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2017届九年级下册《第1单元苏联社会主义的探索》单元测试卷+(2)(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新人教版2017届九年级下册《第1单元苏联社会主义的探索》单元测试卷+(2)(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61.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7-03-27 19:34: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新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1单元
苏联社会主义的探索》单元测试卷
(2)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最佳答案.)
1.下列事件被称为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的是(  )
A.巴黎公社
B.苏联的成立
C.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D.十月革命
2.俄国二月革命后政治上的突出特点是(  )
A.苏维埃政权在全国范围建立
B.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掌握主要权力
C.建立新型的无产阶级政权
D.出现两个政权并存局面
3.是空想社会主义代表作《乌托邦》发表500周年,社会主义500年的历史经历了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现实的过程.社会主义理论最早变为现实的是(  )
A.英国的宪章工人运动
B.《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C.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D.古巴走上社会主义道路
4.如果我们要考察俄国十月革命的历史,应该去的城市是(  )
A.圣彼得堡(彼得格勒)
B.莫斯科
C.伏尔加格勒(斯大林格勒)
D.叶卡捷琳堡
5.“十月革命”开辟了人类历史发展的新阶段。这里的“新阶段”新在(  )
A.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
B.建立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C.诞生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D.实现了苏联的社会主义工业化
6.列宁曾说:“到1921年春天已经很清楚了﹣﹣我们用‘冲击’的办法,即用简捷,迅速,直接的方法实行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的尝试已经失败了.我们…开始做战略上的退却,趁我们还没有被彻底打垮,让我们实行退却,一切都重新安排,不过要安排得更稳妥.”材料中的“退却”指的是(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社会主义工业化
D.农业集体化
7.关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的共同点说法正确的是(  )
A.都严重挫伤了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
B.都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发挥了积极作用
C.都巩固了工农联盟
D.都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
8.1924年,家住莫斯科的居民要给国外亲戚写信,他在寄信人地址栏中应写国名的全称是(  )
A.沙皇俄国
B.苏维埃俄国
C.俄罗斯
D.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
9.1937年,苏联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该成就的获得主要得益于(  )
A.进行了农奴制改革
B.推行新经济政策
C.实施两个五年计划
D.改革了斯大林模式
10.“在那个时代,所有的生产、运输、销售都由国家计划安排.…对于苏联而言,它未来几十年的兴衰都和这种‘创造’联系在了一起.”材料中的“创造”在历史上被称为(  )
A.新经济政策
B.斯大林模式
C.农业集体化
D.社会主义工业化
11.题表是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的一组数据.由此可见(  )
国民收入(%)
农业产值(%)
生铁产量(万吨)
规定指标数
应增102
应增50
1700
实际完成数
增加60
下降14
616
A.实际完成数额与预期相差甚远
B.农业、轻工业、重工业比例失调
C.工业产品质量好、种类多
D.从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先进的工业国
12.下列关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初步实现了农业机械化
B.工业总产值跃居世界第二
C.重视社会主义商品经济要求和市场机制的作用
D.按照社会主义工业化方针有计划地进行经济建设
13.由如图中的数据可判断出当时苏联正处于(  )
A.新经济政策实施时期
B.“一五”计划实行时期
C.“二五”计划实行时期
D.赫鲁晓夫改革时期
14.前苏联有一个笑话:农夫伊万在河里捉到一条大鱼,高兴地回到家里对老婆说:“看,我们有炸鱼吃了!”老婆说:“没有油啊.”伊万说:“那就煮.”老婆说:“没锅.”伊万说:“那就烤.”老婆说:“没有柴.”伊万气坏了,走到河边把鱼扔了回去.那鱼在水里划了一个半圆,上身出水,举起右鳍激动地高呼:“斯大林万岁!”该笑话反映的是(  )
A.农民生产积极性受到极大的损害
B.个人崇拜达到相当严重的程度
C.新经济政策恢复自由贸易的后果
D.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带来的弊端
15.“生铁、煤炭、钢、石油总是优先于饮食、住房、医院……工业化加上类似封建管理所付出的代价是灾难性的。对人的漠不关心到了无以附加的地步。”该材料说明斯大林模式(  )
A.促进生产力发展
B.重视发展农业
C.使人民安居乐业
D.侧重工业化忽视民生幸福
16.“集体化和导致农村衰败的过度粮食征购,引起了1932﹣1933年的饥荒和疾病蔓延.”材料评述的应是(  )
A.十月革命的国内意义
B.罗斯福新政的历史背景
C.斯大林模式的形成过程
D.赫鲁晓夫改革的实际效果
17.某班举行历史辩论会,双方辩手观点如图所示,据此判断该辩论会的主题是(  )
A.新经济政策的利弊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利弊
C.斯大林模式的利弊
D.农奴制改革的利弊
18.是我国实施第十三个“五年计划”的开局年。我国政府以“五年计划’作为经济发展的规划是受到(  )
A.美国的影响
B.德国的影响
C.苏联的影响
D.英国的影响
19.下列示意图中能正确反映1929~1938年美国和苏联在世界工业总产值中所占份额(%)变化趋势的是(  )
A.
B.
C.
D.
20.20世纪30年代初,苏联某领导人指出:“一条是资本主义道路,就是用在农业中培植资本主义的方法使农业成为大农业…另一条是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农业中培植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任何第三条道路都是没有而且不可能有的.”这位领导人是(  )
A.列宁
B.斯大林
C.戈尔巴乔夫
D.叶利钦
 
二、判断题(每题1分,正确的写A,错误的写B,共6分)
21.俄国十月革命将社会主义的理想变成现实,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判断对错)
22.苏联的全称为“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它建立于1919年,解体于1991年.  (判断对错)
23.彼得格勒武装起义胜利后,俄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工人士兵苏维埃政府﹣﹣人民委员会。  (判断对错)
24.1928﹣1937年,苏联实施第一、二五年计划,重点发展农业。  (判断对错)
25.列宁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缔造者,他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方面所作的探索是建立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被称为“苏联模式”。  (判断对错)
26.1918年3月,苏维埃俄国的首都从彼得格勒迁往斯大林格勒。  (判断对错)
 
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6分)
27.世界上第一次群众性、政治性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是  ;世界上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是  .
28.苏联在  年通过新宪法,宣布苏联是“  国家”。
29.1917年,俄国  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后资产阶级的  政府继续进行帝国主义战争。
 
四、材料与问答(共18分)
30.阅读下列材料
列宁指出,革命的根本问题是正权问题。现在政权已由沙皇贵族阶段转到资产阶级手里,因此,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已完成。“俄国当前形势的特点是从革命的第一阶段向革命的第二阶段过渡”,布尔什维克党的任务是“使政权转到无产阶级和贫苦农民手中”。
﹣列宁《论无产阶级在这次革命中的任务》
回答:
(1)列宁所说的“现在政权已由沙皇贵族阶段转到资产阶级手里”指的是哪次斗争?
(2)哪次斗争“使政权转到无产阶级和贫苦农民手中”?
(3)布尔什维克党完成“使政权转到无产阶级和贫苦农民手中”的任务的主要方式是什么?
3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农奴制改革前夕,有这样一个地主,人们问他为什么不使用打谷机时,他回答说:“打谷机要花费许多钱,它需要修理,还需要喂养马匹(用马匹来带动机器);而农民一文钱也不要花费。”
﹣﹣扎伊翁契科夫斯基《俄国农奴制度的废除》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俄国1861年改革的原因是什么?
材料二:这次改革虽然留下大量封建残余,但它却是俄国近代历史上的重大转折点。
﹣﹣人教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上)
(2)为什么说1861年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重大转折点?
材料三:国内战争和反外国武装干涉取得胜利后,苏俄面临的迫切任务是尽快恢复濒于崩溃的国民经济,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却使经济进一步恶化,引起广大工农群众的强烈不满和反抗。苏维埃政权又一次处于新的危难困境之中。
﹣﹣华东师大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下)
(3)面对材料三所说的“危难困境”,苏俄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该措施起到了什么作用?
32.1917年爆发了震惊世界的俄国十月革命,将社会主义的理想变成了现实。
材料一
如图一、二、三、四所示
(1)请按照历史发展进程,将材料一图片进行排序(只写序号即可)。
材料二
列宁返回俄国并发表了著名的《四月提纲》,提出了立即实现和平、将土地分给农民和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要求。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著《全球通史》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列宁的政治主张会产生怎样的效果?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效果?
材料三
1917年11月7日,布尔什维克的军队几乎没有遇到任何抵抗就占领了一些重要地点﹣﹣火车站、桥梁、银行和政府大厦。因为11月时的资产阶级临时政府首脑克伦斯基就如同3月时的尼古拉一样,几乎没有什么虔诚的支持者,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从一开始就拒绝大多数俄国人所需要的东西﹣﹣和平与土地。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著《全球通史》
(3)材料三中,作者认为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几乎没有什么虔诚的支持者”的原因是什么?
材料四
如图五、六所示
(4)依据材料四,概括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
 
