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课 走向战略进攻 导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3课 走向战略进攻 导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6.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7-03-28 15:52:33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第23课
走向战略进攻
导学案
【课程标准】
了解中共中央转战陕北和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史实;
【学习目标】
1、
认识)了解中共中央转战陕北和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史实。
2、
知道人民解放战争开始转入战略进攻。
深切感受当年宏阔的历史场景,感受共产党人的智慧。
【预习要求】
1、阅读教材、划书:
(1)用_____线划出中共中央转战陕北(原因、时间、领导人、结果、意义);
(2)用~~~~线划出孟良崮战役(时间、指挥者、地点、结果);
(3)用====划出千里跃进大别山(时间、领导人、意义)。
2、学习任务:
实验班:完成第23课的在线微课(预习)。
非实验班:完成本纸质导学案。
【预习任务】
根据思维导图,阅读教材,思考本课所讲知识处于哪个历史时期?并完成思维导图
一、中共中央转战陕北
①撤离延安:

月,国民党25兵力进攻延安,中共中央采取
的战略方针,主动撤离延安。
②主要领导人;

率中共中央转战陕北,指挥全国战场。
③结果:西北野战军在
指挥下,粉碎了敌人的对
解放 区的重点进攻。
④意义:极大地鼓舞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预习检测】
1.1947年3月,国民党集中25万兵力,向哪个解放区发动重点进攻
(
A
)
A.陕甘宁
B.山东
C.晋察冀
D.鄂豫皖
1.右图照片拍摄的历史背景是
(
B)
A.长征时
B.国民党重点进攻时
C.反”围剿”时期
D.
反“扫荡”时期
【课堂探究1】
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军打仗,不在一城一地的得失,而在于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存人失地,人地皆有;存地失人,人地皆失。敌人进延安是握着拳头的。他到了延安,就要把指头伸开,这样就便于我们一个一个地切掉它。我们退出延安不是逃避,而是诱敌深入,依靠优越的群众条件和有利的地形,大打人民战争,集中优势兵力寻机歼敌。”
——毛泽东
材料二:看下表:在解放战争之初,国共两党力量众寡悬殊。
回答问题:根据材料回答中共为什么要撤离延安,转战陕北?
原因:
二、孟良崮战役
读一读陈毅元帅的诗,结合课本第二目内容,讲一讲与此诗有关的故事。
孟良崮上鬼神号,七十四师无地逃。信号飞飞星乱眼,照明处处火如潮。
刀丛扑去争山顶,血雨飘来湿战袍。喜见贼师精锐尽,我军个个是英豪。
——陈毅
【预习检测】
1.“孟良崮上鬼神号,七十四师无地逃。”请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下列人物中谁与此诗句提及的战役有关
(
C
)
A.贺龙
B.彭德怀
C.陈毅
D.刘伯承
2.孟良崮战役发生在下列哪一个解放区(B  )
A.陕北解放区  
B.山东解放区
C.中原解放区  
D.华北解放区
三、千里跃进大别山
材料一:
“蒋介石两个拳头这么一伸,他的胸膛就露出来了。所以,我们的战略就是要把这两个拳头紧紧握住,对准他的胸膛插上一刀。”——毛泽东
回答问题:这一事件发生在什么时候?是谁领导的?
时间:
领导者:
【预习检测】
1.下列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
B
)
①国民党军队进攻延安
②孟良崮战役开始
③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
A.①③②
B.①②③
C.②③①
D.③①②
2.1947年夏,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挺进大别山的是(
D
)
①彭德怀
②贺龙
③刘伯承
④邓小平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1947年,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重要战略意义是( B
)
A.开辟了大别山根据地
B.是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的标志
C.消灭了大量敌军
D.严重威胁到国民党统治的中心地区
【课堂探究2】
“百万旌旗大展开,蒋匪到处成飞灰。空心战术今已矣,重点进攻安在哉?江汉飞传刘邓捷,中原重见李郑回。陈谢挥戈下宛洛,聂杨立马薄燕台……”
——陈毅
上述材料节选自陈毅同志于1947年12月写的一首诗,诗中盛赞了人民解放军的节节胜利,其中“江汉飞传刘邓捷”即指刘伯承和邓小平率领的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挺进大别山的史实。
思考:1947年解放军的战略反攻,为什么选择在大别山地区?



解放区
诱敌深入
转战陕北
大别山区
战役
解放区



粉碎进攻
战略
进攻
重点
进攻
周恩来转战陕北途中批阅文件
1946年内战爆发前国共双方力量对比: