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2单元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单元测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最佳答案.)
1.1919年召开的巴黎和会和1921年召开的华盛顿会议的不同之处是( )
A.都是由少数帝国主义列强操作的会议
B.都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冲突
C.都损害了中国的利益
D.都建立起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和非洲的新秩序
2.1922年,某条约规定:“为使中国之门户开放,或各国商务实业之机会均等之原则更为有效起见,缔约各国,除中国外,协定不得谋取或赞助其本国人民谋取…一般优越权利.”该条约( )
A.维持了日本独霸中国的局面
B.尊重了中国的主权
C.方便了美国在中国的扩张
D.解决了日美在中国的矛盾
3.近年来,美军与中国周边国家日本、菲律宾频繁军演,插手中国东海、南海事务,其狼子野心与上世纪初的行为如出一辙。上世纪初,美国为争夺亚太地区的霸权( )
A.签署了《九国公约》
B.参加了巴黎和会
C.提出了“门户开放”政策
D.加入了国际联盟
4.在华盛顿会议上签订的《九国公约》打破了日本对中国的独占,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下列属于该公约核心内容的是( )
A.尊重中国的主权与独立及领土和行政完整
B.确立在华“门户开放”、“机会均等”的原则
C.不得在中国谋取有损于其他国家公民的特权
D.德国的海外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国瓜分
5.凯恩斯在评价“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时说:“它是一个残忍的胜利者在文明史上所干出最凶暴的行为之一”.下列有关这个“体系”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根据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而建立
B.无法根除帝国主义国家间的矛盾
C.顾及到弱小国家和民族的利益
D.建立了一战后国际关系的新秩序
6.1919年参与巴黎和会的英国首相劳合 乔治在会后说:“……夺走德国的殖民地,把它的军队减到只够建立一支警察部队的力量……这一切终究毫无意义,德国将会找到对战胜国进行所得报复的手段。”劳合 乔治担心德国会对这次会议签订的哪一条约进行报复( )
A.《四国条约》
B.《九国公约》
C.《凡尔赛和约》
D.《五国海军条约》
7.“从1920年到1929年,美国工人每小时的工资只上升了2成,而工厂中工人的生产率却猛增了65%.同时,农民的实际收入也在减少.”这一现象带来的直接后果是( )
A.生产率的提高造成大量失业
B.罗斯福当选为美国总统
C.爆发了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
D.美国加强对经济的干预
8.下面是“资本主义世界对外贸易统计图”,图中进出口额变化说明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显著特点是( )
A.范围广
B.失业率高
C.社会矛盾尖锐
D.破坏性大
9.威廉 本内特在《美国通史》中写道:“数千年轻的男人临时居住在窝棚里,从事修建长途铁路的工程,虽然挣得不多,但他们的健康能够得到保证,重要的是有一种成就感.”罗斯福新政中与之相关的举措是( )
A.恢复工业
B.整顿金融业
C.调整农业
D.兴办公共工程
10.1933年富兰克林 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不久,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专门给他写了一封信,在信中他对罗斯福说:“您已经成为各国力求在现行制度范围内运用明智试验以纠正我们
社会弊端的人们的委托人。”罗斯福试验的“明智”之处在于( )
A.在资本主义制度内部进行调整
B.对工业的调整
C.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D.引导资本主义企业自由竞争
11.“1933年3月…他迅速制定了一系列有效的法规和政策,诸如,通过紧急银行法来整顿银行秩序:…签署农业调整法,以帮助恢复农产品价格;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为经济恢复注入资金.”以上《大国崛起》解说词中的“他”是( )
A.罗斯福
B.赫鲁晓夫
C.马歇尔
D.戈尔巴乔夫
12.1935年到1942年,美国“工程进展署”花费了130亿多美元修建众多公共工程,具体项目见下表.据此判断其主要目的( )
公共建筑
新道路
新桥梁
新机场
地下水道
12.2万幢
66.4万英里
7.7万座
285个
2.4万英里
A.复兴工业生产
B.推广科技成果
C.缓解就业压力
D.废除私有制度
13.李老师出示了以下三个信息,与之相符合的史实是( )
信息一:经济大危机信息二:《国家工业复兴法》信息三: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宏观控制与管理得到了加强
A.美国南北战争
B.苏俄新经济政策
C.罗斯福新政
D.马歇尔计划
14.罗斯福新政期间,国会先后通过了《产业复兴法》、《社会保障法》、《全国劳工关系法》、《公平劳动标准法》等70多个法案.这些法案产生的深远影响是( )
A.美国经济缓慢恢复,人民生活得到改善
B.社会矛盾得到缓和,美国摆脱了经济危机
C.社会性质发生改变,美国进入“黄金时代”
D.开创了利用国家政权干预经济生活的范例
15.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欧洲战争策源地形成的标志是( )
A.国会纵火案
B.德国法西斯专政建立
C.日本军都法西斯专政建立
D.意大利法西斯建立
16.面对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美国实行罗斯福新政.德国、日本( )
A.走上法西斯道路
B.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C.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D.实行明治维新
17.希特勒上台后,纳粹党打击德国共产党的事件是( )
A.“国会纵火案”
B.迫害犹太人
C.慕尼黑阴谋
D.突然进攻波兰
18.会议一开始,主要战胜国便陷入激烈的争吵之中.美国坚持要求解决国际联盟问题;英国提出先解决德国、土耳其殖民地的瓜分问题;法国则要求先制裁战争的罪魁祸首,肢解德国.据此可知,该会议是( )
A.巴黎和会
B.华盛顿会议
C.慕尼黑会议
D.雅尔塔会议
19.图是罗斯福新政时在实施《国家工业复兴法》中给守法企业悬挂的蓝鹰标志,有下列哪种情况的企业不能悬挂蓝鹰标志( )
A.扩大企业规模
B.规定价格水平
C.保证工资水平
D.遵守市场分配
20.德、意、日三国建立法西斯专政的先后顺序是( )
A.德﹣意﹣日
B.日﹣意﹣德
C.意﹣德﹣日
D.德﹣日﹣意
二、判断题(每题1分,正确的写A,错误的写B,共6分)
21.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形成了“凡尔赛体系”,建立起帝国主义国家在欧洲、东亚和非洲的统治新秩序。 (判断对错)
22.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特点是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破坏性大。 (判断对错)
23.斯大林模式具有严重弊端,严重阻碍了苏联的进一步发展,但在一定历史阶段发挥过积极作用。 (判断对错)
24.罗斯福新政以后,资本主义告别了国家干预经济占统治地位的时代,迎来了以“自由放任”政策为特征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期. (判断对错)
25.以工代赈对于恢复工业生产作用巨大,是罗斯福新政的中心措施. (判断对错)
26.1933年希特勒上台,逐渐集总统和总理大权与一身,称国家元首,在德国建立起法西斯恐怖独裁统治。世界大战的欧洲策源地形成。 (判断对错)
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6分)
27.一战后,为重新瓜分世界,帝国主义国家分别召开了 会议和 会议,确立了战后新的世界格局。
28.凡尔赛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在 、西亚、 统治的新秩序。
29.1936年,日本 法西斯专政的建立,标志着世界大战的 策源地形成。
四、材料与问答(共18分)
3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见如图
﹣﹣摘编自《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人教版)
(1)根据材料一,概括1929﹣1933年美国失业率的状况。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罗斯福政府针对这一失业率状况采取的措施。
材料二
美国国会通过了《全国工业复兴法》等法案,要求企业按部门就产品的产量、价格等制定公平竞争法规,以防止盲目竞争引起生产过剩。法案还规定了最低工资和最高工时的标准。
﹣﹣摘自《历史﹣﹣经济成长历程》(岳麓书社)
(2)根据材料二,指出美国国会要求企业按部门制定公平竞争法规的目的。
材料三
20世纪30年代中期,有人在纽约做了一次民意测验,结果发现,罗斯福总统最爱欢迎,他的后面才是上帝,而且上帝票数还远远落后于罗斯福。
﹣﹣摘编自《历史﹣﹣经济成长历程》(岳麓书社)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罗斯福总统最受欢迎的原因。
3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图所示
材料二
1932年,德国的工业生产比1929年下降了40%多,失业人数超过六百万。
材料三
1933年,希特勒上台,逐渐集总统和总理大权于一身,称为国家元首。
材料四
1922年,意大利也建立起了法西斯专政。1936年,日本军部法西斯专政也建立起来。
材料五
20世纪30年代后半期,德、意、日三个法西斯国家相互勾结起来,组建了侵略性的军事政治组织。
结合所学知识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简述该书作者的主要观点。
(2)分析材料二中的情形出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希特勒的上台和日本军部法西斯专政的建立标志着什么?
(4)材料五中的这个军事政治组织叫什么?它有什么影响?
32.发生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经济大危机,影响深远。
材料一
“黑色星期四”﹣﹣见证了歇斯底里的疯狂。经纪人们鬼哭狼嚎,扯掉自己的衣领,试图跟上抛售指令。
从1930年初到1932年底,总共有773家国有银行倒闭,涉及存款超过7亿美元,另
有3604家州银行破产,涉及存款超过20亿美元……这三年,总共有85000家企业破产,留下了45亿美元的债务,5000家银行停止支付。
1930年2月底,西雅图、洛杉矶和芝加哥都目睹了失业者的小规模示威。同月,鲍威利区等待领救济的队伍每天吸引了2000人。
﹣﹣(美)迪克逊 韦克特《大萧条时代》
(1)依据材料一,归纳20世纪30年代美国经济大危机的表现。
材料二
罗斯福新政内容简表
项目
具体内容
金融业
政府整顿银行,恢复银行信用
工业
国家调整工业,颁布《国家工业复兴法》,加强对工业的控制与调节
农业
缩减耕地,屠宰牲畜,由政府付款补贴
社会保障业
成立专门机构,政府拨款兴建公共工程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写出罗斯福新政的中心措施及其特点。
材料三
1945年,中国共产党机关报《新华日报》在《民主巨星的陨落﹣﹣悼罗斯福
总统之丧》社论中指出:“他(罗斯福)用大无畏的精神推行新政……度过了危机,安定了国民生活”。
(3)依据材料三和所学,分析罗斯福新政的历史意义。
新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2单元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单元测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最佳答案.)
1.1919年召开的巴黎和会和1921年召开的华盛顿会议的不同之处是( )
A.都是由少数帝国主义列强操作的会议
B.都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冲突
C.都损害了中国的利益
D.都建立起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和非洲的新秩序
【考点】巴黎和会和凡尔赛体系;华盛顿会议和华盛顿体系.
【分析】本题考查了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的不同之处.
【解答】据所学知,一战后召开的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都是由少数帝国主义列强操纵的会议,巴黎和会由英、法、美操纵,华盛顿会议由英、美、日等操纵,两次会议都损害了中国的利益,巴黎和会上把德国在山东的权益,转交给了日本.华盛顿会议上签订的《九国公约》使中国重新回到了被列强共同主宰的境地.两次会议都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冲突.故ABC三项是两者的共同点.
巴黎和会建立起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和非洲的新秩序,而华盛顿会议建立了帝国主义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新秩序,故D项是两者的不同之处.
故选D.
2.1922年,某条约规定:“为使中国之门户开放,或各国商务实业之机会均等之原则更为有效起见,缔约各国,除中国外,协定不得谋取或赞助其本国人民谋取…一般优越权利.”该条约( )
A.维持了日本独霸中国的局面
B.尊重了中国的主权
C.方便了美国在中国的扩张
D.解决了日美在中国的矛盾
【考点】华盛顿会议和华盛顿体系.
【分析】本题考查华盛顿会议,
【解答】依据题干信息“为使中国之门户开放,或各国商务实业之机会均等之原则更为有效起见,缔约各国,除中国外,协定不得谋取或赞助其本国人民谋取…一般优越权利.”结合所学可知,内容出自《九国公约》.1921年﹣1922年间,美、英、法、日等九国在华盛顿举行国际会议.1922年2月,与会九国签署了《九国公约》.主要内容有:尊重中国主权和独立及领土和行政的完整;保证各国在华机会均等,对外门户开放.公约打击了日本独占中国的计划,从而为美国等列强共同掠夺中国提供了条件.
故选C.
3.近年来,美军与中国周边国家日本、菲律宾频繁军演,插手中国东海、南海事务,其狼子野心与上世纪初的行为如出一辙。上世纪初,美国为争夺亚太地区的霸权( )
A.签署了《九国公约》
B.参加了巴黎和会
C.提出了“门户开放”政策
D.加入了国际联盟
【考点】华盛顿会议和华盛顿体系.
【分析】本题考查华盛顿会议内容.
【解答】依据题干信息”上世纪初,美国为争夺亚太地区的霸权“结合所学可知是对华盛顿会议的描述.美国在巴黎和会上未获实利,随即将目光转向了东方,加快了同日本争夺远东和太平洋的步伐.1921年﹣1922年间,美、英、法、日等九国在华盛顿举行国际会议.1922年2月,与会九国签署了《九国公约》.公约打击了日本独占中国的计划,从而为美国等列强共同掠夺中国提供了条件.
故选A.
4.在华盛顿会议上签订的《九国公约》打破了日本对中国的独占,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下列属于该公约核心内容的是( )
A.尊重中国的主权与独立及领土和行政完整
B.确立在华“门户开放”、“机会均等”的原则
C.不得在中国谋取有损于其他国家公民的特权
D.德国的海外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国瓜分
【考点】华盛顿会议和华盛顿体系.
【分析】本题考查华盛顿会议核心内容.
【解答】1921年﹣1922年间,美、英、法、日等九国在华盛顿举行国际会议.1922年2月,与会九国签署了《九国公约》.主要内容有:尊重中国主权和独立及领土和行政的完整;保证各国在华机会均等,对外门户开放.其中“门户开放”、“机会均等”公约打击了日本独占中国的计划,从而为美国等列强共同掠夺中国提供了条件.
故选B.
5.凯恩斯在评价“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时说:“它是一个残忍的胜利者在文明史上所干出最凶暴的行为之一”.下列有关这个“体系”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根据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而建立
B.无法根除帝国主义国家间的矛盾
C.顾及到弱小国家和民族的利益
D.建立了一战后国际关系的新秩序
【考点】巴黎和会和凡尔赛体系;华盛顿会议和华盛顿体系.
【分析】本题考查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解答】一战后,通过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帝国主义列强建立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它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非洲、东亚以及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是一战后帝国主义国家重新瓜分世界,奴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体系.帝国主义国家间的矛盾没有消除,牺牲了弱小国家和民族的利益.
故选C.
6.1919年参与巴黎和会的英国首相劳合 乔治在会后说:“……夺走德国的殖民地,把它的军队减到只够建立一支警察部队的力量……这一切终究毫无意义,德国将会找到对战胜国进行所得报复的手段。”劳合 乔治担心德国会对这次会议签订的哪一条约进行报复( )
A.《四国条约》
B.《九国公约》
C.《凡尔赛和约》
D.《五国海军条约》
【考点】巴黎和会和凡尔赛体系.
【分析】本题考查《凡尔赛和约》.
【解答】依据题干信息“德国将会找到对战胜国进行报复的手段.”结合所学知识:在巴黎和会上,战胜的协约国与德国签订了《凡尔赛和约》.《凡尔赛和约》对德国的宰割性条款,引起了德国人民的痛恨和民族复仇主义.因此,二战期间,德国人用侵略战争对战胜国进来残酷的报复.故劳合 乔治担心德国会对巴黎和会签订的《凡尔赛和约》进行报复.
故选C.
7.“从1920年到1929年,美国工人每小时的工资只上升了2成,而工厂中工人的生产率却猛增了65%.同时,农民的实际收入也在减少.”这一现象带来的直接后果是( )
A.生产率的提高造成大量失业
B.罗斯福当选为美国总统
C.爆发了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
D.美国加强对经济的干预
【考点】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特点与影响.
【分析】本题考查经济危机,
【解答】依据题干信息“从1920年到1929年,美国工人每小时的工资只上升了2成,而工厂中工人的生产率却猛增了65%.同时,农民的实际收入也在减少.”可以获取到从1920年到1929年期间美国工人的收入与生产率之间存在矛盾,即生产的相对剩余.1929年,经济危机首先在美国爆发,形成了前所未有的、持续最久的世界经济大危机.
故选C.
8.下面是“资本主义世界对外贸易统计图”,图中进出口额变化说明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显著特点是( )
A.范围广
B.失业率高
C.社会矛盾尖锐
D.破坏性大
【考点】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特点与影响.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显著特点.
【解答】据“资本主义世界对外贸易统计图”可知,图中进出口额显著下降,这说明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显著特点是破坏性大.
故选D.
9.威廉 本内特在《美国通史》中写道:“数千年轻的男人临时居住在窝棚里,从事修建长途铁路的工程,虽然挣得不多,但他们的健康能够得到保证,重要的是有一种成就感.”罗斯福新政中与之相关的举措是( )
A.恢复工业
B.整顿金融业
C.调整农业
D.兴办公共工程
【考点】罗斯福新政.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罗斯福新政的认识.
【解答】注意抓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临时居住在窝棚里,从事修建长途铁路的工程,虽然挣得不多,但他们的健康能够得到保证,重要的是有一种成就感”,联系所学可知,罗斯福实行“以工代赈”,大力兴办公共工程,以解决失业人员的就业问题,使美国政府获一举多得之利,最终使美国渡过经济危机.
故选D.
10.1933年富兰克林 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不久,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专门给他写了一封信,在信中他对罗斯福说:“您已经成为各国力求在现行制度范围内运用明智试验以纠正我们
社会弊端的人们的委托人。”罗斯福试验的“明智”之处在于( )
A.在资本主义制度内部进行调整
B.对工业的调整
C.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D.引导资本主义企业自由竞争
【考点】罗斯福新政.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罗斯福新政的知识点.
【解答】1933年,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后,为消除经济大危机的影响,实施了罗斯福新政,其主要特点是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故选C.
11.“1933年3月…他迅速制定了一系列有效的法规和政策,诸如,通过紧急银行法来整顿银行秩序:…签署农业调整法,以帮助恢复农产品价格;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为经济恢复注入资金.”以上《大国崛起》解说词中的“他”是( )
A.罗斯福
B.赫鲁晓夫
C.马歇尔
D.戈尔巴乔夫
【考点】罗斯福新政.
【分析】本题考查罗斯福新政,
【解答】依据题干信息“1933年3月…他迅速制定了一系列有效的法规和政策,诸如,通过紧急银行法来整顿银行秩序:…签署农业调整法,以帮助恢复农产品价格;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为经济恢复注入资金.”可是对罗斯福新政的描述.1929年﹣1933年的经济危机冲击了美国的资本主义制度.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后实行了新政,使美国渡过了经济危机.
故选A.
12.1935年到1942年,美国“工程进展署”花费了130亿多美元修建众多公共工程,具体项目见下表.据此判断其主要目的( )
公共建筑
新道路
新桥梁
新机场
地下水道
12.2万幢
66.4万英里
7.7万座
285个
2.4万英里
A.复兴工业生产
B.推广科技成果
C.缓解就业压力
D.废除私有制度
【考点】罗斯福新政.
【分析】本题考查罗斯福新政.
【解答】依据题干信息:《1935年到1942年,美国“工程进展署”花费了130亿多美元修建众多公共工程》表,可知是兴办公共工程,缓解就业压力.1929年﹣1933年的经济危机冲击了美国的资本主义制度.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后实行了新政,为了解决失业、刺激消费,兴办公共工程.新政进一步提高了美国国家资本主义的垄断程度,是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使美国渡过了经济危机.
故选C.
13.李老师出示了以下三个信息,与之相符合的史实是( )
信息一:经济大危机信息二:《国家工业复兴法》信息三: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宏观控制与管理得到了加强
A.美国南北战争
B.苏俄新经济政策
C.罗斯福新政
D.马歇尔计划
【考点】罗斯福新政.
【分析】本题考查罗斯福新政.
【解答】结合题干中“信息一:经济大危机信息二:《国家工业复兴法》信息三: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宏观控制与管理得到了加强.”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反映的是罗斯福新政.1929年﹣1933年的经济危机冲击了美国的资本主义制度.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后实行了新政,《全国工业复兴法》是整个新政的核心和基础.罗斯福新政是美国资本主义的一次自我调节,开创了资产阶级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的先河,进一步提高了美国国家资本主义的垄断程度,是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使美国渡过了经济危机.
故选C.
14.罗斯福新政期间,国会先后通过了《产业复兴法》、《社会保障法》、《全国劳工关系法》、《公平劳动标准法》等70多个法案.这些法案产生的深远影响是( )
A.美国经济缓慢恢复,人民生活得到改善
B.社会矛盾得到缓和,美国摆脱了经济危机
C.社会性质发生改变,美国进入“黄金时代”
D.开创了利用国家政权干预经济生活的范例
【考点】罗斯福新政.
【分析】本题考查罗斯福新政.
【解答】1933年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宣布实行新政,“新政期间,国会先后通过了《产业复兴法》、《社会保障法》、《全国劳工关系法》、《公平劳动标准法》等70多个法案”,可知罗斯福新政的显著特点就是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开创了利用国家政权干预经济生活的范例.
故选D.
15.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欧洲战争策源地形成的标志是( )
A.国会纵火案
B.德国法西斯专政建立
C.日本军都法西斯专政建立
D.意大利法西斯建立
【考点】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二战的有关内容.
【解答】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希特勒在1933年正式上台,就任德国元首,德国法西斯专政建立,二战的欧洲策源地形成.
故选B.
16.面对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美国实行罗斯福新政.德国、日本( )
A.走上法西斯道路
B.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C.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D.实行明治维新
【考点】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特点与影响;法西斯政权的建立.
【分析】本题考查经济危机.
【解答】1929年,经济危机首先在美国爆发,形成了前所未有的、持续最久的世界经济大危机.特点是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破坏性大.经济危机给资本主义世界以沉重打击,引起了资本主义各国政局的动荡.德国、日本为了转嫁经济危机,走上了法西斯道路侵略扩张的道路.
故选A.
17.希特勒上台后,纳粹党打击德国共产党的事件是( )
A.“国会纵火案”
B.迫害犹太人
C.慕尼黑阴谋
D.突然进攻波兰
【考点】法西斯政权的建立.
【分析】本题考查了国会纵火案的相关知识.
【解答】国会纵火案,是德国建立纳粹党独裁政权的关键事件,发生在1933年2月27日,国会纵火案是德国纳粹党策划的焚烧柏林国会大厦,籍以陷害德国共产党和革命民主力量的阴谋事件.希特勒通过此次事件成功解散了德国共产党.
故选A.
18.会议一开始,主要战胜国便陷入激烈的争吵之中.美国坚持要求解决国际联盟问题;英国提出先解决德国、土耳其殖民地的瓜分问题;法国则要求先制裁战争的罪魁祸首,肢解德国.据此可知,该会议是( )
A.巴黎和会
B.华盛顿会议
C.慕尼黑会议
D.雅尔塔会议
【考点】巴黎和会和凡尔赛体系.
【分析】本题考查巴黎和会.由题干可知,主要战胜国有英美法,战败国为德国,讨论内容包括欧洲殖民地的瓜分问题,可知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会议.
【解答】A.1919年在巴黎召开了巴黎和会,协约国分别同德国以及其盟国签订了《凡尔赛和约》等一系列和约,这些和约一起构成了凡尔赛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非洲统治的新秩序.故A项正确.
B.1921至1922年华盛顿会议召开,签订《九国公约》等条约,确立帝国主义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不合题意.故B项错误.
C.1938年9月德、意、英、法四国政府的首脑在德国的慕尼黑签订《慕尼黑协定》,规定捷克斯洛伐克必须在10天之内把苏台德等地割让给德国.不合题意.故C项错误.
D.雅尔塔会议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美、英、苏三国首脑罗斯福、丘吉尔、斯大林在苏联克里米亚半岛雅尔塔举行的会议.会上商讨了消灭法西斯的作战计划和战后世界安排问题,为联合国的建立奠定了基础.不合题意.故D项错误.
故选A.
19.图是罗斯福新政时在实施《国家工业复兴法》中给守法企业悬挂的蓝鹰标志,有下列哪种情况的企业不能悬挂蓝鹰标志( )
A.扩大企业规模
B.规定价格水平
C.保证工资水平
D.遵守市场分配
【考点】罗斯福新政.
【分析】本题考查罗斯福新政.
【解答】1929年﹣1933年的经济危机冲击了美国的资本主义制度.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后实行了新政,《全国工业复兴法》是整个新政的核心和基础.实施蓝鹰行动,限制扩大企业规模.罗斯福新政是美国资本主义的一次自我调节,开创了资产阶级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的先河,进一步提高了美国国家资本主义的垄断程度,是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使美国渡过了经济危机.
故选A.
20.德、意、日三国建立法西斯专政的先后顺序是( )
A.德﹣意﹣日
B.日﹣意﹣德
C.意﹣德﹣日
D.德﹣日﹣意
【考点】法西斯政权的建立.
【分析】本题考查法西斯专政的建立.
【解答】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22年,墨索里尼向罗马进军,标志着意大利法西斯政权的建立,1933年,希特勒上台,称为国家元首,希特勒上台后,建立法西斯统治,世界大战的欧洲策源地形成.日本军部是日本法西斯势力的支持者和集中地,1936年,军部法西斯专制建立,开始走上对外扩张的道路,世界大战的亚洲策源地形成.
故选C.
二、判断题(每题1分,正确的写A,错误的写B,共6分)
21.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形成了“凡尔赛体系”,建立起帝国主义国家在欧洲、东亚和非洲的统治新秩序。 × (判断对错)
【考点】巴黎和会和凡尔赛体系.
【分析】本题考查凡尔赛体系.
【解答】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形成的“凡尔赛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国家在欧洲、西亚和非洲的统治新秩序.华盛顿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的统治新秩序.
故答案为:×.
22.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特点是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破坏性大。 √ (判断对错)
【考点】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特点与影响.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相关史实的掌握情况.
【解答】根据所学可知,1929年经济危机首先在美国爆发,继而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说明范围特别广;从1929持续到1933年,持续4年,说明持续时间长;使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下降1/3,国际贸易减少2/3,失业人口达3000万以上,体现出破坏性大的特点.
故答案为:
√.
23.斯大林模式具有严重弊端,严重阻碍了苏联的进一步发展,但在一定历史阶段发挥过积极作用。 √ (判断对错)
【考点】斯大林模式.
【分析】本题考查斯大林模式.
【解答】斯大林模式具有严重弊端,严重阻碍了苏联的进一步发展,但在一定历史阶段发挥过积极作用.1936年,苏联颁布新宪法,这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苏联的建立,也标志着斯大林模式创建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形成.斯大林模式使苏联跻身于工业化国家的行列,为后来取得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斯大林模式的高度集权模式阻碍苏联民主与法制建设和经济持续发展,妨碍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充分发挥,在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方面存在巨大误区.
故答案为:√.
24.罗斯福新政以后,资本主义告别了国家干预经济占统治地位的时代,迎来了以“自由放任”政策为特征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期. × (判断对错)
【考点】罗斯福新政.
【分析】本题考查罗斯福新政.
【解答】罗斯福新政以后,资本主义告别了国家干预经济占统治地位的时代,迎来了以“自由放任”政策为特征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期.
这个是不正确的,罗斯福新政是开启了国家干预经济的先河而不是结束.
故答案为:
×.
25.以工代赈对于恢复工业生产作用巨大,是罗斯福新政的中心措施. × (判断对错)
【考点】罗斯福新政.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罗斯福新政.应重点掌握罗斯福新政的内容.
【解答】新政的中心措施是国家对工业的调整,1933年国会通过工业复兴法,加强政府对资本主义工业生产的调节和控制.依据题干关键信息“新政中心措施”判断是错误的.
故答案为:×
26.1933年希特勒上台,逐渐集总统和总理大权与一身,称国家元首,在德国建立起法西斯恐怖独裁统治。世界大战的欧洲策源地形成。 √ (判断对错)
【考点】法西斯政权的建立.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德国法西斯统治的确立的有关内容.
【解答】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33年,希特勒上台,称为国家元首,希特勒上台后,建立法西斯统治,世界大战的欧洲策源地形成.
故答案为:√.
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6分)
27.一战后,为重新瓜分世界,帝国主义国家分别召开了 巴黎 会议和 华盛顿 会议,确立了战后新的世界格局。
【考点】巴黎和会和凡尔赛体系;华盛顿会议和华盛顿体系.
【分析】本题考查“一战”后形成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解答】一战后,通过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帝国主义列强建立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它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非洲、东亚以及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是一战后帝国主义国家重新瓜分世界,奴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体系.
故答案为;巴黎;华盛顿.
28.凡尔赛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在 欧洲 、西亚、 非洲 统治的新秩序。
【考点】巴黎和会和凡尔赛体系.
【分析】本题考查凡尔赛体系.
【解答】一战后,列强召开了巴黎和会,通过了《凡尔赛和约》等条约,确立了帝国主义国在欧洲、西亚、非洲的统治秩序,形成了凡尔赛体系.
故答案为:欧洲;非洲.
29.1936年,日本 军部 法西斯专政的建立,标志着世界大战的 亚洲 策源地形成。
【考点】法西斯政权的建立.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日本法西斯统治的确立的有关内容.
【解答】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日本军部是日本法西斯势力的支持者和集中地,1936年,军部法西斯专制建立,开始走上对外扩张的道路,世界大战的亚洲策源地形成.
故答案为:军部,亚洲.
四、材料与问答(共18分)
3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见如图
﹣﹣摘编自《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人教版)
(1)根据材料一,概括1929﹣1933年美国失业率的状况。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罗斯福政府针对这一失业率状况采取的措施。
材料二
美国国会通过了《全国工业复兴法》等法案,要求企业按部门就产品的产量、价格等制定公平竞争法规,以防止盲目竞争引起生产过剩。法案还规定了最低工资和最高工时的标准。
﹣﹣摘自《历史﹣﹣经济成长历程》(岳麓书社)
(2)根据材料二,指出美国国会要求企业按部门制定公平竞争法规的目的。
材料三
20世纪30年代中期,有人在纽约做了一次民意测验,结果发现,罗斯福总统最爱欢迎,他的后面才是上帝,而且上帝票数还远远落后于罗斯福。
﹣﹣摘编自《历史﹣﹣经济成长历程》(岳麓书社)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罗斯福总统最受欢迎的原因。
【考点】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特点与影响;罗斯福新政.
【分析】(1)本题考查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和《国家工业复兴法》的相关知识.
(2)本题考查学生从材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
(3)本题考查罗斯福的功绩.
【解答】(1)材料二描述的是1929﹣﹣1943年美国的失业率.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沉重打击了美国,使美国的资本主义经济受到严重的破坏,大量工人失业.造成1929﹣1933年美国失业率急剧上升.为消除经济危机的影响,罗斯福担任美国总统后,实施了罗斯福新政.为降低工人的失业率,罗斯福新政采取的中心措施是国家对工业的调整,为此美国政府颁布了《国家工业复兴法》.
(2)本题要求根据材料回答,根据材料可以看出,美国国会要求企业按部门制定公平竞争法规的目的是防止盲目竞争引起生产过剩.
(3)1933年,罗斯福当选为美国总统,为摆脱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罗斯福开始实行新政,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力度,带领美国逐渐走出了危机,促进了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完善.这使得罗斯福总统最受美国人欢迎.
故答案为:
(1)失业率急剧上升;国家对工业进行调整,颁布《国家工业复兴法》.
(2)防止盲目竞争引起生产过剩.
(3)罗斯福开始实行新政,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力度,带领美国逐渐走出了危机,促进了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完善.
3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图所示
材料二
1932年,德国的工业生产比1929年下降了40%多,失业人数超过六百万。
材料三
1933年,希特勒上台,逐渐集总统和总理大权于一身,称为国家元首。
材料四
1922年,意大利也建立起了法西斯专政。1936年,日本军部法西斯专政也建立起来。
材料五
20世纪30年代后半期,德、意、日三个法西斯国家相互勾结起来,组建了侵略性的军事政治组织。
结合所学知识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简述该书作者的主要观点。
(2)分析材料二中的情形出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希特勒的上台和日本军部法西斯专政的建立标志着什么?
(4)材料五中的这个军事政治组织叫什么?它有什么影响?
【考点】法西斯政权的建立;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特点与影响.
【分析】(1)本题考查希特勒的相关知识.
(2)本题考查1929年﹣1933年的经济危机.
(3)本题考查欧亚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4)本题考查轴心国集团的相关知识.
【解答】(1)由材料一图示所示,反映的是希特勒的《我的奋斗》一书.希特勒在书中大肆宣扬种族主义,宣称日耳曼民族是天生的优等种族,命中注定要统治“劣等”民族.
(2)由材料二“1932年,德国的工业生产比1929年下降了40%多,失业人数超过六百万”可知是1929年﹣1933年的经济危机.据所学知,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首先爆发于美国,很快扩展到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在欧洲各国中德国是受危机影响最大的一个国家,工业下降的幅度远高于欧洲其他国家.
(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33年,希特勒上台,称为国家元首,希特勒上台后,建立法西斯统治,世界大战的欧洲策源地形成.日本军部是日本法西斯势力的支持者和集中地,1936年,军部法西斯专制建立,开始走上对外扩张的道路,世界大战的亚洲策源地形成.
(4)由材料五“20世纪30年代后半期,德、意、日三个法西斯国家相互勾结起来,结成了侵略性的军事政治组织”可知,这个集团称为“柏林﹣﹣罗马﹣﹣东京轴心”,又称轴心国集团,它的形成是对世界和平的严重威胁.
故答案为:
(1)大肆宣扬种族主义,宣称日耳曼民族是天生的优等种族,命中注定要统治“劣等”民族.
(2)世界性的经济危机的影响.
(3)标志着世界大战的欧洲战争策源地和亚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4)轴心国集团,是对世界和平的严重威胁.
32.发生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经济大危机,影响深远。
材料一
“黑色星期四”﹣﹣见证了歇斯底里的疯狂。经纪人们鬼哭狼嚎,扯掉自己的衣领,试图跟上抛售指令。
从1930年初到1932年底,总共有773家国有银行倒闭,涉及存款超过7亿美元,另
有3604家州银行破产,涉及存款超过20亿美元……这三年,总共有85000家企业破产,留下了45亿美元的债务,5000家银行停止支付。
1930年2月底,西雅图、洛杉矶和芝加哥都目睹了失业者的小规模示威。同月,鲍威利区等待领救济的队伍每天吸引了2000人。
﹣﹣(美)迪克逊 韦克特《大萧条时代》
(1)依据材料一,归纳20世纪30年代美国经济大危机的表现。
材料二
罗斯福新政内容简表
项目
具体内容
金融业
政府整顿银行,恢复银行信用
工业
国家调整工业,颁布《国家工业复兴法》,加强对工业的控制与调节
农业
缩减耕地,屠宰牲畜,由政府付款补贴
社会保障业
成立专门机构,政府拨款兴建公共工程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写出罗斯福新政的中心措施及其特点。
材料三
1945年,中国共产党机关报《新华日报》在《民主巨星的陨落﹣﹣悼罗斯福
总统之丧》社论中指出:“他(罗斯福)用大无畏的精神推行新政……度过了危机,安定了国民生活”。
(3)依据材料三和所学,分析罗斯福新政的历史意义。
【考点】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特点与影响;罗斯福新政.
【分析】(1)本题考查20世纪30年代美国经济大危机的表现.
(2)本题考查罗斯福新政的中心措施及其特点.
(3)本题考查罗斯福新政的历史意义.
【解答】(1)据材料一“经纪人们鬼哭狼嚎,扯掉自己的衣领,试图跟上抛售指令”可知,股市崩溃;据材料一“从1930年初到1932年底,总共有773家国有银行倒闭,涉及存款超过7亿美元,另有3604家州银行破产,涉及存款超过20亿美元”可知,银行倒闭;据材料一“这三年,总共有85000家企业破产,留下了45亿美元的债务”可知,企业破产;据材料一“1930年2月底,西雅图、洛杉矶和芝加哥都目睹了失业者的小规模示威.同月,鲍威利区等待领救济的队伍每天吸引了2000人”可知,工人失业,社会动荡.
(2)据材料二“国家调整工业,颁布《国家工业复兴法》,加强对工业的控制与调节”并结合所学可知,1933年,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后,立即实行新政,《全国工业复兴法》是整个新政的核心和基础.新政开创了资产阶级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的先河.新政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使美国渡过了危机.
(3)据材料三“他(罗斯福)用大无畏的精神推行新政…渡过了危机,安定了国民生活”和所学可知,罗斯福新政是美国资本主义的一次自我调节,开创了资产阶级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的先河,进一步提高了美国国家资本主义的垄断程度,是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使美国渡过了经济危机.
故答案为:
(1)股市崩溃,银行倒闭,企业破产,工人失业,社会动荡.
(2)中心措施:对工业的调整.特点:国家干预经济.
(3)罗斯福新政使美国逐渐摆脱危机;使得资本主义制度得到调整、巩固和发展(维护了美国的民主制度).
2017年3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