新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1单元
苏联社会主义的探索》单元测试卷
(2)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最佳答案.)
1.下列事件被称为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的是(  )
A.巴黎公社
B.苏联的成立
C.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D.十月革命
【考点】1922年苏联的建立与发展.
【分析】本题考查了俄国十月革命的相关知识.
【解答】据所学知,1917年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把马克思主义由理论变为现实,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故选D.
 
2.俄国二月革命后政治上的突出特点是(  )
A.苏维埃政权在全国范围建立
B.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掌握主要权力
C.建立新型的无产阶级政权
D.出现两个政权并存局面
【考点】俄国二月革命.
【分析】本题考查了二月革命后的两个政权并存局面.
【解答】二月革命后,俄国建立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它与二月革命中建立的工兵代表苏维埃同时存在,但当时掌握主要权力的是资产阶级的是临时政府.
故选D.
 
3.是空想社会主义代表作《乌托邦》发表500周年,社会主义500年的历史经历了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现实的过程.社会主义理论最早变为现实的是(  )
A.英国的宪章工人运动
B.《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C.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D.古巴走上社会主义道路
【考点】俄国十月革命.
【分析】本题考查十月革命.
【解答】1917年,列宁亲自领导起义.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取得胜利,列宁建立了苏维埃政权﹣﹣人民委员会,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十月革命是世界历史上无产阶级第一次取得胜利的革命,它把社会主义的理论变为了现实,使俄国走上了实现现代化的独特之路,为世界上落后国家的发展树立了榜样,对20世纪的历史进程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故选C.
 
4.如果我们要考察俄国十月革命的历史,应该去的城市是(  )
A.圣彼得堡(彼得格勒)
B.莫斯科
C.伏尔加格勒(斯大林格勒)
D.叶卡捷琳堡
【考点】俄国十月革命.
【分析】本题考查了十月革命的相关知识.
【解答】据所学知,十月革命最先是从彼得格勒开始的,1917年11月7日,起义工人和士兵占领了彼得格勒的主要战略要地和政府各部.次日凌晨,冬宫被占领,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取得胜利,随后,其他城市的武装起义也相继取得胜利.所以我们要考察俄国十月革命的历史,应该去圣彼得堡(彼得格勒).
故选A.
 
5.“十月革命”开辟了人类历史发展的新阶段。这里的“新阶段”新在(  )
A.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
B.建立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C.诞生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D.实现了苏联的社会主义工业化
【考点】俄国十月革命.
【分析】本题考查十月革命.
【解答】结合所学可知,十月革命取得胜利,列宁建立了苏维埃政权﹣﹣人民委员会,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十月革命是世界历史上无产阶级第一次取得胜利的革命,它把社会主义的理论变为了现实,使俄国走上了实现现代化的独特之路,为世界上落后国家的发展树立了榜样,对20世纪的历史进程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故选C.
 
6.列宁曾说:“到1921年春天已经很清楚了﹣﹣我们用‘冲击’的办法,即用简捷,迅速,直接的方法实行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的尝试已经失败了.我们…开始做战略上的退却,趁我们还没有被彻底打垮,让我们实行退却,一切都重新安排,不过要安排得更稳妥.”材料中的“退却”指的是(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社会主义工业化
D.农业集体化
【考点】苏俄新经济政策.
【分析】本题考查了新经济政策的相关知识.
【解答】据所学知,在苏俄内战结束后,仍然是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试图以此来完成向社会主义的过渡,结果引发了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1921年,苏俄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利用了商品和货币关系来发展生产,相比较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完全公有制,这是一种“退却”,但这种退却是适应当时苏俄的生产力发展水平,使苏俄找到了一条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
故选B.
 
7.关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的共同点说法正确的是(  )
A.都严重挫伤了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
B.都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发挥了积极作用
C.都巩固了工农联盟
D.都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
【考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苏俄新经济政策.
【分析】本题考查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的共同点.
【解答】据所学知,“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在当时战争的特殊情况下实行的一项非常政策,对于战胜国内外敌人起了积极作用,新经济政策,也有力地促进了苏俄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所以两者都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发挥了积极作用,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8.1924年,家住莫斯科的居民要给国外亲戚写信,他在寄信人地址栏中应写国名的全称是(  )
A.沙皇俄国
B.苏维埃俄国
C.俄罗斯
D.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
【考点】1922年苏联的建立与发展.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苏联建立的知识点.
【解答】1922年,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简称苏联.因此1924年,家住莫斯科的居民要给国外亲戚写信,他在寄信人地址栏中应写的国名是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
故选D.
 
9.1937年,苏联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该成就的获得主要得益于(  )
A.进行了农奴制改革
B.推行新经济政策
C.实施两个五年计划
D.改革了斯大林模式
【考点】苏联的两个五年计划.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有关内容.
【解答】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28年﹣﹣1937年,苏联进行了第一个和第二个五年计划,使得苏联由传统的农业国变成一个发达的工业国.到1937年,苏联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
故选C.
 
10.“在那个时代,所有的生产、运输、销售都由国家计划安排.…对于苏联而言,它未来几十年的兴衰都和这种‘创造’联系在了一起.”材料中的“创造”在历史上被称为(  )
A.新经济政策
B.斯大林模式
C.农业集体化
D.社会主义工业化
【考点】斯大林模式.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斯大林模式的有关内容.
【解答】材料中“由国家计划安排”指的是计划经济,这是斯大林模式的体现,斯大林体制对苏联产生了深远影响,所以答案选B,A
B
C三项与题干不符.
故选B.
 
11.题表是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的一组数据.由此可见(  )
国民收入(%)
农业产值(%)
生铁产量(万吨)
规定指标数
应增102
应增50
1700
实际完成数
增加60
下降14
616
A.实际完成数额与预期相差甚远
B.农业、轻工业、重工业比例失调
C.工业产品质量好、种类多
D.从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先进的工业国
【考点】苏联的两个五年计划.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解答】本题要注意分析图表信息,在图表中可以看出,苏联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苏联的国民收入、农业产值和生铁产量的实际完成数比规定完成时有较大差距.
故选A.
 
12.下列关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初步实现了农业机械化
B.工业总产值跃居世界第二
C.重视社会主义商品经济要求和市场机制的作用
D.按照社会主义工业化方针有计划地进行经济建设
【考点】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和主要问题.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有关内容.
【解答】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逐渐形成了斯大林模式,斯大林模式是一种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忽视社会主义商品经济要求和市场机制的作用.C说法错误.
故选C.
 
13.由如图中的数据可判断出当时苏联正处于(  )
A.新经济政策实施时期
B.“一五”计划实行时期
C.“二五”计划实行时期
D.赫鲁晓夫改革时期
【考点】苏联的两个五年计划.
【分析】本题考查苏联的工业化建设.
【解答】由如图中的数据苏联工业总产值位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可判断出当时苏联正处于“二五”计划实行时期,1928﹣1937年,苏联先后完成了第一、第二个五年计划,重点发展重工业.这两个五年计划完成后,苏联由传统的农业国变成强盛的工业国,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国防力量也大为加强.
故选C.
 
14.前苏联有一个笑话:农夫伊万在河里捉到一条大鱼,高兴地回到家里对老婆说:“看,我们有炸鱼吃了!”老婆说:“没有油啊.”伊万说:“那就煮.”老婆说:“没锅.”伊万说:“那就烤.”老婆说:“没有柴.”伊万气坏了,走到河边把鱼扔了回去.那鱼在水里划了一个半圆,上身出水,举起右鳍激动地高呼:“斯大林万岁!”该笑话反映的是(  )
A.农民生产积极性受到极大的损害
B.个人崇拜达到相当严重的程度
C.新经济政策恢复自由贸易的后果
D.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带来的弊端
【考点】斯大林模式.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斯大林模式的相关知识.
【解答】斯大林时期,政治上,党政不分,苏维埃变成徒有虚名的机构,民主与法制匮乏,个人崇拜和家长制作风盛行;经济上,排斥市场调节和价值规律,用行政手段来干预经济,造成经济部门发展的严重失调和农业长期停滞不前等问题.
故选D.
 
15.“生铁、煤炭、钢、石油总是优先于饮食、住房、医院……工业化加上类似封建管理所付出的代价是灾难性的。对人的漠不关心到了无以附加的地步。”该材料说明斯大林模式(  )
A.促进生产力发展
B.重视发展农业
C.使人民安居乐业
D.侧重工业化忽视民生幸福
【考点】斯大林模式.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斯大林模式的有关内容.
【解答】材料中“工业化是灾难性的…对人的漠不关心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体现了“斯大林模式”重视重工业,忽视轻工业,没有改善民生,据此分析可知D符合题意.
故选D.
 
16.“集体化和导致农村衰败的过度粮食征购,引起了1932﹣1933年的饥荒和疾病蔓延.”材料评述的应是(  )
A.十月革命的国内意义
B.罗斯福新政的历史背景
C.斯大林模式的形成过程
D.赫鲁晓夫改革的实际效果
【考点】斯大林模式.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斯大林模式的有关内容.
【解答】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列宁逝世后,由斯大林领导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逐渐建立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模式也就是斯大林模式.斯大林在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时重点发展重工业,在农村推行集体化,过度剥削农民,导致了1932﹣1933年的饥荒和疾病蔓延.材料反映了斯大林模式形成的过程.
故选C.
 
17.某班举行历史辩论会,双方辩手观点如图所示,据此判断该辩论会的主题是(  )
A.新经济政策的利弊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利弊
C.斯大林模式的利弊
D.农奴制改革的利弊
【考点】斯大林模式.
【分析】本题给出辩论会上的正反两种观点,要求学生选出辩论会的主题,引导学生在历史学习中一分为二地看问题.
【解答】斯大林模式使苏联在短时间内取得了巨大的建设成就,跻身于工业化国家的行列;斯大林模式也存在严重的问题,阻碍了苏联民主与法制建设和经济持续发展,造成经济部门发展的严重失调和农业长期停滞不前.反映了斯大林模式的利弊.
故选C.
 
18.是我国实施第十三个“五年计划”的开局年。我国政府以“五年计划’作为经济发展的规划是受到(  )
A.美国的影响
B.德国的影响
C.苏联的影响
D.英国的影响
【考点】一五计划.
【分析】本题考查苏联和中国在建国初期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过程中的相同之处.
【解答】建国初期我国开始第一个五年计划,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苏联建国初期为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也是进行五年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我国政府以“五年计划’作为经济发展的规划是受到苏联的影响.
故选C.
 
19.下列示意图中能正确反映1929~1938年美国和苏联在世界工业总产值中所占份额(%)变化趋势的是(  )
A.
B.
C.
D.
【考点】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特点与影响;苏联的两个五年计划;罗斯福新政.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美苏经济的发展.
【解答】依据所学可知,苏联在20、30年代经济发展虽然迅速,但工业总产值并没有超过美国,故排除C;由于受到经济危机的打击,在这一时期,美国经济持下滑趋势,苏联经济迅速发展,持上升趋势,故A符合题意,BD与题意不符.
故选A.
 
20.20世纪30年代初,苏联某领导人指出:“一条是资本主义道路,就是用在农业中培植资本主义的方法使农业成为大农业…另一条是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农业中培植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任何第三条道路都是没有而且不可能有的.”这位领导人是(  )
A.列宁
B.斯大林
C.戈尔巴乔夫
D.叶利钦
【考点】斯大林模式.
【分析】本题考查斯大林模式.
【解答】依据题干信息“一条是资本主义道路,就是用在农业中培植资本主义的方法使农业成为大农业…另一条是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农业中培植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任何第三条道路都是没有而且不可能有的”结合所学可知是在斯大林时期.列宁逝世后,苏联在农业方面确立了实现农业集体化的经济建设路线,要将苏联建设成一个赶上和超过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强国.
故选B.
 
二、判断题(每题1分,正确的写A,错误的写B,共6分)
21.俄国十月革命将社会主义的理想变成现实,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 (判断对错)
【考点】俄国十月革命.
【分析】本题考查俄国十月革命的意义.
【解答】1917年俄历十月,列宁领导布尔什维克党取得了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的胜利,这就是著名的十月革命.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由理论变成现实.
故答案为:
√.
 
22.苏联的全称为“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它建立于1919年,解体于1991年. × (判断对错)
【考点】1922年苏联的建立与发展;苏联解体.
【分析】本题考查苏联的兴亡.
【解答】1922年底,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简称“苏联”,1991年底苏联解体.
故答案为:
×.
 
23.彼得格勒武装起义胜利后,俄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工人士兵苏维埃政府﹣﹣人民委员会。 √ (判断对错)
【考点】俄国十月革命.
【分析】本题考查了俄国十月革命.
【解答】1917年11月6日晚,列宁秘密来到起义的指挥中心──斯莫尔尼宫,直接领导了彼得格勒武装起义.11月7日,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取得了胜利.资产阶级临时政府被推翻后,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工人士兵苏维埃政府──人民委员会,列宁当选为主席.
故答案为:
√.
 
24.1928﹣1937年,苏联实施第一、二五年计划,重点发展农业。 × (判断对错)
【考点】苏联的两个五年计划.
【分析】本题考查苏联第一、第二个五年计划.
【解答】到1937年,苏联完成了第一、第二个五年计划,重点发展重工业,经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
故答案为:×.
 
25.列宁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缔造者,他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方面所作的探索是建立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被称为“苏联模式”。 × (判断对错)
【考点】苏俄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式.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苏俄新经济政策和斯大林模式的有关内容.
【解答】“列宁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缔造者”说法正确,但是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方面所作的探索是建立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被称为“苏联模式”的不是列宁,而是斯大林.
故答案为:×.
 
26.1918年3月,苏维埃俄国的首都从彼得格勒迁往斯大林格勒。 × (判断对错)
【考点】俄国十月革命.
【分析】本题考查苏维埃俄国.
【解答】1918年3月,苏维埃俄国的首都从彼得格勒迁往莫斯科,不是斯大林格勒.
故答案为:×.
 
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6分)
27.世界上第一次群众性、政治性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是 英国宪章运动 ;世界上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是 巴黎公社 .
【考点】英国宪章运动;巴黎公社.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英国宪章运动和法国的巴黎公社运动.
【解答】19世纪30~40年代,在英国发生的争取实现人民宪章的工人运动,是早期三大工人运动之一.宪章运动的目的是,工人们要求取得普选权,以便有机会参与国家的管理.是世界上第一次广泛的、真正群众性的、政治性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宪章运动标志着英国无产阶级开始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1871年的法国巴黎公社,是世界上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故答案为:
英国宪章运动;巴黎公社.
 
28.苏联在 1936 年通过新宪法,宣布苏联是“ 工农社会主义 国家”。
【考点】苏联颁布新宪法.
【分析】本题考查1936年苏联通过新宪法的时间和意义.
【解答】1936年苏联通过新宪法,宣布苏联是“工农社会主义国家”.新宪法的制定,标志着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形成,这一体制也被称为斯大林模式.
故答案为:1936;工农社会主义.
 
