组。
【课时安排】
2课时(第1课时)
【教学过程】
环节一:情境导入
播放视频:《春天的故事》
你知道歌中所唱的“座座城”“座座金山”位于哪里吗?(珠江三角洲)视频中的“老人”指的是谁?他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这个圈对该地有什么影响?(自由回答)
(补充)1992年春天,邓小平同志南巡深圳、珠海等地,发表了重要讲话,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坚定了改革开放的信念,指明了经济建设的方向和道路。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近珠江三角洲,去祖国的“南大门”看看吧!21·cn·jy·com
环节二:新知学习
学习任务一:走近珠江三角洲
教师:展示珠江三角洲地形图,提出问题。
1. 找出北回归线、珠江、南海及珠江三角洲,说说珠江三角洲地理位置的特点。
2. 在图上圈出广州、深圳、珠海、香港、澳门,说说它们的位置关系。
学生读图识记。
学习任务二:外向型经济的发展
活动1:优势条件
小组合作探究——从区位优势、人文优势、政策优势等方面探究珠江三角洲发展外向型经济的优势条件。
展示探究结果:
区位优势
珠江三角洲位于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海岸线漫长,良港众多,航运便利;毗邻香港、澳门,便于吸引外资。
优势条件——人文优势
人口稠密,劳动力资源丰富;拥有许多著名的侨乡。
优势条件——政策优势
国家对外开放的优惠政策。
拓展延伸:
中国的经济特区
1980年8月26日,决定在广东省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省厦门建立经济特区。
1988年4月13日,设立海南省,建立经济特区。海南经济特区是全国最大的省级经济特区,并且是唯一的省级经济特区。21cnjy.com
2010年5月,将喀什、霍尔果斯两座西北边陲小城定为经济特区,设立经济特区。
活动2:促进作用
教师:展示珠江三角洲GDP、出口总额和实际利用外资额占全国比重的变化图和珠江三角洲轻纺工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占工业总产值比重的变化图,议一议,外向型经济对当地区域发展有哪些促进作用。www.21-cn-jy.com
学生甲:外向型经济的发展为本区获取了大量外汇,促进了经济发展速度的提升。
学生乙:促进了工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把重心转移到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上,逐渐成为我国电子信息产品的重要制造和加工基地。2·1·c·n·j·y
学生丙:外向型经济的发展,使得珠江三角洲由过去的商品粮和热带水果生产基地,成为我国重要的出口创汇农业基地。【来源:21·世纪·教育·网】
活动3:发展历程
学生读课文找出珠江三角洲经济发展的主要历程:
时间 特点 主要工业部门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 接受香港、澳门产业转移,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工业 家用电器、电子、纺织、服装、食品和玩具
20世纪末 全球著名的轻工业产品的生产、出口基地之一 家用电器、服装、玩具
21世纪以来 重点发展信息技术、生物工程等高新技术产业 电子信息、电器机械、石油化工、医药、汽车等已成为本区的支柱产业
活动4:问题与对策
教师:近年来,珠江三角洲面临一些新情况、新问题。
阅读课本阅读材料,小组合作,找出珠江三角洲面临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展示探究成果——
问题:
学生甲:劳动力成本提高导致某些劳动密集型工业出现“用工荒”。
学生乙:制造业因缺乏自主创新能力,利润空间小,在国际制造业市场缺乏竞争力。
学生丙:随着本区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交通拥堵、住房紧张、环境污染等问题日渐突出。
拓展延伸:
“城市病”
所谓"城市病"是指人口过于向大城市集中而引起的一系列社会问题,表现在:城市规划和建设盲目向周边摊大饼式的扩延,大量耕地被占,使人地矛盾更尖锐。
“城市病”表现为人口膨胀、交通拥堵、环境恶化、住房紧张、就业困难等,将会加剧城市负担、制约城市化发展以及引发市民身心疾病等,不利于城市的畅通发展。
措施:
制定了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进基础设施现代化,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等战略措施。21教育网
环节三:课堂检测
1.珠江三角洲的东莞成为典型“移居”城市,其主要原因是( B )
A.地理位置优越 B.经济发达,就业机会多
C.海陆交通便利 D.水热充足,气候宜人
2.下列关于珠江三角洲工业发展限制因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 )
A.能源供应不足,矿产贫乏
B.水源不足
C.科技水平低
D.劳动力文化素质
环节四:总结升华
用板图小结所学内容。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利用视频歌曲导入新课,并借用里面的歌词,引出本节课所学内容,学生学习兴趣较高;对教材内容做了比较深入的分析和科学地分解,结合学生的学习基础、知识储备来确定教学目标和具体的教学方案,紧扣地图和资料,以问题为引领,形式多样的活动方式进行教学,让学生成为了学习的主导者。但是,对于探究活动问题的设计略显粗糙,问题的设计跨度较大。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精品资料·第 1 页 (共 1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珠江三角洲和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第1课时)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读下图“珠江三角洲外资的主要来源地”,完成1~2题。
1.珠江三角洲外资的主要来源地是( )
A.美国 B.西欧 C.台湾地区 D.港澳地区
2.决定珠江三角洲外资来源的主要因素是( )
A.地理位置 B.国家政策 C.土地肥沃 D.气候暖热
3.近年来,针对珠江三角洲工业区出现“用工荒”的问题,采取的合理措施是( )
A.减小企业投资规模 B.关停高新技术产业
C.进行产业升级和设备更新 D.迁移大型先进制造业
4.珠江三角洲与辽中南工业基地相比,珠江三角洲具有的产业结构特点是( )
A.以冶金工业为主 B.以石油化学工业为主
C.以机械装备制造业为主 D.以需要劳动力多的加工制造业为主
珠江三角洲,依靠独特的地理优势,成为我国的“南大门”。结合所学知识,回答5~7题。
5.下列关于珠江三角洲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位于广东省的东南部,珠江下游
B.毗邻港澳地区,与东南亚隔海相望
C.面向我国东海,海陆交通便利
D.是对外开放前沿,全国著名的侨乡
6.下列经济特区位于珠江三角洲的是( )
A.深圳、厦门 B.汕头、广州 C.珠海、海南 D.珠海、深圳
7.珠江三角洲发展工业的独特优势是( )
A.靠近港澳和东南亚,许多地方是侨乡
B.工业发展历史悠久,工业基础雄厚
C.人口密集,劳动力资源丰富
D.自然资源类型齐全,储量丰富
二、综合题
8.读“港澳地区略图”,回答下列问题。
(1)A为__________特别行政区,②是___________经济特区;B为___________特别行政区,③是__________经济特区;①为__________,是广东省的省会。21教育网
(2)填出图中序号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铁路线:D_________ E 海洋:C______________。21·cn·jy·com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D
2.A
【解析】
试题分析:
1.读图可知,珠江三角洲外资来源的74%来自于香港和澳门。所以选D。
2.珠江三角洲的位置是毗邻港澳,与东南亚隔海相望。所以该地距离香港和澳门最近,所以正确的是A。
考点:该题考查珠江三角洲。
3.C
【解析】
试题分析:珠江三角洲利于其紧邻港澳的优越地理位置,引进了大量的外资和先进的技术及管理经验,创办了一大批对劳动力要求较多的加工制造,近年来出现的“用工荒”问题,较为合理措施是产业升级和设备更新.故选项C符合题意。故选:C。2·1·c·n·j·y
考点: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的位置和特点。
4.D
【解析】
试题分析: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和辽中南工业基地都是我国四大工业基地之一,其中,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属于以轻工业为主的工业基地,需要较多的劳动力,辽中南工业基地属于以重工业为主的工业基地,故选D。【来源:21·世纪·教育·网】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了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
5.C
6.D
7.A
【解析】
5.试题分析:珠江三角洲位于广东省的东南部,毗邻港澳,与东南亚地区隔海相望,很多地方是侨乡,被称为我国的“南大门”,该地区依靠优越的地理位置、政策的优惠及人文因素的优势,重点发展了外向型经济。珠江三角洲位于广东省的东南部,毗邻港澳,与东南亚地区隔海相望,很多地方是侨乡,被称为我国的“南大门”,该地区依靠优越的地理位置、政策的优惠及人文因素的优势,重点发展了外向型经济,选项C叙述错误,符合题意。故选:C。
6.试题分析:珠江三角洲位于广东省的东南部,毗邻港澳,与东南亚地区隔海相望,被称为我国的“南大门”,位于本区的经济特区有深圳和珠海,1985年整个珠江三角洲被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珠江三角洲位于广东省的东南部,位于本区的经济特区有深圳和珠海,1985年整个珠江三角洲被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故选:D。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7.试题分析:珠江三角洲位于广东省的东南部,毗邻港澳,与东南亚地区隔海相望,很多地方是侨乡,被称为我国的“南大门”,该地区依靠优越的地理位置、政策的优惠及人文因素的优势,重点发展了外向型经济。珠江三角洲位于广东省的东南部,毗邻港澳,与东南亚地区隔海相望,很多地方是侨乡,被称为我国的“南大门”,故A正确。故选:A。
二、综合题
8.(1)香港; 深圳; 澳门;珠海; 广州
(2)京九线;京广线;南海
【解析】
试题分析:
(1)A为香港特别行政区,北邻②是深圳经济特区,B为澳门特别行政区,北邻③是珠海经济特区;①为广东省的省会广州。21cnjy.com
(2)图中序号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D是京九线,连接北京与香港九龙;E是京广线,连接北京与广州;C是南海。www.21-cn-jy.com
考点:本题考查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的位置和特点。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精品资料·第 1 页 (共 1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共25张PPT)
商务星球版八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三节
珠江三角洲和
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
(第1课时)
03
TEXT
TEXT
04
02
01
情境导入
CONTENTS
新知学习
课堂检测
总结升华
你知道歌中所唱的“座座城”“座座金山”位于哪里吗?
珠江三角洲
1992年春天,邓小平同志南巡深圳、珠海等地,发表了重要讲话,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坚定了改革开放的信念,指明了经济建设的方向和道路。
03
TEXT
TEXT
04
02
01
情境导入
CONTENTS
新知学习
课堂检测
总结升华
走近珠江三角洲
珠江三角洲地形
读图:
1. 找出北回归线、珠江、南海及珠江三角洲,说说珠江三角洲地理位置的特点。
2. 在图上圈出广州、深圳、珠海、香港、澳门,说说它们的位置关系。
外向型经济的发展
区位优势
珠江三角洲地形
珠江三角洲位于 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海岸线漫长,良港众多,航运便利;毗邻香港、澳门,便于吸引外资。
合作探究
活动1:优势条件
人文优势
劳动力资源丰富
华侨众多
合作探究
政策优势
合作探究
中国的经济特区
1980年8月26日,决定在广东省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省厦门建立经济特区。
1988年4月13日,设立海南省,建立经济特区。海南经济特区是全国最大的省级
经济特区,并且是唯一的省级
经济特区。
2010年5月,将喀什、霍尔
果斯两座西北边陲小城定为经济
特区,设立经济特区。
喀什
霍尔果斯
活动2:促进作用
珠江三角洲GDP、出口总额和实
际利用外资额占全国比重的变化
珠江三角洲轻纺工业和高新技术
产业占工业总产值比重的变化
议一议,外向型经济对当地区域发展有哪些促进作用。
珠江三角洲GDP、出口总额和实
际利用外资额占全国比重的变化
获取了大量外汇,促进了经济发展速度的提升。
珠江三角洲轻纺工业和高新技术
产业占工业总产值比重的变化
促进了工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把重心转移到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上。
广州花卉生产基地
由过去的商品粮和热带水果生产基地,成为我国重要的出口创汇农业基地。
20世纪80年代
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工业
20世纪末
全球著名的轻工业产品的生产、出口基地之一
21世纪
重点发展信息技术、生物工程等高新技术产业
活动3:发展历程
完成表格内容:
时间 特点 主要工业部门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
20世纪末
21世纪以来
接受香港、澳门产业转移,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工业
家用电器、电子、纺织、服装、食品和玩具
全球著名的轻工业产品的生产、出口基地之一
家用电器、服装、玩具
重点发展信息技术、生物工程等高新技术产业
电子信息、电器机械、石油化工、医药、汽车等已成为本区的支柱产业
合作探究
活动4:问题与对策
“用工荒”
缺乏竞争力
问题日渐突出
“城市病”
所谓"城市病"是指人口过于向大城市集中而引起的一系列社会问题,表现在:城市规划和建设盲目向周边摊大饼式的扩延,大量耕地被占,使人地矛盾更尖锐。
“城市病”表现为人口膨胀、交通拥堵、环境恶化、住房紧张、就业困难等,将会加剧
城市负担、制约城市化发展以及引
发市民身心疾病等,不利于城市
的畅通发展。
措施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推进基础设施现代化
加强资源节约
加强环境保护
03
TEXT
TEXT
04
02
01
情境导入
CONTENTS
新知学习
课堂检测
总结升华
1. 珠江三角洲的东莞成为典型“移居”城市,其主要原因是( )
A.地理位置优越
B.经济发达,就业机会多
C.海陆交通便利
D.水热充足,气候宜人
B
2.下列关于珠江三角洲工业发展限制因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能源供应不足,矿产贫乏
B.水源不足
C.科技水平低
D.劳动力文化素质
A
03
TEXT
TEXT
04
02
01
情境导入
CONTENTS
新知学习
课堂检测
总结升华
珠江
三角洲
位置
外向型经济
形成条件
对区域发展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