29.1917年,俄国 二月革命 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后资产阶级的 临时 政府继续进行帝国主义战争。
【考点】俄国二月革命.
【分析】本题考查的二月革命.
【解答】1917年3月(俄国旧历二月),俄国爆发了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二月革命后,俄国建立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它与二月革命中建立的工兵代表苏维埃同时存在,但当时掌握主要权力的是资产阶级的是临时政府,临时政府继续推行沙皇的政策,将帝国主义战争进行到底,并力图扑灭革命的火焰.
故答案为:二月革命,临时.
 
四、材料与问答(共18分)
30.阅读下列材料
列宁指出,革命的根本问题是正权问题。现在政权已由沙皇贵族阶段转到资产阶级手里,因此,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已完成。“俄国当前形势的特点是从革命的第一阶段向革命的第二阶段过渡”,布尔什维克党的任务是“使政权转到无产阶级和贫苦农民手中”。
﹣列宁《论无产阶级在这次革命中的任务》
回答:
(1)列宁所说的“现在政权已由沙皇贵族阶段转到资产阶级手里”指的是哪次斗争?
(2)哪次斗争“使政权转到无产阶级和贫苦农民手中”?
(3)布尔什维克党完成“使政权转到无产阶级和贫苦农民手中”的任务的主要方式是什么?
【考点】俄国二月革命;俄国十月革命.
【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二月革命.
(2)本题考查的是十月革命.
(3)本题考查的是布尔什维克党完成“使政权转到无产阶级和贫苦农民手中”的任务的主要方式.
【解答】(1)“现在政权已由沙皇贵族阶段转到资产阶级手里”指的是二月革命,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交战各国带来了无穷的灾难,大战后期,1917年3月(俄国旧历二月),俄国爆发了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二月革命后,俄国建立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它与二月革命中建立的工兵代表苏维埃同时存在,但当时掌握主要权力的是资产阶级的是临时政府.
(2)俄国十月革命“使政权转到无产阶级和贫苦农民手中”.由于临时政府继续推行沙皇的反人民的政策,将战争进行到底,并力图扑灭革命的火焰.1917年11月6日晚,列宁秘密来到起义的指挥中心──斯莫尔尼宫,直接领导了彼得格勒武装起义.11月7日,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取得了胜利.资产阶级临时政府被推翻后,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工人士兵苏维埃政府──人民委员会.
(3)布尔什维克党完成“使政权转到无产阶级和贫苦农民手中”的任务的主要方式是通过武装起义,即彼得格勒武装起义.
故答案为:
(1)二月革命.
(2)十月革命.
(3)武装起义.
 
3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农奴制改革前夕,有这样一个地主,人们问他为什么不使用打谷机时,他回答说:“打谷机要花费许多钱,它需要修理,还需要喂养马匹(用马匹来带动机器);而农民一文钱也不要花费。”
﹣﹣扎伊翁契科夫斯基《俄国农奴制度的废除》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俄国1861年改革的原因是什么?
材料二:这次改革虽然留下大量封建残余,但它却是俄国近代历史上的重大转折点。
﹣﹣人教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上)
(2)为什么说1861年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重大转折点?
材料三:国内战争和反外国武装干涉取得胜利后,苏俄面临的迫切任务是尽快恢复濒于崩溃的国民经济,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却使经济进一步恶化,引起广大工农群众的强烈不满和反抗。苏维埃政权又一次处于新的危难困境之中。
﹣﹣华东师大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下)
(3)面对材料三所说的“危难困境”,苏俄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该措施起到了什么作用?
【考点】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苏俄新经济政策.
【分析】(1)本题考查俄国1861年改革的原因.
(2)本题考查1861年改革的历史意义.
(3)本题考查新经济政策以及作用.
【解答】(1)据材料一“打谷机要花费许多钱,它需要修理,还需要喂养马匹(用马匹来带动机器);而农民一文钱也不要花费”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俄国1861年改革的原因是农奴制严重阻碍俄国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19世纪中期,俄国农奴制出现了严重危机,农奴暴动此起彼伏,严重威胁着沙皇的统治,为摆脱农奴制危机,沙皇被迫进行了改革.俄国l861年改革中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签署了废除农奴制的法令.
(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861年改革废除了农奴制,有利于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1861年改革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俄国进入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1861年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重大转折点.
(3)据材料三“国内战争和反外国武装干涉取得胜利后,苏俄面临的迫切任务是尽快恢复濒于崩溃的国民经济,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却使经济进一步恶化,引起广大工农群众的强烈不满和反抗.苏维埃政权又一次处于新的危难困境之中”并结合所学可知,面对“危难困境”苏俄政府采取了实施新经济政策;为了恢复被战争严重破坏的经济,在列宁的领导下,1921年苏俄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故答案为:
(1)农奴制严重阻碍俄国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
(2)废除了农奴制,有利于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俄国进入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
(3)实施新经济政策;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32.1917年爆发了震惊世界的俄国十月革命,将社会主义的理想变成了现实。
材料一
如图一、二、三、四所示
(1)请按照历史发展进程,将材料一图片进行排序(只写序号即可)。
材料二
列宁返回俄国并发表了著名的《四月提纲》,提出了立即实现和平、将土地分给农民和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要求。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著《全球通史》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列宁的政治主张会产生怎样的效果?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效果?
材料三
1917年11月7日,布尔什维克的军队几乎没有遇到任何抵抗就占领了一些重要地点﹣﹣火车站、桥梁、银行和政府大厦。因为11月时的资产阶级临时政府首脑克伦斯基就如同3月时的尼古拉一样,几乎没有什么虔诚的支持者,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从一开始就拒绝大多数俄国人所需要的东西﹣﹣和平与土地。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著《全球通史》
(3)材料三中,作者认为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几乎没有什么虔诚的支持者”的原因是什么?
材料四
如图五、六所示
(4)依据材料四,概括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
【考点】俄国十月革命;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分析】(1)本题考查十月革命.
(2)本题考查列宁的政治主张.
(3)本题考查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政治主张.
(4)本题考查俄国十月革命意义.
【解答】(1)图1《列宁宣布人民委员会成立》、图2《列宁回到彼得格勒》、图3《战斗中的红军指挥官恰巴耶夫》、图4《攻打冬宫》.十月革命前夕,列宁回到彼得格勒,1917年列宁领导了十月革命,攻下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盘踞的据点﹣﹣冬宫,建立了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工人士兵苏维埃政府,十月革命胜利后的初期,遭到了国内外反动势力的围攻,战斗中的恰巴耶夫反映了红军战士为保卫新生的苏维埃政府战斗的场景.因而先后顺序为图2、图4、图1、图3.
(2)据材料二“列宁返回俄国并发表了著名的《四月提纲》,提出了立即实现和平、将土地分给农民和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要求”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列宁的政治主张赢得民心.原因在于列宁的政治主张满足了人民渴望和平和土地的基本要求.
(3)据材料“因为11月时的资产阶级临时政府首脑克伦斯基就如同3月时的尼古拉一样,几乎没有什么虔诚的支持者,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从一开始就拒绝大多数俄国人所需要的东西﹣﹣和平与土地”可知,材料三中,作者认为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几乎没有什么虔诚的支持者”的原因是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不能满足人民渴望土地与和平的要求.
(4)根据材料四《列宁同志清扫地球》和毛主席话语“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并所学知识可知,俄国十月革命打击了帝国主义、资本主义、封建主义势力;推动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为中国革命提供了先进的革命理论.
故答案为:
(1)图2、图4、图1、图3.
(2)效果:赢得民心.原因:列宁的政治主张满足了人民渴望和平和土地的基本要求.
(3)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不能满足人民渴望土地与和平的要求.
(4)俄国十月革命打击了帝国主义、资本主义、封建主义势力;推动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为中国革命提供了先进的革命理论.
 
2017年3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